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汗与五脏、营卫的关系,探讨自汗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五脏皆有汗,汗之本为心,汗之化为肾,汗之出为肺,汗之源为脾胃,汗之调为肝。又必以营卫调和为要,汗出方能有节。五脏功能失调、营卫失和均可致自汗。故提出“调畅五脏、调和营卫”的自汗证治则及处方用药,通过典型临床病案,进一步阐释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产后汗证是女性产后的常见疾病,病情重者日夜多汗,动辄尤甚,病程迁延,加重女性身心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产后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而致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营阴外泄是产后汗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以血汗同源理论为基础,根据产后汗证患者气血亏虚、营卫不和的病理特点,认为产后汗证的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探讨养血益气法、调和营卫法和固表止汗法在产后汗证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并根据产后汗证特点提出相应调护要点,为产后汗证的治疗与调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汗证是指因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临床上常将汗证分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气阴两虚四种证型[1],而以肺卫不固、营卫不和最为常见。笔者临床观察发现,肺卫不固、营卫不和两型汗证常并见或互见,自拟止汗汤治疗均能明显奏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介绍汪受传治疗小儿汗证的经验。根据小儿肺脏娇嫩、体属稚阳的生理特点,认为小儿汗证以虚证为多,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是小儿汗证的主要病机。当以补肺固表,调和营卫为大法。临证常用玉屏风散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閤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大多数汗证是由肺卫失调、阴虚火旺、阳气衰微、湿热薰蒸、正邪交争所引起。治以益气温阳、调和营卫、滋阴清热、清化湿热、固摄敛汗诸法为多用。但汗证也有因淤血引起或因瘀血使汗证难愈者,正如王清任所称“血淤也令人  相似文献   

6.
程瑛  胡浩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3):150-151
绝经期综合征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导致的潮热、汗出是最常见且最有特征性的绝经期症状,肾虚是其主要病机;营卫失调,少阳枢机不利是潮热、汗出的重要机制。临床辨证分型为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营卫失调、经气不利证。治疗宜滋养肾阴,佐以潜阳敛汗,阴阳双补,调和营卫,疏利三焦,以达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1汗证 小儿汗证为阴阳失衡,营卫失和所致。而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证最多。湿热交阻,三焦失利,以致营卫不调,湿热郁蒸,迫使津液外出。因而运用三石汤清泄郁热,以宣通营卫。表虚不固者,配入玉屏风散或黄  相似文献   

8.
通过复习古代文献,较全面地总结了营卫的生理功能,并分析了营卫与津液代谢的关系以及营卫不和所致水肿、汗证、痰证、淋证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9.
汗证为临床常见病证,张怀亮教授系国家中管局第五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临证擅用经方论治杂症。张怀亮认为汗证临床辨证应分虚实两端,虚以阴虚、气虚、阳虚、阴阳两虚、营卫失调为主,实则辨痰、湿热、瘀八种,本文以临证病例为纲,介绍吾师论治汗证八法,阐述汗证的辨证论治思路,从虚论治五法包括:滋阴清热、补脾益卫、补阳固表、滋阴补阳、调和营卫;从实论治包括:清热祛痰、分利湿热、活血化瘀三法。张怀亮教授治疗汗证思路独特、经验丰富,临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效法。  相似文献   

10.
历代医家从阴阳、脏腑、六经、十二经脉等方面辨证论治汗证,中医治疗汗证有独特的优势。梁君昭教授认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是汗证的发病基础,气滞、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是汗证致病因素。临证时梁君昭教授从“阴阳-脏腑-经络-气机-体质”等多角度辨治汗证,认为虚实夹杂、营卫不和、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是疾病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汗证的中医治疗应注重健脾养心、调和气血、行气解郁、活血降浊,心肝同治、调补脾肾,并注重生活作息的调整,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根据时节合理调整用药,理法方药精准施治。  相似文献   

11.
黄穗平教授认为脾胃虚弱、营卫失调、元气不敛为虚证型手足汗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临证运用健脾补中法,辅以调和营卫、益肺敛元治疗虚证型手足汗症,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1 风寒感冒 麻黄汤、桂枝汤、葱豉汤三方为纯解表之剂,治疗外感风寒而无兼挟证者。麻黄汤以麻黄为君,配伍桂枝,二药相须为用,发汗力强,并善宜肺平喘,适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宜所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白脉浮紧之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以桂枝为君,配伍芍药,发汗之力较麻黄汤弱,但善于解肌调和营卫,适用于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所致恶风汗出,发热头痛、鼻鸣干呕、苔白脉浮缓之外感风寒表虚证,及一切营卫失调的杂病、胎、产诸证;葱豉汤,药仅两味发汗之力最缓,适用于一外感风寒之轻证。  相似文献   

13.
多汗症归属于中医学“汗证”范畴,中医学认为,汗证的发病与阴阳营卫失衡、腠理开合失调密切相关。针灸是临床上治疗汗证的常用手段之一,但针灸治疗多汗症的机制仍有混淆。本文基于调和阴阳、腠理治疗原则,立足于经典文献,从以足太阳膀胱经发挥调和营卫表里、司膀胱津液气化、燮理五脏六腑等生理功能,结合针刺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现代研究来探讨多汗症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桂枝汤被后世称为"和剂祖方"。内调阴阳,外和营卫,在仲景原书中为治疗太阳中风之方,以其有"以汗止汗"之功效,实则是治病求本之体现。目前临床上多见有外感低热或汗出之证,以药发其汗,或中或不中,本文旨在以桂枝汤病机为本,探索其在今日临床上外感疾病中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胡涛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0):633-633
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群方之首,功能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其治重在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笔者用该方加味治疗内伤汗证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1阳痿盗汗李某,男,57岁。有阳痿病史10余年,夜间时有盗汗。1周来病情加重,入睡即大汗淋漓,被汗冷醒,醒后汗止,夜间更换内衣裤2~3次,感精神疲乏,小便黄少,面色少华,口和,舌质淡,苔腻,脉沉缓。证属阳虚不固,营卫不和。治宜扶阳固表敛汗。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各10g,附片15g(先煎),龙骨、牡蛎(先煎)、白芍各30g。服1剂后当夜汗出大减,未更衣裤,继服2剂而解。按:阳虚自…  相似文献   

16.
王花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6):427-428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笔者临证收治1例汗证,经中药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甘草组成。本方能解肌驱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的功能,发汗而不伤正,止汗而不留邪,启正汗而止邪汗的作用。方中桂枝解经解肌,白芍和营敛阴,二药合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配以生姜、大枣、甘草助其调和营卫之功,桂芍等量合用,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张仲景既用它治外感病,也用它治内伤杂病,但无论将它用于哪证候范围,都有汗出,恶风的表现,汗出,恶风就是使用桂枝汤的主症,反映了营卫不和的病机。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汗证疗效较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杂志》2012,53(4):359
1 岳美中治疗高热恶风,渴不多饮,脉浮缓医案14岁女孩,恶风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发狂谵语,欲往户外奔跑.但渴不多饮,胃纳减少,二便自调.舌苔淡黄而腻,脉象浮缓.观其舌苔淡黄,渴不多饮,二便自调,知其不是真热;发热恶风,脉见浮缓,系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拟桂枝汤原方服之,3剂而愈.(《岳美中医话集》)2 刘渡舟治疗阵发性发热汗出医案李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1年余,每天发作二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20余剂罔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  相似文献   

19.
总结郭亚雄治疗小儿汗证经验。郭亚雄认为小儿生理、病理与成年人不同,更易出汗;小儿汗证基本病机为“心肝郁热、脾肾虚寒,脾寒胃热、虚实夹杂,表虚不固、营卫不和”,临床诊疗以“首辨脏腑,再辨寒热虚实”为切入点,以“清上温下、调肝和中,清热化寒、以平调之,补肺健脾、调和营卫”为治法,以经方“乌梅丸、半夏泻心汤及桂枝汤”为基础加减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显著。附医案1则佐证。  相似文献   

20.
汗证是汗液外泄异常的一种病证,多为人体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开阖不利而致,临床上有自汗、盗汗、脱汗、战汗之分,亦有局部的额汗、手足汗、半身汗之别,但以自汗、盗汗为临床常见病证,现结合笔者临证辨治体会,将其分述如下,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