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程瑶 《门窗》2020,(4):257-257,259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GPS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在供热系统中进行应用,有效的提高了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将智慧供热技术在区域供应中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热效率,改善民居供热环境,降低供热企业的能耗。文中从智慧供热概述入手,并进一步阐述了智慧供热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城市智慧供热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对智慧供热的内涵和外延还缺乏完整的、准确的认识。智能供热是以供热物理设备网为基础,以供热信息物联网为支撑,通过基于智能供热平台的智能决策系统,为运行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形成在保证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运行能耗的供热系统形式。而智慧供热是比智能供热更高层次的理念,是充分利用类似于人脑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形式来解决供热问题,智慧供热是以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与先进供热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以低碳、舒适、高效为主要特征,以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诊断、自决策、自学习等为技术特点的现代供热形式。从物理形态角度看,智慧供热是由物理设备网、信息物联网和智慧供热平台三大部分组成。智慧供热概念包含着智能供热概念。智慧供热分为广义智慧供热和狭义智慧供热。广义智慧供热是以人为基础、以供热系统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供热技术的深度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新一代供热技术。广义智慧供热包含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狭义智慧供热。狭义智慧供热包括智能运行、智能管理和人才培养三部分。智慧供热的总体目标是:用户舒适满意、系统安全可靠、能源利用高效、低碳清洁经济。从广义智慧供热和狭义智慧供热的角度探讨了智慧供热的内涵,讨论了智慧供热各组成部分的任务及目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实现智慧供热目标的途径提出了建议。经分析认为,供热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供热系统智能化的基础。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可划分为初级智能系统、恒定智能系统和开放智能系统3个纵向层级。智慧供热是一种新型供热方式,智慧供热技术还很不完善,智慧供热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紧紧抓住智慧供热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供热技术、设备的创新突破;企业智慧供热建设要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和技术经济性的平衡,制定出合理的智慧供热建设方案,分阶段、分层级往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目前高校供热的诸多问题,从供热途径、供热时间和供热技能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并对分时分区控温技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气候补偿技术等多种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降低高校供热能耗,提高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集中供热发展迅速,供热规模巨大。在回顾我国集中供热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从能源网、热源、能源输送系统、供热智能化、计量技术等角度,介绍了我国集中供热技术的最新进展,对供热技术的时代划分作了探讨,对供热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指出在我国供热技术快速发展时期,应加大对未来供热技术的研究力度,对未来供热技术的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5.
采用先进燃烧技术提高供热锅炉效率和出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琪  陈德 《山西建筑》2001,27(5):142-143
针对国内目前供热锅炉热效率低和出力小的现状,介绍了几种先进的燃烧技术;经济燃烧技术、分层给煤燃烧技术、汽化式强化燃烧技术、膜法富氧助燃技术和复合燃烧技术;阐述了每种燃烧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原理,以便提高供热锅炉的热效率和出力,从而达到改善供热效率,节约燃料、降低供热成本,根治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供热调节技术的目标及原理,从用户自行控制方面和热源及热网调节方面阐述了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技术,使得技术人员和用户能够掌握更加科学的供热调节技术,以求达到保证整个供热系统节能、高效而且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吸收式热泵能够回收部分低品质热能,提高供热机组的热效率,目前广泛应用在供热领域。在技术经济方面比较了某电厂的常规供热技术方案和吸收式热泵技术供热方案,虽然热泵技术供热方案的节能效果更好,但结合热电厂建设的客观条件,综合考虑供热系统的投资与收益,推荐采用常规供热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区域供热(SDH)作为一项清洁供热技术在欧洲地区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基于对欧洲地区SDH技术研究和市场分析,总结了我国清洁能源供热的经验和教训。介绍了有助于SDH发展的高效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技术、低温区域供热技术和多能互补技术。对我国SDH的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估,预测了未来5a我国SDH的市场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热电联产机组形式及选用原则,重点论述了目前常用的四种燃煤电厂供热改造技术,分析各技术路线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条件。通过不同供热改造技术路线的对比,提出了不同供热技术路线适用的范围和选用原则,为火电厂的供热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8)
随着我国北方地区及国外等地区的取暖需求,供热计量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供热计量技术在国内外的计量收费、供暖方式等方面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我国的供热计量技术的调研和分析,总结了关于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供热系统不节能、供热水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栏首语     
<正>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源于195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卫生工程专业,1952年正式成立供热、供燃气与通风工程五年制本科专业。伴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而不断发展壮大,在供热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热泵技术、燃气输配技术、暖通空调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涉及:供热系统信息化、供热系统可靠性、供热网络水力与热力分析、优化及辨识技术、供暖热计量技术、供热管网直埋技术、北方地区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能耗测  相似文献   

12.
新型的供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供热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外供热设备和技术的引进,近年来新建成的供热系统中出现了与以往供热系统不同的型式。这种供热系统型式由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热源区域供热(集中供热)的平峰供热技术,指在采暖初末期,保持在额定工况下的热电联产机组作为基本热源,随着气候变冷,逐步投入区域锅炉房等调峰热源的供热技术。该技术突破传统上依靠热化系数的固有思维。针对平峰供热技术的经济社会效益,采取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进行了整个供热期内的统计分析,结果证明该技术在保证供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能力,避免供暖初末期机组负荷低、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同时减少调峰热源的运行时间,降低供热成本,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研究了应用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基于吸收式换热(Co-ah)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劣,通过案例给出两种技术的系统形式,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分析和经济性分析。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Co-ah循环供热技术均可以增大供热能力,但是后者不仅能回收乏汽余热,还可以回收烟气余热,是全面提升燃气热电厂供热能力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阐述了太阳能区域供热技术在欧洲的市场应用状况、主要技术路线和技术研究重点,以及常见的商业模式。在实地考察丹麦、瑞典和奥地利多个大型太阳能区域供热项目的基础上,总结出在中国发展太阳能区域供热的政策建议和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6.
智慧供热是基于区域供热系统的一种现代供热方式,是我国供热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决策网作为智慧供热的核心系统,对实现智慧供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智能算法和动态仿真的有效融合,提出了构建供热系统智能引擎的技术路线。阐述了智能算法和动态仿真在智能决策网各核心功能模块(供热管网监测点优化布置、热负荷预测、水力仿真模型与模型参数校准、热动态模型、供热管网泄漏故障诊断)开发中的应用方法。该技术路线可以为智能决策网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结合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对供热管网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当水质硬度或pH值不达标时,及时发出报警信息,通知供热运行人员处理,保证管网水质持续达标,避免因水质不合格导致的供热系统腐蚀、结垢现象。研究结果验证了供热管网水质在线监测技术的可行性,对供热管网水质监测和治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供热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解决供热失调问题提供了各种设备及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解决供热系统失调问题的技术发展历程,给出了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解决热水供热系统失调的技术路线和几种有效的技术方法,指出基于平台对站、楼及室内用户进行远程平衡调节,应是智慧供热的基本功能之一,宜优先采用供回水温差法或回水温度法来消除热力失调。  相似文献   

19.
方旭  何岳  赵武 《区域供热》2013,(2):27-34
本文详细介绍了大庆庆新供热处在供热系统改造中采用分布变频泵、二级泵和分解泵技术,并装备热网计算机监控系统来管理指导供热运行,有效解决了传统供热系统中热源和热网之间、各热力站之间、二次网各分支之间的流量强耦合关系,证明了这项技术在调节供热平衡上的独特优点,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茜 《山西建筑》2015,(3):133-134
分析了城市供热管道发生腐蚀破坏的主要原因,归纳了供热管道发生电化学腐蚀破坏的主要类型,介绍了阴极保护的方法、分类及特点,并提出了结合供热管道特点设计阴极保护工程方案的技术必要性,从设计、施工和使用等环节论述了阴极保护技术在供热管道防腐保护中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