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研究人类精浆介入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诊治的160例实施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的不孕夫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盐水注入组和精浆注入组(简称盐水组,精浆组),排除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过程中不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最后共有136例入组,盐水注入组75例,精浆注入组61例。前者于超声监测排卵当日用硅橡胶医用导管(作为人工授精管用)于宫颈管内近宫颈外口1cm~2cm处和阴道后穹隆处注入生理盐水,即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后者于同等时机同等部位注入同等剂量其丈夫精浆,即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结果精浆注入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盐水注入组(24.59%和16.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结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过程中,精浆有改善妊娠结局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与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性及子宫内膜息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诊治的1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病例组,将100例子宫内膜线规整女性设为对照组。将病例组中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孕的69例患者纳入不孕不育亚组,其余31例作为孕育亚组。FQ-PCR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支原体的检出率,比较两组患者的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两者合并感染情况及与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性,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病例组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及合并感染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病理结果相比,病例组EP组织中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均是子宫内膜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病例组中不孕不育亚组支原体感染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孕育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不孕不育亚组1年妊娠率为55.1%,妊娠时间(6.58±3.16)个月。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与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呈正相关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妊娠率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抗磷脂综合征(AP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的300例APS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不良组(n=131)和妊娠良好组(n=169)。分析AP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 AP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3.67%;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负性情绪、流产史、不良生活方式均为AP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规范用药为保护因素(P<0.05);基于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APS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结论 APS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孕前BMI、负性情绪等多方面,根据影响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5,(9):83-8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行宫腔镜治疗后的自然妊娠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自然妊娠状况。结果:76例患者中术后18个月内自然妊娠51例,自然妊娠率为67.11%,其中术后6个月内自然妊娠率为84.31%;术后妊娠组年龄明显低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不孕年限、子宫内膜息肉类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其他原因引起不孕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来说,宫腔镜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自然妊娠率,年龄越小则术后自然妊娠的成功率越高,且术后6个月是妊娠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5.
郭莹  王懿  方芳 《中国性科学》2017,(7):120-122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联合黄体酮胶囊、裸花紫珠片三联疗法对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助孕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宫腔镜术联合术后15d服用黄体酮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裸花紫珠片。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率、疗效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57例患者中共有39例患者妊娠,未妊娠为18例,妊娠率为68.42%;对照组57例患者中共有20例患者妊娠,未妊娠为37例,妊娠率为35.08%,观察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86%;对照组总有效率63.1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57例患者复发3例,复发率为5.26%,对照组57例患者复发16例,复发率为28.07%,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宫腔镜术联合黄体酮胶囊、裸花紫珠片三联疗法可以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型不孕患者复发率,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禁欲天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男方精液参数正常,因女方排卵障碍或宫颈因素或不明原因不孕行IUI助孕治疗不孕夫妇的数据,按禁欲天数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禁欲天数≤2d)、B组(禁欲天数3~5d)、C组(禁欲天数5d),比较三组之间的妊娠率。结果:共纳入106例(190周期)患者,其中A组27周期,B组110周期,C组53周期,三组处理前以及处理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随着禁欲天数的增加逐渐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处理前分别为:55.6±37.6、65.0±41.5和102.1±65.5(×10~6),处理后分别为20.7±12.6、22.7±12.2和30.7±14.5(×10~6),P均0.05]。三组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22.2%(6/27)、10.9%(12/110)和15.1%(8/5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临床妊娠组(n=26)与无妊娠组(n=164)两组间的禁欲天数,结果提示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4.0(2.8,7.0)比4.0(3.0,6.0),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亦显示禁欲天数并不与IUI妊娠率相关。结论:对于男方精液参数正常的不孕夫妇来说,随着禁欲天数的增加,处理前后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增加。禁欲天数≤2d可能获得较高的妊娠率,然而不同的禁欲天数之间比较,其周期妊娠率无显著差异,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患者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前行非手术治疗后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IVF-ET前行阴道超声介入穿刺治疗。结果:行IVF-ET治疗后妊娠28例,未妊娠23例,妊娠率为54.9%(28/51)。妊娠组与失败组相比,妊娠组血清CA125水平小于失败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患者,阴道超声介入穿刺治疗后妊娠率与血清CA125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时机对于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至2015年在我中心第一次行AIH助孕治疗的1127个治疗周期。按照患者行IUI治疗时是否排卵将患者分为排卵前组和排卵后组,比较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1127个IUI治疗周期中在排卵前进行手术的有756例,471例患者在确认排卵后接受IUI治疗。其平均年龄、平均不孕年限以及平均的BMI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妊娠率分别为13.10%及11.89%,统计学上差异不明显(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的流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由于样本例数较少,尚需扩大样本量计算。按照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分成两个亚组,比较其排卵前后治疗分别的妊娠情况,可以发现无论是自然周期还是促排卵周期两种时机行IUI治疗的妊娠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有效的IUI治疗时,无论是排卵前后均可以达到相同的妊娠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廊坊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月经量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0.5年及1年月经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子宫穿孔、宫腔粘连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相比于刮宫术,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疗效更佳,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期间精子生化指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9对接受IVF-ET助孕的夫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n=45)与未妊娠组(n=94)。检测两组男方精子形态、精子DNA碎片率与精浆锌水平,分析影响妊娠的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精子生化指标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妊娠组正常形态精子率、精浆锌水平高于未妊娠组,畸形精子率、精子DNA碎片率低于未妊娠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形态精子率、畸形精子率、精子DNA碎片率与精浆锌水平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形态精子率、精浆锌水平与妊娠率呈正相关(P<0.05),畸形精子率、精子DNA碎片率与妊娠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IVF-ET助孕期间的精子形态、精子DNA碎片率、精浆锌水平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助孕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精子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抗苗勒管激素(AMH)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诊治的134例行IVF-ET助孕的AP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浆RAGE、AMH表达中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表达组(n=63)及低表达组(n=71)。检测RAGE、AMH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不孕时间、血浆RAGE、AMH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表达组比较,高表达组优胚数、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时间是影响APS患者IVF-ET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RAGE、AMH、可移植胚胎数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APS患者血浆RAGE、AMH表达水平可能用于预测IVF-ET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调查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术后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1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中重度IUA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宫腔镜IUA分离术,随访与记录术后妊娠率、月经状况与IUA状况,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宫腔镜IUA分离术,术后3个月患者的IUA评分为1.99±0.48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8.02±1.39分(t=12.843,P0.05)。术后再粘连发生率为15.6%,中度粘连23例,重度粘连2例。160例患者术后12个月妊娠70例,妊娠率为43.8%,妊娠时间距IUA分离手术时间(8.22±1.3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残留内膜面积、术后粘连程度、术后月经、宫腔操作次数与术后妊娠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术后残留内膜面积、术后粘连程度、术后月经、宫腔操作次数也都是影响妊娠率的独立因素(P0.05)。随访至今,70例妊娠者成功分娩41例,活产率为58.5%;自然分娩11例;剖宫产30例,剖宫产率为73.2%。妊娠中5例,孕早期流产15例,孕中期流产4例,异位妊娠7例。结论:宫腔镜IUA分离术对治疗中重度IUA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术后妊娠率有待提高,活产中的剖宫产率比较高,术后残留内膜面积、术后粘连程度、术后月经、宫腔操作次数为影响妊娠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Meta分析IVF/ICSI助孕的不孕妇女中单角子宫患者与正常子宫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差异。方法检索建库起至2019年8月10日PubMed、Embase、Wed of Science、Cochrane、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比较单角子宫与正常子宫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患者妊娠结局,包括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等。筛选并分析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显示,与正常子宫组相比,单角子宫组的妊娠率、活产率、平均分娩孕周、足月产率、新生儿平均体重等均降低,低体重新生儿例数、极低体重新生儿例数、流产率及早产率等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种植率、宫外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角子宫不孕患者行IVF/ICSI治疗,与子宫正常不孕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流产、早产及新生儿体重下降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制素α和β聚糖在反复植入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30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由于男方因素或者输卵管因素首次进行助孕治疗后妊娠并分娩的1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因同样因素助孕至少进行3次移植均未妊娠的15例患者纳入RIF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性激素水平,观察控制性促排卵指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子宫内膜中抑制素α和β聚糖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IF组抑制素α和β聚糖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素α预测RIF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3.30%,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904;β聚糖预测RIF的敏感度为46.70%,特异度为86.70%,AUC为0.713。结论抑制素α和β聚糖在RIF患者的子宫内膜中高表达,抑制素α对RIF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与分析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収治的90例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两组均给予宫腔镜下手术治疗,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刮宫术组与电切术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随访1年妊娠结局、复发率及性生活质量。结果:刮宫术组与电切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电切术组较刮宫术组相比临床妊娠率升高,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复发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术组较刮宫术组相比每周性生活频率增加,性唤起时间缩短,获得高潮时间延长,性生活满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降低复发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彭蓉  刘丽群  潘伟 《中国性科学》2017,(10):131-134
目的:分析阴道B超下子宫内膜形态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成功之间的相关性,寻找影响试管婴儿妊娠率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助孕成功率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采用长方案促排,卵泡符合IVF-ET条件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在排卵日记录患者阴道B超检查结果,收集每位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相关参数并整理,按照患者行IVF-ET术后是否成功妊娠将其分为两组,妊娠组(61例)和未妊娠组(26例)。促排后,B超监测排卵情况,符合取卵条件时对患者采用阴道B超监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形态,并根据后续是否妊娠分组整理上述数据并比较。采用Pearson程序分析子宫内膜形态与妊娠间的相关性。结果: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原因、不孕类型、不孕病程、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IVF-ET治疗后,妊娠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12.03±1.23)mm,子宫形态分类(有中线型18例,无中线型8例),未妊娠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11.95±1.29)mm,子宫形态分类(有中线型12例,无中线型49例),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形态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5790.750,子宫内膜形态与妊娠的相关系数为0.754,说明子宫内膜形态与妊娠有相关性。结论:阴道B超下子宫内膜的形态与妊娠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可作为妊娠判断的参考,但还应结合组织免疫学、患者激素水平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第一次行IVF/ICSI治疗的391例EMs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卵巢型EMs 224例纳入卵巢型EMs组,非卵巢型EMs 167例纳入非卵巢型EMs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分析影响卵巢型EMs不孕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 卵巢型EMs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量高于非卵巢型EMs组,而获卵数、有效胚胎数低于非卵巢型EMs组(P<0.05);但两组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巢型EMs组妊娠者Gn天数、获卵数、MⅡ数、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有效胚胎数均高于未妊娠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天数、优质胚胎数是影响卵巢型EMs不孕患者行IVF/ICSI后妊娠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卵巢型EMs与非卵巢型EMs相比,卵巢储备能力下降,但两者IVF/ICSI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并无差异;提高卵巢储备能力,适当地延长Gn天数及增加优质胚胎数可使卵巢型EMs不孕患者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新鲜或解冻周期胚胎移植对甲功正常且自身抗体(ATA)阳性女性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的232例ATA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胚胎移植类型分为A组(新鲜周期移植,n=126)和B组(解冻周期移植,n=106)。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足月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胚胎着床率(45.21%)、临床妊娠率(31.96%)均高于A组(28.97%、22.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生化妊娠率呈正相关(r1=0.895、r2=0.185,P<0.05),TPOAb与临床妊娠率呈负相关(r=-0.258,P<0.05)、与早期流产率呈负相关(r=-0.254,P<0.05)。结论 与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相比,ATA阳性的不孕女性行解冻周期胚胎移植,可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宫腔疾病所致女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宫腔疾病所致女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LH、FSH、E_2、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宫腔疾病所致女性不孕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促进病情康复,且不影响卵巢功能,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诊治的162例行TCRA治疗的I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1)和未复发组(n=141)。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术后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两组病程12个月、人工流产次数3次、闭经、宫腔粘连性质、术前宫腔操作次数≥2次、未放置宫内节育器、宫腔粘连范围2/3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病程、人工流产次数、术前月经量、宫腔粘连性质、术前宫腔操作次数等均是影响IUA患者TCRA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为临床上早期识别上述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