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家族变应史过敏因素关系,为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单纯哮喘组75例,单纯变应性鼻炎组125例,混合组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65例为对照组,对其过敏史、家族史和过敏物质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鼻炎组、哮喘组、混合组的个人过敏史阳性率、家族变应史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O.05);变应原皮试实验阳性物质前2位的是粉尘螨和屋尘螨。结论变应性鼻炎是儿童支气管哮喘致病和发展的危险因素,过敏性疾病与遗传密切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尘螨是最重要的室内过敏原,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近年来,人类的居室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为螨类孳生提供了适宜条件,尘螨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全球增长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已被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与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哮喘(asthma)的患病率差异,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取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于四川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初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179名,对照组采用频率匹配法按年龄、性别、标识日期匹配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1128名,通过电话问卷的形式询问两组患者中AD、AR或哮喘的患病情况,并采用SPSS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组中共有351人患过敏性疾病,占29.8%,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261人(23.6%,P=0.0008),对每种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进行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中40~59岁年龄段的患者患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男性与女性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常见过敏性疾病(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的患病率并不高于对照组,这两类疾病之间是否相关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疾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包括荨麻疹62例,湿疹43例,接触性皮炎36例,过敏性鼻炎30例,支气管哮喘30例)采用德国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脱敏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脱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13﹪;其中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与支气管哮喘组、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共振治疗仪为临床上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鼻炎、眼结膜炎及外源性支气管哮喘,前三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后者是儿童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译蓉 《中外医疗》2013,(34):184-18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影响.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63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支气管哮喘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定两组干预后疗效.结果 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调查问卷结果:观察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27,P=0.0294,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06,P=0.0102,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措施的认可程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各种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从2009年8月-2009年11月间,来我院门诊就诊且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病例217例,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了相关性调查.结果 过敏性结膜炎男女患者比例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平均年龄35.61+15.61岁,其中以30-50岁最为常见,占80.2%.217例患者中只有过敏性结膜炎而无其他过敏性疾病者117例,占53.91%;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共100例,占46.08%;合并支气管哮喘22例,占10.13%;这其中19例同时合并过敏性鼻炎,占总人数8.75%,仅3例单纯哮喘而无鼻炎,占1.38%;合并过敏性皮炎13例,占5.99%,其中接触性皮炎8例,占3.68%,剩下5例为荨麻疹,占2.30%,其中有2例同时合并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及过敏性结膜炎.结论 过敏性结膜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已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过敏性结膜炎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哮喘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是特应性综合征(Atopysyndrome)的临床特点.提示眼科医生诊治过敏性结膜炎的同时,勿疏忽其他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区青少年哮喘和过敏性疾病流行变化趋势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Wang HY  Zheng JP  Zhong N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5):1014-1020
目的了解广州市区青少年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患病率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儿童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国际间对比研究(ISAAC)阶段Ⅲ方案,对广州市4个中心城区10所中学的3516名13~14岁青少年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并将结果与1994~1995年ISAAC阶段Ⅰ作对比.结果书面问卷中,近12个月喘息和运动后喘息症状的患病率,分别由阶段I的3.4%和17.4%上升为阶段Ⅲ的4.8%和23.4%(P〈0.01),而医生诊断哮喘的患病率(阶段Ⅰ为3.9%,阶段Ⅲ为4.6%)在两阶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录像问卷中,阶段Ⅲ的近12个月休息时喘息和运动后喘息患病率分别为3.8%和11.3%,也高于阶段Ⅰ的2.0%和6.9%(均P〈0.01).无感冒时有鼻炎和鼻结膜炎症状的近12个月患病率,分别由阶段Ⅰ的39.5%和8.7%上升为阶段Ⅲ的45.5%和11.1%(均P〈0.01);同时,医生诊断为季节性花粉过敏和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分别由阶段Ⅰ的2.9%和17.4%上升为阶段Ⅲ的4.1%和22.7%(均P〈0.05).近12个月湿疹症状的患病率,由阶段Ⅰ的1.3%上升为阶段Ⅲ的2.2%(P〈0.01),而医生诊断湿疹的患病率,两阶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近12个月症状及医生诊断患病率上升的幅度均较女性明显.结论广州市13~14岁青少年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湿疹患病率均较7年前高,且以男性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9.
背景 目前人们常误将过敏性鼻炎当作感冒,存在误用抗生素现象,近年来包括过敏性鼻炎在内的过敏相关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而误用或滥用抗生素是造成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目的 分析内蒙古草原地区3种常见过敏相关疾病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哮喘多次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方法 于2015年5-8月,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在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多伦县、扎鲁特旗、开鲁县和通辽市进行调查。调查其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等),最近2年内抗生素多次使用情况,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哮喘患病情况,家族过敏史等。结果 共发放问卷5 944份,回收有效问卷5 7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36%。5 787例受试者中,多次使用抗生素1 079例(18.65%),未多次使用抗生素4 708例(81.35%);过敏性鼻炎737例(12.74%),结膜炎512例(8.85%),哮喘104例(1.80%),鼻结膜炎921例(15.91%),过敏性鼻炎伴哮喘或结膜炎伴哮喘100例(1.73%),鼻结膜炎伴哮喘170例(2.94%)。有3种常见疾病任意一种及以上者(TCD)2 544例(43.96%),无3种常见疾病任意一种者(NTCD)3 243例(56.04%)。男性、女性、2~17岁、18~80岁、汉族、蒙古族、其他民族、城镇、农村的TCD患者多次使用抗生素发生率高于NTCD(P<0.05)。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患者多次使用抗生素发生率分别高于未患该疾病者(P<0.01)。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哮喘患者多次使用抗生素发生率分别是无该种疾病者的1.53倍〔95%CI(1.33,1.76),P<0.01〕、1.33倍〔95%CI(1.15,1.53),P<0.01〕和2.12倍〔95%CI(1.68,2.67),P<0.01〕。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患者中,有家族过敏史者多次使用抗生素发生率高于无家族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不详者(P<0.01)。结论 3种常见过敏相关疾病在调查人群中患病率高,且多次使用抗生素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显著增高,多次使用抗生素对有家族过敏史人群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哮喘患病风险有附加作用。该资料为抗生素的规范使用管理以及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曲尼司特(Tranilast)为新型抗变态反应药,是一种针对变态反应疾病发生机制的病因治疗性药。本品不同于对症治疗用药,它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滞组胺等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1,2]。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症。与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榆中县农村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布与聚集情况,为实施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6月抽取了甘肃省榆中县35周岁以上农村居民1185名,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结果①研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吸烟率、超重率、肥胖率、血脂异常率和糖尿病患病率依次为26.4%、28.9%、34.9%、8.6%、46.2%和7.0%,其中高血压患病率(χ^2=83.583,P〈0.001)、血脂异常率(χ^2=5.705,P〈0.01)和糖尿病患病率(χ^2=17.557,P〈0.001)随年龄增高而升高,男性吸烟率(6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3%),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χ^2=3.850,P〈0.05)。②具有1个及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体比例高达84.0%,男性较于女性更严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榆中县农村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比例高,且危险因素聚集现象严重,应针对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526例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临床调查。采用阿罗格点刺试验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查。结果发现43.8%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发哮喘,其中先有鼻炎后有哮喘者占52.3%;先有哮喘后有鼻炎者占36.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变应性鼻炎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遗传史,而并发哮喘的患者过敏性家族遗传史高达61.7%。调查中还发现30.7%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发过敏性皮肤病;23.2%并发过敏性结膜炎,18.1%患者并发药物过敏。结论变应性鼻炎不仅与支气管哮喘相关,也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特应性个体产生呼吸道炎症后,不论哮喘发生在先,还是鼻炎发生在先,都容易诱发全呼吸道炎症。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以屋尘螨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周莉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46-3348
目的研究中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法选取1 500名中老年居民,以支气管哮喘调查问卷进行初步筛选,疑似支气管哮喘者以《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作为诊断标准,统计中老年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中老年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调查显示,1 500名中老年居民中发生支气管哮喘105例,发病率为7.00%(105/1 500)。其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55~64岁占比高于45~54岁和>64岁(均P<0.05)。哮喘家族史、有其他过敏性疾病、接触过敏源、有毒有害颗粒、接触潮湿环境与霉变物质是中老年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因素(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有其他过敏疾病、哮喘家族史、有毒有害颗粒、接触潮湿环境与霉变物质是中老年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中老年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以女性为主,多见于55~64岁,有其他过敏疾病、哮喘家族史、有毒有害颗粒、接触潮湿环境与霉变物质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小儿过敏性鼻炎和小儿支气管哮喘共18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病情临床分级及严重程度,总结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结果:1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单纯哮喘与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两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严重程度分级分别为1级85例,2级39例,3级6例,4级1例;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中过敏性鼻炎病情分级为轻度97例,中/重度34例。秩相关系数r=0.714,二者存在相关性。结论:小儿过敏性鼻炎与哮喘二者在疾病分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均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尘螨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作为屋尘中的主要过敏原,可以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和遗传过敏性皮炎,危害过敏体质者,对儿童尤甚。尘螨多见于人类生活环境,并通过人的活动和衣物的携带而传播。尘螨在居民室内的分布,国内外已有报道。浴室、旅社和幼儿园是人群聚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支气管哮喘为呼吸系统常见的异质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炎症表型。支气管哮喘炎症表型与患者发病、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筛选支气管哮喘炎症表型识别因素有助于评估病情和个体化诊疗。 目的 探索支气管哮喘炎症表型分布并筛选其识别因素,为疾病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1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诱导痰中炎性细胞占比进行炎症表型分类,按照是否为中性粒细胞型哮喘(NA)分为NA组和非NA组,按照是否为嗜酸粒细胞型哮喘(EA)分为EA组和非EA组,按照是否为混合粒细胞型哮喘(MA)分为MA组和非MA组,按照是否为寡细胞型哮喘(PA)分为PA组和非PA组。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筛选各表型相关影响因素,3种统计学方法中2种有统计学意义时为最终识别因素。 结果 1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NA 84例(45.7%)、EA 38例(20.7%)、MA 38例(20.7%)、PA 24例(13.0%)。单因素分析:NA组与非NA组过敏性鼻炎发生率、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与非EA组过敏性鼻炎发生率、Fe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组与非MA组Fe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组与非PA组年龄、呼吸系统疾病史、Fe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的影响因素为过敏性鼻炎〔OR=0.417,95%CI(0.205,0.848)〕、FeNO〔OR=0.978,95%CI(0.968,0.989)〕,EA的影响因素为FeNO〔OR=1.017,95%CI(1.009,1.025)〕,MA的影响因素为FeNO〔OR=1.007,95%CI(1.000,1.014)〕,PA的影响因素为体质指数(BMI)〔OR=1.165,95%CI(1.015,1.337)〕、FeNO〔OR=0.981,95%CI(0.965,0.998)〕(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NA分别与过敏性鼻炎、FeNO呈负相关(rs=-0.244、-0.361,P均<0.05),EA分别与过敏性鼻炎、FeNO呈正相关(rs=0.157、0.341,P均<0.05),MA与FeNO呈正相关(rs=0.236,P<0.05),PA分别与年龄、呼吸系统疾病史、FeNO呈负相关(rs=-0.156、-0.163、-0.159,P均<0.05)。综合3种统计学方法最终筛选出NA、EA的识别因素为过敏性鼻炎、FeNO,MA的识别因素为FeNO,PA的识别因素为年龄、呼吸系统疾病史、FeNO。 结论 在支气管哮喘炎症表型中NA最多,PA最少;FeNO为各哮喘炎症表型的识别因素,对识别EA和MA具有特异性,结合过敏性鼻炎可能识别NA、EA,结合年龄可能识别P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为减少急性发作制定早期干预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儿科确诊为哮喘的儿童100例,根据哮喘调查问卷,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急性发作情况的差异。结果:39例患儿在冬春哮喘急性发作(39.0%),33例在秋冬急性发作(43.0%),在其他季节发病(18.0%),与气候变化和季节交换明显相关者75例(75.0%)。发病与天气情况明显相关者53例(53.0%)。81例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导致哮喘急性发作(81.0%),63例有哮喘家族史(63.0%),73例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73.0%),13例患有特异性皮炎(13.0%)。53例因空气过敏诱发哮喘发作(53%),25例因药物过敏诱发急性发作(25%)。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气候、天气情况、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家族史、年龄、过敏性鼻炎或特异性皮炎、空气过敏、药物过敏等因素显著相关。比较12个月内的患者哮喘的急性发作率,发现患儿〈6岁的急性发作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经过干预后,干预组急性发作人数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哮喘急性发作,主要与气候、空气湿度、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家族史、患儿年龄、过敏性鼻炎或特异性皮炎、空气过敏、药物过敏等有关。有效干预可显著降低患儿哮喘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7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干预组(n=42),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9%,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组间比较(χ~2=5.034,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明显低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组间比较(χ~2=4.295,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剂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吸入,观察组吸人上述干粉剂外同时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两组哮喘控制情况、生存质量、鼻炎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哮喘控制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治疗后鼻炎体征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鼻喷剂能够显著改善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鼻炎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887例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常见过敏原的致病状况,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阿罗格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887例行皮肤点刺试验,504例皮试阳性,皮试阳性率56.8%。儿童组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X^2检验,P〈0.01);吸人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类过敏原(X^2检验,P〈0.005);呼吸道过敏病(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吸人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过敏性皮炎(X^2检验,P〈0.005);尘螨过敏原(粉尘螨和屋尘螨)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X^2检验,P〈0.005)。结论过敏性疾病通常由过敏原致病,吸人性过敏原为常见过敏原,尘螨为首要过敏原。呼吸道过敏病更容易由吸人性过敏原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