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松片(Baisong tablet,BST)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囊泡纤夫蛋白(synaptotagmin,SYT)、突触融素(synaptophysin,SYN)的影响。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8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对照组、氟西汀对照组及白松片试验组,每组7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印迹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内SYT和SYN在海马区域的分布以及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原位杂交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SYT mRNA,SYN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组、白松片组大鼠海马SYT mRNA,SYN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的突触可塑性下降。白松片能上调SYT,SY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对抑郁大鼠海马组织CREB/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MS)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每组10只。电针组选取“百会”、“神庭”、“合谷”、“太冲”,每日造模前1 h针刺,留针20 min,1次/d,持续21 d;氟西汀组:每日造模前1 h氟西汀(10 mg/kg, 1 mg/mL)灌胃给药,持续21 d。观察大鼠的体质量变化、旷场实验的站立次数和运动距离、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ELISA法检测血清5-HT、DA、NE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BDNF、CREB、TrkB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中BDNF、CREB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站立次数、运动距离、血清5-HT、DA、NE的含量、海马组织中BDNF、CREB、TrkB的表达显著下降(均P<0.01),不动时间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氟西汀组大鼠体质量、站立次数、运动距离、血清5-HT、DA、NE的含量、海马组织中BD...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情况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氟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和氟西汀组给予21d的应激刺激,此期间对照组正常饲养,刺激期间氟西汀组每天腹腔注射氟西汀(10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行为学检测应用open-field法和液体消耗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 应激后,模型组水平穿越格数[(8.2 ±2.7)格、竖立次数(8.1±3.5)次、修饰次数(4.3±1.6)次]、糖水消耗百分比[(52.5 ±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3±5.8)%、(13.9 ±3.2)%、(10.6 ±2.4)%、(68.3 ±4.5)%;均P<0.01].应激后氟西汀组水平穿越格数[(15.3±7.7)格]低于对照组(P<0.01),但高于模型组(P<0.05);竖立次数[(8.2±5.6)次]低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修饰次数[(6.2 ±1.5)次]低于对照组(P<0.01),但高于模型组(P<0.05);糖水消耗百分比(66.7 ±5.1)%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中,模型组大鼠海马CREB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大鼠海马CREB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高于模型组大鼠(P<0.01).结论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CREB的表达降低并可以被氟西汀部分逆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抗抑郁药物氟西汀与噻萘普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噻萘普汀组和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噻萘普汀组给予21 d的应激刺激,此期间对照组正常饲养,刺激期间氟西汀组每天灌胃氟西汀(10 mg/kg),噻萘普汀组每天灌胃噻萘普汀(50 mg/kg),模型组和对照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行为学检测应用开场法和液体消耗实验。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应激后模型组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糖水消耗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Western-blot检测中,慢性应激后模型组大鼠海马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噻萘普汀组大鼠海马Bcl-2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慢性应激可能导致大鼠海马Bcl-2表达降低,氟西汀和噻奈普汀可能逆转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Bcl-2表达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环磷酸腺苷依赖性蛋白激酶A(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A,PKA)和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表达的影响以及抗抑郁剂(氟西汀)的拮抗作用。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慢性应激模型组、氟西汀治疗组。选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造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以及蛋白质印迹技术研究各组大鼠脑内PKA、磷酸化的CREB(P-CREB)在海马区域的分布以及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细胞内的PKA和P-CREB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细胞内PKA和P-CREB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可使大鼠海马神经元内的PKA和P—CREB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氟西汀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大脑功能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阳性西药组、电针治疗组(以电针刺激百会、印堂穴);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5-HT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给予慢性应激刺激后,模型组大鼠海马5-HT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5-HT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Western-blot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DNF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BDNF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提高海马内5-HT含量及BDNF表达,增强神经可塑性是电针抗抑郁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PDE4)抑制剂咯利普兰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学习记忆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的方式建立抑郁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咯利普兰组。造模的同时,氟西汀组灌胃氟西汀(5.4 mg/kg),咯利普兰在实验的第1、7、14、21天腹腔注射给药,均按1.25 mg/kg给药,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咯利普兰对抑郁模型大鼠旷场、水迷宫的影响,ELISA检测血浆和海马组织中cAMP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3K、p-CREB、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量下降(P<0.01),目标象限的穿越次数下降(P<0.05)、潜伏时间增加(P<0.01),血浆、海马组织中cAMP含量下降(P<0.01),海马SYN、BDNF、PI3K、p-CREB的表达下调(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咯利普兰能显著增加抑郁模型大鼠的活动量(P<0.01),增加穿越目标象限的次数(P<0.05),降低目标象限的潜伏时间(P<0.05),增加血浆、海马组织中cAMP的含量(P<0.05或P<0.01),并能显著促进模型大鼠海马SYN、BDNF、PI3K、p-CREB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咯利普兰能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能促进海马突触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BDNF-PI3K信号通络的相互作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对大鼠行为及海马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应激组(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组)和氟西汀组,每组8只.在实验结束后对三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检测海马微管蛋白的表达.结果 CUMS组大鼠总行程、平均运动速度、直立次数及糖水偏好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行为学评价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CUMS组海马乙酰化微管蛋白(Acet-Tub)表达升高,酪氨酸化微管蛋白(Tyr-Tub)表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氟西汀处理后,Acet-Tub表达降低,Tyr-Tub表达升高,与CU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能降低大鼠海马微管系统的动态性,损害神经可塑性,氟西汀可以逆转损害的微管结构,可能是抑郁样行为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海马内环磷酸腺苷(cAMP)-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助阳开郁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助阳开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和氟西汀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接受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刺激并孤养28 d。在造模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助阳开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助阳开郁方浓缩煎剂(11.7 g/kg、23.4 g/kg、46.8 g/kg)灌胃,氟西汀组灌胃盐酸氟西汀(3.33 mg/kg),造模及药物干预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AM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BDNF、CRE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MP水平和BDNF、CREB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助阳开郁方高剂量组、氟西汀组大鼠海马cAMP含量明显增高,同时助阳开郁方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REB、BDN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P0.05)。结论:抑郁症大鼠海马cAMP-CREB-BDNF通路中信号分子的表达异常,助阳开郁方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分子的表达与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对抑郁症大鼠海马cAMP反应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盐酸氟西汀,剂量为1.8 mg·kg-1·d-1),每组8只。空白组进行正常饲养,不给予其他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法复制抑郁症模型;针刺组大鼠造模后针刺合谷穴和太冲穴,并加电针,每日1次,每次15 min,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持续21 d。西药组大鼠造模后以氟西汀灌胃,每日1次,持续3周。应激后22 d以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大鼠海马组织存储于-70℃备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海马CREB mRNA、BDNF mRNA的表达。【结果】抑郁症模型组大鼠海马中的CREB mRNA、BDNF 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下降(P0.01);西药组和针刺组大鼠海马CREB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西药组和针刺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抑郁症大鼠海马CREB mRNA表达,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方法刺激妊娠期孕鼠,建立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应激模型组、氟西汀阳性药组、逍遥散低剂量组和逍遥散高剂量组,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模型,ELISA试剂盒检测子代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子代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 B)蛋白表达水平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应激模型组子代小鼠糖水偏好度显著降低(P<0.01),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旷场试验小鼠探索能力显著降低显著降低(P<0.01),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BDNF、Trk B蛋白表达和CREB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应激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和逍遥散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子代小鼠糖水偏好度(P<0.05),减少悬尾不动时间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改善旷场试验小鼠探索能力(P<0.05),增加子代小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P<0.05),上调BDNF、Trk B蛋白表达和CREB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逍遥散可改善妊娠期抑郁小鼠子代抑郁模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BDNF/Trk B/CREB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项针对慢性睡眠剥夺(CSD)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素(SY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项针改善CSD记忆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平台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项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项针组采用改良的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模型,大平台对照组除平台表面有细密铁丝网外,其他条件与造模环境一致。电项针组选取两侧的风池和供血穴电针治疗,模型组和大平台对照组给予相同时间的捆绑固定,共14 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海马CA1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定性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海马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定量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和电项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大平台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经针刺治疗后,电项针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大平台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SYN、BDNF和TrkB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项针组大鼠海马SYN、BDNF和Trk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大平台对照组大鼠相比,电项针组TrkB表达升高(P<0.05),SYN和BDN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项针能显著上调CSD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增强海马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磁刺激对原代海马神经元形态及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磁刺激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假刺激组及40%(1Hz,0.76T)、60%(1Hz,1.14T)、80%(1Hz,1.52T)最大磁刺激输出强度组,各刺激组自细胞接种后第2~6天接受磁刺激,连续5d;假刺激组置于相同磁场装置环境,但不接受磁刺激。各组细胞于第7天相同时间取材。采用扫描电镜、细胞免疫荧光法、蛋白质印迹及RT-PCR等方法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及SYN、GAP43与BDNF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40%强度组神经元突起长度增长、胞间神经联系增多,SYN免疫反应性、BDNF免疫反应性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GAP43免疫反应性及蛋白水平未见明显升高,SYN、GAP43与BDNF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60%强度组突起长度与数量增加(P<0.01)、交织成密集网络,SYN、GAP43与BDNF免疫反应性、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80%强度组突起数目、长度增加,同时有细胞损伤现象,GAP43免疫反应性、BDNF免疫反应性及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SYN免疫反应性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YN、GAP43及BDNF mRNA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磁刺激通过促进原代海马神经元BDNF的合成或分泌,上调SYN、GAP43的表达,影响神经元形态,可能在调控突触可塑性、促进神经网络构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磁刺激参数刺激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CLMD)对慢性肾脏病(CKD)小鼠抑郁行为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 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CLMD低剂量组、CLMD中剂量组和CLMD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 其余5组小鼠先予0.2%腺嘌呤饮食喂养2周。中药干预组分别予2.36、4.725、9.45 g·kg-1·d-1的CLMD灌胃, 氟西汀组予10 mg·kg-1·d-1氟西汀灌胃, 对照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 共计6周。糖水偏好测试、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抑郁行为表型, Western blot法检测前额叶皮层(PFC)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CREB(p-CREB)、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素(SYN)、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囊泡膜蛋白(SYP)表达; 免疫荧光法检测PFC脑区核内p-CREB的表达; Golgi-Cox染色检测PFC树突棘密度; ELISA法检测外周及PFC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  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不动时间增加,糖水偏好指数下降(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给予中、高剂量CLMD干预后小鼠不动时间下降(P < 0.01), 糖水偏好指数增加(P < 0.05, P < 0.01), CLMD中、高剂量组与氟西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小鼠PFC中p-p38 MAPK/p38 MAPK表达增加(P < 0.01), BDNF、p-CREB/CREB、PSD95、SYN、GAP43、SYP表达下调(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CLMD中、高剂量组, 氟西汀组小鼠p-p38 MAPK/p38 MAPK表达下调(P < 0.01), BDNF、p-CREB/CREB、PSD95、SYN、GAP43、SYP表达增加(P < 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PFC的p-CREB核内荧光水平明显降低(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CLMD中、高剂量组, 氟西汀组p-CREB核内荧光强度增加(P < 0.05, P < 0.01)。Golgi-Cox染色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小鼠PFC树突棘密度降低(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CLMD中、高剂量组, 氟西汀组小鼠PFC树突棘密度增加(P < 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PFC及外周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增加(P < 0.01), 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增加(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氟西汀组及CLMD中、高剂量组PFC及外周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下降(P < 0.05, P < 0.01), CLMD中、高剂量组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下降(P < 0.05, P < 0.01), 氟西汀组尿素氮、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CLMD能调节中枢炎症状态, 改善PFC突触可塑性, 减轻CKD小鼠抑郁症状,同时可能通过影响外周炎症状态延缓CKD小鼠肾脏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常规BMSC组(C组)和转染BMSC组(D组);采用Morris迷宫测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相关指标.结果 C组、D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B组;D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B组.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TERT mRNA、突触前区突触素(SYP)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A组大鼠突触间隙排列清晰,SYN阳性细胞数较多;D组突触间隙更为清晰,SYN阳性细胞数量和突出间隙排列结构都接近于A组.结论 TERT转染BMSC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与促进BDNF、TrkB表达、改善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联合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的作用,进一步探讨VD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经大鼠股骨分离并鉴定BMSCs,构建pLXSN—TERT重组子后转化至BMSCs,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体外培养的TERT—BMSCs的成瘤性。应用Ad5一BDNF转染TERT—BMSCs,构建BDNF—TERT联合转染的BMSCs。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VD组、BMSCs组、BDNF—TERT—BMSCs组。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VD模型。采用Morns水迷宫测试方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应用RT—PCR和Westem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TrkB、SY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l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行为学实验Mo州s水迷宫测试结果及超微病理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BMSCs和BDNF—TERT—BMSC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改善作用,且BDNF—TERT—BMSCs较BMSCs的作用更为显著。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BMSCs组和BDNF—TERT—BMSCs组中BDNF、TrkB、SY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痴呆模型组增高(P〈0.05),且BDNF—TERT—BMSCs组较BMSCs组增加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TERT联合转染BMSCs较普通的BMSCs对VD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吴枫  孔令韬  汤艳清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55-2058
目的探讨氟西汀与碳酸锂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碳酸锂组和对照组,各15只。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和碳酸锂组大鼠给予21 d的应激刺激,此期间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刺激期间氟西汀组大鼠每天灌胃氟西汀(10mg/kg),碳酸锂组大鼠每天灌胃碳酸锂(60 mg/kg),抑郁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每天灌胃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行为学检测应用开场法和液体消耗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应激后:抑郁模型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糖水消耗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碳酸锂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糖水消耗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修饰次数和糖水消耗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P<0.05),水平穿越格数和竖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修饰次数和糖水消耗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Western blot法检测中,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碳酸锂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应激可以导致大鼠海马BDNF表达降低,氟西汀和碳酸锂可以逆转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中BDNF表达的降低,且氟西汀的效果优于碳酸锂。  相似文献   

18.
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记忆功能及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aptic vesicular protein,SYN)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各30只。线拴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取“百会”“水沟”“内关”“三阴交”穴位,应用“醒脑开窍”法进行电针,每天电针30 min,连续电针6 d休1 d,7 d为一个疗程,首次电针干预在造模成功24 h后进行。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电针干预。大鼠分别按7、14、21 d 3个亚组进行运动及记忆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脑内SYN的蛋白表达。结果 电针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进入隐藏区潜伏期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电针组脑梗死率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1),SYN的蛋白表达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1)。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灶,SYN表达最弱。结论 电针干预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上调脑内SYN的表达,进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记忆及运动等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