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氧乙酸中硅酸钠对 Q235 钢的缓蚀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HEDP、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硅酸钠的复配物在过氧乙酸溶液中对Q235钢缓蚀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常温下在过氧乙酸质量浓度为2000 mg/L的体系中,硅酸钠与HEDP、SDBS复配时对碳钢的缓蚀协同效应,确定最佳配比,分析缓蚀机理。结果 HEDP、SDBS和硅酸钠的复配物,在过氧乙酸溶液中对Q235钢均有一定的缓蚀效果,缓蚀效率依次为:硅酸钠与HEDP硅酸钠与SDBS硅酸钠。当硅酸钠质量浓度为200 mg/L,HEDP质量浓度为100 mg/L复配时,缓蚀效率最高达到90.42%。当硅酸钠质量浓度为200 mg/L,SDBS质量浓度为200mg/L复配时,缓蚀效率最高达到57.76%。单一硅酸钠缓蚀剂的缓蚀效率最高达40.53%。结论硅酸钠能同时抑制阳极和阴极的反应,与HEDP有很好的缓蚀协同效应,硅酸钠与HEDP复配优于与SDBS复配的缓蚀效果。较优复配缓蚀剂为:硅酸钠200 mg/L,HEDP 100 mg/L。  相似文献   

2.
羟丙基壳聚糖与表面活性剂的缓蚀协同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卢浩  郭英 《表面技术》2014,43(6):69-74
目的研究羟丙基壳聚糖(HPCS)与Tw-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1 mol/L 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协同缓蚀作用。方法进行Q235钢试片在1 mol/L HCl溶液中的腐蚀试验,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分析HPCS及其与Tw-20,SDBS复配的缓蚀效果与机理。结果低浓度条件下,HPCS的缓蚀性能并不显著,100 mg/L时的缓蚀效率仅为63.03%,添加0.2 mg/L Tw-20可使50mg/L HPCS的缓蚀效率从51.73%提高到90.75%。当HPCS/Tw-20/SDBS以50,0.2,20 mg/L复配时,缓蚀效率高达93.77%,由于同时具备了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其在60℃时缓蚀效率仍保持在71.11%。结论 Tw-20,SDBS对HPCS具有良好的协同缓蚀作用,HPCS/Tw-20和HPCS/Tw-20/SDBS复合缓蚀剂均为混合型缓蚀剂,作用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及观察显微形貌,研究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平平加O-20)及其复配缓蚀剂在100 mg/L二氧化氯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效应。结果表明:平平加O-20对Q235钢有一定的缓蚀效果,但单独使用时的用量较大;平平加O-20与硝酸钠、钼酸钠、苯甲酸钠均有缓蚀协同效果,与苯甲酸钠复配的缓蚀协同效应最明显;当苯甲酸钠和平平加O-20复配的质量浓度比为6:4,总用量为300 mg/L时,最大缓蚀效率可达92.55%。  相似文献   

4.
采用腐蚀浸泡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化学试验法等研究了海水中壳寡糖(COS)及其与无机缓蚀剂复配后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COS时,缓蚀率最大为65.73%;当COS与NaNO_2复配添加时,其协同缓蚀率为90.67%,为阳极型缓蚀剂;而当COS与Na_2MoO_4复配时,缓蚀率最大只能达到71.65%,且两者发生了抑制作用。腐蚀浸泡试验结果表明:当COS与NaNO_2复配使用时,其缓蚀率最佳,为85.90%。COS在Q235钢表面发生单分子吸附,为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从而起到缓蚀作用,该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5.
卢浩  郭英 《腐蚀与防护》2015,(2):108-112,117
合成了具有良好水溶性的羟丙基壳聚糖(HPCS),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HPC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焦磷酸钠(TSPP)缓蚀剂单体及其复配对Q235钢在1mol·L-1 H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单独添加HPCS、SDBS、TSPP时缓蚀效率较低;HPCS/SDBS、HPCS/TSPP分别以浓度比100∶70(mg·L-1)和100∶30(mg·L-1)复配,缓蚀效率分别提高到83.30%和82.54%;HPCS、SDBS、TSPP三者复合具有良好的协同缓蚀作用,当以浓度比50∶20∶10(mg·L-1)复配时,缓蚀率达到91.93%,且在60℃时仍维持在62.60%。  相似文献   

6.
钨酸钠及其复配缓蚀剂在模拟海水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目的考察在模拟海水中,钨酸钠及其与月桂酰肌氨酸钠复配物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方法进行挂片失重法实验,研究缓蚀剂添加量对缓蚀效率的影响;测定电化学极化曲线及阻抗谱,对比单一钨酸钠缓蚀剂与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以及相关拟合数据。结果钨酸钠单独使用时的缓蚀效果良好,缓蚀效率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在碳钢表面的吸附符合修正了的Langmuir吸附模型;与月桂酰肌氨酸钠复配后,缓蚀效率更高,阴极、阳极的塔菲尔斜率均减小,腐蚀电流密度也降低了很多。结论钨酸钠与月桂酰肌氨酸钠复配后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二者有较好的协同缓蚀增效作用;复配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氨基酸对环境无毒无害,生产成本低,可生物降解且水溶性较高,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绿色酸洗缓蚀剂。探究在盐酸介质中,氨基酸及复配缓蚀剂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方法采用失重法,利用电子分析天平精确称量浸入腐蚀介质前后金属试样的质量来确定金属的腐蚀速率。研究了L-半胱氨酸及其复配缓蚀剂在1 mol/L盐酸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借助等温吸附模型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单独使用L-半胱氨酸缓蚀效率较低。当质量浓度为800 mg/L时,L-半胱氨酸的缓蚀效率达到最大值,为65.57%。复配合成缓蚀剂能降低经济成本,并提高缓蚀效率。通过三元复配实验得出L-半光氨酸、KI和抗坏血酸的最佳复配比,当L-半胱氨酸、KI、抗坏血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30、250 mg/L时,其缓蚀效率可达96.37%,且成本较低,是较理想的复配缓蚀剂。复配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结论在盐酸介质中,L-半胱氨酸三元复配缓蚀剂整体用量适中,价格合理,证明复配缓蚀剂是一种能够得到良好应用的绿色缓蚀剂。  相似文献   

8.
含咪唑啉磷酸酯的复配缓蚀剂对Q235钢的缓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于会华  张静  杜敏 《表面技术》2010,39(3):48-51
将自制咪唑啉磷酸酯盐与KI复配,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该缓蚀剂在1mol/L HCl水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行为,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1mol/L HCl水溶液中对Q235钢为混合偏阴极型缓蚀剂;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该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模式遵循Langmuir吸附。  相似文献   

9.
向云刚  崔益顺  谯康全 《表面技术》2015,44(10):105-110
目的研究十六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CDAB)与NH4SCN在硫酸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协同效应,并探讨其缓蚀机理和性能,以期为工业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数据。方法运用失重法研究CDAB质量浓度与缓蚀率的关系,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分析CDAB与NH4SCN复配后的缓蚀率和缓蚀机理。结果仅添加CDAB时,缓蚀率随着CDAB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但缓蚀性能并不显著,当质量浓度为10 mg/L时缓蚀率仅为85.07%;当CDAB与30 mg/L的NH4SCN复配后,缓蚀率显著提高到96.73%,能有效抑制Q235钢在0.5 mol/L硫酸介质中的腐蚀。极化试验结果显示,该复配缓蚀剂是一种以控制阳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缓蚀率随CDAB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与交流阻抗法、失重法试验结果相一致。复配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服从Langmiu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48.33 k J/mol,为自发吸附。结论 CDAB与NH4SCN在0.5 mol/L硫酸介质中具有优异缓蚀协同效应,能有效抑制腐蚀介质对Q235钢在的腐蚀,复配缓蚀剂具有较高的缓蚀率。  相似文献   

10.
何伟  刘金彦  王佳  刘倩 《表面技术》2024,53(6):111-122, 143
目的 研究6-脱氢枞酰胺基己酸钠和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氯盐作为复配缓蚀剂对Q235钢在甲醇甲酸腐蚀溶液的协同缓蚀作用。方法 通过静态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法,结合SEM、EDX、AFM等一系列表面表征技术验证了复配缓蚀剂的性能与行为,同时利用软件模拟计算缓蚀剂分子的轨道排布与分子动力学,揭示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间的联系。结果 该复配缓蚀剂能够抑制Q235钢在甲醇甲酸介质中的腐蚀过程,降低腐蚀速率。缓蚀效率随复配比的提高而增大。在复配比为6-DAS∶DMIC=1∶8时,失重法测得缓蚀效率最高达到93.98%;通过电化学法获得的缓蚀效率最高达到92.32%,并且通过电位的移动证明其为控制阳极过程的混合型缓蚀剂。表征技术表明,该复配缓蚀剂能有效吸附并在钢表面形成一层缓蚀分子膜层,其可以隔绝腐蚀介质与金属的接触,保护基底金属免受介质的腐蚀。结论 该复配缓蚀剂能够有效降低腐蚀介质对Q235钢的侵蚀作用,实验数据与表征技术相互吻合,证明了该复配缓蚀剂是一种优良的有机缓蚀剂。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发更高效的绿色缓蚀剂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H2SO4中丙炔醇复配缓蚀剂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珊  杨丽  芮玉兰 《表面技术》2016,45(7):62-67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丙炔醇、KI及其复配对Q235碳钢和N80钢片在10%(质量分数)硫酸中的缓蚀性能。方法采用静态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60℃下测定酸液中的单剂对Q235碳钢的缓蚀性,然后对二者进行复配研究。优化配比后升高实验温度,探究高温下不同配比在酸液中对N80钢片的缓蚀性能。根据吸附等温模型和腐蚀动力学对缓蚀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失重法表明,60℃时单独使用丙炔醇、KI,当质量浓度分别为120、1000 mg/L时,对Q235碳钢的缓蚀率均达到90%,两者的使用浓度较高。复配后得到两个优选配比,配比A为丙炔醇18 mg/L+KI 250 mg/L,配比B为丙炔醇15 mg/L+KI 300 mg/L,配比A、B的缓蚀率均高达98%。配比A、B的缓蚀率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配比A在80℃酸液中对N80的缓蚀率为93%,配比B在100℃酸液中的缓蚀率为73%。结论复配后缓蚀剂的使用量均降低,且在一定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丙炔醇和KI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电化学的实验结果与失重法相一致,丙炔醇和复配剂为混合型缓蚀剂。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为化学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吡啶席夫碱衍生物,2-吡啶甲醛缩4-苯基氨基硫脲席夫碱(PCPTC),并采用失重法、电化学阻抗谱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PCPTC对Q235钢在1 mol/L HCl溶液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PCPTC对Q235钢在1mol/L HCl溶液中具有优良的缓蚀效果,是一种混合型缓蚀剂;当缓蚀剂浓度达到0.5 mmol/L时,缓蚀率达到93.6%;PCPTC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扫描电镜(SEM)观察表明,PCPTC可以有效保护Q235钢。  相似文献   

13.
用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法和量子化学法,研究了N,N′-二苯基硫脲(DPH-TU)在5%H_2SO_4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机理,及其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的协同缓蚀效应结果表明N,N′-二苯基硫脲是一种缓蚀效果显著的混合型缓蚀剂.当DPH-TU和SDBS共存时呈现协同缓蚀效果,两者浓度比为1:1时...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制的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1,6-二(癸烷基吗啉)己烷(HDMB)作为缓蚀剂,用失重及极化曲线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在1 mol/L盐酸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效果.失重结果表明:在1 mol/L盐酸溶液中HDMB对Q235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浓度达到0.1 mmol/L时,缓蚀率趋于稳定.通过吸附理论、动力学和热力学公式得到相应的参数,并讨论了缓蚀作用机理;极化曲线法表明:HDMB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15.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N-月桂酰肌氨酸钠及其与钼酸钠、甲基苯骈三氮唑和硫酸锌复配对R235钢在自来水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N-月桂酰肌氨酸钠在自来水介质中属阳极型缓蚀剂,它与甲基苯骈三氮唑复配、与硫酸锌复配均比单独使用效果好,有较好的协同缓蚀增效作用;但它与钼酸钠复配的缓蚀性能不如单独使用没有协同缓蚀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在生产废水中加入缓蚀剂,减少废水中氯离子的腐蚀性能,使其成为生产中的冷却水,实现节能环保。方法采用失重法,研究废水温度对Q235钢腐蚀速率的影响,确定废水的腐蚀温度。研究L-抗坏血酸和L-半胱氨酸在废水中的最佳用量,制备成复配缓蚀剂,研究复配缓蚀剂膜形成的最佳时间。用塔菲尔曲线、阳极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法,研究存在与不存在复配缓蚀剂膜的Q235钢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极化腐蚀电流密度和极化阻抗。用SEM研究复配缓蚀剂膜腐蚀前后的形貌变化。结果在60℃的生产废水中,L-抗坏血酸的最佳用量为165 mg/L,L-半胱氨酸的最佳用量为18 mg/L,复配缓蚀剂膜的形成时间为24h。无缓蚀剂膜时,Q235钢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为4.918×10-5 A/cm~2;在500 m V过电位下,极化腐蚀电流密度为1.667×10-2 A/cm~2,极化阻抗为529?×cm~2。形成复配缓蚀剂膜的Q235钢片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为3.433×10-7 A/cm~2,极化腐蚀电流密度为4.132×10-6 A/cm~2,极化阻抗很大。复配缓蚀剂的缓蚀率为80.15%,明显高于单一缓蚀剂。SEM测试表明,在过电位为500 m V时,无缓蚀剂膜的Q235钢腐蚀十分严重,有复配缓蚀剂膜的Q235钢几乎不腐蚀。结论在PVC热稳定剂生产废水中加入适量的缓蚀剂,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基本满足作为冷却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色氨酸复配缓蚀剂对碳钢在硫酸中的缓蚀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法研究色氨酸及其复配缓蚀剂对Q235碳钢片在0.5mol/L硫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并用吸附等温模型和腐蚀动力学对缓蚀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色氨酸的缓蚀率不高,L-色氨酸与碘化钾有一定的协同效应,而与抗坏血酸的协同效应不显著,将三者以最佳用量复配后,缓蚀率可达92.43%;色氨酸与抗坏血酸均为混合型缓蚀剂,而碘化钾和复配缓蚀剂均为阳极型缓蚀剂;色氨酸通过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于碳钢表面,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8.
以磺胺嘧啶(SD)和硫氰酸钠(NaSCN)在0.5 mol/L硫酸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为研究对象,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等方法研究了两者复配的协同缓蚀行为及吸附模型,并通过均匀设计实验获得了复配缓蚀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磺胺嘧啶及其复配物均为混合型缓蚀剂,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复配后两种缓蚀剂之间的协同效应明显,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缓蚀率显著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显示,磺胺嘧啶复配后钢表面腐蚀程度明显降低,由局部腐蚀为主转换为均匀腐蚀为主。均匀设计试验获得的复配缓蚀剂最佳配方为:磺胺嘧啶1200 mg/L、NaSCN 960 mg/L,缓蚀率高达92.6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地沟油水解副产物甘油和多聚甲醛制备了1,3-二氧杂环戊-4-酸(DIC)中间体,再使用DIC与邻苯二胺及其衍生物进行酰胺化-环化反应合成了三种新的目标产物2-(1',3'-二氧五环-4'-基)苯并咪唑(OBCI)、1-甲基-2-(1',3'-二氧五环-4'-基)苯并咪唑(MBCI)和1-苯基-2-(1',3'-二氧五环-4'-基)苯并咪唑(PBCI);采用浸泡试验、电化学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这三种化合物在5%(质量分数)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三种缓蚀剂在5%HCl溶液中对Q235钢都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缓蚀率随着缓蚀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缓蚀剂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失重法测得的最大缓蚀率均超过97%;三种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规律均符合Langmiu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合成咪唑啉缓蚀剂BMIA的基础上,与效果良好的除氧剂联氨进行复配,得到新型缓蚀体系BMIA-H。应用高温高压动态挂片法找出缓蚀剂BMIA与除氧剂联氨的最佳配比,然后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评价了其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缓蚀剂BMIA与除氧剂联氨的最佳配比为2∶3;按此比例进行复配形成的新型缓蚀体系BMIA-H,在模拟某油田水中。当其使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缓蚀率能达到98.32%;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BMIA-H是混合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