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科学.反科学.伪科学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唯)科学主义(scientism)、反科学(anti-science)和伪科学(pseudoscience)是三个彼此相关的词语,常用做他称,多含贬义,用法宽泛,语意含混。本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归纳和梳理。认为:(唯)科学主义是经典科学范式的其它思想化领域和社会实践层面的泛化;反科学思想是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思,对于人类的未来有重要意义;反科学行动则是以思想为敌人的政治行为;伪科学包括科学向度的伪科学理论,经济、政治和宗教向度的伪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W.H.布拉格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科学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对他的科学思想在科学观的意叉下比较系统地做了一定的探索性的分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目的是试对W.H.布拉格并不广为人知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予以充分展示,同时相信W.H.布拉格的科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热衷讨论的科学技术观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俄国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对技术和机器以及现代文明的基本看法。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指出他对技术内在矛盾、技术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制约等所做分析的合理性,同时指出他为摆脱技术奴役所做尝试的不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OnthemorningofApril14,2005,Dr.C.N.Yang,NobelLaureateinPhysics,acceptedourinterviewinhisofficeattheCenterforAdvancedStudy,TsinghuaUniversity.Theinter viewwastwohoursindurationandcoveredavarietyofquestionsincludingProf.Yang sperson alexperience,NobelPrizes,…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H.C.奥斯特杨建邺,刘剑波奥斯特(H.C.Oersted,1777—1851)是丹麦人民引以为骄傲的伟大科学家和教育家。在哥本哈根有一条繁华而美丽的长街,名字是“奥斯特路”,有一个漂亮的公园叫“奥斯特公园”,公园里有一座巍峨的奥...  相似文献   

6.
正《哈利·波特》的奇幻冒险故事,捕获了全世界大朋友小朋友的心。很多人因为爱上哈利·波特而爱上J.K.罗琳。在2008年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J.K.罗琳分享了年轻时的一些经历,以及从这段经历中学到的东西。对现在42岁的我来说,回顾21岁的毕业时刻并不是件舒服的事情。在前半生中,为了在自己的雄心壮志与亲人对我的期盼之间取得  相似文献   

7.
8.
P.A.希伦和诠释学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伦是当代诠释学的科学哲学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介绍了他的生平,他的两部主要著作《量子力学和客观性:海森伯的物理哲学》和《空间知觉和科学哲学》,以及他关于诠释学与现象论的科学哲学的一系列论述:(1)从生活世界、存在出发,超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主张视域实在论。(2)强调生活世界中意向性的主客观统一,主张视角主义认识论。(3)主张诠释学的方法论、诠释学循环(或螺旋形的上升)。(4)主张海德格尔的去蔽的真理观。(5)强调意义与价值,强调比喻的作用,主张科学哲学要研究科学发现、科学伦理等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工程文化的视角,即制约工程的社会规范、工程科技和工程价值的角度,从封闭和开放的体制,重理轻匠和重工轻理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芬奇的古典工程兴衰思想,能概括出古埃及的"封闭保守的法老王朝与简单机械的奇迹",古希腊的"开放自由的城邦制度与重理轻匠价值取向"和古罗马的"横征暴敛的帝国统治与重工轻理价值取向"等特质的工程文化兴衰史,这对分析我国古代工程历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史上,诺贝尔奖自从1901年开始颁奖以来,已经确立了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如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所说:“诺贝尔奖的历史形成了二十世纪科学史的主流。”迄今为止,已有数百位科学家荣获过诺贝尔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或医学),毋庸置疑,他们成为二十世纪科学史中的主角,他们的业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位——1915年度的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W.L.布拉格。W.L.布拉格不  相似文献   

11.
W.L.布拉格是卡文迪什实验室第五任主任,任职期间培育并收获了多项具有跨学科特征的原创性成果,这与他的管理创新思想密不可分。布拉格的管理才能和智慧集中体现在对管理对象——科学家;管理产品——科学知识本质的深刻洞见和有效管理,这对我国基础科学管理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解读“.NET”     
20 0 0年 6月 2 2日 ,微软公司宣布了.NET战略 ,并开始了对 .NET这一全新概念的宣传和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微软提出了下一代互联网构想 :计算将超越网络浏览 ,进入一个更为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和极为丰富的软件服务的新世界 ,这也给人们描绘了一幅下一代软件开发和互联网应用的美好蓝图。.NET是软件巨头微软公司自MS -DOS向Windows转化后的又一次重大策略转变 ,针对了新一代的互联网与新一代的系统平台 ,囊括了几乎所有微软产品的升级换代 ,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NET是一个便于开发与运行的系统平台 ,结合了平台无关性与数据无关性的X…  相似文献   

13.
H.西蒙是一位影响国际象棋当代发展的科学家.他增进对国际象棋的科学认识,提升国际象棋的科技化水平,并丰富国际象棋的科学研究路径.国际象棋对西蒙的科学研究也是作用显赫,充当着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对象、解释和说明的范例以及科学隐喻或类比的工具.国际象棋作为休闲娱乐或科学游戏,同西蒙的科学人生实现融合和统一.西蒙与国际象棋在科学中的相互作用体现出科学与游戏、科学文化与象棋文化、科学人生与棋艺人生的本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玻尔这样的大学者,是科学-哲学史上重大的研究课题。在过去的某些年代里,任何郑重的评价在中国都曾经是谈不到的。当时中国的知识界自身受到种种“批判”与熬炼,而同时自己又不得不向外国学者的头上投掷各种标签和恶谥。那情况之可怜可悲,也只能说是一言难尽了!笔者本人在评价N.玻尔时曾经发过一些过激之言、违心之论,今日想来,常有愧色。现在“解铃系铃”,本应自己出来一一更正。然而兹事体大,  相似文献   

15.
维·谢·斯焦宾院士是享誉世界的苏联和俄罗斯著名科学哲学家,俄联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斯焦宾院士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中,针对从“经典科学”到“非经典科学”再到“后非经典科学”科学革命的事实,提出了从“经典理性”到“非经典理性”再到“后非经典理性”的哲学-方法论转向,进而实现了从以逻辑经验主义为代表的“经典(或非经典)科学哲学”向以社会-文化主义为代表的“后非经典科学哲学”的转变。后非经典科学哲学是对当下由技术型文明产生的人类全球性危机的回应,是从修订以往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将关于自然界、社会、文化和人类的科学观点融合起来,动态地、发展地思考自然科学、哲学人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性大综合、大转向。苏联解体后,斯焦宾院士在以往研究科学结构的基础上,独创性地发展了后非经典科学哲学,为人类走出技术型文明的困境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解读“.NET”     
2000年6月22日,微软公司宣布了.NET战略,并开始了对.NET这一全新概念的宣传和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微软提出了下一代互联网构想:计算将超越网络浏览,进入一个更为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和极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17.
}锐明:, (1)本目录主耍依据《化学文摘》(Chemioal Abstraets)和《物理农摘,(Physi始AbstraetS)斡录而成。’其中探封物理学具体简题而无多大哲学意义且对理解玻尔不太重耍的文章,曾未收入。各文原有筒短摘耍,今亦从略,个别地方附以一二句既明。 (2)一部分文章原文摘仅注出处面未注年份,限于客砚条件无法逐条核对,仅能根据文摘年份大致推定,故可能有微小出人。 (3)玻尔著作,散见各处,本目录只收入其最主要者,大体曾已收入。翘日《耍目》,愈义在此。.少1.愉文部分:(Q皿。士um Theory of LineKgl.D级Videnskab.跳lSpec衍a.)Sksb.1.金属…  相似文献   

18.
一般系统论(简称系统论)是本世纪中期出现的三种纵向跨界学科(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之一。众所周知,一般系统论的首倡者是理论生物学家L.V 贝塔朗菲(1901—1971)。从1968年纽约出版的贝塔朗菲的《General System Theory,Foundation,Develop-ment,Applications》一书来看,他的一般系统论是从理论生物学出发的,以研究开系统的一般规律为中心的系统论。他把生物机体开系统的理论引伸到研究心理、社会和文化这些开系统。在他的系统论中反复阐释的观念和原则,想象体和总和、分化、逐渐机械化、中心化、等级次序、趋向稳态、生长和指数律、相同级极等,都有理论生物学的胎记,而贝塔朗菲又把它们引伸到其他开系统上。在此书的“重版前言”中,贝塔朗菲勾画了他的“系统哲学”的轮廓——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逻辑学。  相似文献   

19.
卢瑟福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著名科学家和伟大导师之一.对其科学一生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和科学观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是有益于我们对科学技术观的再认识,并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从八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卢瑟福的科学观和科学思想,以给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观讨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G.埃文斯是当代英国哲学家,被认为是处于分析哲学传统内部、从语言哲学向思想哲学转型的代表人物,而他的涵义理论在这个转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埃文斯的涵义理论一方面是对弗雷格涵义理论的直接继承,另一方面又通过罗素的意义理论改造了弗雷格的涵义理论,即将在弗雷格那里具有客观性的涵义从主观性的角度重新加以界定.这种涵义理论凸现了"信息"概念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埃文斯对弗雷格、罗素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他的涵义理论予以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