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其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一日法对本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抗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住院精神疾病种类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2)两药联用与单药治疗并重;(3)药物以利培酮处方量第一;(4)St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内.结论 目前本院药物使用以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为主,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精神病人诊疗情况及应对措施。方法采取定点调查法,于2014-07-23记录在我院住院的105例老年精神病人当日用药与康复等治疗情况。结果诊断主要为精神分裂症占39.05%,老年痴呆占42.86%,老年性情感障碍占16.19%;合并躯体疾病者65例(61.90%)。105例患者均参与康复治疗,其中单一用药69例,合并用药36例。以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83例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1例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结论加强老年性精神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关注合并躯体疾病的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可改善老年患者的各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常用精神药物的合理与安全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6亿.由于大脑衰老及多种器质性病变,老年精神障碍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在198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1%,1990 年为4.61%,2001 年为7.2%.国内外的研究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多数在3%~10%之间.老年谵妄约占老年精神科入院病人的10%.老年精神障碍病人常共患多种躯体疾病,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治疗,而衰老与躯体病可导致药代动力学变化,对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敏感,因此,老年患者的精神药物治疗有时比较矛盾或面临两难抉择,例如,帕金森病所致精神障碍用抗精神病药可加重锥体外系症状和体征,而抗帕金森病药可诱发或加重精神症状.老年病人使用精神药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不良后果.临床医师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精神药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必要熟悉老年人的药代学和药效学特点,遵守一些用药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特点,以降低住院精神科患者的猝死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对我院2002-01~2008-09猝死的住院患者共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入院1周内猝死率极高,占83.33%,大多数患者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APS),且多数合并躯体疾病.结论 入院初期进食差、联合用药、合并躯体疾病是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住院半月以内的患者,并加强特殊时段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10省市抗精神病药使用现况的调查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目的调查中国10省市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使用现状.方法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各省分为五个经济发展等级,以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的46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4 779例住院和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于2002年5月20~24日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现况调查.结果 (1)在4 779例患者中,门诊为1 969例(41.20%),住院为2 810例(58.80%).与门诊患者比较,住院患者中的男性患者比例高、年龄大、病程长、公费医疗比例高(均P<0.01).(2)使用频率在前六位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氯丙嗪、奋乃静和氟哌啶醇.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治疗剂量为12.5~4 125 mg/d,平均(365±253)mg/d.其中住院患者的使用剂量[(409±274)mg/d]高于门诊患者[(300±201)mg/d;F=223,P<0.01].(3)2 617例次(54.99%)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2 940例次(61.78%)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氯氮平在内).312例接受长效抗精神病药.3 523例(74.03%)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1 236例(25.97%)联合使用2种及其以上抗精神病药.(4)常见的合并治疗药物有抗胆碱能药、β-受体阻断剂、苯二氮NFDA3类药、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结论国内精神分裂症药物处方方式逐渐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占主流,经济负担和患者的症状表现对精神药物的处方方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精神病人使用精神药物情况,分析老年精神病人使用精神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2日住院老年病人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临床用药的频度列在前三位依次为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催眠药及抗抑郁剂。其中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度列在前三位依次为喹硫平、利培酮及氯氮平;镇静催眠药依次为氯硝西泮、阿普唑仑及唑吡坦;抗抑郁剂依次为帕罗西汀、文拉法辛,西酞普兰及曲唑酮并列第三。结论老年病人目前使用精神药物以新型精神药物为主,低剂量为宜,用药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病托管中心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为托管机构患者的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在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病托管服务中心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并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诊断及用药情况。结果共19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共180例(91. 4%),联合使用两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17例(8. 6%)。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前五位依次是氯丙嗪[54例次(25. 0%)]、氯氮平[37例次(17. 1%)]、氟哌啶醇[26例次(12. 0%)]、利培酮[23例次(10. 6%)]和舒必利[22例次(10. 2%)]。接受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病程(Z=-3. 260,P0. 05)和住院时间更长(Z=-3. 531,P0. 01)。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是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关因素(β=0. 099,OR=1. 104,95%CI=1. 033~1. 179,P0. 05)。结论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病托管中心住院患者以使用单一抗精神病药为主,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更多,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倾向于使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现况.方法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方便取样原则,在我国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选择760例年龄16~65岁,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接受精神药物治疗的双相障碍门诊和住院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调查双相障碍患者药物治疗的处方方式.结果 (1)760例患者中,门诊患者为329例(43.3%);住院患者为431例(56.7%);男436例(57.4%),女318例(41.8%),缺失6例(0.8%)数据.(2) >2/3的患者表现为情感高涨(481例,63.3%)、活动增多(513例,67.5%)及思维奔逸(436例,57.4%),162例(21.3%)患者以抑郁表现为主,60例(7.9%)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48例(6.3%)患者有自杀观念或行为.住院患者处于急性治疗期、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门诊患者,并且功能损害更严重.(3)671例(88.3%)患者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主要是碳酸锂和丙戊酸盐;593例(78.0%)患者接受了抗精神病药治疗,按照使用频率高低前5种药物分别是:氯氮平、利培酮、氯丙嗪、奎硫平和氟哌啶醇;142例(18.7%)患者接受了抗抑郁药治疗,其中78例(63.4%)选择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4)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比例明显高于门诊患者(87.0%vs 66.3%,x2=46.835,P=0.000),门诊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住院患者(22.5% vs 15.8%,x2=5.538,P=0.019).(5)606例(79.8%)的患者联合2种或3种药物治疗,主要治疗方案是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双相抑郁发作以心境稳定剂联合抗抑郁药治疗为主.(6)患者对治疗药物(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或抗抑郁药)的选择受不同临床症状的影响(P<0.05).结论 临床实践中,双相障碍以联合治疗为主,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及联合抗抑郁药分别是双相躁狂和双相抑郁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治疗药物选择主要受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我院精神科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单一用精神药物为63.15%,联合二种以上者为36.85%,前三种精神药物使用频率依次为奋乃静、氯丙嗪、氯哌啶醇,调查发现,大剂量用药、多种精神药物联合应用、长期合并安坦等不合理用药现象依然存在。提示,老年精神病患者应用精神药物时,应在确诊的前提下,对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药物动力学方面具备的特殊性、躯体合并症等作全面评估,以小剂量,尽量单一品种合理用药,来取得精神症状的最大缓解。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十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2006年我国10省市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分析4年间我国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作者2002年的调查方法,选择10省市41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5898例精神分裂症门诊和住院患者,于2006年5月22-28日使用自制修订的调查问卷进行精神分裂症处方方式的现况调查.结果 (1)5898例患者中,门诊患者为2716例(46.0%);住院患者为3182例(54.0%);男3041例(51.6%),女2803例(47.5%),缺失54例数据.(2)99.1%的患者接受了抗精神病药治疗,使用频率在前7位的药物依次为:氯氮平(31.7%),利培酮(30.5%),舒必利(14.5%),氯丙嗪(10.8%),奋乃静(9.2%)、喹硫平(7.2%),氟哌啶醇(5.8%).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住院患者平均药物剂量显著高于门诊患者.(3)72.7%的患者使用第2代抗精神病药治疗;第1代抗精神病药的使用频率为38.3%;6.19%的患者接受了长效药物治疗.(4)75.6%的患者接受了单一非长效抗精神病药治疗;24.4%的患者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5)54.1%的患者联合了抗胆碱能药、苯二氮革类、β-受体阻断剂、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控制不良反应或增效治疗.结论 第2代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流药物,反映出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精神健康素养的定义为帮助人们认识、处理或者预防精神障碍的相关知识和信念。精神健康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识别具体疾病的能力,获取精神卫生信息的能力,对危险因素和病因的了解,对自助和可获得的专业帮助的了解,有助于疾病识别和恰当求助行为的良好态度。提高公众的精神健康素养是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精神卫生素养的高低也间接地反映了公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要程度。本文将介绍精神健康素养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既往研究的不足及对将来研究的提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严峻课题。尽管近年来对大学生精神卫生问题的干预以及治疗手段不断强化,但由于在病理认知与治疗方案上的偏失而收效颇微。医学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和文化精神病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的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的产生不仅有生理一心理因素,更有文化的因素。大学生精神疾病产生的原因同样如此。因此,跨越当下精神疾病叙事与康复的知识割据,整合人类学和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建构解决大学生精神卫生问题的文化视度,对于改善大学生精神卫生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LOAD) is an age-related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gradual loss of synapses and neurons, but its pathogenesis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Neurons live in an environment constituted by neurons themselves and glial cells. In this review, we propose that the neuronal degeneration in the AD brain is partially caused by diver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 first discuss various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s at different levels. Then we propose som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pecific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particular, hypothalamic-pituitary adrenal axis dysfunction at the systemic level; cerebrovascular dysfunction, metal toxicity, glial activation, and Aβ toxicity at the intercellular level; and kinase-phosphatase imbalance and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at the intracellular level. Finally, we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new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LOA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stress. We conclude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AD through multiple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突发灾难事件后,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和官兵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对经历突发灾难事件的维和官兵进行自评.其SCL-90结果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维和官兵划分战斗组和非战斗组,两组的SCL-90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维和官兵的SCL-90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军人常模(P<0.05);战斗组的SCL-90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分高于非战斗组(P<0.05),“战友震亡”和“地震”对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影响分别占到94.3%和78.7%.结论 突发灾难事件后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较差,其中战斗队员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战友震亡”和“地震”是影响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最为广泛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1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广泛性焦虑症患者SCL-90得分与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正相关(P<0.01).(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对社会支持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7,P<0.01),对SCL-90得分有直接(负向)效应(β=-0.28,P<0.01);消极应对对社会支持有直接(负向)效应(β=-0.23,P<0.01),对SCL-90得分有直接(正向)效应(β=0.22,P<0.01);社会支持对SCL-90得分有直接(负向)效应(β=-0.33,P<0.01);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结论 应对方式对广泛性焦虑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运用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既可直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又可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因公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自制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特点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职业、文化、年龄、个性特点.综合科医院情况:受伤时间、受伤时的临床特点等.精神专科医院情况:受伤后第一次到精神科就诊的时间、到调查时在精神科总的住院时间、在精神科的临床特点.入组标准:所有病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受伤时:头部受伤79例(59.39%),具体部位受伤54例(40.61%).当天就诊127例(95.48%),2d后就诊5例(3.76%),10年后就诊1例(0.75%).受封闭伤115例(86.47%).最多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129例(96.99%),恶心呕吐115例(86.47%),意识障碍114例(85.71%);最少的症状:幻觉妄想5例(3.76%),智能障碍4例(3.00%),精神障碍3例(2.26%).做头颅X检查者3例(2.3%),且正常;脑电图检查正常者20例(15.0%),异常者1例(0.8%);脑CT检查正常者41例(30.8%),异常者5例(3.8%).精神科住院时:最多的症状是头痛头晕109例(81.95%),记忆障碍108例(81.20%),失眠107例(80.45%),情绪障碍107例(80.45%);最少的症状是恶心呕吐1例(0.75%),幻觉4例(3.00%),无自知力23例(17.29%).脑电图检查:正常者102例(78.2%),异常者22例(15.0%);脑CT检查正常者33例(24.8%),异常者16例(12.0%).智商(IQ)测验74例,全智商(51.49±11.65)、言语智商(55.6±11.30)、操作智商(58.78±11.19)分均低于平均值.MMPI测查65例,效度量表诈病因子F高于70分,临床量表分高于50分者依次为:Hs:,Hy,Pt,Pa,Pd,Sc,D,Si.SCL-90测查31例,总分:3.13±0.96.SAS测查42例,总分:64.17±8.98.SDS测查42例,总分:67.88±9.09.结论 受伤时:最多症状是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最少的症状是幻觉妄想,智能障碍和精神障碍,绝大多数患者未作辅助检查.精神科住院时:最多症状是头痛头晕,记忆障碍,失眠,情绪障碍;最少症状是恶心呕吐,幻觉,无自知力,大多数患者做了辅助检查.智商等心理测验异常,有获益和补偿心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状况,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方法 采用自编的精神状况调查表--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损筛选表(SDSS)--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患者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以利培酮(19.28%)、氯氮平(18.67%)等为代表的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大部分患者能保证维持治疗的顺利进行.被调查者目前的社会功能状况SDSS总分为(9.70±5.33)分;影响社会功能的因素包括BPRS总分、BPRS敌对猜疑因子分、BPRS思维障碍因子分、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及HAMD总分.结论 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干预及行为治疗,延缓或减少社会功能的损伤与精神残疾的程度,使精神疾病患者能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8.
司法精神病学发展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和应对精神病人各种危害行为的历史.尽管民事司法鉴定领域业务量不断增大,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理论和实践在我国仍主要围绕刑事责任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等展开.当精神卫生服务及其法制化进入到精神卫生专门立法时代后,这种情形可能会出现较大转变,带来司法精神病学领域诸多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编制新升格师专生学习倦怠量表。方法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量表,施测534例学生,计算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结果量表的题目区分度均达到显著性水平;量表由行为回避、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三个维度组成,其结构效度比较理想;量表的α系数为0.905,各因子的α系数也在0.7以上,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新升格师专生的学习倦怠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应用于该类学生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各种不良的心理应激因素也相应增加,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人们也开始关注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现代社区心理卫生服务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它是由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较新的心理学科。现在,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已在全球发展并在发达地区渐趋完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已成为人们预防、治疗心理疾患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