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戴利斌 《福建建筑》2022,(10):23-28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山地城市发展面临着耕地和生态保护、城镇发展建设、产业规划布局等多方面矛盾和挑战。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山地城市破解“保发展”和“保红线”双保困境的有利手段。为此,结合闽清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专题研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低丘缓坡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对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量化分级,识别可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和拓展城镇空间,有效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期为山地城市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立文  傅焱 《华中建筑》2011,29(7):144-148
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浙江省用地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课题。现有低丘缓坡工业开发的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即以改造低丘缓坡地形,增强用地的建设适宜性和利用效率为主导的工业用地适宜型和缓坡地主导型。义乌市在低丘缓坡盘塘地块的规划实践中,探索出一种以生态为主导的"生态嵌入型"新产业园规划模型,这种开发模式在创造较高的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收到很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低丘缓坡开发能够为多山地、丘陵地区创造经济效益,缓解农业发展、城市建设的土地短缺压力,同时也容易对开发地以及四周的生态系统与环境条件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对低丘缓坡地区进行开发时,必须分析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的因素与方式等等,本文分析了低丘缓坡开发对自然生态系统所造成影响,同时探究了这种影响的评价体系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恒 《福建建筑》2014,(6):31-33,95
在当前土地资源稀缺和严控耕地红线的背景下,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是中国城镇化中缓解用地供需矛盾、拓展城镇发展空间的可探索途径。因生态敏感性高、资金成本大、利用技术复杂等原因,低丘缓坡开发的规划设计面临较大挑战。本文试图通过福州桂湖森林温泉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践,探索低丘缓坡地的规划方法和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7,(Z1)
在当前土地供需矛盾和耕地占补矛盾急剧突出的形势下,除了做好现有平原上的土地集约利用工作外,进行山地、丘陵等资源的建设用地开发,合理地向低丘缓坡要发展空间已成为我国新城镇空间扩展的重要选择。然而,由于生态敏感性高、开发成本大和技术利用复杂等因素,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面临巨大挑战。常山县城东新区具有充裕的低丘缓坡建设条件,其规划充分利用GIS空间分析,明确用地布局、空间构成、天际线空间和生态廊道等要素,积极探索低丘缓坡开发导向下的新区土地综合利用方式,实现生态和谐视角下的"城镇上山"。  相似文献   

6.
周骏 《规划师》2011,27(5):41-45
在当前土地资源稀缺的背景下,低丘缓坡已成为我国城镇建设空间扩展的重要选择.因生态敏感性高、资金成本大、利用技术复杂等原因,低丘缓坡开发的规划设计面临较大挑战.低丘缓坡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充分利用现场感识、GIS空间分析技术等进行用地选择评价,确定产业组织、竖向设计与布局模式,并利用土地整理工程计算法则进行测度与验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6)
为发挥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优势,全面促进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效减少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集中连片优质耕地数量,切实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增加土地有效供给,缓解用地供需矛盾,保障工业化发展的必要用地;促进土地资源高效与节约集约利用,增强土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本文以广西防城港市为例,对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低丘缓坡土地指的是广大低山丘陵区集中连片分布的、坡度25°以下且面积大于2hm2的缓坡地,主要包括荒草地、裸土地、废弃园地、低效林地等多种土地后备开发资源。从土地调查和评价入手,因地制宜地对低丘缓坡地进行开发和合理利用,是缓解人多地少,建设用地供应紧张,耕地保护压力巨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进行探索,以求此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相似文献   

9.
低丘缓坡地带是城镇建设国土的重要构成部分,合理利用低丘缓坡是目前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体育中心场馆往往具大尺度、大体量、高要求的交通组织等特殊要求。在复杂的山地丘陵地带建设体育场馆是本设计需要面临的挑战。安吉龙山体育中心地处安吉县南郊龙山低丘缓坡地带,设计从山地地形入手,通过功能聚散、交通分层、形态构造等方面来实现体育中心依山而栖,顺势而筑的设计目标。项目建成后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效益,为低丘缓坡地带建设体育中心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汪强 《重庆建筑》2014,(3):39-40
岩石爆破的块度大小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该文通过浙江省重点项目———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低丘缓坡开发项目(莲都组团1)二期土石方工程的实践,分析总结了低丘缓坡地带露天中深孔爆破岩石大块度产生的原因及其降低大块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经现场实践验证,获得了较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营造对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带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郑州市滨黄河区域为例,基于实地调研,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高程、坡度、坡向、用地类型和可视域等特征及其生态敏感性区域分布,结合生态学、风景园林学、林学等学科理论,从生态功能分区、植物空间配置模式、典型生境植物景观营造3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沟谷四大类生境的规划策略与植物配置方案,为中国滨黄河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慧  陈曦 《山西建筑》2014,(7):87-88
论述了黄土沟壑区的高填方加筋陡坡的稳定机理,对加筋陡坡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进行了阐述,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其经济性,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公路边坡防治动态信息化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基础建设项目与日俱增,公路里程数不断增加,等级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运行速度和效率,选线逐渐由平原地区向低山丘陵和多山区发展延伸,与之相伴的则是日益突出的边坡灾害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监控手段,以确保边坡的安全性和检验治理工程措施的合理性,已经成为目前公路部门急需解决和攻克的一个技术难题。通过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几处高边坡治理工程全过程的跟踪监测,结合施工对成果资料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边坡防治动态信息化方面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软弱的超高陡坡支护施工中,通过对陡坡段悬挑型钢的锚固受力机理的分析并采用保证安全性的施工措施,比选了合理的脚手架方案。对陡坡段脚手架与山体的连接件的截面、锚固长度、施工工艺、固定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隔离了上部缓坡段对下部陡坡段的荷载作用,同时阐述了缓坡段悬挑型钢及连接件施工,有效地解决了该类复杂岩土条件下脚手架难施工易倒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公路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该问题的分析、研究、评价和设计是不能用纯粹和单一的数学方法和力学方法加以计算论证的。在充分分析岩质高边坡赋存的地质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分析评价、综合集成的方法是研究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法。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Sarma法和有限单元(FEM)法等,对某高速公路岩质高边坡工程实例进行综合评价和集成分析,获得的综合结论被设计与施工单位采用;工程竣工后,已正常运营使用若干年的实践事实反映了该集成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是成功的表明综合评价、集成分析是高速公路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发波  葛帆  陈鸿 《城市勘测》2013,(5):172-176
某500kV变电站选址位于复杂丘陵山地,原始场地无法满足建设要求,场地需要进行填低挖高,挖填土方量超过50万m3,且将形成超过30m的挖方高边坡和超过50m的填方高边坡,场平设计方案对土建成本影响大,土方平衡是设计需要考虑的重点。本文对该场平设计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在平面设计、标高选定、边坡设计等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得到优化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托十天高速公路汉中西段沿线高填方边坡病害治理工程,归纳总结了该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因素、基本地质条件和边坡特征,分析了高填方边坡病害类型及失稳破坏模式,并针对不同类型病害体的发生发展机理和变形原因,开展了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的研究,为今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高填方边坡病害预防和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陈怡 《山西建筑》2006,32(15):284-285
结合梧桐山盘山公路工程概况,分析了造成公路边坡病害的因素,介绍了现状边坡典型灾害的处理措施,提出了边坡防护、水土保持和环保的有关建议,使公路边坡的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陡坡新型锚固施工方法及设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通常的高陡坡锚固方法的不足,介绍一种利用缆绳和放置于地面上的卷扬机牵拉钻机在高陡边坡上任意移动,并且在钻机达到预定位置后将其压紧在陡边坡上钻孔的施工设备。用很低的成本和简单易行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陡峭高坡上锚固施工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夏平华 《山西建筑》2009,35(29):361-362
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PMCQ650型坡面衬砌机应用于南水北调明渠工程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采用PMCQ650型坡面衬砌机实现渠道混凝土衬砌自动化,混凝土密实性好且均匀,混凝土外观质量好,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