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华盛顿棕[Washingtonia filifera (Linde)Wenodland]又名加州蒲葵、大丝葵、壮秆棕榈.原产于美国及墨西哥.21世纪初,少量引进.由于其具有树姿优美、便于养护、生长快和耐低温等优点,现已批量引进、种植.在对此树的养护过程中发现茶蓑蛾(Clania minuscua Butler)为害严重,并有逐年加重趋势.茶蓑蛾又名小窠蓑蛾、小巢蓑蛾,是常见的林木重要害虫,食性杂、为害范围广.  相似文献   

2.
夏英三 《植物医生》1997,10(6):23-25
山东省自1958年冬开始“南茶北引”迄今茶园面积已达10万余亩.特别是近年大棚菜的开发,带来较高经济效益,茶园面积稳中有升,茶树长势喜人.然而,由于茶树引种时将单食性的茶细蛾,寡食性的茶叶瘿螨等带入,本地的茶尺蠖、大豆尺蠖(Bormia selenaria Hubner)、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苹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her von Roslertamm)、刺蛾类、蓑蛾类、蓟马类、潜蝇类等,也逐渐适应茶园生态环境而为害,造成虫害逐年加重的趋势.山东茶树主要害虫有小绿叶蝉、茶叶瘿螨、茶橙瘿螨、茶蚜、绿盲蝽、大蓑蛾、茶褐蓑蛾、茶尺蠖、黑刺粉虱等.对茶园害虫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茶褐蓑蛾雌蛹重与产卵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褐蓑蛾(Mahasena colona Soaan)又名褐袋蛾、茶褐避债蛾、茶褐背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南茶区,后在山东茶区发现,部分年份大面积发生.我们对其在山东茶区的生物学习性进行了探讨.在饲养调查中,发现茶褐蓑蛾雌蛹重与产卵量呈直线相关关系,并进行回归分析,为山东茶区虫情测报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4.
茶褐蓑蛾(Mahasena colona)在山东为点发性、偶发性害虫。在幼虫后期常被茶褐蓑蛾追寄蝇(Exorista sp.)寄生。现将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1.越冬:茶褐蓑蛾追寄蝇在山东主要以各龄幼虫及蛹越冬。以幼虫为主,幼虫越冬在茶褐蓑蛾幼虫体内,蛹则在茶褐蓑蛾幼虫体外护囊内越冬。 2.寄生习性和寄生率:茶褐蓑蛾追寄蝇产卵于茶褐蓑蛾幼虫的头、胸部。卵孵化后,幼虫从寄主体壁侵入,以其身体末端固着在“侵入孔”上,老熟后,钻出寄主体外在护囊内化蛹。蛹期9~12天,平均11天,成虫寿命在饲以10%蔗糖液时,最长达22天;以蔗糖;蜂蜜  相似文献   

5.
唐承成 《植物医生》2011,24(3):29-29
茶毛虫(又名茶毒蛾)和茶蓑蛾是普定县茶区以幼虫取食茶树成叶的重要害虫。以老茶园受害重,常啃食叶片,形成为害中心或整丛光秃,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自2006年调查至今,每年老茶园内茶毛虫平均每百丛卵块为7.8~13.9个;茶蓑蛾平均每百丛幼虫337~522头,均超过防治指标。1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6.
刘云乔 《植物医生》1996,9(5):20-20
防治法桐蓑蛾技术要点刘云乔(湖北孝感师专林特系432100)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除危害法桐外,还危害刺槐、泡桐等10多种林木和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经多年观察,蓑蛾在湖北孝感地区危害相当严重,每叶虫口数最多达20多头,吃光叶片,严重影响树势正常生长。蓑...  相似文献   

7.
观察记述了东北纪录种鳞翅目袋蛾科的墨蓑蛾(Mahasena andamana Moore)在辽宁朝阳市府游园内为害山楂树的行为机制及生活习性。据此,应在春末夏初幼虫期进行防治。方法是在其初孵至2龄期使用高效、低毒的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剂防治,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福建常见的柑桔鳞翅目害虫有桔潜蛾、白落叶蛾、凤蝶类、黑颈茸毒蛾和蓑蛾类。我们在调查柑桔鳞翅目害虫寄生性天敌种类的基础上,对上述几类害虫主要寄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及控制效能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桔潜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福建柑桔鳞翅目害虫以桔潜蛾为害最为严重,常猖獗成灾。据笔者调查,桔潜蛾幼虫和蛹有8种寄生蜂,大多属于姬小蜂科,营单寄生,外寄生。主要有白星姬小蜂  相似文献   

9.
桂花主要病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花又名木犀,为我国特产的珍贵芳香植物。咸宁位于鄂南,素有“桂花之乡”之美称,近年来,桂花病虫害为害上升,致使观赏价值下降,常见的有:炭疽病、叶斑病、腐烂病、吉丁虫、木虱、粉虱、介壳虫、刺蛾、卷叶蛾、蓑蛾和尺蠖等,结合近几年防治实践,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蓑蛾(Clania veriegat8 Snellea)自80年代以来,在苏、沪等地连年大发生,至中后期暴发成灾。然而自1989春,苏南地区和1990年春在连云港市等地,大蓑蛾突然消失,其发生量只有上一年的O.01%。为此我们作了调查研究。 1988年夏在江苏句容草莓地采集大蓑蛾袋囊多个,有3个发育到后期,一个被寄蝇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