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性注意测验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持续性操作测验(CPT)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注意力检测,以了解注意缺陷多动儿童的注意特点。  相似文献   

2.
刘思奇  王昕  王琳  杨健 《北京医学》2021,43(11):1113-11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ADHD的核心缺陷为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不同亚型ADHD患儿的认知功能存在差异,但异质性尚有待研究.因此,本文对ADHD的认知神经心理学机制及不同亚型ADHD患儿认知功能的异质性进行综述,以提高对疾病核心障碍的认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有研究者认为ADHD核心症状为注意缺陷,故可能存在与注意缺陷相关的执行功能缺陷…。感觉统合功能障碍(sensoryintegrativedys—function,SID)是ADHD常见的共患疾病。曹爱华等报告ADHD合并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男童86.3%,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托莫西汀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ADHD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21例ADHD患儿给予托莫西汀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受试患儿进行数字划消测验(NCT)、Conners父母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等心理量表测评。结果治疗后数字划消失误率,Conners父母量表中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等指标值显著低于治疗前,WCST中的持续性错误数(Rpe)和持续性应答数(Rp)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托莫西汀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够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Ⅳ)父母版与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验(IVA-CPT)在诊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中的一致性。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自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科就诊的64例ADHD儿童,分别使用IVA-CPT和中文版SNAP-Ⅳ量表父母版进行症状评价,采用Cohen Kappa系数来描述两种测量手段的一致性。 结果 在多动/冲动维度,两种测量手段的Kappa指数为0.562(P<0.001);在注意缺陷维度,两者之间的Kappa指数为0.409(P<0.001)。 结论 中文版SNAP-Ⅳ量表父母版和IVA-CPT测试在儿童ADHD的诊断上有一致性,且一致性为中等程度。为提高ADHD的诊断准确率,建议两种测试工具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它不仅严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患儿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近年来,ADHD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衢江区小学生ADHD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是常见的儿童精神、行为障碍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持续注意力不集中和(或)多动、冲动。神经调控技术是新兴的ADHD治疗方法,目前以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研究最为热门,包括神经反馈、经颅磁刺激等。研究显示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可显著改善儿童的脑功能。本文对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在ADHD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名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精神障碍,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为主要表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或社会适应障碍。本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患儿的身心健康。现将以中药复方“益智宁”和利他林治疗ADHD患儿临床对照观察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好发于学龄儿童的行为障碍综合征,严重影响到患儿的学习、生活,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重视。目前对该病的诊断多采用量表和问卷,缺乏客观性。从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神经成像等方面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及综述,为ADHD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ICD-10中称为多动性障碍(hyperkinetic disorder),在DSM—Ⅳ中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目前该症命名尚未统一。本采用DSM-Ⅳ中的命名,称为AD—HD。根据临床特征,ADHD又可分为ADHD组合型、以注意缺陷为主型和以多动-冲动为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过度活动,注意集中困难,好冲动,学习困难,属于破坏性行  相似文献   

11.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指一种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的行为表现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理障碍 [1]。1994年出版的DSM-Ⅳ,即《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把ADHD分为三种亚类型:注意缺陷型、多动 冲动型、混合型。对ADHD患者的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发育性语言障碍(DLD)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外周血维生素D (VD)水平及存在形式,阐明VD在DLD共病ADHD发生中的作用,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就诊的DLD共病ADHD患儿90例为观察组,以50名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身心健康儿童为对照组。DLD和ADHD诊断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5版(DSM-5)相关章节,采用格里菲斯精神发育量表(GMDS)语言能分量表测评并计算语言发育商(DQ),根据斯诺佩评定量表Ⅳ(SNAP-4)家长及教师问卷进行ADHD分型,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进行ADHD评分,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VD水平。收集所有研究对象GMDS和PSQ及观察组患儿SNAP-4测评结果;测试者DQ小于100-1×标准差(SD)为语言能力低于同龄人;根据PSQ将儿童行为问题分为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多动-冲动、品行问题和多动指数共6种因子,6种因子得分均大于2分可诊断存在相关问题;根据SNAP-4将ADHD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哌甲酯控释剂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7~12岁ADHD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2例,两组均给与哌甲酯控释剂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采用d2注意力测验、ADHD症状评定问卷(父母问卷)评定.结果 8周末,研究组儿童d2注意力测验任务完成总量、总成绩、集中程度和波动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遗漏错误、违规错误和错误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ADHD症状评定问卷临床总分、注意缺陷评分及多动冲动得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 0.05),而研究组得分下降更明显(均P<0.05).结论 哌甲酯控释剂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ADHD患儿集中注意能力,降低多动冲动等适应不良行为,改善ADHD儿童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心理问题之一[1].任艳玲[2 ]研究发现ADHD儿童存在反应抑制功能缺陷,因此导致其冲动、固执、自控力差的行为特征.已有研究表明药物加行为联合治疗ADHD较单纯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更显著,并且药物加行为联合治疗组的药物用量低于单用药物治疗组[3].行为治疗主要包括正强化(即阳性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等[4].行为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已得到肯定,但尚未见对行为治疗中的阳性强化法并药物治疗ADHD的单独研究.本研究应用药物哌甲酯加阳性强化行为疗法与单独应用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行对照,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通常称为多动症,是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障碍,其主要临床症状有注意涣散、活动过多和冲动。对于ADHD的治疗尚存争议,争议焦点就在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效果的争议。近年来兴起了对于ADHD的综合治疗措施,将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合理恰当地综合起来,其效果往往优于单一治疗方法,为ADH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为特征,常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甚至发展为品行障碍,影响了儿童的家庭、社交及学业水平。近年来,针对这类儿童的智力问题的相关研究渐多,如与智力有关的临床特点及行为问题、智力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不同临床特点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等,但从不同性别的角度研究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特点的报告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多动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简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适应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遗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引起的一种行为疾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ADHD目前在临床颇为常见,由于该病的发生阶段正是儿童习惯和性格形成时期,往往会改变孩子的发展趋向,因此ADHD的危害具有长、久、远的特征,不仅是个人、家庭、学校问题,甚至成为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父母培训八步法结合利他林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法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ADHD+ODD诊断标准的患儿分为单用利他林治疗组(单药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联合组,3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进行DBDRS、Conners父母问卷、PSI及CGI等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ADHD症状评分、ODD症状评分、Conners父母问卷评分及CG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ODD症状评分、Conners父母问卷品行障碍因子分均低于单药组(均P〈0.01),ADHD症状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D症状的减分率与注意缺陷症状的减分率有正性相关(r=0.39,P〈0.01);培训后家长对联合治疗的满意度达83.33%。讨论父母培训结合利他林是治疗共患ODD的ADHD合适的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龙彤  唐钰颖  黄延 《海南医学》2023,(13):1972-197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易导致患儿心理及行为问题,如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可能会造成患儿严重的社会功能受损。本文将综述学龄期ADHD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及其相关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进一步制定ADHD儿童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社会功能状态,以及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因注意力不集中或好动等症状,被温州市某医院疑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641例初诊患儿作为调查对象,按照DSM-IV ADHD诊断标准评估,符合诊断标准者纳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不满足诊断标准者纳入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采用SNAP-IV评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核心症状严重程度,采用Weiss功能缺陷量表评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社会功能,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与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社会功能状态,并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核心症状与社会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在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冒险活动等维度的社会功能,均明显低于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性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各维度的社会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意力缺陷症状群评分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各维度社会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多动冲动症状群评分与家庭、社会活动、冒险活动相关。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存在社会功能缺陷,其核心症状与社会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