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渤南油田沙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针对勘探程度较高的沾化凹陷中部渤南洼陷渤南油田沙三段,在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发现了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沉积叶状体。渤南洼陷沙三段时期来自于孤岛凸起的主要物源和罗家鼻状构造的次要物源,形成了深水湖泊浊积扇沉积体系,包括内扇、中扇、外扇3个亚相以及内扇补给水道、内扇阶地、内扇天然堤、中扇辫状水道、中扇叶状体、外扇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以浊积扇中扇亚相为主。中扇叶状体呈透镜状被沙三段烃源岩包围,形成极好的岩性圈闭油气藏,是渤南油田新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有机相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渤南洼陷是济阳坳陷深层勘探的有利地区,主要目的层系为下第三系的沙四段,目前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对渤南洼陷深层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演化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以I-II1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通过对渤深5井、渤深4井的沙四段烃源岩和沉积相资料的分析,认为渤南地区沙四段烃源岩有机相主要为混源相和藻源相。  相似文献   

3.
依据沉积学基础理论,结合岩心、地震、测井、粒度等资料,对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上亚段(Esu4)~沙三下亚段(EsL3)砂砾岩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砾岩具有近源、快速堆积的特征,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砂砾岩主要分布于埕南断层下降盘Esu4~EsL3沉积时期形成的近岸水下扇中;扇体平面上具有分带性,垂向上具有分期性,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北部的埕东凸起;扇体主要受边界断层、古地层、母岩性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岩心观察为基础,利用钻井、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渤南洼陷沙四段的沉积砂体类型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是由断层或者断裂带控制的断陷湖盆沉积,在沙四段沉积时期,构造复杂,沉积作用以近源快速堆积为主,沉积砂体类型多样,主要发育洪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和洪水—漫湖等类型。在沙四段下亚段沉积时期,气候干旱,在湖盆边缘主要发育洪积扇,湖盆的深水部位主要为洪水—漫湖等沉积砂体;在沙四段上亚段沉积时期,气候逐渐变暖变湿,物源供应充足,沉积物向盆内推进,在湖盆的周围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砂体,在湖盆的深水部位主要为由于坡折带的存在而形成的滑塌浊积扇。  相似文献   

5.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成岩史恢复及成岩模式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介绍了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地质特征,研究了渤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的成岩作用,重点探讨了泥岩和砂岩中粘土矿物对深部储集层的影响,依据胶结物交代关系,压实作用特征,孔隙演化特点,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演化特征,恢复其成岩史,建立了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6.
孤岛油田馆陶组含油层系多源供烃判识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馆陶组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来源复杂。通过对该区烃源岩与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精细对比分析认为,孤岛油田馆陶组原油普遍为“混源油”,由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与渤南、孤北、孤南3个生油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提供,渤南洼陷是孤岛油田的主要油气来源,沙四上亚段碳酸盐岩生成的原油遍及孤岛油田的各个区块。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的变化规律划分了各洼陷的供烃范围。孤岛油田至少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成藏,后期充注是最重要的一期成藏,孤岛油田目前所获得的储量主要来自后期成藏。  相似文献   

7.
对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油气分布、油气特征及烃源岩特征进行了描述,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判断油气来源,并对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渤南洼陷的深洼带与断阶带两地区由于烃源岩埋深不同造成油气演化阶段的差异。渤南洼陷沙三段与沙四段油气均为自生自储,其中断阶带地区油气为一期成藏,油气成熟度较低;深洼带地区存在两期油气生成过程,但主要捕获了后期湿气阶段的天然气,气体干燥系数较高,具有分段捕获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及南部长6和长7油层组中的半深湖—深湖亚相中发育了典型的浊积岩,构成了该地区的主要储层类型,并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物源分析表明,西部、南部及西南物源是盆地浊积岩的主导物源。浊积岩的类型包括远源、近源浊积岩和厚层块状、薄层、微层浊积岩。盆地浊积岩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为低Eh值的还原环境产物。该地区浊积岩为低密度流的湖相浊积岩,为盆地西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垮塌成因。对于大型拗陷型陆相湖盆,一旦条件成熟,就有可能形成浊流沉积。建立了该地区浊积岩形成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渤南地区沙三段浊积扇体油藏综合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相湖盆洼陷带因其洼陷小、距离物源较近,极易发育浊积扇体岩性油藏。济阳坳陷北部各主要沉积洼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浊积砂体发育。浊积扇体可以分为近源浊积扇体和远源浊积扇体。本文主要论述了渤南洼陷沙三段远源浊积砂体沉积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浊积扇体成藏模式,介绍了用地质、地球物理技术对浊积扇体的描述情况。  相似文献   

10.
摘要:惠民凹陷西南部临南洼陷沙三段浊积岩发育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以砂组为单元的储层预测容易漏掉地震特征不明显的砂体,难于实现浊积岩的整体预测。在遵循层序及砂组“等时性”和沉积等相“穿时性”对比原则基础上,由地质相、测井相和地震相建立了岩相的三元信息识别模式。通过层序、岩相和砂组单元的构造、厚度与储集体的地震属性研究,形成了岩相单元的浊积岩储层预测三步法:三级层序定古地貌,岩相定区带,砂组定储层。该方法在临南洼陷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立了远砂坝与泥岩、远砂坝与浊积岩、河口坝与泥岩、河口坝与浊积岩4种三角洲前缘亚相与前三角洲亚相的接触模式;落实了多个前三角洲亚相的相构形,预测了洼陷带浊积岩有利发育区,为临南洼陷浊积岩油藏的整体评价和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研究区沉积相认识不清等问题,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地质、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 系统研究了惠民凹陷临 7 断块区沙三段沉积相,认为研究区发育三角洲相、浊积扇相、湖泊相,其中三角 洲相包括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分支河口砂坝、远砂坝及前三角洲泥等 5 种微相,浊积扇相包括沟道、沟 道间、沟道前缘、沟道侧缘及外扇泥等 5 种微相,湖泊相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泥微相。 平面上,三角洲、 沟道沉积均沿北西—南东向展布;垂向上,沙三下亚段发育三角洲沉积,沙三中、上亚段发育浊积扇、半深 湖—深湖沉积。 从沙三下到沙三上沉积期,砂体反复进积、退积,并逐渐由西向东移动,研究区水体虽也有 短暂下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开展临 7 断块区沙三段沉积微相分析,为储层综合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惠民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由3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个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构成。沙三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浊积扇、浊积水道、滑塌浊积岩以及湖泊相6种沉积相类型。以基准面升降半旋回为单元,上述6种沉积相在平面上可以组合成5种沉积体系: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滑塌)浊积扇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以中期基准面旋回C3为例分析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页岩沉积微相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关于沉积微相,前人多针对粗碎屑骨架砂体沉积相开展研究工作,对泥页岩这种细粒沉积物的沉积微相很少关注。在一个沉积盆地中,细粒沉积物的总量巨大,在纵向上及平面上均广泛分布。以东营凹陷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简称沙三下亚段)泥页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划分泥页岩岩相类型。在骨架沉积相控制下,以泥页岩岩石类型及岩相特征为基础,综合控制泥页岩发育的水动力条件、古湖盆底形及事件沉积等因素,将东营凹陷西部沙三下亚段半深湖、深湖相进一步划分为平阔半深湖微相、水下隆起半深湖微相、深洼微相、浊积周缘微相、近岸水下扇前缘微相等。分析了不同微相在矿物组成、岩石类型及组构、成岩作用及测井曲线响应等方面的差异性,细粒沉积物微相的划分和研究对于泥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事件沉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松辽盆地北部长垣以西葡萄花油层下部发现了风暴岩和浊积岩事件沉积,两者均属于较深水低密度沉积。根据岩性、岩相和沉积构造特征,风暴岩从下向上可依次划分为液化泥岩、含砾泥岩、泥砾岩、密集砾岩、湖相泥岩、滑塌变形6个岩相段;与之对应的形成过程依次为:液化、混杂悬浮、冲刷、牵引、稳定、滑塌变形6个阶段。浊积岩由6期事件形成,下部为不完整的鲍玛序列,分别由A、B2段构成;最后一期相对较完整分别由A、B、C、E段构成。风暴岩及浊积岩均形成于坡折带发育区的低水位体系域,两者具备相似的成因背景,其形成过程具内在的因果关系,松辽盆地长垣以西地区深水低密度部分浊积岩是由风暴作用机制触发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三工河组下段地震相—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在地震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波振幅、频率、连续性、内部结构以及外部形态等特征,在研究区目的层划分出6种地震相类型。通过井-震结合,将地震相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沉积相。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下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浊积扇、半深湖等6种沉积相(亚相)类型;同时该区发育5个规模较大的沉积体,大体上对应着北西、北东及南部3个物源区。综合分析认为,三工河组下段整体上岩性圈闭发育条件较差,局部发育的河口砂坝、滨浅湖滩坝、浊积扇等可以形成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16.
通过沉积构造、岩石类型、粒度、测井特征等分析,认为南堡凹陷南部物源古近系沙一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并局部发育深水滑塌浊积扇、滨浅湖滩坝微相以及滨浅湖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平面上多呈条带状、片状分布;河口坝及滨浅湖滩坝在平面上主要呈椭圆状、土豆状或不规则状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的末端;水下分流河道侧缘在河道主体边侧呈条带状、席状分布;深水滑塌浊积扇主要呈不规则状分布在边界处或者河道砂体之外,整体呈现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沉积组合,其物源来自南西方向。断裂、古地貌及物源供给方式是影响南堡凹陷南部物源沉积相发育及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松南地区白垩纪断陷层九佛堂组是该区基底大断裂剧烈活动时期沉积的主要含油气层段.为明确该组合油气前景,通过对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的系统研究,发现该区九佛堂组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5种沉积相类型,其中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多分布在断陷盆地陡坡区,三角洲多分布在断陷盆地缓坡区,湖泊分布在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18.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进展与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前景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深水油气是世界上油气勘探快速发展的领域,2004年最高钻井水深纪录已达3 050 m,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也开始了南海深水油气的勘探。指出:从国外发现的深水油气田来看,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位于离散大陆边缘,发育有裂陷前期、裂陷期和裂后热沉降期3个超层序;烃源岩大多是裂陷期的湖相和滨浅海相沉积以及裂后热沉降期海相灰岩、页岩;储层则以裂陷热沉降期深水浊流沉积体系和裂陷期的砂岩为主;深水油气的成藏模式,除裂陷盆地的成藏模式外,还有裂后热沉降期裂陷的深水浊积砂岩油藏、底辟构造油藏等特殊类型。通过对南海2个深水地区油气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南海与国外已有油气发现的深水区具有许多相似的含油气地质条件和丰富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9.
王越  陈世悦  张关龙  张奎华  林会喜  梁绘媛  汪誉新  李佳 《石油学报》2017,38(9):1021-1035,1065
通过露头精细观察、薄片鉴定与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具有咸水沉积背景的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与吐哈盆地西北缘塔尔朗组的混积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混积相带"的概念来表征"湖盆中发育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相带",并厘定了研究区"混积岩"的定义,建立一种新的混积岩分类命名方案,进而系统研究了混积相带的岩相、沉积相特征,并预测了有利相区。"混积岩"为"陆源碎屑与内源非后期成岩作用形成的碳酸盐组分在同一岩层内混合形成的沉积岩",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的含量不存在一个具体的下限标准。研究区混积相带内大部分粉砂岩、碳酸盐岩与泥页岩和少部分砂岩主要由陆源碎屑颗粒、碳酸盐组分和黏土矿物构成,属于混积岩,以三组分的相对含量50%为界将混积岩划分为(粉)砂岩、碳酸盐岩和正混积岩3大类,进一步划分为9小类。在此基础上,根据露头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颜色等特征在混积相带内共识别出21种岩相类型和9种岩相组合,依此将混积相带划分为近岸水下扇外扇、扇三角洲前缘、浊积扇和半深湖—深湖。综合露头观察、有机碳测试、物性测试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认为半深湖—深湖与浊积扇为混积相带内的有利相区,二者内部的烃源岩、储集岩条件相对较好,可形成良好的生储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