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防止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 对362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2例心房颤动患者,基础疾病中高血压占首位,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房内径明显小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P<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P<0.01).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心功能Ⅱ~Ⅳ级所占比例较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患明显减少(P<0.01).结论 心房颤动的发生随着增龄而明显增加.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肺疾病、肾衰竭均是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应早期预防、控制和治疗以防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血尿酸是否与心房颤动独立相关。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和非心房颤动患者,分为观察组(房颤组)和对照组(非房颤组),各136例。以性别、年龄、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吸烟史、嗜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等多重危险因素与心房颤动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观察组中具有冠心病史的比例为50.74%,高于对照组中的2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史、尿酸均为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血尿酸与心房颤动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血尿酸为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血尿酸与心房颤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阵发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超声心动图的改变,探讨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筛选出持续性心房颤动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及窦性心律组患者,各60例,比较三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与窦性心律组(29.7±3.8)mm及阵发性心房颤动组(33.4±5.2)mm相比,持续性心房颤动组LAD明显增加[(44.1±4.7)mm,P〈0.05];VST在窦性心律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持续性心房颤动组LVEF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组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无明显差别。结论LAD及LVEF的改变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心房颤动导致的解刹重构以及心室率不规则和频率较快是其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腔起搏器不同右室起搏比率对心房纤颧合并长R—R间期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例持续性心房纤颤长合并R—R间期患者置入永久单腔心脏起搏器,根据右室起搏比率(Vp%)是否≥40%分为两组,病例组(Vp%≥40%)及对照组(Vp%〈40%)。分别在出院前、1年、2年时随访,测定右室起搏比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在出院前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LAD在1年及2年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病例组的LAD变化趋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出院前与术后1年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VEDD1年与2年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年时的LVED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LVEDD变化趋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LVEF的出院前、术后1年、2年改变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院前、1年、2年时LVEF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室起搏比率≥40%对于心房纤颤长合并R—R间期患者,引起LAD,LVEDD扩大,LVEF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9月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SLE合并冠心病患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冠心病患者,排除所有结缔组织疾病,共35例。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所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血LP(a)、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不足以解释SLE早期发生冠心病,SLE合并冠心病可能其独特的高危因素。炎症反应参与了SLE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130名冠心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单纯冠心病患者与合并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体重、BMI均较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年龄、身高、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9.4±2.3)vs.(6.3±1.8)mmol/L、餐后2h血糖(16.4±3.7)vs.(9.4±2.4)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8.6±2.6)vs.(6.1±2.1)%都明显增高,并且有胆固醇水平(5.8±1.5)vs.(4.0±1.2)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4.5±1.6)vs.(2.9±1.2)mmol/L也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之间的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肥胖和血脂异常,需加强对糖尿病患者体重的控制和血脂水平的调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98例因心房颤动住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位居首位(31.6%).非风湿性心房颤动以冠心病与高血压为主.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16例(16.3%),持续性心房颤动20例(20.4%),永久性心房颤动62例(63.3%).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是房颤的三大主要病因,详细了解心房颤动病因及临床分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46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及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水平组和正常尿酸水平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差别。结果高尿酸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O)、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自蛋白,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合并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水平与BMI、BUN、HDL、TG、空腹血糖(FPG)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率密切相关,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肾功能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预防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不仅要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还应密切注意尿酸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相关发病因素.方法:根据患病类型,选取冠心病和(或)高血压92例,其中单纯冠心病组35例,单纯高血压组3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25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因素.结果:三组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单纯冠心病组和单纯高血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重指数(BMI),吸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影响发病的相关因素(OR=2.712,3.036,7.842,12.456,14.231,P=0.036,0.017,0.009,0.007,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LDL-C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32.223,23.013,8.99,P=0.001,0.011,0.023).结论:BNP可以作为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指标之一,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与左房重构的关系,为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2010年某三甲医院心脏科收治的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且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102例,其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E/A值等多项指标,对比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左房重构情况。结果心功能Ⅳ级组(15例)LAD大于心功能Ⅱ级组(47例),房颤发生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4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40mm组房颤发生率高于左房内径为30~40mm组及左房内径为≤29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血分数正常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左房内径扩大,房颤发生率增加;左房扩大可致房颤发生率增加;左房重构亦可引起心衰加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华泾镇社区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56例脑卒中患者和85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以是否为脑卒中为应变量。以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房颤、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自变量,采用k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尿酸、心脏病、高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脑卒中的发生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10.165、2.822、2.525和1.12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卒中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再发组、初发组和对照组方差分析,显示高血压、心脏病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泾镇社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血尿酸、心脏病、高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心脏病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脑卒中的再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sTNFR1)的变化及其可能来源.方法 连续采集30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股静脉、高位右房、冠状窦及左房血液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sTNFR1和IL-6水平,与相同部位采血的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组,左侧旁路)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股静脉、高位右房、冠状窦及左房血清TNF-α和IL-6水平较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组增高[TNF-α:(4.45±1.76) ng/L比(0.59±0.36) ng/L、(6.67±1.43) ng/L比(0.51±0.30) ng/L、(8.35±2.03) ng/L比(0.85±0.50) ng/L、(9.97±2.70) ng/L比(0.28±0.29) ng/L;IL-6:(2.02±0.87) ng/L比(1.04±0.63) ng/L、(1.51±0.68) ng/L比(0.74±0.26) ng/L、(2.00±0.51)ng/L比(0.88±0.35) ng/L、(1.32±0.47) ng/L比(0.48±0.2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阵发性心房颤动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组[(2.41±1.35) mg/L比(1.10±0.53) mg/L,P=0.002].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左房TNF-α水平较其他三个部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6水平在股静脉和冠状窦增高,与高位右房和左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sTNFR1水平在股静脉、高位右房、冠状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左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部位血清TNF-α、IL-6水平及肘静脉hs-CRP水平与左房内径(LAD)存在相关性(P< 0.01或<0.05);左房sTNFR1水平与LAD呈正相关,而右房sTNFR1水平与LAD呈负相关(P<0.01).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增高,心房颤动患者TNF-α、IL-6水平增高可能来源于心肌分泌,并与左房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冠心病(CH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发生心房附壁血栓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CHD合并A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心房附壁血栓分为研究组60例(发生心房附壁血栓),对照组64例(未发生心房附壁血栓)。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浆NT-proBN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的差异。应用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心房附壁血栓发生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T-proBNP对心房附壁血栓发生的最佳预测值。结果研究组NT-proBNP、ox—LDL、hs.CRP、LVEDd、LAD水平高于对照组[(4312.64±209.1)pmol/L比(3421.6±156.8)pmol/L、(4.0±1.0.9)mmol/L比(3.4±0.8)mm01]L、(7.4±1.3)mg/L比(5.8±1.0)mg/L、(74.34±6.8)mm比(58.1±5.5)mm、(39.6±4.3)mm比(32.5±3.8)mm],LVEF、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48.2±3.1)%比(57.34±3.8)%、(0.72±0.16)mmo]/L比(1.08±0.27)mmoY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FPG、2hP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与LAD为CHD合并AF患者发生心房附壁血栓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9,0.028)。NT-proBNP〉4250pmol/L患者与NT.proBNP≤4250pmol/L患者心房附壁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NT-proBNP能独立预测CHD合并AF患者心房附壁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红建  胡毅 《现代保健》2014,(24):48-5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疑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72例和冠心病组53例,用磷钨酸还原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尿酸水平,并应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女性冠心病的关系。结果: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的年龄分别为(55.0±8.9)岁、(63.5±7.6)岁,收缩压分别为(124.6±15.7)mm Hg、(133.5±18.9)mm Hg,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238.5±60.5)μmol/L、(293.0±98.9)μmol/L。冠心病组的年龄、收缩压及血清尿酸水平较非冠心病组均明显增高(P〈0.01);Logistic回归显示:除年龄、收缩压外,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也增加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β=0.01,P〈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增高是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女性冠心病患者要注意监测血清尿酸水平,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126例尿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320排动态容积CT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A组,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38例)、冠心病组(C组,56例),对比三组间血清胱抑素C等.结果 A、B、C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89±0.27)、(1.31±0.53)、(1.54±0.62) mg/L,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加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按血清胱抑素C水平四分位法分成三组,随着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逐级升高,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也呈升高趋势,当血清胱抑素C水平由第75%分位数升至第100%分位数,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升高(OR=8.32,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回归系数4.135,P=0.000)、糖化血红蛋白(回归系数1.257,P=0.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回归系数3.381,P=0.015)、胱抑素C(回归系数2.046,P=0.030).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能可以预测尿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冠心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特征与出院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以2673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生活方式、疾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入院血压、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及出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死亡资料,研究结局定义为出院NIHSS≥10或住院期间死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者的人院临床特征与研究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具有高血糖、心房纤颤史和风湿性心脏病病史与研究结局相关联,其OR值分别为2.797、3.807、3.376倍(均有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入院时高血糖和心房纤颤史对研究结局的危险性仍然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分别为2.903和3.370(均有P< 0.05).结论 高血糖和心房纤颤史与出院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10或住院期间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CSF的患者34例(CSF组)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正常且血流正常患者35例(对照组),采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记帧法判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胱抑素C等。结果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F组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和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4.85±6.39)mg/L比(2.55±2.18)mg/L、(0.87±0.22)mg/L比(0.75±0.16)mg/L、(329.68±85.46)μmol/L比(278.97±76.74)μ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升高是CS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OR=0.009)。结论胱抑素C升高可能参与了CSF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选择445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NSTEMI(140例)组和uA组(305例),回顾性分析入选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支架情况,总结NSTEMI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NSTEMI组的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的例数高于UA组(P〈0.05);NSTEMI组的弥漫性病变、次拿闭塞和完全闭塞、侧支循环的例数显著高于UA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NSTE—ACS患者心功能不全事件的因素是空腹血糖升高、入院时心率、三支病变、LAD近段次全闭寒和完全闭塞病变、支架总长度。结论NSTEMI组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常见,病变范围广,病变程度严重,心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