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灌溉入渗量及减渗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浑水灌溉是黄河流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浑水中泥沙级配和浓度的大小对土壤入渗过程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泥沙级配和浓度的浑水入渗结果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灌溉入渗试验数据,并与清水灌溉入渗试验对照得出: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灌溉累计入渗量与时间的关系和清水相同,均为指数为正的幂函数曲线。相同含沙量、同一入渗历时,泥沙较粗的浑水始终比泥沙较细的浑水累计入渗量大。泥沙颗粒越细的浑水,其相应的累计入渗量越小,减渗量和减渗率越大;而相同累计入渗量条件下,泥沙颗粒越细,相应入渗历时越长。不同泥沙级配浑水相对于清水的时段减渗量和减渗率随时间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均发生在前50 min,泥沙组成颗粒越细,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越早,同时刻浑水的减渗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分析介质对三峡坝前泥沙沉降特征的影响,分别采用实验室分析用水和现场断面水,对三峡水库近坝断面泥沙进行分析,比较同一点沙样级配、沉速及相应特征值。结果表明,由于现场断面水与实验室纯水的性质有一定差异,且现场水沙条件与室内分析环境相差较大,不同分析介质中的泥沙级配及沉速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泥沙(土粒或其它粉末)颗粒级配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程序。把光电颗粒分析仪(粒径计或筛分法等)分析的泥沙颗粒分析数据按一定的格式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直接输出在半对数坐标上的泥沙颗粒分布曲线和载有分组粒径级配与一些特征粒径的表。使用本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泥沙颗粒分析的速度和精度,而且资料使用方便,便于保存。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种原理粒度仪的广泛使用,有必要在相同条件下,对不同测量方法的泥沙粒度级配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相关关系.本文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50个较细泥沙样品分别用吸管沉降法和激光衍射法进行泥沙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激光法的测试结果相对偏粗,而且是泥沙粒径越细偏差越大,经过两种方法粒度级配线性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周波  黄双喜 《人民长江》2006,37(12):45-46
泥沙颗粒分析作为水文测验项目,其资料对于水文泥沙分析计算和水利工程设计十分重要.对粒径计-吸管结合法(以下简称粒吸法)与激光法颗粒分析成果转换软件开发原则、思路、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不同河段、不同悬移质颗粒级配建立标准样本库,进而进行级配转换的软件的开发模式.开发的转换软件具有准确性、通用性、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等特点,其转换结果能满足水利部行业标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马琳  高千红  廖正香 《人民长江》2012,43(2):96-100
通过对三峡水电站不同机组及不同部位的过机泥沙含量、颗粒级配以及物理化学指标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过机泥沙的分布及与出库泥沙的关系。现场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结果表明,过机泥沙量与入库泥沙流量的大小成正比,过机泥沙量的峰值比入库洪水流量的峰值要滞后2~3 d,而且过机泥沙的硬颗粒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硬度较大,更容易对水轮机产生磨蚀。分析结果可为水库排沙调度和减小泥沙对水轮机的磨损和腐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光电颗分仪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方法泥沙颗粒级配是河流泥沙的重要特性之一,也是泥沙研究的一个必要项目。天然河流泥沙粒径分布范围很广,必需用几种方法互相结合以求得其级配。在常用的分析方法中,直接量度法和筛分析法仅适用于砂及砾石类较粗泥沙的级配分析,而小于1.0毫米的细砂、粉土、粘土等较细泥沙的分析则多用沉降方法进行。多年来国内外一直沿用的  相似文献   

8.
上静游水文站位于娄烦县境内上静游村岚河下游,距汾河水库入口处2.0 km,是汾河水库进库站之一。在阐述泥沙颗粒级配分析重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上静游水文站泥沙颗粒取样的方式方法和颗粒级配分析过程,按照要求编制出上静游水文站颗粒级配成果表,以为预测水库淤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M S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是目前黄河水文行业中引进的新一代测试泥沙粒径的分析仪器。它以体积为测量基准、用等效球体来表现测量成果,传统的消光沉降法是以重量为测量基准、使用沉降原理来测量泥沙颗粒的大小。由于两种方法分析原理的不同,导致分析成果产生较大差异。通过用激光法与传统消光沉降法对不同沙型的泥沙样品分别对比测试,建立了本测区两种分析成果之间的相关关系,以解决新旧泥沙颗粒级配资料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含沙量是水文基本资料收集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采集水样后烘干称重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对时效性的要求。基于Mie散射原理,提出了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仪转换含沙量的方法。该方法的实施步骤是:首先配置若干悬移质含沙量已知的水样,然后通过激光粒度仪分析其泥沙颗粒级配分布的体积浓度,率定出体积浓度与重量浓度之间的转换关系,在分析泥沙颗粒级配分布的同时快速转换出悬移质含沙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采用激光法进行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分析的水文测站使用,因为水文测站固定断面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分布精度可控,建立转换关系简单、速度快、精度高,在悬移质含沙量快速施测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浊度仪测量水流含沙量时,泥沙颗粒级配和矿物成分是影响浊度仪标定结果的主要泥沙因素。采用黄河原型非黏性沙配制不同粒径、不同含沙量浑水水体,开展固定粒径、粗细沙、混合沙等多组次试验研究,对黄河天然沙粒径及级配对浊度仪输出浊度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机制探讨。结果表明:固定含沙量条件下,非黏性泥沙粒径对水体浊度的影响特征符合Mie散射定律;含沙量变化对浊度仪输出浊度的影响数量级为10~102,泥沙颗粒粒径变化对浊度仪输出浊度的影响数量级为10-1~1;相同含沙量条件下,悬沙比表面积与浊度仪输出浊度符合线性分布。建立了考虑非黏性沙级配影响的含沙量与浊度关系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反映非黏性沙粒径及泥沙浓度对水体浊度的影响,可为浊度与含沙量关系的准确率定及测量结果的校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粒径计分析成果如何改正,至今尚无一个为大家所认同的标准方法.根据长江委和黄委取得的对比实验资料,针对影响粒析级配与标准级配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分析后,得出了以颗粒级配的分布多边形为依据,按级配曲线的分组峰值出现的所在位置,将沙型划分为4大类9亚类、分别建立粒析成果与单颗清水沉降法确定的样品标准相应级配粒径改正公式.经检验,能满足国家行业标准<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规定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水库淤积情况下的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沿程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出口断面悬移质泥沙级配与进出口断面各因素间的关系式,并运用三门峡水库的实测悬移质颗粒级配资料,建立了出口断面悬移质颗粒级配的计算公式,经用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等水库的部分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表明该公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由于黄河下游河床中黏性泥沙与非黏性泥沙的抗冲性明显不同,导致黄河下游河势畸形、河岸坍塌等现象频发。选取黄河下游花园口附近河床中3种不同颗粒级配黏性泥沙进行抗冲刷试验,建立不同淤积固结状态下黏性泥沙冲刷速率与相对剩余切应力的关系,分析黏性泥沙干密度、中值粒径对冲刷速率、冲刷系数、能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颗粒级配的黏性泥沙来说,其冲刷系数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能量指数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能量指数与相对剩余切应力近似成2次方关系;泥沙中值粒径在6.1~804.0μm范围内时,冲刷系数随中值粒径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能量指数随中值粒径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泥沙水下保真采样技术:研制了水下保真取样设备,解决了库区深层淤积泥沙的取样问题。该技术能够更好地获取水下深层淤积泥沙样品,使淤积泥沙颗粒级配、矿物组成、重金属含量等参数的检测和分析更加准确。泥沙水下声学探测技术:通过对浅地层剖面仪的深度开发,研发了"河底泥沙声学探测分析软件",实现了库区底泥密度、反射系数、孔隙率等参数的高效计算,构建了基于GIS的库区底泥沉积结构数字可视化平台,便于信息的快速查询。  相似文献   

16.
推荐了一个泥沙颗粒级配曲线方程,该方程考虑了泥沙的非均匀性.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方程、叠加拟合方程等相关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泥沙颗粒级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泥沙的非均匀特性和参数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天然河道与湖泊的水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对泥沙颗粒的基本特性的研究也开始与水体污染物质的吸附解析、微生物的吸附成膜等水环境生态方面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对官厅水库的泥沙分组进行培养,并采用先进的图像采集观测系统,对泥沙生长生物膜后的絮体在沉降时进行拍摄采集,探讨了颗粒级配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得到的颗粒特征值,推导了水体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粒径变化公式。数据表明泥沙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形成新的泥沙生物絮体颗粒,能够在水沙交界面上形成粒径范围很宽的颗粒组使得级配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泥沙颗粒级配和挟沙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极细沙含量对粗沙输移能力影响的研究成果,认为:①冲泻质与床沙质的分界粒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②关于极细颗粒泥沙对粗颗粒泥沙输移的影响程度、粗细颗粒泥沙的分组挟沙力计算、影响机理以及极细颗粒泥沙的絮凝问题还有待于继续探索;③细颗粒泥沙对粗沙输移能力的影响研究成果在黄河上的适用性有待商榷;④对细颗粒泥沙的黏性作用、粗颗粒泥沙的隐蔽作用和絮凝动力机制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对泥沙的起动、输移等研究均有重要意义。简要阐述了作者近年来在相对隐蔽度理论分析及其应用方面的部分成果,包括:基于不同维度的相对隐蔽度及隐蔽度的分布规律;基于隐蔽度分析的底坡、岸坡及床面上泥沙起动流速;基于隐蔽度分析的宽级配非均匀沙起动特性 Shields 带状曲线成因分析以及基于隐蔽度分析的泥沙颗粒水下内摩擦角试验等相关研究,最后对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水库排沙对下游河流鱼类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库排沙对减轻水库淤积、延长水库寿命和恢复河流泥沙连续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水库进行水力排沙时水库下游河流水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可能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出现死鱼现象.国内外水库排沙时期下游河道含沙量及其颗粒级配、溶解氧浓度、污染物等水质变化对鱼类影响研究表明,微颗粒泥沙淤堵鱼鳃影响其摄入氧气功能和水体溶解氧下降是影响鱼类的两个主要因素,且含沙量及其持续时间、颗粒级配等对鱼类影响机理不同.最后展望了我国今后水库排沙对下游河流鱼类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