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传裕 《水泥》2015,(8):29
<正>我公司4500t/d生产线回转窑规格为Φ4.8m×72m。2014年3月18日11:47窑系统大修后点火升温,28日8:30窑筒体扫描仪显示筒体50m处温度高达338℃,而此部位前后的温度均在200℃左右,29日下午停窑处理。待窑冷却后入窑检查发现,50m挡砖圈前的耐火砖纵向前移窜窑,使部分挡砖圈直接暴露在炙热的气流中,造成此处筒体温度超高。  相似文献   

2.
汤宜城 《水泥》2013,(6):16
回转窑筒体过渡带至烧成带表面的辐射温度高达380~400℃,我公司结合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的配置情况,通过改造将这部分的热量与余热发电系统的热量联合起来利用。  相似文献   

3.
1概述预分解窑系统的表面散热损失主要包括回转窑、预热器、窑头罩、三次风管和冷却机的表面散热损失,烧成带、过渡带部位的筒体表面温度一般在300~380℃,所占散热比例较大,达到总表面散热量的一半左右。预热器  相似文献   

4.
<正>预分解窑回转时,窑内衬砖因窑体倾斜向下滑动,产生的推力会使窑前端衬砖造成损坏,因此窑出口部位必须设置挡砖圈。该部位衬砖位于窑口燃烧器附近,承受1 800℃以上火焰辐射,1 000℃以上热空气对流传热,1 400℃以上熔融熟料内碱、硫等化合物的化学侵蚀,以及窑筒体变形产生的椭圆应力等,是预分解窑内使用周期最短的衬砖(表1)。表1表明,预分解窑出口部位衬砖和耐火浇注料使用寿命为10个月,较烧成带、过渡带内衬料少  相似文献   

5.
邓力华 《水泥》2014,(5):53
<正>我公司5 000t/d生产线于2011年12月点火,2013年8月10日发生了一起因1.4m处窑砖烧损导致的红窑事故,停窑时间达58.2h。1事故现象8月初窑系统运行基本正常,入窑生料成分及煤质也基本稳定,但0~2.0m处窑筒体的温度不稳定,时高时低,在采取调整燃烧器位置、内外风比例和慢窑速等措施后,仍然无法稳定其温度。8月10日15:20,中控室窑筒体扫描仪显示1.4m处筒体温度从340℃快速上升至480℃,现场用测温枪测量温度为540℃,  相似文献   

6.
我公司Φ4 m×60 m窑18~59 m段原使用硅莫砖,导热系数高,特别18~38 m筒体温度平均330℃,筒体散热较多,二档托轮瓦温度偏高。窑18~48 m段换用低导热多层复合莫来石砖后,筒体温度平均在270℃以下。尽管使用该砖比硅莫砖直接费用高,但其解决了筒体温度高和二档托轮瓦温度偏高的问题,不仅减少了煤炭的使用量,降低了回转窑的运行电耗,还降低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不仅延长了耐火材料使用周期,还降低了轮带磨损及筒体变形速度。  相似文献   

7.
正确选用碱性砖的砖型、供货及验货方式、烘窑燃料是提高碱性砖使用周期的基础;正确监控窑筒体表面温度,有效控制烧成带窑皮及碱性砖的厚度,有利于提高预分解窑的运转率;正确控制预分解窑的烘窑升温曲线及冷窑降温曲线,防止碱性砖骤然温度剧变引起炸裂和剥落,有利于提高碱性砖的运转周期。  相似文献   

8.
我公司2008年3月投产的Φ4.8 m×74 m回转窑,窑尾挡砖圈设在39.6 m处,窑内27 m至窑尾一直使用硅莫红砖。在2019年6月份时发现39.5 m处出现一块150 mm×80 mm的腐蚀分层状烧蚀点,正常生产时筒体红外扫描仪和手持测温枪测量该处温度都不高,温度在320~350 ℃左右。利用停机检修时外委专业检测队伍对全窑筒体厚度进行测量,发现在39.5~39.8 m处筒体厚度磨损量最大,原厚度为28 mm,现在厚度在20 mm左右,最薄处仅19.1 mm。由于国内近几年来出现多起窑筒体断裂的事故,为保证窑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出现大的事故,对该部位进行了修复处理。  相似文献   

9.
我公司2008年3月投产的Φ4.8 m×74 m回转窑,窑尾挡砖圈设在39.6 m处,窑内27 m至窑尾一直使用硅莫红砖。在2019年6月份时发现39.5 m处出现一块150 mm×80 mm的腐蚀分层状烧蚀点,正常生产时筒体红外扫描仪和手持测温枪测量该处温度都不高,温度在320~350 ℃左右。利用停机检修时外委专业检测队伍对全窑筒体厚度进行测量,发现在39.5~39.8 m处筒体厚度磨损量最大,原厚度为28 mm,现在厚度在20 mm左右,最薄处仅19.1 mm。由于国内近几年来出现多起窑筒体断裂的事故,为保证窑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出现大的事故,对该部位进行了修复处理。  相似文献   

10.
葛成庭 《水泥》2013,(2):32
我公司5 000t/d生产线采用Φ4.8m×72m回转窑,烧成带采用镁铁铝尖晶石砖。由于经验不足,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耐火材料损坏,烧成带筒体温度时常在150℃左右,熟料的产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为确保耐火材料达到使用周期的条件下,提高熟料的产质量,通过计算得出了在保证物料合适填充率及合适停留时间条件下的窑皮厚度,为熟料线的优质高产及耐火材料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张吉平 《水泥》2003,(2):45-46
笔者曾参与了1台Φ2.9m×10m立窑增产节能综合改造,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窑体保温改造改造前,该厂Φ2.9m×10m立窑的窑体保温状况如图1所示。窑筒体内有2层耐火砖,中间用大约100mm的耐火泡沫作隔热材料。该窑的保温措施很简单,且保温方案比较落后,每年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检修,否则使用时间过长,耐火砖磨损严重,筒体漏风,泡沫和灰尘被吹得随处可见,周围环境十分恶劣。有时窑筒体局部温度超过100℃,不但破坏窑皮,影响生产,而且熟料质量严重下降,热耗上升,熟料平均热耗在4600kJ/kg以上。度保图1…  相似文献   

12.
安徽润基水泥1号窑2008年8月8号下午,窑中巡检工在例行巡检时发现窑筒体30m处有冒烟冒灰现象.表象观察30m窑筒体有一处小拇指大小孔洞在冒烟带点铁锈灰,用高温测温枪红外线点测321℃;排除了高温引起的穿孔.放慢窑速仔细观察用焊条能伸进去40mm左右,判断窑简体孔洞应该在二个挡砖圈之间的槽沟里.  相似文献   

13.
徐俊鹏 《水泥》2001,(3):24-25
我集团 1号窑是Φ 4. 0m× 42m的立波尔窑,烧成带窑衬应用方镁石复合尖晶石砖,创窑龄 303d的记录。该窑配备 3. 2m× 21. 6m加热机和Φ 3. 0m× 28m单筒冷却机。于 1953年恢复生产,服务年限长,工艺条件落后,机械设备陈旧,虽经改造产量提高到 30t/h,但由于耐火材料的质量问题,烧成带窑衬寿命低。 1方镁石复合尖晶石砖性能   1999年 5月份经过对全窑的耐火材料认真的权衡后,在改进窑口混凝土作业的同时,在烧成带窑衬应用了 LYC型方镁石复合尖晶石砖。主要化学成分和产品性能见表 1。   为了改善热震稳定性和高温下抗剥落性,…  相似文献   

14.
刘秉金 《水泥》1992,(9):12-17
随着水泥窑的大型化、高效化以及原材料燃料的多样化,窑衬的工作环境更加苛刻,对火砖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近来国内外作为大型水泥窑烧成带和过渡带的窑衬,主要使用高温烧成和超高温烧成镁铬砖、尖晶石砖和白云石砖。这三种碱性砖作为水泥窑衬已成为鼎足之势。现仅就尖晶石砖在水泥窑上的使用前景作简要分析。一、烧成带用砖的演变水泥窑烧成带是全窑的高温带,物料温度可达1400~1500℃,而气流温度还要比物料温度高许多。这是全窑的最关键部位,是窑衬使用条件最苛刻的地段。烧成带最初用的是烧粘土砖、Al_2O_3含量在30%~40%之间。随着水泥质  相似文献   

15.
叶承君 《水泥》2005,(10):29-30
1窑砖的使用情况我公司2003年8月11日投产的一台2750t/d新型干法窑,熟料平均产量为3000t/d,最高产量可达到3400t/d,平均热耗低于3260kJ/kg,年平均运转率达94.7%。运行至今,仅换过2次砖。换砖时窑体表面的温度都低于390℃。如果不是为了与每年一次的大修同步,根据经验窑砖还可以  相似文献   

16.
我公司2500t/d预分解窑规格为4m×60m。2004年12月份开始,在距窑口35~40m处开始长后结圈,从筒体扫描仪上观察圈长约3m左右,较规则。窑头表现为火焰发飘,伸不进窑内,负压降低,并频繁出现正压;烧成带温度低,熟料质量差;窑尾温度高,严重时漏料;窑内通风不畅,严重影响了生产。为此  相似文献   

17.
管章峰  翟庆茂 《水泥》2001,(4):32-33
我厂的 6号水泥窑为Φ 3m/2. 88m× 65m带多筒冷却机的回转窑。在回转窑的出料端筒体上均布安装 11个冷却筒,筒体入冷却筒的下料口及四周装有铁砖,保护下料口和与筒体连接的座板及短节的运转安全。 1997年 7月经技术改造煅烧富矿氧化铝熟料。由于富矿氧化铝熟料在矿物组成、窑的转速、烧结温度上与水泥熟料有较大区别,原有铁砖材质的使用性能不适应生产运转要求,停窑次数增多,设备运转率降低。 1故障及原因分析 1. 1铁砖及下料口铁砖频繁掉落   铁砖属铸件,存在铸造误差,安装时与筒体存在装配间隙。由于窑的转速比原来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18.
金延宇  赵保林 《水泥》2006,(3):61-61
我厂4号窑为Φ4.0m×80.0m余热发电窑,采用三风道燃烧器.长期以来,由于火焰短粗,形状不好,造成挂窑皮困难,烧成带耐火砖龄期平均在80d左右;窑尾温度偏低(750℃左右),对余热发电设备造成一定影响,不能满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19.
1后圈情况及原因浅析 1.1后圈情况 我司2×2 500 t/d(Φ4.0 m×60 m窑)熟料生产线,100%采用挥发分3%左右的无烟煤生产.其中#1线因供电线路维护,于2012年2月7日23:30止料停窑检修,2月11日0:25投料.从投料至2月29日的那一段时间里,由于窑皮长且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窑的产质量及系统的稳定运行.具体情况是:2月11日投料工况稳定后,主窑皮基本平整,但较平时偏长;筒体17~23 m处温度为160~180℃;到2月15日筒体21~ 23 m窑皮加厚,简体温度仅为130~150℃;到2月21日筒体19 ~ 23 m处温度最低只有80℃左右,且随此处窑皮的加厚,表现出窑内通风差、二次风温度高(1 150~1220℃)且火焰发憋、窑头发白,熟料致密黄心、升重较高,窑内煅烧还原气氛严重,工况非常不稳,窑喂料量由198 t/h下降到190 t/h,甚至低至180t/h.  相似文献   

20.
我厂3台Φ3.5×145m湿法回转窑烧成带窑衬寿命一般为200~300天左右,1993年3#窑烧成带窑衬寿命达到312天,创国内湿法窑最好记录,几个工艺带窑衬的使用寿命基本上同步。本文结合实践提出影响烧成带窑衬使用寿命和窑衬保护方面的、见解。 1 窑衬侵蚀机理 无论是湿法窑,还是于法和半干法回转窑,在熟料的煅烧过程中,由于窑内气体温度比物料温度高得多,窑每旋转一圈窑衬表面受到周期性的热冲击,温度变化幅度为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