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民居形式丰富多样,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但是碉房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文章从文化源地、地域分布、民居分类等方面对碉房古老建筑形式的特征进行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建筑类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地区玛可河流域传统藏族民居以石砌碉房为主,多为2~3层,外墙墙体收分明显,功能分区明确,地域特征突出。将拓扑学作为一种深层思维方法,以青藏高原地区藏族生产生活水平发展变化、建造技术的进步、不同建筑类型体系的影响与渗透作为该流域碉房民居动态演进的动力,提取碉房民居演进过程六个不同阶层的拓扑结构。利用图示语言展示碉房的演进发展脉络及其影响机制,解读玛可河流域藏族碉房的深层拓扑结构与聚落拓扑群的形成机制,以此启发玛可河流域碉房聚落的更新营建。  相似文献   

3.
藏式白碉房是川西高原腹地一种典型的特色地域民居,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结合乡城县仲德村的传统建筑田野调查,分析了藏式白碉房的空间功能组织、空间序列、空间建构特点,总结了藏式白碉房特有的建筑文化,期望能对地域民居的保护提供田野调查样本,并为保护传统民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藏式白碉房是川西高原腹地一种典型的特色地域民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以第三批国家传统保护村落——乡城县仲德村为例,从平面功能构成、基本单元构成和平面功能组织等方面分析了白碉房的特点,总结了藏式白碉房特有的建筑文化,期望能对地域民居的保护提供田野调查样本,并为保护传统民居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甘孜州扎坝地区的碉房建筑因其位于大山峡谷,交通不便而鲜为人知,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近年来众多人文学者开始研究扎坝独特的人文历史、奇特的走婚风俗,扎坝逐步为世人所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第一手测绘资料研究扎坝碉房民居建筑的总体布局、形态特征以及空间特征、构造手法以及建筑细部,全面对扎坝民居加以介绍,并与其它地区的类似藏族碉房民居建筑进行对比,明确其地域特征,为未来研究甘孜藏族民居的发展与变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甘孜州碉房民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性和民族地域性。文章通过对甘孜州碉房民居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聚落布局、建筑设计、结构技术、艺术装饰等方面的特色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甘孜州碉房民居有较为全面清晰的认知与把握。  相似文献   

7.
碉房是藏族民居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不同地区的碉房在形态和用材上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地理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前介绍过的八角古城里的藏族民居,主要用材是土。不仅仅是八角古城,在藏族活动的区域,处于土层深厚而缺乏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拉萨乡村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选取一户典型的碉房民居对其室外太阳辐射强度、室内外空气温湿度及壁面温度进行定量测试与分析。测试分析表明:拉萨地区冬季室外温湿度波动幅度大,而碉房民居夯土墙调湿保温能力良好,使室内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湿度环境;碉房主要功能用房的平均温度在10℃左右,平均相对湿度在25%以下,南向空间太阳直射光利用不佳,室内干寒特征显著,热环境品质差,宜对南向立面形式和外墙围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对复杂环境中的西藏林芝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受城市化的冲击,导致其独特性产生了同质化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在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考察的基础上,重点以林芝工布地区碉房为例,自上而下地从地理、文化、宗教的影响,以及民居院落、建筑形体、建筑构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归纳出西藏林芝地区传统民居的主要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依据青海自然地理区划,结合青海全省传统民居实地考察,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及民族文化背景,分别对青海东部河湟庄廓民居、中部环湖游牧民居、西部柴达木绿洲民居、南部三江源碉房民居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指出不同地区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及资源气候条件,是地域民居建筑原型生成的主导因素,脱离本土自然环境的建筑文化是不真实的,建立在本地区自然资源气候基础上的建筑革新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嘉绒藏族"是古老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民居的主要形式是碉楼,而这些碉楼是以石木复合承重结构为主的。文章通过对马尔康卓克基镇西索村实地调研和测绘;对边混式碉房、全混式碉房以及顶混式碉房三种石木混合承重结构从特点、传力、构造以及搭接方式等方面进行图文详细说明,为后期的嘉绒藏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川西藏羌石砌碉房民居,历经多次地震考验并沿用至今,其营造中必定蕴含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技术。论文通过调研民居营建中的构造设计做法,揭示了石砌碉房民居多种地域抗震构造设计技术;同时为了解决现代建筑与石砌建筑之间风貌延续的矛盾,结合现代混凝土砌体抗震方法,通过创新的抗震构造设计,成功解决风貌保护与抗震设防的矛盾,从而为民居更新和民居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杨从彪 《建筑》2004,(11):85-87
日喀则民居日喀则民居在西藏独具特色,风格奇异,形成了自己别致的民居文化。一般是一楼一底的日喀则民居,室内空间较低,墙壁下厚上薄,门窗小,多采用木结构框架,扎实稳固,平顶。建筑用料大都就地取材,日喀则和木材丰富的一般用原木或木板造房的西藏东南部不同,和盛产石材的地方多用石头修建民居的地方也不同。在日喀则民居中,碉房比较普遍,碉房外墙用石砌,门窗很小,通风采光较差,外形厚重、稳固。一般修两三层,底层是牲畜圈或贮藏草料的地方,佛堂和居室在2层或3层。山区民居一般都傍山修建,外呈阶梯形,屋顶可用来晾晒谷物。林芝民居在气候温…  相似文献   

14.
风格崇高的藏族民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克靖 《建筑》1994,(3):35-35
藏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且勇敢、豪迈、粗扩而又热情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川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近4千米,那里山岭连绵,雪峰重叠,著名的长江、黄河以及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河流,都发源和流经这里。藏族民居的典型传统形式为碉房,《后汉书·西南灾列传》中就有“累石为屋”的记载,由此可知藏族碉房,自东汉以来就已经形成,并相继成为崇尚凝重、沉稳和崇高的民居风格,以表现藏族人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和崇高的审美倾向。碉房建筑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建于平坦河谷,平原等地以及建在山坡的山地建筑。平地碉…  相似文献   

15.
藏式白碉房民居是藏族传统建筑组成部分之一,其外立面装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对乡城县青德乡仲德村传统民居建筑立面的实地调研和测绘,揭示了其立面装饰的建构逻辑,测绘并归纳了藏式白碉房建筑立面装饰各个部位的构造尺度与构造特点,以期能对传统民居保护与修复提供工程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4):431-434
传统建造技术在长期经验积累下,具有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特征.通过对四川省丹巴县中路乡克格依村一栋传统碉房民居的具体建造方法和使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其中传统技术建造手段的应用.从川藏地区丹巴民居出发,总结了民居传统技术建造的特点,分析了其中设计、建造与使用的生态性要素,并对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民居建造逐渐消亡的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郝占鹏  王军 《建筑与文化》2016,(10):126-128
基于青南高原东南部自然环境特征和碉房平面形态现存类型以及碉房的地域建筑材料,系统分析碉房平面形态的演进路径、地域材料的利用智慧,指出碉房是地域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传统碉房的演进机制是"生态适应、内力驱动、外力调节"。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介绍了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自然地理条件,对迪庆藏族碉房的地域、生态、民族宗教、装饰、结构等方面特色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传承和发展碉房建筑提出了相关措施,对民居的保护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重庆建筑》2015,(1):19-19
<正>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  相似文献   

20.
累石建造的民居建筑和高碉房屋,分布于包括川西高原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邛笼"为这类建筑空间形态的历史称谓.在川西高原的阿坝、甘孜和凉山州范围内,聚居着藏、羌等多个民族,在河谷阶地上从事耕作生产,并于山坡上建造栖居空间.日斯满巴碉房为这类民居的典型建构,因其规模庞大而构成了独特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