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检测了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血清IgG,IgA,IgM,IgD,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显示,血清IgA、IgD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IgM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IgG则较对照组降低(P〈0.05)。CD3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CD8低于  相似文献   

2.
黄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对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升高程度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均升高,尤以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01),且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白蛋白(ALB)升高,谷丙转氨酶(ALT)下降均较明显(P=0.05,P〈0.05);同时临床纳差、腹胀、腹水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  相似文献   

3.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暑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病毒性感染的治疗效果,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暑温21例(清开灵组),并与干扰素治疗15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平均住院天数,体重复常天数和症状、体下消失天数(分别8.2天,1.6天和2.6天)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1.9天,4.3天和4.8天)缩短(P值分别为〈0.01,〈0.01和〈0.05)。提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暑温闻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氯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观察30例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服用氯沙坦12周前后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 氯沙坦治疗4周,血压即有显著降低(P〈0.001)。左室壁厚度于4周末轻度降低(P〈0.01 ̄0.05),12周后下降明显(P〈0.001 ̄0.01)。治疗4周即见舒张功能改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SBP及DBP呈正相关,舒张功能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治疗心肾阴虚兼心血瘀阻证的心绞痛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观察心绞痛120例,其中治疗组90例口服心元胶囊4粒,每日3次,服4周;对照组30例口服地奥心血康胶囊2粒,每日3次,服4周。结果:心元胶囊治疗心绞痛症状的显效率为72.22%,总有效率为93.33%,疗效优于对照组的46.67%和76.67%(P<0.05和P<0.01);对心电图的改善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8.89%和76.6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23.33%和53.33%(P均<0.01);对中医证候记分的改善好于对照组;具有确切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心元胶囊治疗心肾阴虚兼心血瘀阻证的心绞痛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4例,其中32例(治疗组)采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治疗,并与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的32例(对照组)作疗效比较,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和43.8%,P均<0.01);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降低心肌耗氧量及降低LPO含量及提高SOD活性等方面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优于复方丹参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和33例健康人免疫功能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3^+、T4^+、T8^+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T4^+/T8^+和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明显升高(P〈0.05),IgA,IgM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4个月后,各项免疫指标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在分子水平抑制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反应和白细胞粘附的机制。方法:采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20例中重度UC患者应用泼尼松治疗前后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型的变化。结果:①中重度UC患者CD+4CD+29、CD+8CD+11a、CD+8CD+18、CD+20CD+54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好转治愈组16例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除CD+20CD+54细胞外,其余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无效恶化组4例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且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②中重度UC患者CD+4CD+11a、CD+4CD+18细胞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好转治愈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无效恶化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部分淋巴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来抑制UC患者自体免疫过程,控制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强力宁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标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前胶原Ⅲ肽(PⅢP)和透明质酸(HA)及Ⅳ胶原的检测,同时应用强力这对部分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8周。结果:慢性肝炎患者的PⅢP、HA及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PⅢP、HA及Ⅳ型胶原水平有关系,以S3和S4期最高;强力宁治疗第6周时血清PⅢP水平下降(P〈0.05),8周时,P  相似文献   

10.
安宫牛黄丸加西咪替丁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减少急性重型脑出血病死率的有效方法。鼻饲安宫牛黄丸加西咪替丁,配合西医治疗58例急性重型脑出血患者(治疗组),并与57纯西医治疗(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病率为32.8%,较对照组57.9%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2%,较对照组29.8%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安宫牛黄丸加西咪替丁配合西医疗法是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160例肝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73例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13例)。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包括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对照组仅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索(TB)、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明显改善(P均〈0.01),但球蛋白(GLB)有所下降。对照组TB、TBA、ALT和PTA也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中肝性脑病患者意识转清率为78.95%(15/19例)、存活率为63.13%(101/160例);均较对照组的38.46%(5/13例)和47.79%(54/113例)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50.05)。结论:内科综合疗法加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治疗肝功能衰竭能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尿毒症期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42例CRF尿毒症期患者分别于血液透析前及持续血液透析半年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尿毒症组血液透析前TB、DB、IB、Hb、RBC等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血清TG、LDL-C和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C和apoA1虽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后TB、DB、IB较透析前下降(P<0.01或P<0.05),TC、TG、HDL-C,LDL-C、apoA1、apoB、Hb与RB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降、血脂代谢的紊乱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缓慢血浆置换加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解放军302医院重型肝炎患者,治疗组41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重型34例),单纯对照组37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重型32例)。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均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日本KURARAY公司产的KM-8900型人工肝治疗仪进行人工肝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好转率51.22%,高于对照组(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很好的纠正电解质紊乱,清除尿素氮(BUN)、肌酐(Scr)、血氨,而对照组则不能(P<0.01);治疗组治疗用血浆量及废弃血浆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总胆红素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48h后总胆红素“反弹”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缓慢血浆置换加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重型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延缓治疗后胆红素“反弹”,提高治愈好转率,且安全可行,操作简单,值得在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重症患者低血糖危险因素分析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症患者早期低血糖危险因素,分析低血糖水平与危重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入科监测的基础血糖值,将207例重症患者分成三组:A组血糖<4.5 mmol/L;B组血糖4.5~8.3 mmol/L;C组血糖>8.3 mmol/L.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危重程度及预后指标.结果 ①A组患者内科疾患构成、肝功能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50.0%、41.7%、50.0%,显著高于B、C组患者(P<0.01);②A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乳酸、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B、C组患者(P<0.05);③A组患者MODS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28 d生存率分别为75.0%、62.5%、50.0%、54.2%,与B、C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A组患者基础血糖水平与APACHEⅡ、GCS、MODS和SOFA评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⑤对影响血糖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 显示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指标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血糖浓度<4.5 mmol/L时可作为对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重症患者早期低血糖的发生与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92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鸟氨酸(10—20g加5%GS250ml,静脉滴注,1次/d),加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支链氨基酸和乙酰谷酰胺),疗程皆为7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氨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中24h清醒36例,72h清醒40例,B组中24h,清醒22例,72h清醒34例,P〉0.05,A组血氨治疗前后分别为(110.30±33.4)μmol/1,(46.30±27.35)μmol/l。B组为(110.25±23.40)μmol/1,(63.21±21.91)μmol/l,A组治疗前后ALT分别为(298.61±325.15)U/L,(165.30±180.18)U/L,血清胆红素分别为:(278.01±185.21)μmol/1,(224.34±159.80)μmol/1(P〈0.01),B组血ALT治疗前后分别为(375.60±360.80)U/L(224.34±159.80)U/L,血清胆红素分别为(334.70±170.58)μ/1(279.60±167.17)μmol/l,(P〈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能有效降低血氨及胆红素,是控制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的合理控制.方法 回顾分析51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治疗后术前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两组.A组FPG<7.0 mmol/L,B组FPG≥7.0 mmol/L.比较手术前后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日使用量、术前准备时间、伤口拆线时间、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和伤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前后FPG明显低于B组((6.1±0.8)vs(9.2±1.7),(6.7±2.2)vs(9.8±2.7)],P<0.05;A组胰岛素日使用量(45.4±4.6)明显高于B组(37.2±5.1),P<0.01;且A组术前准备时间(20.5±10.4)也明显长于B组(14.2±8.6),P<0.05;伤口积液感染的发生率A组1例(4.3%)低于B组7例(25%),P<0.05;酮症酸中毒发生率A组1例(4.3%)低于B组8例(28.6%),P<0.01;两组伤口拆线时间和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控制术前血糖接近于正常水平,是提高乳腺癌手术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风险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周位强  沈琪琳  吕惠娟  姜锋  苏莉 《临床荟萃》2007,22(12):856-859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代谢水平,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单位体检者的影像学检查及肝功能、血糖、血脂等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并对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脂肪肝总检出率为9.15%,男性检出率12.50%,显著高于女性的5.99%(P<0.05);男性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non-HDL-C、apoB100/apoA1、LDL-C/HDL-C、apoB100/H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女性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I、Bil、葡萄糖(Glu)、TC、TG、LDL-C、apoA1、non-HDL-C、apoB100/apoA1、LDL-C/HDL-C、apoB100/HDL-C、TC/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on-HDL-C与TC、LDL-C、TG、HDL-C、apoA1、apoB100、apoB100/apoA1、TC/HDL均显著相关(r=0.411~0.989,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普遍具有脂类代谢异常和肝脏受损特点,non-HDL-C的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脂类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功能损害孕妇生化指标与血小板 4项参数的关系。方法 分析对比门诊随访正常孕妇 (2 8例 )、单纯ALT升高组患者 (3 0例 )及黄疸伴ALT升高组患者 (2 7例 )的血生化和血小板 4项参数。结果 单纯ALT升高组ALT、AST、DB、TBA、GGT均高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1)、TB、MPV均高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5 )、PCT、PLT低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5 ) ,而两组间ALP、PDW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黄疸伴ALT升高组ALT、AST、TB、DB、TBA、ALP均高于单纯ALT升高组 (P <0 .0 1)、MPV高于单纯ALT升高组 (P <0 .0 5 )、PCT、PLT低于单纯ALT升高组 (P <0 .0 5 ) ,而两组间GGT、PDW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所有 5 7例肝损害孕妇生化指标和PLT4项参数进行相关分析 ,其中MPV与ALT、AST、GGT均存在正相关 (P <0 .0 5 ) ;PLT与TB、DB存在负相关 (P <0 .0 1) ;PCT与TB、DB存在负相关 (P <0 .0 5 ) ;其余生化指标和PLT4项参数不存在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GGT、ALP可能不是判断妊娠期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黄疸引起妊娠肝损害孕妇PLT计数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情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策略。对两组患者开展为期4 w的病情追踪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静脉血氨、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的变化;在干预第4周末,护士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氨、AST和ALT水平、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ST和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掌握良好26例,掌握一般17例,掌握差3例,掌握度为93.50%;对照组干预后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掌握良好15例,掌握一般22例,掌握差9例,掌握度为8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肝衰竭患者,能改善其肝功能,且能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胆汁回输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4例PTBD置管患者分为干预组22例,观察组22例;于置管前、置管后4天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与电解质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PTBD置管患者置管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与置管前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均有显著上升(P<0.05);干预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幅度和血清白蛋白(ALB)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钾(K)和钠(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心理健康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有效提高胆汁回输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