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彝族传统畜牧养殖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彝族生物多样性观念分析为基础,总结了彝族传统畜牧养殖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影响了彝族人对自然的认识,在彝族的观念中,多样性的存在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一个拥有环境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的世界才是一个理想的世界。由于不同动物具有生产和生态作用的不同,彝族以畜牧养殖的动物多样性满足生产生活的多种需求;依靠环境和植物的多样性,通过季节性轮牧、火焚等措施恢复草场植被,利用森林树木、农副产品补充饲料不足,采用多种动物的野外混牧节约放牧所需的劳动力,彝族多样性养殖得以持续;在放牧中,通过畜禽与野物的交配,不同类群畜禽的交配,利用不同动物对其他动物繁育的辅助作用,彝族人在获得优良品种的同时,维护了自然动物的多样性。现代畜牧养殖应借鉴彝族传统畜牧养殖的生物多样性智慧,在现有发展与保护措施下,重塑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的自然观念,发展与环境和农业生产相适宜的畜牧技术,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多样性畜禽品种的生态和生产价值增加畜牧业和农业收益,实现畜牧养殖生产功能与生态服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12,(6):52-5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通知》指出,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为加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农业部决定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3.
徽州古村落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生东  赵蕾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1):315-320
作为一种新兴的世界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但具体的保护方法却极其匮乏。古徽州地区是文化遗产资源的富集区,具有文化遗产保护的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的遗产保护经验。徽州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并具有地域文化底蕴深厚、遗产资源内涵丰富、遗产品味等级高等优势。借鉴徽州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可以从保护遗产的文化生态空间、做好遗产的修复复活、加强遗产的活态传承、挖掘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等方面来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这是非常必要而现实的。  相似文献   

4.
做好观赏性树木移植与修剪技术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树木观赏性价值,还能够有效保护观赏性树木健康生长。以观赏性树木移植与修剪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围绕如何进行树木移植,并从挖树、运输、栽植前处理、栽植等环节对相关技术实施进行了探讨分析,随后围绕观赏树木的修剪,提出了一些常用的修剪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双遗产地,在申遗成功后,如何利用遗产地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来达到消除贫困、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传承民族文化是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种子系统作为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物质基础、梯田稻作和景观的核心,千余年来维持着当地人民的繁衍和生存,而稻种种内遗传多样性又是当地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根本。本文主要分析哈尼梯田稻种多样性种植在抗病稳产中的作用、特征和优势,探讨种子系统在维持农户生计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提出以稻作农耕为基础持续的、长久性的、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的扶贫策略,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积极发展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基于对近10年发表在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刊物上的相关文献分析和整理,对国内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国内当前主要从农业文化遗产内涵、价值、保护及旅游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今后应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社区参与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以及注重多学科的融合等。以期能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古树名木价值等级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树名木作为自然、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笔者以北京古树名木调查为基础,运用德尔菲法从3个方面价值(自然、文化、景观)确定古树名木价值评估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提出古树名木价值评估标准,构建价值评估模型,将古树名木定性分为A级、AA级、AAA级、AAAA级、AAAAA级5种级别,为其资源保护提供一套综合考虑的价值衡量体系。  相似文献   

8.
韦妮妮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4):151-156
在韩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工作中,其政策扶持体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责任清晰的属地管理、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多功能利用等机制对广西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介绍了韩国重要农业和渔业遗产系统实践并总结吸取其有益经验,同时分析了广西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发展现状,重点从完善保护机制、合理划分责任(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强调活态的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系统阐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景观规划途径、社区参与式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当前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研究力度不够,缺乏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新型保护措施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认为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双重目标,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继续深化农业种质资源研究;(2)农业文化遗产地良性运转的生态学机理和动态保护;(3)平衡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间的关系;(4)开展气候变化与农业生物多样性间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沿海地区名木古树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种子科技》2016,(8):60-61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可能会保存下来一些与人类共同成长和发展的树木,这些树木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还具有科研价值,可以称之为古树名木。我们一般认为古树是寿命超过百年的树木,而名木则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但是我国对于名木古树的保护还不到位,使得名木古树的数量在大量地减少。阐述了保护名木古树的意义,并根据目前我国保护名木古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历史遗产保护方法在信息处理和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以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机制发展为目标,通过国内外成功的案例解析遗产资源调查和信息整合GIS数据库的构建过程。分别阐述了GIS在文化遗产保护、区域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实践应用情况。指出国内遗产保护领域应当多借助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将GIS与其它数字化技术综合运用到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今后尤其需要加强遗产价值和遗产文献资料保存、GIS系统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处理、编写遗产文件、绘制专题地图是动态GIS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可以有效挖掘历史城市突出的遗产价值,并有助于管理部门制定不同城市遗产文献保护和管理战略,从而为中国未来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调查法等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对目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现状(例如发展历史、分布区域、项目、管理制度、效益、政府资金投入、保护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认为能够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绥化市寒地黑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综合竞争力,尝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工作框架的设想,探索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开发与保护模式。应用昂普(RMP)分析模式,从绥化市寒地黑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市场、产品3个方面,对绥化市旅游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为绥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如保护第一、培养非遗后继人才、整合文化资源、突出文化特色、策划绥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旅游线路等。  相似文献   

14.
在韩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工作中,其政策扶持体系扮演着关键角色,责任清晰的属地管理、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多样化利用等机制对广西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介绍了韩国重要农业和渔业遗产系统实践并总结吸取其有益经验,同时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发展现状,重点从完善保护机制、合理划分责任(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强调活态的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韩晓瑞 《分子植物育种》2024,(11):3760-3765
植物园林艺术和野生植物资源,作为自然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和美学价值。本研究全面深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涵盖了从定义和历史演变到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多个层面;详细阐述了野生植物资源在医药、食品、工艺品等方面的卓越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可持续利用问题。通过创新利用方法与技术,包括采集与种植、艺术设计,成功实例分析展示了植物园林艺术与野生植物资源相互影响的具体效果。本研究深刻概括了两者关系,探讨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强调了可持续性和生态保护在创新利用中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期望为城市规划、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参考,促进生态友好型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付佳 《种子世界》2011,(3):16-17
1种子企业实施服务营销的重要性 1.1种子的自然属性呼唤服务营销 种子具有生命性、技术密集性、使用时效性和生态区域性等自然属性,种子这些自然属性说明种子是繁衍后代的载体,是物化了的科技成果,具有较大的潜在价值。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与农业科学的结合,种子的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为农业的增产、增效提供了更大的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状况,更好地传承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现状。结果表明:通过品种保护、扩繁与利用,水牛代养模式,水牛奶乳制品特色产业的开发,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水牛生存面临威胁、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参与度不高、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的动态保护。据此提出加强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动态保护的相关建议:完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措施,制定保护战略规划;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普及,建立多方参与机制;实施多功能产业发展,建立农业多功能拓展的动态保护机制;构建利益共享机制,确保农民利益实现。  相似文献   

18.
赫哲族渔文化是赫哲族传统民族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渔文化中具有典型特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笔者通过对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这个赫哲族的主要传统聚居区的调研,发现赫哲族渔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状况堪忧,而只有捕鱼为生、以鱼为食的生产生活方式才是赫哲族在与周围环境渐趋融合的过程中唯一保留的最为完整的传统渔文化。为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加紧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赫哲族渔文化遗产,让这一世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继续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文人树既是指树木盆景的一种造型,也是指一种特别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盆景中,文人树并不多见,然而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文人树的造型与风格都与文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文取士,历代沿袭,文人与官常常是二者合一或是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士大夫”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大多既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到的艺术品味,又处于上述特殊的地位,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  相似文献   

20.
李云  吴霞 《分子植物育种》2023,(20):6956-6960
本研究探讨了植物文化价值与园林设计的整合,旨在深入理解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和意义,并探索如何将植物文化价值融入园林设计实践中。研究发现,植物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们在宗教仪式、文学艺术和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园林设计中的文化元素通过运用文化意象和主题,将植物选择和配置与特定文化背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景观体验。实践案例分析揭示了文化园林设计的成功实施,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与园林设计的整合,以及城市公园和社区园林中的文化表达。然而,植物文化价值与园林设计整合也面临挑战和限制因素,例如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平衡以及植物文化价值与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协调。通过克服这些问题,本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植物文化价值与园林设计的整合,为人们创造出丰富、有意义和可持续的景观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