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发作性症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导11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多发性硬化,占同期34例住院患者的30.9%,瘙痒(5例),痛性强直发作(4例)和Lhermitte's征(7例)为常见的发作形式,其它如发作性视力障碍,构音障碍,共济失调,感觉性无用手和癫痫等则相对少见,其共同特征是突发突止,历时短暂,刻板重复,有些可以是MS的首发症状,其机理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部分脱髓鞘损害的神经轴索纤维之间神经冲动的横向扩散所致。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多于青春期发病,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迅速增高,至30岁左右达高峰,随后发病率开始下降,至60岁后发病率甚低。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1·2~1·5倍。多数学者认为晚发性MS(late onset MS,LOMS)为50岁以上患者的一种发病形式[1]。该研究收集1990-03—2004-12作者医院确诊的8例LOMS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51~84(58·1±11·6)岁。患者自发病至入院时间为半个月~3年,平均(7·6±12·4)个月。其中病程呈进展性加重者6例,自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中发作性症状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MS患者根据不同临床特点分类,分析影像学、电生理特点,总结其异同点.结果 多发性硬化中发作性症状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不一,其中以痛性强直发作、发作性感觉异常、Lhermitte征和癫最为常见.结论 MS发作症状共同点为突发突止,刻板重复,时间短暂,可能的发病机制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损害,使神经纤维间的冲动发生横向扩散所致,卡马西平等抗癫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的发作性症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6例伴有发作性症状的多发性硬化(MS),占同期MS住院患者的21.5%(26/121)。其中癫痫(11例)和痛性强直(9例)是较常见的发作类型,而发作性复视、三叉神经痛、猝倒、发作性视力障碍、瘙痒及构音障碍等则相对少见。这些发作性症状的共同特点是症状突然发生,突然停止,持续时间短暂,呈刻板式反复发作,有的可以是MS的首发症状。可能的发病机理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损害,使神经轴索纤维间冲动发生横向扩散所致。卡马西平等抗痉药物多可控制发作。  相似文献   

5.
PPMS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种MS亚型。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均与其他MS亚型不同,也决定了其治疗和预后的不同。还介绍目前国际上唯一可参考的PPMS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报导11例具有发作性症状的多发性硬化.占同期34例住院患者的30.9%。瘙痒(5例)、痛性强直发作(4例)和Lhermitte’s征(7例)为常见的发作形式,其它如发作性视力障碍、构音障碍、共济失调、感觉性无用手和癫痫等则相对少见。其共同特征是突发突止,历时短暂、刻板重复.有些可以是MS的首发症状。其机理可能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部分脱髓鞘损害的神经轴索纤维之间神经冲动的横向扩散所致。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 (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可累及多个部位 ,国人以脊髓受累为多见 ,为74% ,其次视神经 6 3% ,脑干 37% ,小脑 2 7% ,大脑半球 2 3%。发作性瘙痒(PIS)是MS的罕见症状 ,自 1975年由Osterman和Westerberg首先报道后 ,国内学者杨任民等于 1982年以后曾先后有过报道。笔者报道 1例如下 :1 病 例 患者 ,女 ,2 6岁 ,以四肢无力 3月 ,加重 3天入院。查体 :神清 ,语利 ,颅神经检查左额部痛觉减退 ,余颅神经未见异常 ;左上肢肌力Ⅳ级 ,左下肢肌力Ⅲ级 ,四肢腱反射 ( ) ,左Hoffma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伴发作性瘙痒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MS伴发作性瘙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9例(95.0%)患者为女性,12例(60.0%)发作性瘙痒出现在首次病程,3例为MS的首发症状.瘙痒以头颈为主,突发突止,持续时间短,反复发作,瘙痒区域均伴有其他感觉障碍.MRI显示病灶位于延髓10例(头颅MRI检查15例)、颈髓11例(脊髓MRI检查14例).卡马西平等治疗后发作性瘙痒消失.结论 MS伴发作性瘙痒多为女性,发作性瘙痒有共同的临床特征,可能与延髓、颈髓病变有关,卡马西平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对 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电生理检查 ,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有下运动神经元异常表现 ,膝、跟腱反射消失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电生理检查提示病变既没有损害前角细胞 ,也没有累及周围神经的髓内根 ,可能是周围神经受影响。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联合受累的机制可能在于自身免疫反应 ,有一种类似髓鞘碱性蛋白的抗原 ,由于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占优势 ,免疫反应造成神经系统受损程度不同 ,或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 ,导致血脑屏障及血神经屏障受损 ,最后导致周围神经脱髓鞘和轴索变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生理、影像检查技术进步,CT及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临床诊断率得到了提高,现将我们收集资料完整的MS患者6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2例MS患者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6~10岁2例,>10~20岁2例,>20~25岁6例,>25~30岁18例,>30~40岁24例,>40~50岁6例,>50岁4例.首次发病8例,2次以上54例,最多复发5次;复发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22 a,2 a内复发35例(56.3%).急性起病16例,亚急性起病42例,慢性起病4例.临床诊断52例,实验室支持10例.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硬化的发作性症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发作性症状作为多发性硬化(MS)的特点之一,包括痛性强直发作、Lhermitte征、感觉异常、短暂的肢体无力、复视、视力障碍、共济失调、三叉神经痛、瘙痒,特别在MS早期,有的可以是MS的首发症状,有的提示MS复发和病情加重,其共同特点是突发突止,发作频繁,刻板重复,现将我们近3年观察的76例MS进行分析,发现具有发作性症状的患2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生理、影像检查技术进步,CT及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临床诊断率得到了提高,现将我们收集资料完整的MS患者6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2例MS患者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6~10岁2例,〉10~20岁2例,〉20~25岁6例,〉25~30岁18例,〉30~40岁24例,〉40~50岁6例,〉50岁4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波谱成像、磁化传递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双反转回波成像等磁共振新技术在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预后判断及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就磁共振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多发性硬化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轴突损伤的研究进展,包括疾病早期、起始阶段的轴突损伤及其机制,影像及组织学表现正常的白质内的轴突变性,多发性硬化灰质内的轴突损伤,长病程多发性硬化病变内的轴突缺失等方面,并提出可能的干预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的发作性瘙痒和发作性疼痛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的少见疾病,近年MS在临床上日渐增多。但MS伴发作性瘙痒比较少见,而MS患者在同一皮肤感觉区域内既有发作性瘙痒,又有发作性疼痛的两种感受,在临床上实属罕见。笔者在临床上遇到2例,现结合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CNS慢性脱髓鞘疾病,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是研究MS的理想动物模型。目前已证实雌激素在MS和EAE中可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抗原呈递等各方面发挥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但雌激素复杂的免疫调节机制仍待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自1987年被发现开始,在许多疾病中起了很大作用,包括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NO对MS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本文对NO促进MS病情发展和缓解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硬化伴肌萎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2例多发性硬化(mutiplesclerosis,MS)伴肌肉萎缩患者,发现这种萎缩以出现早、较局限、以手肌最早受累为特点。结合国外有关研究及本组电生理检查,推测MS伴肌萎缩的原因有两种:(1)中枢性萎缩;(2)前角及前根髓内病变。临床上应注意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硬化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硬化在全球的分布可分为高患病率区,中等患病率区和低患病率区。既往认为,北欧患病率最高。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欧洲各国患病率在变化中,目前苏格兰多发性硬化的患病率是145-193/100,000人口,为全世界最高地区之一。亚洲患病率有上升。遗传因素在多发性硬化发病中仍有重要意义,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欧美和亚洲患者的症状不完全相同,亚洲患者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多见,脑脊液中寡克隆带阳性率明显低于欧美患者。欧美患者有家族史者远高于亚洲患者,后者以散发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的认知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MS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常见。目前,由于检测方法不敏感以及临床关注不足等原因,对MS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特别是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诊治缺少系统研究。此文就目前有关MS患者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