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于2012年实施"3+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而2015年第一批学生将进入转段升学考核阶段。因此,剖析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加强"3+3"模式中高职衔接"接口"的教学质量监控,促进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高职衔接不是中职与高职的简单叠加或接续,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的兼容并蓄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杭州市中、高职衔接主要有对口升学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3+2”模式和高职自主招生模式.基于我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路,根据现行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要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应大力推行“2+1+2”的中、高职衔接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高职衔接是当今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改革与创新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和难点。常州市审时度势,强力推出重大举措,率先在全国实施中高职衔接的"3+4"培养模式,实现了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3+4"中高职衔接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质量保障,需不断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4.
"3+4"即"中职3年+本科4年"中高职七年一贯制衔接模式,是目前对中高职衔接模式的一种新探索、新尝试与新突破。"3+4"中高职衔接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层次高移的内在诉求、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失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其中,培养目标的衔接是首要,专业的衔接是载体,课程的衔接是核心与落脚点,质量监控的衔接是重难点。  相似文献   

5.
"中高职衔接"作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由来已久,与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同步产生。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不仅是中、高职教育本身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文章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围绕"3+N"集团化办学模式、中高职联络员制度、中高职衔接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中高职有效衔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高职"3+2"分段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现实探索和重要举措,课程衔接则是实现中高职"3+2"分段有效衔接的基础与核心。近年来,我国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不断改革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高职院校不同阶段课程目标界定不够明确清晰、课程内容更新滞后、课程设置重复、衔接缺乏特色等。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提出实现中高职"3+2"分段课程有效衔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3+2"办学模式作为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的途径之一,较长时间以来始终处于边缘状态,不少人对其认识不足,更对其未来走向和发展前景缺少关注.本文围绕职业教育全日制"3+2"的办学模式,重点从"职业教育全日制'3+2'办学模式的历史沿革及产生背景"、"职业教育全日制'3+2'办学模式的发展现状"、"职业教育全日制'3+2'办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和完善措施"三方面作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夏永清 《亚太教育》2019,(11):151-151
为了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甚至研究生之间的升学通道,江苏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2012年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为“3+2”模式,即前3年在中职学习,通过转段考试之后,在高职学习2年,可以获得高职毕业证书。2013年起试点项目改为“3+3”模式,即前3年在中职学习,后3年在高职学习。本文将对“互联网+”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3+3”试点项目转段考试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通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加快建设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研究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一体化课程标准,探索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现模式。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探索式地提出"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并对"3+2"合作的内涵、原则、内容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为院校间"3+2"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高职的衔接,一体化设计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实施3+2分段式或5年一贯制培养模式,通过学分制管理,淡化选拔机制,实现中、高职的直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