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施用生石灰对土壤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生石灰对土壤酶活性及大豆产量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在大豆各生育期内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随土壤酸性变弱而受到抑制,而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却增强,大豆产量呈现出随生石灰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0%~9.5%。经土壤酶活性与大豆产量的相关分析得出,酸性土壤改良后土壤酶活性提高,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上种植大豆,施肥时配合一定量的生石灰对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大豆产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生产中的施用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连,轮作大豆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特征与大豆根部病…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在东北黑土大豆主产区进行,四年定位试验,分别设置大豆轮作、连作(连一、连三)、迎茬及休闲地五个处理区。重点分析了大豆生育期间不同茬口、土壤微生物组成及密度,不同茬口,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和大豆根潜蝇的发生程度及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豆重迎茬“专用剂”是一种新型大豆重迎茬营养调节剂。它是以大豆必须的营养磷、钾和锌、硼、镁、锰等微量元素为主要原料,经科学研究究配比加工而成的颗粒剂。本剂具有加愉大豆营养生长,促进粮瘤发育,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提高大豆光合效率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钾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钾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有增强作用,钾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产量随着施K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纯K量150kg/hm2时,高油品种东农434产量达2727kg/hm2,高蛋白品种黑农35产量达2651kg/hm2。施钾有提高大豆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的趋势。表4,参6。  相似文献   

5.
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兴隆乡东兴村,进行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氮、磷、钾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程度。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和了产量与氮、磷、钾肥之间的回归方程。图3,表5,参11。  相似文献   

6.
调节大豆籽粒生育的生理生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籽粒是生殖生长时期植株光合产物主要存储库,鼓粒灌浆期籽粒的生长发育以及干物质积累的过程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因此,研究大豆籽粒的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产量至关重要。影响大豆籽粒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从源库的改变、外界温度、光照、水分供应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影响,酶活性、内源物质含量的调节以及植物激素的调控等方面予以综述。参64。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壤营养面积对大豆冠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I-110植物冠层分析仪,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营养面积的大豆群体冠层指标参数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倾角(MLA)、散射光透过系数(TD)、直射光透过系数(TR)和叶分布进行测定。经过分析,不同营养面积所形成的冠层的指标参数是不同的,随着单株营养面积的减少,LAI逐渐增大;平均叶倾角先增大后减少;散射辐射和直射辐射逐渐降低,但是散射辐射始终大于直射辐射;叶片分布密度增大。单株营养面积大,所形成的冠层会给大豆一个宽松的生长环境,有利于产量因素的形成;单株营养面积小,所形成的冠层郁蔽,限制产量因素的形成。图2,表3,参15。  相似文献   

8.
缺磷胁迫下的大豆根系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对大豆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条件下,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比正常供磷条件下增加,0—1.0mm直径下的根长显著高于正常供磷条件,但根长在不同根直径下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缺磷胁迫和正常供磷处理下0~1.0mm的根长比例均在90.0%左右;缺磷胁迫降低了大豆的磷吸收效率,而增加了大豆的磷利用效率;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与磷吸收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磷利用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大豆根系形态与磷的吸收利用密切相关。图2,表4,参16。  相似文献   

9.
“作物增产素”是根据作物的营养特点及河南省气候特性研制的系列作物专用肥,包括小麦增产素、棉花棉产素、花生增产素和蔬菜增产素等。经5年来的试验推广应用证明,增产效果显。运用灰色局势决第模型,旨在探讨“作物增产素最佳施用量,以进一步提高作物增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SPAD值在玉米氮素营养诊断及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氮肥对玉米生产具有很大的限制作用,根据玉米生长状况和营养需求调节氮肥投入可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叶绿素仪是近年来在氮素营养诊断和氮肥推荐中较多使用的便携式仪器,可通过叶色值的测定快速、简便、准确、非破坏性监测植物氮素营养,为变量推荐施肥提供所需信息。在此对叶绿素仪在玉米氮素营养诊断和推荐施肥上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影响玉米叶片SPAD值对氮素营养判断的因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分析了今后SPAD值仪诊断氮素营养的研究方向。参52。  相似文献   

11.
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真菌主要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豆长期定位试验区,取生育期内大豆连作16a、轮作、米豆迎茬和大豆连作1a根际土壤,调查真菌总数及其主要类群数量,探讨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真菌主要类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轮作系统大豆根际真菌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连作1a〉米豆迎茬〉轮作〉大豆连作16a;青霉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连作1a〉轮作〉米豆迎茬〉大豆连作16a;木霉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内变化规律相差较大,木霉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米豆迎茬〉连作16a〉连作1a〉轮作;连作16a在苗期(V3)时镰孢菌数量最高,以后均低于轮作处理,鼓粒期(R5)和成熟期(R8)轮作镰孢菌数量最高。图4,参24。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蛋白颗粒料替代豆粕对绵羊瘤胃发酵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0±2)kg的杂交公羊(夏洛莱羊×无角陶赛特羊)4只,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用复合蛋白颗粒料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40%、60%和80%的豆粕。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颗粒料替代豆粕对瘤胃pH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总体上随着替代豆粕水平的上升,pH随时间变化有变缓趋势;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的氨氮浓度分别比对照组升高4.66%,15.27%,21.05%,试验组Ⅲ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有降低的趋势,但试验组Ⅲ的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对血清尿素氮、尿酸、肌酐无显著影响,但试验Ⅲ组的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也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复合蛋白颗粒料替代豆粕对绵羊瘤胃发酵影响不明显,替代80%豆粕对绵羊肝脏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替代60%的豆粕较好,对绵羊瘤胃发酵和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调查和分析了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重茬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可促进大豆出苗,增加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根瘤回氮作用增强,两年大豆根腐病防效分别为37.5%和58.74%,分别增产5.43%和25.86%。图6,表1,参13。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检测土壤中的胞囊数量和单胞囊卵量,旨在探讨作物轮作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数量和单胞囊卵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连作与轮作大豆田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胞囊数量15 a连作和轮作分别为62.7个·(100g干土)^-1和67.5个·(100g干土)^-1,16 a连作和轮作分别为63.7个·(100g干土)^-1和64.7个·(100g干土)^-1;麦豆区田间大豆胞囊线虫胞囊数量显著高于米豆区。连作15 a和16 a大豆田的胞囊线虫单胞囊卵量低于50个发生频率分别为93.0%和89.0%;麦米豆轮作区,多于200个卵的胞囊出现频率最高,轮作15 a和16 a分别是51.0%和48.3.%。长期连作大豆虽然没有减少土壤中的胞囊数量,但却使胞囊中的含卵量大大降低。图2,表2,参13。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豆进口的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能够有效解决“小样本、贫信息”问题的灰色系统理论,在对中国大豆进口的分析基础上,依据嵌入知识的动态GM(1,1)模型对未来5年大豆进口量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中国大豆进口还会增加,但是进口的增长速度会明显减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部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松嫩平原作物生产力地统计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分析方法研究松嫩平原作物现实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空间变异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对于玉米现实生产力而言,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38.9%,且主要体现在5km以内的小尺度上;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61.1%,主要体现在中尺度上。大豆现实生产力的块金值较大,占基台值的41.3%,表明对于大豆而言,人为控制因素的作用更显著;而且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主要表现在10km以内;在10km以外。结构性因素是引起大豆现实生产力空间分布异质性的主导因素。玉米和大豆现实生产力的分维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性因素对玉米现实生产力的影响大于大豆,人为影响在其现实生产力的区域分异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图5,表3。参6。  相似文献   

17.
大豆高产栽培体系的增产效果是不同栽培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定的单项技术因区域和种植方式不同而表现出增产的差异。研究探讨了不同品种、生物菌剂、奈安、叶喷剂及种衣剂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品种和种衣剂增产潜力较高,新品种1342和4404的产量较当地主栽品种711,分别增产10%和6%,主要是荚数和百粒质量的差异。种衣剂增产9.1%。尽管不同生物菌剂均能增加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但只有生物菌剂BRF-1和保根菌剂表现出6%和5%增产效果,初花期喷施研制的叶喷剂增产6.7%,除草剂药害及残留防控剂奈安对大豆产量没有影响。制定大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既要考虑增产效果,也要注重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8.
磷肥与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有效磷含量很低的土壤中,施磷能够显著增加大豆产量,其籽粒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2287.9 6.5x-0.03x2;并且施磷能够增加大豆蛋白质含量1.0~1.5个百分点,蛋白质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1015 3.8x-0.017x2;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高度负相关,如果以生产脂肪为目标,那么大豆脂肪产量与施磷量的关系式为y=427.4 0.7x-0.0038x2。表4,参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