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郑尤民  张程赪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03-2204,2209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难治性强迫症(OCD)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组(研究组)、单纯认知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治疗1、3、6个月后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71.0%,对照组有效率42.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得分在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认知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2.
施明南  陈建明 《中外医疗》2013,(33):112-112,114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强迫症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只给帕罗西汀治疗.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定期评定疗效,疗程6个月.结果在治疗第1、2、4、6个月末,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优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4.
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开侠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45-1246,1248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7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对照组只给予帕罗西汀治疗。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定期评定疗效。疗程6个月。结果:在治疗第l、2、4、6个月末,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效果优于单独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岩滨 《中外医疗》2011,30(36):24+26-24,26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12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给予氟伏沙明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定期评定,观察6个月.结果 在治疗4个月和6个月末,治疗组对强迫行为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著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强迫症的强迫行为远期疗效好,且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胡华  蒙华庆 《重庆医学》2006,35(9):828-830
目的 观察源于日本的门诊森田心理治疗时强迫症的疗效,探讨其在强迫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7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研究组)为门诊森田治疗合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B组(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进行12周的动态观察,之后每月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应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12周末及6个月后进行测评。以Y—BOCS减分率评定其有效率。结果 在第4周末时,两组疗效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Y—BOCS、HAMA、CGI-GI评分下降较时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12周末,A组患者较对照组Y—BOCS、HAMA、CGI-GI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随访,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67%、63.33%,研究组长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森田治疗结合SSRIs药物是治疗强迫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人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32例)及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3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4、6、8周末及随访1年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人组前及8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访1年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研究组复发率低,依从性好。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障碍疗效确切,有利于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强迫症(OCD)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单纯认知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治疗1,3,6个月后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71%,对照组有效率42.7%,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得分在治疗3个月后和6个月后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8.86±6.47)分,(17.10±7.加)分;(15.16±6.88)分,(12.70±7.31)分;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认知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9.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作用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护理角度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4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32例(对照组)和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护理治疗组32例(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采用SANS,SAPS,NOSIE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AP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OSIE总积极因素分较对照组高,总消极因素分较对照组低,治疗组病情总体计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P〈0.01),对照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整体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有明显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强迫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用氟伏沙明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定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9.2%(18/24),对照组有效率为50%(12/2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结论: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对改善强迫症术后的认知功能及减少副作用的效果。方法将62例立体定向毁损术后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于术前及术后第1、7、30天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和韦氏记忆量表(WMS)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分别观察两组术后的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立体定向内囊前肢毁损术后有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在磷酸肌酸治疗组认知功能于术后1周就恢复正常,而对照组1个月后才恢复正常。治疗组的两便失禁等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可促进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立体定向内囊前肢毁损术后的认知功能的恢复,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79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合并抗强迫药物)和对照组(抗强迫药物治疗),共观察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1周末,研究组Yale-Brown强迫量表[(22.47±3.09)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9.59±3.51)分]较治疗前[分别为(27.07±1.34)分、(24.99±3.76)分]均有显著性降低(t=6.10,7.69,P<0.05),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改善(t=1.32,1.78,P0.05).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及第4周末,研究组的Yale-Brown强迫量表[分别为(22.47±3.09)分、(14.93±2.92)分、(10.93±4.23)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别为(19.59±3.51)分、(16.60±2.97)分、(11.40±2.6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Yale-Brown强迫量表[分别为(26.33±4.49)分、(21.40±3.58)分、(19.60±4.26)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别为(24.38±3.34)分、(20.78±4.05)分、(19.79±3.08)分],均差异有显著性(t=4.36,21.30,P<0.05).在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及第4周末,研究组[分别为35.90%、58.97%、74.36%]和对照组[分别为0.00%、17.50%、32.50%]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13.90~14.42,P<0.05).研究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快速、有效、安全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文拉法辛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化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给予文拉法辛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文拉法辛治疗。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6周。结果:在治疗2、4、6周末,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化障碍效果优于单用文拉法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对首诊强迫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60名首诊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暴露与反应阻止组和氟西汀组,观察比较治疗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末暴露与反应阻止组有效率为66.6%,氟西汀组有效率为63.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暴露与反应阻止组强迫因子总分在1个月末,强迫行为因子分在1个月末及3个月末明显低于氟西汀组[( 16.47±5.45)分,(7.48±2.87)分,(6.01±3.28)分;(20.08±5.48)分,(10.76±2.91)分,(8.60±3.31)分;P<0.05].结论 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治疗强迫症和SSRI类药物疗效相当,虽然该疗法令部分患者难以承受,但与药物治疗相比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SPD)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A组,阿米替林+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B组,单用阿米替林治疗和C组,单用认知行为治疗),每组30例,观察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MPQ)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定疼痛缓解程度和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A组显效率(66.67%)高于B组(40.00%)和C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P<0.05),但3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HAMD评分和SF-MPQ总分及各因子积分,3组干预后均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后第4、8周末,A组各项评分低于同期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米替林治疗SPD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用阿米替林或认知行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氟伏沙明联合喹硫平与单用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58例首发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氟伏沙明联合喹硫平)和对照组(单用氟伏沙明)各29例,两组氟伏沙明剂量均为200~300mg/d;实验组加用喹硫平100~300mg/d;疗程8周。以治疗前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减分率评价疗效。结果:8周末实验组显效率72.4%,对照组为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9,P〈0.05)。实验组Y-BOCS评分由(22.1±3.1)分减至(10.3±2.6)分,HAMA评分由(12.6±2.1)分减至(7.1±2.7)分,两组治疗后Y-BOCS(t=6.432,P〈0.01)、HAMA(t=3.002,P〈0.01)评分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结论:氟伏沙明联合喹硫平比单独使用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用阿立哌唑与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强迫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3例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药组。单药组21例,采用单一阿立哌唑治疗;联药组22例,采用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疗程均为12周。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副作用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末评价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单药组治疗第4周末Y-BOC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药组治疗第2周末Y-BOC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药组总有效率为52.4%,联药组总有效率为6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822,P〈0.05)。两组副作用均较轻。结论:阿立哌唑可单独治疗强迫症,如联合SSRI药物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舍曲林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8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 43)和对照组(n = 43),观察组用舍曲林和阿立哌唑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观察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分别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强迫症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焦虑症状、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Y-BOCS总分治疗前、治疗4周末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12周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总分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末、8周末、12周末两组间TESS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强迫症效果良好,不良反应无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