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对中年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大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中年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进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等临床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AMA、HAMD及FACT-G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HAMA、HAMD及FACT-G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13.24±3.18)d明显短于对照组(14.62±3.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后,观察组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1.43%、10.00%和95.71%,与对照组18.56%、14.29%和91.43%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中年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下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治疗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8月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7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TURBT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发生和复发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膀胱冲洗、导尿留置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失血量显著减少(t=18.066、13.880、7.623、7.564、12.560,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8%、81.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8.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2.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年复发率(5.4%、16.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4.3%、37.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2、4.385,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死亡率(0%)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8.1%)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28,P0.05)。结论采用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复发率均较低,可以使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改善,远期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性科学》2019,(11):92-9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韧带高位悬吊联合圆韧带缩短术对于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PFDI-20评分和PISQ-31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诊治的60例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的基础上,术中同时行圆韧带缩短术;对照组患者常规行腹腔镜下骶韧带高位悬吊术;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PFDI-20评分和PISQ-31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后各POP-Q指示点的数值均比术前显著下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术后各POP-Q指示点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4.86,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PFDI-20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P0.05)。治疗6个月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PFDI-20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4、8.87,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PFDI-2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④治疗前,两组患者PISQ-31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05)。治疗6个月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PISQ-31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7、7.56,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PISQ-31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8,P0.05)。结论骶韧带高位悬吊术联合圆韧带缩短术能够有效提高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提高性生活水平,有利于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对腋臭患者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依据自愿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到本院就诊且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62例腋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1例接受切口皮下修剪治疗,研究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多孔引流。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切口愈合效果评估,统计切口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观察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并对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应用于腋臭临床治疗,近期疗效提高明显,切口愈合效果甚是理想,切口愈合时间较短,疼痛程度较为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火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多发性跖疣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火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疗效、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复发率(6.67%)小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匹多莫德分散片联合火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中药浸泡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皮肤科门诊治疗的多发性跖疣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点阵激光联合自拟中药方浸泡治疗,对照组采用火针联合自拟中药方浸泡治疗,每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在第1、第2、第3、第4个疗程后行走、压迫时的疼痛情况,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随着疗程的增多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第1、第2、第3、第4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第2疗程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3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共复发5例(22.73%),观察组无复发病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阵激光联合中药浸泡治疗多发性跖疣能够迅速改善症状,减轻疼痛,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性功能影响的的临床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鞘膜积液少于对照组,精液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IIEF-5评分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泌乳素、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泌乳素、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效果明显,且可明显改善患者性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性科学》2021,(3):55-58
目的探究阴道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52例早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n=178)与对照组(n=174)。研究组接受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二次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94%)高于对照组85.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二次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总体健康、疼痛与不适、性生活、日常生活能力、积极感受和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评分较术前均提高,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联合LEEP治疗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少、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低等优势,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分娩的糖代谢正常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周期临床特征、妊娠情况和种植情况、孕产妇并发症情况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促卵泡激素天数、促卵泡激素量、优胎率、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和种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胎膜早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多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增加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干扰素注射联合5-氟尿嘧啶(5-Fu)局部外用治疗巨大尖锐湿疣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64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4例患者给予干扰素注射联合5-Fu局部外用治疗,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LEEP刀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以及伤口结痂、愈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清除时间及疣体清除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红斑、水肿、糜烂等不良反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结痂、愈合、HPV清除的时间分别为(3.2±1.2)d、(7.3±1.3)d和(32.5±12.5)d,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相应的时间,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第1周、第2周疣体清除率为77.7%和100.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0%和85.6%,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干扰素注射联合5-Fu局部外用治疗巨大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显著,疣体清除率高,且复发率低,并发症较少,患者伤口结痂、愈合、HPV清除均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he mechanism regulating the deposition of basement membrane components (BMCs) in a polymeric structure at the junction with the connective tissues is not yet understood. Cultures and cocultures of epithelial BMC-producing cells (L2 or PER cells) and fibroblasts were prepared in sever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BMCs was studi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The pattern of BMCs in pure cultures of L2 or pulmonary epithelial rat (PER) cells consisted of intra- and extracellular granular deposits. At very high density, the cell contours were also underlined by a disrupted network of BMC deposits. A different fibrillar plexus--containing laminin, collagen type IV, and heparan-sulfate proteoglycan resistant to deoxycholate treatment and distant from the cell membrane--was observed in cocultures of L2 or PER cells with fibroblasts. Fibrils of fibronectin and/or collagen type I were most often dissociated from this plexus of BMCs.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adding a conditioned medium of L2 or PER cells to confluent fibroblasts, even when the cells were killed. Pure laminin also bound to the fibroblast layer. A coated film of fibronectin or polymeric collagen type I was unable to bind BMC provided by a conditioned medium. It is suggested that molecule(s) synthesized by fibroblasts and deposited in the pericellular matrix are involved in the assembly of BMC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