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的眼睛是一部质量很好的照相机,它有成像系统、光栏和接收系统,能自动调焦和调光圈.但人的眼力毕竟有限,其空间分辨率在视轴方向上约为一分,相当于眼睛的明视距离上(250毫米)能分辨开十分之一毫米之间的间距.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人眼的时间分辨率为百分之六秒,因此,对于每秒24张的电影片,人分辨不出动作的不连续性.要提高人眼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就得借助于照相机. 普通照相机135和120照相机是大家最熟悉、最常见的照相机,应用也最广.这类相机的成像系统采用单镜头或复合镜头.单透镜有正透镜和负透镜两种,只有正透镜才能在照相机中成像.在业余作品中,单镜头已可以满足要求,但用这种底片放大照片时是不清晰的,  相似文献   

2.
近来,光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利用红外激光器反射物体上光线的照相机,他们表示,这项发明将使摄影爱好者不再有技术差异。这种照相机1s内可拍摄610万张照片,在这段时间里,光仅能前进不到1cm。这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照相机。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流行病专家发现患白内障的病人数直线上升,80岁以上老年人几乎 100%会得白内障。估计全世界目前有2000多万人因此失明。我国目前有白内障患者6000多万,成为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之一。为何会发生白内障?人眼内有个类似照相机镜头一样的双面凸透镜,叫晶状体,眼底的视网膜则相当于胶卷。随着年龄的增长, 晶状体会逐渐老化而变得混浊, 光线难以通过,看不清物体,这就是老年性白内障。才开始时晶状  相似文献   

4.
吴泳波  唐志列 《科学通报》2011,56(23):1887-1890
提出了一种能实现连续分布物体的三维同时光声层析成像的新方法, 利用一个具有二维并行成像能力而且具有较大焦深的声透镜, 把一个三维物体并行成像在声透镜的像面上. 由于声透镜具有较大焦深, 可以把不同物面的光声信号准确成像在同一像面. 根据成像系统的正弦定理, 同一物面所产生的光声信号同时到达像面, 而不同物面所产生的光声信号需要不同的时间到达同一像面, 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 因此可以利用时间分辨技术实现三维物体的同时光声层析成像. 实验结果表明, 该成像系统可以同时获得三维物体的不同层面的层析图像.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隐身可谓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超能力.虽然掌握"来无影去无踪"的特异功能对我们来说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从技术上我们早已找到了隐身的"基因密码".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射或者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从而被我们接收.而如果这些光线通过散射、反射或吸收等方式被改变,使得观察者看不到物体的存在,就能实现视觉上的隐身.有的国家通过使用特殊材料,已经研制出了隐身斗篷.这里的隐身是指对人眼或者目视观察时的隐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作为电脑的心脏构件,芯片的革新可谓日新月异。不仅仅是它的运转速度加快,而且功能迅速扩大。下面的介绍也许能让你大开眼界会看的芯片最近,一种“通用视觉处理器”(GVPP)芯片由法国影像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历经10多年开发成功。这种通用视觉处理器模仿人眼能感觉不同颜色和物体运动的能力,每秒能处理200亿个指令,而奔腾级处理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作为电脑的心脏构件——芯片的革新可谓日新月异。不仅仅是它的运转速度快,而且功能迅速扩大。会看的芯片最近,一种“通用视觉处理器”(GVPP)芯片由法国影像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历经10多年开发成功。这种通用视觉处理器有模仿人眼感觉不同颜色和物体运动的能力,每秒能处理200亿个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可以在人体内“游动”的微型胶囊式照相机。据悉,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在人体内“游动”的无线远程遥控照相机.通过体外的核磁共振成像信号进行磁控制。这种微型照棉机可以寻找伤口和肿瘤.同时不会像内窥镜那样让患者产生不适。  相似文献   

9.
1948年盖伯(Gabor)提出了一种称为波前再现的两步无透镜成像法(图1),这种新的成像方法与普通的照相方法完全不同.它记录的是来自物体光波波前的信息,然后用此信息再现物体的像.例如可用一  相似文献   

10.
人眼是生物界最优秀的视觉器官之一.在海上,人眼能看到16 km~25 km外的船只.抬头望星空,可以看到1 000km远的人造卫星,甚至看到1 500光年外的猎户座大星云.人眼不仅能极目千里,而且能明视于咫尺之内,观察秋毫之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眼睛隐藏的一些数字与奥秘.  相似文献   

11.
正也许在普通人眼里,色彩只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特定影响,但在科学家手中,它却变成了解决难题的利器。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人眼通过视网膜上细胞的帮助,视觉神经就会对其产生反应,即物体反射的光会作用于眼睛。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投射到视网膜上后产生的神经冲动也就不同。当神经冲动传输到大脑后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0,(6):8-11
美国宇航局的火星轨道飞行器已经捕捉到超过1300张火星地表的照片。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照相机(HiRISE)是该航天器中功能最强大的照相机,它所拍摄的图片令人震撼。这些图片突出表现了火星景观中类似于地球地貌的某些画面,也更显出火星地貌的神奇。目前美国宇航局已经创建了一个可以收集意见并能浏览火星表面图片的网站,如果你想看更多有意思的图片,可以选择点击这个网站。  相似文献   

13.
元元 《科学之友》2010,(6):31-31
人眼是生物界最优秀的视觉器官之一。在海上,人眼能看到16km-25km外的船只。抬头望星空,可以看到1000km远的人造卫星,甚至看到1500光年外的猎户座大星云。人眼不仅能极目千里,而且能明视于咫尺之内,观察秋毫之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眼睛隐藏的一些数字与奥秘。  相似文献   

14.
能摄脸部血液的照相机有一种能产生红外辐射的照相机和计算机组成的安全系统现在正迅速而又准确地用于识别人体面部血管放射热的图像。每一个人的脸都有唯一而独特的血液图案。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技术识别系统公司所展示的照相机能够对人脸热辐射进行拍照。接着,计算...  相似文献   

15.
<正>照相机起源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400多年,《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1839年8  相似文献   

16.
《科学24小时》2009,(9):52-53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美国宇航局2005年发射升空的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利用其所携带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照相机,拍摄到火星表面的惊人照片.这些照片展示了这颗红色行星拥有的独特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动态点击     
英国研制成功新型微波成像系统英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微波成像系统。专家认为,这一系统有望在将来取代X光成像技术,为医疗服务行业提供一种效率更高、危害性更低的诊断方法。除此之外,该项研究成果还可应用于安全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例如探测隐藏的武器、地雷和爆炸物等。英国诺森伯兰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大卫·史密斯博士正在开发的这种新型微波成像系统,通过测量物体两维的“密度模式”,进而生成物体的三维图像,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全息图像”。利用该技术,医务工作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获得检测结果。未来的电脑:有机电脑早…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芬兰科学家利用受热会改变形状的橡胶材料,研制出一种全新的人工虹膜。该虹膜能像人眼一样,无需外部控制就能自行对光线作出反应。这一成果可用来改进相机拍照性能,并最终用于修复人眼受损部位或让微型机器人具备应对周围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建刚 《科学之友》2008,(10):20-21
再不要以为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隐身斗篷是遥不可及的,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隐身斗篷可能会成为现实.美国近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成功构建了对蓝绿可见光谱具有负折射率的纳米结构光子材料.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产生能够进行分子成像的新型光学显微镜,甚至创造出一些能使物体遁形的遮蔽装置.  相似文献   

20.
再不要以为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隐身斗篷是遥不可及的,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隐身斗篷可能会成为现实.美国近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成功构建了对蓝绿可见光谱具有负折射率的纳米结构光子材料.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产生能够进行分子成像的新型光学显微镜,甚至创造出一些能使物体遁形的遮蔽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