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P物质(SP)在寻常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50例寻常痤疮患者及35例正常人血清中的SP浓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寻常痤疮患者组血清P物质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级痤疮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痤疮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及Ⅳ级痤疮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Ⅱ级、Ⅲ级及Ⅳ级痤疮患者组分别与Ⅰ级痤疮患者组血清P物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及Ⅳ级痤疮患者组血清P物质浓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可能在寻常痤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与寻常痤疮的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55例,采用健康教育与同伴教育联合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同伴教育方式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医疗情景游戏对银屑病患儿及家属生活质量、负性情绪、遵医行为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过敏与风湿免疫科病区2019年3~7月入院患儿为对照组,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入院患儿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病房常规诊疗活动及健康教育,干预组由3名接受过统一培训的护师实施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医疗情景游戏。干预前、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检测COLQI评分、FDLQI评分、家长疾病管理能力评分和家长积极感受评分。结果:对照组34 例,干预组35 例。出院时干预组患儿COLQI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F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积极感受评分、疾病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医疗情景游戏可改善银屑病患儿及其家长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可提高家长积极感受和疾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痤疮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对469例痤疮患者和175例健康对照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睡眠自测量表(AIS)、焦虑自评量表(SAS)、Hamilton抑郁他评量表(HAMD)分别评价患者与健康对照失眠、焦虑、抑郁状况,并通过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痤疮患者组AIS(Z = 4.014,P < 0.01)、SAS(Z = 3.426,P < 0.01)、HAMD(Z = 8.664,P < 0.01)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失眠、焦虑、抑郁在痤疮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4.9%、0.7%、2.9%。痤疮组296例女性患者AIS评分比173例男性高(Z = 2.009,P < 0.05),而SAS、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不同发病年龄段间(< 15岁、15 ~ 25岁、> 25岁)患者失眠、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重度痤疮患者HAMD评分较轻度痤疮患者高(Z = 1.826,P < 0.01),而AI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痤疮影响患者的睡眠、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重度痤疮患者与女性痤疮患者的心理更容易受疾病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重度痤疮患者睡眠及心理异常情况。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86例中重度痤疮患者进行调查,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中重度痤疮患者PSQI、SCL-9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其PSQI量表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睡眠总分,SCL-90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其他及总均分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结论:中重度痤疮患者存在睡眠障碍、自卑、抑郁、焦虑及敌对等方面的心理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组(术前、术中、术后接受健康教育、言语疏导、音乐疗法等心理干预).术前和术后3 d分别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结果 干预组治疗前焦虑评分为(47.2±4.8),与对照组[(47.4±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治疗后焦虑评分为(29.5±4.3),显著低于对照组[(41.4±6.7),P〈 0.01].干预组治疗前抑郁评分为(44.5±6.1),与对照组[(43.3±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治疗后抑郁评分为(28.5±6.2),显著低于对照组[(39.8±7.4),P〈 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对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痤疮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93例痤疮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睾酮(T)、游离睾酮(F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雌二醇(E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痤疮患者组T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FT、DHEAS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2、SHBG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性激素尤其是游离睾酮在痤疮发病中可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患有胸腔积液并接受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肺癌患者,男62例,女22例,年龄18~76岁,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疗效(胸水吸收情况和症状)和焦虑程度.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48%,P<0.005);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10%,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8.19±1.58)d,显著短于对照组[(11.23±2.12)d,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26.19%,P<0.05).研究组治疗后焦虑率为57.14%,显著低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调查青年男性寻常痤疮患者的膳食生糖负荷水平(GL),评估其与寻常痤疮皮损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为寻常痤疮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价患者皮损严重程度。使用食物频率问卷及24 h膳食回顾问卷评估GL水平。方差分析及t检验分析GL及BMI在各组间的差异,并对BMI和GL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9例19 ~ 24岁男性寻常痤疮患者参与本次研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GL是体质指数(BMI)的影响因素,GL越高BMI越容易超标(回归系数β = 1.119,P < 0.05,OR = 3.062,95%置信区间:1.044 ~ 8.986)。未发现GL的影响因素。病程 > 6个月组GL显著高于 ≤ 6个月组(t = 2.947,P < 0.01);两组间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98,P > 0.05)。GL在不同GAG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6.296,P < 0.01),≥ 31分组高于19 ~ 30分组(P < 0.01)和1 ~ 18分组(P < 0.01),19 ~ 30分组高于1 ~ 18分组(P < 0.01);各组间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3.142,P > 0.05)。结论 GL水平与青年男性寻常痤疮患者皮损严重程度及病程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疾病的关系。 方法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67例,健康对照组69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MBL基因第54号密码子基因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清MBL浓度。 结果 67例银屑病患者GGC/GAC基因型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GGC/GGC基因型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36,P < 0.05);银屑病组GAC等位基因频率增高,GGC等位基因频率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31,P < 0.05)。GAC型等位基因与银屑病显著相关(OR = 3.383,95%置信区间1.585 ~ 7.211,P < 0.05)。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MBL浓度分别为(2.1937 ± 0.8163) mg/L和(3.2695 ± 1.2058) mg/L,银屑病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 = 6.11,P < 0.05)。 结论 MBL与银屑病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和厚朴酚对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活化的影响和抗瘙痒作用。方法 用4 ~ 6周龄健康雄性ICR小鼠分别建立组胺诱导和乙醚/丙酮/水(AEW)诱导的瘙痒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3种剂量和厚朴酚组(50、25和12.5 mg/kg)、溶媒组及氯苯那敏组(仅在组胺诱导实验中设置)。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灌胃,溶媒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氯苯那敏组给予氯苯那敏灌胃,和厚朴酚组用不同浓度和厚朴酚灌胃。在组胺模型实验中,给予小鼠灌胃24 h后注射组胺;在AEW模型实验中,先用乙醚/丙酮/水处理小鼠4 d后再予不同药物灌胃。通过计数30 min内动物的搔抓次数评价各处理的抗瘙痒作用。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脊髓背根神经元(DRG)细胞,将其分成6组,即辣椒素或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诱导的模型组、辣椒平(500 μmol/L)或HSC030031(10 μmol/L)组、溶媒组、3种浓度(7.81、15.63、31.25 mg/L)和厚朴酚组:辣椒素或AITC诱导的模型组预先用Hanks平衡盐溶液孵育,辣椒平或HSC030031组、溶媒组、和厚朴酚组分别预先加入辣椒平或HSC030031、二甲基亚砜、不同浓度的和厚朴酚孵育,用Ca2+荧光成像技术观察辣椒素或AITC诱导后Ca2+细胞内流的变化。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结果 组胺诱导小鼠瘙痒模型经50 mg/kg和25 mg/kg和厚朴酚处理后,搔抓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21.88和21.14比 63.70,t值分别为3.48、3.49,P值均为0.003),12.5 mg/kg和厚朴酚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2.01,P = 0.062)。AEW诱导的小鼠瘙痒模型经50 mg/kg和厚朴酚处理后搔抓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61.4比101.17,t = 0.45,P = 0.009),但25 mg/kg和12.5 mg/kg和厚朴酚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1.25 mg/L和厚朴酚处理组与辣椒素或AITC诱导的模型组相比,DRG细胞内Ca2+荧光信号的升高受到显著抑制:辣椒素模型组第45秒时相对荧光强度变化率(△F/F0)为1.11,而31.25 mg/L和厚朴酚处理组为-0.11;AITC模型组第45秒时△F/F0为0.56,而31.25 mg/L和厚朴酚组为0.00。结论 和厚朴酚对组胺因素与非组胺因素诱导的瘙痒动物模型均具有瘙痒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DRG细胞TRPV1和TRPA1通道活化后Ca2+细胞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及盐裂皮肤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对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诊断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56例,其中大疱性类天疱疮(BP)47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6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2例,P200类天疱疮1例。对照组为70例天疱疮、15例慢性湿疹和15例健康成人。分别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及盐裂皮肤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观察荧光沉积情况,比较不同表皮下水疱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BP患者血清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可见到荧光物质沿基底膜带线性沉积,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可见BP患者荧光线性沉积于表皮侧,EBA和P200类天疱疮线性沉积于真皮侧。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及盐裂皮肤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对表皮下水疱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2%、60.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2,P < 0.05),特异性分别为98.0%、100%、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以盐裂皮肤为底物时诊断的敏感性高于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为底物(χ2值分别为8.0、16.7,均P < 0.05)。结论 对于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的诊断,盐裂皮肤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优于以猴食管和正常人皮肤为底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中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2和DNMT3a)mRNA表达。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及宜兴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的4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表皮以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外科的28例健康对照表皮中DNMT2和DNMT3a mRNA的表达。结果 在银屑病患者皮损、非皮损和对照组表皮DNMT2 mRNA表达水平(2-ΔΔCt值)分别是0.62 ± 0.02、0.36 ± 0.05和0.15 ± 0.11,皮损组明显高于非皮损组(t = 6.23,P < 0.01),非皮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 = 7.33,P < 0.01);DNMT3a mRNA表达水平(2-ΔΔCt值)分别是0.85 ± 0.03、0.43 ± 0.04和0.18 ± 0.09,皮损组明显高于非皮损组(t = 5.66,P < 0.01),非皮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 = 8.62,P < 0.01)。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表皮DNMT2和DNMT3a mRNA均异常高表达。  相似文献   

14.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免疫、遗传及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疾病有关,尤其与炎症性肠病关系密切。而银屑病与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上有众多相似之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也被证实与银屑病有关。本文就银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可能关联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疫苗作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为人类预防各种传染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也可以产生不利甚至造成损害的不良反应,部分不良反应表现在皮肤。疫苗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机制复杂,本文主要阐述疫苗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的现状,有助于理解和认识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荧光(CFW)染色法在皮下真菌病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皮下真菌病的组织病理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收集1987—2017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皮下真菌病患者石蜡包埋皮损组织进行平行试验,每块组织连续切片4张4 μm切片,分别行改良CFW荧光染色、苏木精-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和六铵银(GMS)染色检查,比较其阳性率及染色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用卡方检验比较4种染色法在病理诊断真菌感染方面的阳性率。结果 21例皮下真菌感染患者中,改良CFW荧光染色法阳性14例(66.67%),HE染色法阳性5例(23.80%),PAS染色法阳性6例(28.57%),GMS染色法阳性11例(52.38%),改良CFW荧光染色法阳性率高于HE和PAS染色法(χ2值分别为6.718、5.200,P < 0.05),而与GMS染色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93,P = 0.530)。结论 改良CFW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准确的真菌检查方法,在皮下真菌病的病理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囊肿附属器癌(MA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诊治的10例MA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 10例患者中男3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51.65岁。皮损均位于面部,6例位于上唇部,表现为单发斑块或结节,形成溃疡4例。组织病理均由上皮细胞条索组成,可见不同数量的角囊肿和导管结构,6例见神经受累,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示上皮细胞及角囊肿角蛋白阳性,导管及腺腔结构癌胚抗原及上皮膜抗原阳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1例13年后原位复发,均无远处转移。结论 MAC皮损主要表现为上唇的红斑块,部分破溃,确诊依赖于向毛囊和汗腺双相分化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有助于与其他附属器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BP180相关自身免疫性水疱病包括大疱性类天疱疮、扁平苔藓样类天疱疮、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妊娠类天疱疮和瘢痕性类天疱疮。BP180胞外区含有多个自身抗体反应的位点,目前研究显示,BP180上相关自身免疫性水疱病靶位呈现出异质性,并且同一种疾病不同临床表现也与靶位异质性有关,然而异质性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皮肤微生物群与特应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的微生物群与机体保持着稳态关系,影响皮肤的屏障和免疫功能。皮肤微生物群的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和皮肤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降低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度繁殖 加重了特应性皮炎的炎症反应。表皮葡萄球菌虽然也是特应性皮炎优势菌,但通过树突细胞、分泌IL?17A的Th17细胞/IL?17通路调节皮肤屏障免疫反应,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过度繁殖,发挥保护性免疫防御作用。马拉色菌可以通过定植、致敏和交叉反应等多种机制诱导和加重特应性皮炎的炎症反应。皮肤益生菌的研究有望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摘要】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及炎症反应有关。仅有皮肤受累者称为皮肤Rosai?Dorfman病。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大量组织细胞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在组织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吞噬的完整淋巴细胞,称为伸入运动。免疫组化示组织细胞阳性表达CD68和S100,不表达CD1a。CRDD的治疗可采用手术切除、局部治疗及系统治疗,部分患者皮疹可自行消退,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