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89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囊袋感染的细菌学培养及鉴定,Logistic回归分析囊袋感染风险因素。结果 289例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27例,感染率9.34%;术后6个月感染率4.50%,高于术后1个月感染率1.38%(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导管室环境、囊袋大小、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贫血、白蛋白、操作人员手卫生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高风险因素,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多样,且存在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温盐袋压迫囊袋对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囊袋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3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干一科60岁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2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8例和对照组138例,观察组采用低温盐袋压迫囊袋方法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常温盐袋压迫囊袋方法压迫止血。结果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经低温盐袋压迫后囊袋出血发生率低于常温盐袋压迫后囊袋出血发生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经低温盐袋压迫后,囊袋出血发生率低于常温盐袋压迫止血,低温压迫可减少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囊袋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2年1月医院收治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358例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5例和非感染组33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数据和实验室指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8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25例,感染率为6.98%;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次数和时间过长、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手术室环境不合格等因素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次数和时间过长、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手术室环境不合格等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源性感染、糖尿病、肥胖和血肿等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感染的重要诱因,感染后移除起搏器是治疗术后感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1年9月至2003年9月,共植入心脏永久性起搏器267例,发生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者有4例,占植入心脏起搏器总数的1.5%,起搏器植入至囊袋破溃时间2.5- 14.0年,平均6.7年。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研究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预防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影响性,以期降低感染率,提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116例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方法相同,将其分为两组均为5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对照组术中予生理盐水冲洗囊袋,观察组予抗菌药物冲洗囊袋,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感染8例,感染率13.79%,2周以上感染6例;观察组感染2例,感染率3.44%,2周内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可降低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感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旨在识别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一种能准确预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20年9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4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32例发生腹腔感染,发病率为13.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糖尿病(OR=4.430,95%CI:1.177~16.668,P0.05)、手术时间≥180 min(OR=5.502,95%CI:1.459~20.752,P0.05),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瘘(OR=18.171,95%CI:4.756~69.416,P0.05)、肺部感染(OR=7.689,95%CI:2.143~27.593,P0.05)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之间一致性较好,Bootstrap法计算出C-index值为0.945,区分度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871~0.971),决策分析曲线显示价值性高。结论基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直观预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能降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水平及囊袋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共计127例,对符合标准的患者119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56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规范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围手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炎症指标、囊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率为6.35%(4/63),研究组为5.36%(3/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2)。同组患者术后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降钙素原(PCT)均高于术前指标(P0.05);但两组之间同时间段炎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有1例发生严重囊袋感染,经手术扩创、更换起搏器位置后治愈。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后炎症指标及囊袋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胃癌D2根治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能够准确预测术后感染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胃肠外科接受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3∶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将训练集病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D2根治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胃癌D2根治术后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数据中进行验证、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采用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 共纳入477例患者,其中训练集358例,验证集119例;185例胃癌D2根治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98例,53.0%),其次为器官或腔隙感染(48例,25.9%)、血流感染(17例,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部手术史(OR=1.922,95%CI:1.048~3.523)、NRS2002≥3分(OR=3.525,95%CI:2.17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处理及转归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2月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32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术后并发症、感染病原菌等,处理方法为双腔起搏者电极分别固定于患者的右室心尖部与右心耳,单腔起搏电极固定于患者右室心尖部。结果在医院接受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589例中发生医院感染32例,感染率为5.43%,其中,单腔起搏器植入患者8例占25.00%,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24例占75.00%;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泌尿系统、切口及囊袋,分别占65.63%、18.75%、9.73%及6.25%;32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5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8.57%、31.43%、2.86%;32例患者中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62%。结论老年性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必须做好预防措施,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抗菌药物全身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旨在识别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一种能准确预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20年9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24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32例发生腹腔感染,发病率为13.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糖尿病(OR=4.430,95%CI:1.177~16.668,P<0.05)、手术时间≥180 min (OR=5.502,95%CI:1.459~20.752,P<0.05),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瘘(OR=18.171,95%CI:4.756~69.416,P<0.05)、肺部感染(OR=7.689,95%CI:2.143~27.593,P<0.05)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之间一致性较好,Bootstrap法计算出C-index值为0.945,区分度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871~0.971),决策分析曲线显示价值性高。结论 基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直观预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458例骨科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骨科创伤住院患者术后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另选取2021年2—10月224例骨科创伤患者建立验证组,对建模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458例创伤患者为建模组,其中创伤合并MDRO感染114例,感染率24.89%;非MDRO感染组患者34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APACHE Ⅱ评分≥20分(OR=2.567,95%CI: 1.593~4.178)、发热日数≥3 d(OR=2.656,95%CI: 1.631~4.361)、住院日数≥10 d(OR=3.563,95%CI: 2.207~5.808)、使用抗菌药物(OR=2.314,95%CI: 1.415~3.848)、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日数≥7 d(OR=2.114,95%CI: 1.329~3.624)是创伤患者术后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中的5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创伤术后MDRO感染的Nomogram模型,验证结果显示:Bootstrap内部验证,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建模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 8,验证组AUC为0.871 8。说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决策分析曲线显示该模型有较高的获益性。结论 Nomogram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早期识别创伤患者术后MDRO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从而降低MDRO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营养不良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唐山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3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营养不良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效能和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评估临床收益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2.472,95%CI: 1.189~5.139)、水肿(OR=2.228, 95%CI: 1.190~4.171)、贫血(OR=3.266, 95%CI: 1.566~6.810)、血清尿素氮≥8.85 mmol/L(OR=3.241,95%CI: 1.639~6.411)、血清总蛋白<60g/L(OR=9.166,95%CI: 4.083~20.576)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3,灵敏度为74.04%,特异度为84.72%,H-L检验P=0.254,校准曲线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824,平均绝对误差为0.022。临床决策曲线的阈值概率为0.08~0.9时,临床净收益率较高。结论 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率和临床适用性,有望成为营养不良的重要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某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共纳入778例开颅手术患者,121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为15.5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幕下手术、脑室引流时间≥3 d、使用明胶海绵≥3片、出血量≥300 mL、切口脑脊液漏是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 (P)=5.408+0.833×(幕下手术)+0.083×(脑室引流时间)+1.059×(使用明胶海绵)+0.456×(出血量)+2.821×(切口脑脊液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颅内感染的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验证准确率为86.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95%CI为0.814~0.878。结论 幕下手术、脑室引流时间≥3 d、使用明胶海绵≥3片、出血量≥300 mL、切口脑脊液漏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个性化预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为新生儿NEC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与外院联合收集的1 173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NEC分为NEC组(n=46)与非NEC组(n=1 127),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NEC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并进行拟合优度验证。结果 新生儿NEC发生率为3.92%(46/1 1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2周(OR=3.186)、出生体重<1.5 kg(OR=2.520)、合并感染性休克(OR=2.517)、合并败血症(OR=2.566)、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973)、人工喂养(OR=2.267)为影响新生儿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产前使用地塞米松为保护性因素(OR=0.475,P<0.05);该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41;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χ2=7.859,P=0.447;绘制列线图的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结论 个性化预测新生儿NE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可有效评估新生儿NEC的发生概率,能够为新生儿NEC的防治提供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个体化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于某院行PCI术的215例老年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使用单因素、LASSO回归和多因素回归分析PCI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风险模型。结果 39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发病率18.14%,培养分离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4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70岁、吸烟、糖尿病、Killip分级Ⅲ~Ⅳ级、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是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23;H-L偏差度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22,P=0.53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0.805~0.875);在1%~96%范围内,模型预测净获益值较高,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年龄≥ 70岁、吸烟、糖尿病、Killip分级Ⅲ~Ⅳ级、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与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相关,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肺部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为早期筛查医院感染高风险人群和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脑卒中手术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571例)和验证组(24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分别在建模组(内部验证)和验证组(外部验证)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共纳入816例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21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类型、留置胃管、静脉血栓、手术风险分级(NN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是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和0.858,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两组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观察值结果一致性良好(P=0.731、P=0.22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个体化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提高对脑卒中术后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尽早制定干预策略,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北京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全市83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前瞻性监测,应用SPSS 20.0软件对SSI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2012—2017年监测数据库中8 248例病例,发生SSI 62例,发病率为0.75%。糖尿病、手术后入住过ICU、手术时长和ASA评分是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患者SSI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相较于非糖尿病患者SSI的风险增加(OR=2.99,95%CI:1.33~6.73);术后入住过ICU的患者发生SSI的风险是未入住过ICU的5.72倍(OR=5.72,95%CI:1.68~19.45);手术时间每增加1 h,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27%(OR=1.27,95%CI:1.11~1.46);ASA评分每高一个级别,SSI的风险将增加54%(OR=1.54,95%CI:1.01~2.35)。结论 多中心大样本的目标监测提示2012—2017年北京地区乳腺癌手术后SSI发病率较低。糖尿病、入住过ICU、手术时间和ASA评分应作为预判SSI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影响患者SSI的因素后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肝切除术后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施行肝癌外科切除术的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手术资料、术后感染情况等。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另选取2020年1—6月肝癌外科切除术患者100例建立验证组,对建模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共纳入患者310例,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5例,医院感染率为14.52%。其中手术部位感染15例(占33.33%),肝周围感染12例(占26.67%),其他远处部位感染18例(占40.00%)。血清清蛋白(ALB)<35 g/L、手术时间>240 min、输血量>1 000 mL、引流时间>7 d、ASA评分>Ⅱ级是肝癌患者外科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766,Youden指数为0.655。结论 该模型对肝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医务人员预防高危人群发生感染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老年患者OSAHS中重度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确诊的1 244例老年OSAHS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测定OSAHS的严重程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OSAHS中重度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中重度OSAHS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1 244例老年OSAHS患者中轻度(5次/h≤AHI≤15次/h)、中度(16次/h≤AHI≤30次/h)、重度(AHI>30次/h)分别为40.11%、35.85%、24.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年龄在75~80岁、颈围、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是老年OSAHS患者病情为中重度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中重度OSAHS风险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联合预测因子预测老年人中重度OSAHS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隆乳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2(TLR-2)水平及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并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某院行隆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参数及血清IL-6、TLR-2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影响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筛选出的因素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此模型。结果 共纳入446例行隆乳术患者,平均年龄(28.50±3.39)岁。其中感染组42例(9.42%),未感染组404例(90.58%)。感染组患者IL-6和TLR-2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合并糖尿病、乳腺炎病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IL-6和TLR-2水平是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前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