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辽宁省某医院收治的9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体化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一体化组患者术后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生活质量,术后1年药物服药达标率,支架狭窄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一体化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护理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组患者术后1年降糖药物服药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及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存质量简表(SF 36)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一般健康状况维度得分高于护理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F 36量表中躯体疼痛维度得分低于护理干预前且一体化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心绞痛复发率高于一体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能有效建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自我护理意识,提高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探讨Snyder希望理论模型在青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行PCI术的青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nyder希望理论模型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希望水平、自我感受负担、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绞痛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erth希望量表中现实与未来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中个人负担、责任负担2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一般生活管理、疾病知识管理、症状管理、不良嗜好管理、急救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情绪认知管理7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中疾病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发作程度、治疗满意度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Snyder希望理论模型应用于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缓解其心绞痛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PCI)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心内科进行PC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出院后延续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前1周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周丽娜 《中国卫生产业》2013,(23):102-102,1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AMI行PCI术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2例AMI行PCI术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AMI行PCI术患者焦虑状态,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综合干预对AMI患者PCI术后运动耐力、抗氧化能力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信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心内科常规干预,观察组进行心脏康复综合干预。观察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抗氧化能力、心脏功能,并随访记录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ED、VO_2峰值、AT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OD、T-AOC高于对照组,MAD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PP、6MWD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综合干预能有效提高AMI患者PCI术后运动耐力及抗氧化能力,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何韶翔 《智慧健康》2023,(31):103-106+114
目的 评价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对提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4月在本院就诊并行急诊PCI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PCI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患者满意度、PCI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准备、进出急诊室、急诊球囊扩张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及时、操作技能、心理状态以及舒适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6min步行距离、左心射血分数以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超前对急诊PIC患者采取关键环节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黄琼  占梦琪  李凡 《职业与健康》2014,(20):2997-2999
目的研究老年青光眼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9—11月收集104例老年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青光眼术前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期限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调适、功能保健、疾病的医疗管理、自我管理行为问卷(GSMQ)总分和视功能受损者生活质量问卷(NEI VFQ-25)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调适、疾病的医疗管理、GSMQ总分、NEI VFQ-25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青光眼患者GSMQ与NEI VFQ-25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地改善老年青光眼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在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南华大学附属邵阳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30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运动指导,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早期生活质量等。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8%(P<0.05)。干预前,2组患者Kamofsky功能状态(KPS)得分、营养状况分级、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大肠癌生活质量量表(QLICP CR)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KPS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QLICP CR各维度得分(干预组心理功能维度除外)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除外)(P<0.05)。结论 基于HAPA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可提升CRC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贵萍 《智慧健康》2022,(36):252-256
目的探析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疼痛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行疼痛管理模式进行干预,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对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应用关节活动度与负重情况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以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当日与术后1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疼痛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可缓解术后疼痛,恢复踝关节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紧急宫颈环扎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21年3月在郑州市某医院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76例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结局、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及SDS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33)。2组患者流产率及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足月分娩率为68.42%,高于对照组的3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03)。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量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33)。结论 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提高患者希望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朱凌凌 《职业与健康》2012,28(6):650-65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B型尿钠肽(BNP)水平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BNP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年于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行PCI治疗患者100例,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A组)55例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B组)45例。记录每位患者入院时及PCI术后48 hBNP水平,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类型与BNP的关系、BN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以及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A组BNP水平高于B组(108.8±44.3 vs 83.1±28.9 pg/ml,P<0.01)。A、B 2组术后BN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8±44.3 vs 78.7±27.7,P=0.000;83.1±28.9 vs 65.1±20.9,P<0.01)。Gensini积分与术前BNP水平正相关(r=0.484,P<0.05)。术后随着BNP水平增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BNP>85.1 pg/m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并与BNP≤55.0 p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P<0.05)。结论在排除心衰因素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BNP水平呈正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改善后BNP水平明显降低。术后BNP水平越高,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测定外周血BNP水平对评价冠状脉动脉病变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陆英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59-5060,506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后续康复治疗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PCI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包括讲授、个别讲解、健康教育手册、电话咨询等).结果 干预组病人的出血、尿潴留、疼痛、失眠及心绞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干预组病人健康行为改善、出院6个月后生活质量测定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帮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建立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对促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病人的康复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肠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进行连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的自护能力明显提高(P〈0.05),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下降(P〈0.05),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功能及总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发生,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尽快、主动、自然地回归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training,PMRT)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运动耐力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收治并成功行PCI术的老年AMI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PMRT干预。比较两组运动耐力、心理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持续时间(exercise duration,ED)、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及无氧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T)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上述运动耐力指标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均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上述运动耐力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干预后,两组情绪反应、躯体活动、依赖性、安全性、担心用药、饮食及药物不良反应7个维度评分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7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MRT干预可有效增强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运动耐力,改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应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时第1次随机血糖≥7.8mmol/L者列为高血糖组(49例),其余患者列为正常血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术后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血糖组高(P〈0.05);两组PCI术后60min各导联ST段抬高平均值及术后ST段回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较正常血糖组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随机血糖升高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的心肌灌注较差,进而影响心功能,增加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周琴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76-137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调查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期间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院前均行院内临床检查及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出院后3个月随访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及SDS和SF-36评分。结果纳入200例患者,其中干预组98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入院基线指标及SDS和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发现,干预组SDS标准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2±7.9比49.1±11.1,P0.05)。干预组SF-36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5.3±142.1比551.9±112.3,P0.05)。并且SF-36量表各维度中5项指标评分均于随访时发生显著变化(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心衰患者心理异常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人,对照组30人,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宣教,并在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这6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各项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帮助糖尿病病人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观察组SAS(60.27±5.09)分及SDS(56.61±5.22)分,对照组SAS(60.33±5.12)分及SDS(56.54±5.16)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观察组SAS(41.15±4.48)分及SDS(43.70±4.32)分,对照组SAS(52.86±4.79)分及SDS(53.22±4.88)分,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较护理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进行小儿疝气围手术护理的运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手术患者共17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据临床护理的方法差异,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以后的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以后的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比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以后,平均的离床时间是(2.08±0.69)d,住院时间是(5.25±1.68)d,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离床时间(5.50±2.41)d和住院时间(8.82±1.56)d,两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有所减轻,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达97.73%,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患者(83.53%)(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各种并发症,还可以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宋爱君 《现代保健》2011,(31):62-6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了解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并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作对比。结果干预组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加强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状况,对预防脑梗死的复发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减少患者致残率起着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