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混凝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现代混凝土为实现高性能而趋于采用低水胶比和高含量胶凝材料,使得混凝土自收缩显著增大,在约束条件下往往形成较大的拉应力,因此现代混凝土结构开裂问题愈发严重,显著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缩短服役期,这类问题在水工大体积及薄壁混凝土结构中尤为突出。对近些年国内外混凝土自收缩及其调控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比较分析了自收缩“零点”与变形测量方法及装置、自收缩预测模型和自收缩调控措施3个方面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总结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关键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为实际工程裂缝控制和自收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渗漏问题已成为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的技术难题,在全国普遍存在。混凝土防水是依靠混凝土本身的憎水性和密实性来达到目的,用在工程上,可起到结构物的承重、围护、防水三重作用。防水混凝土一般有3种,即集料级配的防水混凝土、掺外剂的防水混凝土、采用特种水泥(如加气水泥、塑化水泥、膨胀水泥等)配制的防水混凝土,由于其组合材料本身的密实性,具有防水抗渗功能。地下工程防水设计采用结构自防水技术较为广泛,并收到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防水的节点构措与施工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但其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裂缝,尤其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而且会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利用微生物诱导产生碳酸盐晶体(MICP)的技术可以制成自修复混凝土,这种混凝土能够在其自身出现裂缝时实现自我修复,从而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节约维修成本。对国内外文献中自修复混凝土的工作原理、制备方法、材料特性以及影响自修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从工作原理上主要介绍了矿化微生物的选择和矿化过程;从制备方法上主要汇总了自修复混凝土采用的细菌固载方法;从材料性能上主要分析了自修复混凝土的微观性能和宏观性能;从修复效果上主要总结了修复剂成分、养护条件以及裂缝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梳理,自修复混凝土目前所能修复的最大裂缝宽度为0.97mm,最大深度为27.2mm,仍有大的发展潜力。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自修复混凝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该项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新型的加入智能材料的混凝土结构,开拓传统的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与途径,掌握加入智能材料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方向,选择剖析了典型的加入智能材料的混凝土结构,特别介绍加入智能材料的混凝土结构的基础理论、实验研究、成果应用现状。通过分析,对已取得的关于智能化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成果及应用进行了总结。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提出了设计和研制智能化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磊 《治淮》2007,(4):36-38
免振自密实混凝土是通过外加剂、胶凝材料与粗细骨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使混凝土拌合物屈服值减小又具有足够的塑性粘度,骨料能悬浮于水泥浆体内不离析、不泌水,在不用或基本不用振捣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填充模板及钢筋间的空隙,形成密实而均匀的结构。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同普通混凝土振捣密实的施工工艺相比,它具有提高工程质量、改善施工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程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自密实混凝土(Self CompactingConcrete,简称SCC)以高流动性能、在自重作用下自行充填模板空隙而成为自密实结构,能够较好地解决普通混凝土施工的过振和漏振,并能有效防止混凝土振捣施工造成的“跑模”、支架移位及振捣噪声等问题,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施工速度。1自密实混凝土的成型机理SCC除具有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外,还具有高工作性、抗离析性及填充性能。屈服剪应力τ0和塑性粘度系数μ是反映SCC工作性能的主要流变参数。在配制SCC时,通过对粗细骨料的选型搭配,使用高效复合减水剂和优质掺合料,再经严格的配合比设计,将τ0控制在适…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结构根据其使用功能对防渗性能有一定的要求.结合实践总结出一种掺加防水添加剂的自防水混凝土并将其直接应用于城市地下结构工程的浇筑,从配合比设计验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应用效果等方面介绍了这种新型自防水混凝土,其防渗效果优于普通C40P8混凝土外包防水卷材且较为经济,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廖芳珍  曾雄智 《人民珠江》2023,(S2):103-108
新老混凝土黏结问题是混凝土结构加固与修补工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结合面黏结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被加固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研究一种优良加固技术有效解决界面黏结问题实现加固效果极为重要。通过工程实例的分析,提出自锁锚杆与钢纤维混凝土联合加固技术设计方案,明确具体施工技术要求,并通过数值计算及试验检测数据分析论证该方案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自锁锚杆与钢纤维混凝土联合加固技术能有效解决新老混凝土界面黏结问题,对于有抗冲刷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有较好的加固效果。目前该技术已实际投入使用,达到了预期加固要求,对于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郑庆喜 《水利科技》2015,(2):23-25,30
自密实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是水利工程技术、工艺的重要突破。该文以黄沙坑水库大坝为例,阐述自密实混凝土特点、应用、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配合比调整、流变性能、浇筑时间、养护等进行控制,施工后坝体外观质量、透水率、抗压强度、水化温升等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该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对自密实混凝土堆石坝在水利工程中推广应用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罗良华 《治淮》2007,(6):33-34
混凝土的特殊性能主要体现在: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耐久性;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能与钢筋牢固地结合成坚固、耐久、抗震且经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在实际施工时,由于混凝土材料品质、配合比的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波动,以及混凝土输送、浇筑、养护等施工环节均有一定的人为因素作用,所有这些对混凝土质量均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张羽  尤小光 《水力发电》2005,31(11):60-62
闸墩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随着材料、设备和工艺的改进日臻完善。尼尔基水利枢纽预应力混凝土闸墩的施工方法在借鉴其他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自己的创新和改进,锚索测力计的应用对锚束张拉过程校核及运行管理期闸墩受力状态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是同类工程施工可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13.
1 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基础底板施工中十分常见,作为地下防水的重要构件,在保证强度和整体性的同时,裂缝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80%的裂缝是由变形引起的,在实际施工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防治裂缝产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整体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4.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意义重大,根据再生混凝土和堆石混凝土的特点,探讨了将大型废弃混凝土用于堆石混凝土的可能性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废弃混凝土用于堆石混凝土试验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冻融循环后全级配混凝土及其湿筛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全级配混凝土试件及其湿筛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0、50、100、150、200、250和300次快速冻融循环试验。观察冻融后试件外观的变化情况,测定冻融循环后全级配混凝土和湿筛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讨论了冻融循环对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其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试验发现,冻融循环后全级配混凝土的外观破损情况较湿筛混凝土严重得多。试验结果表明,随冻融次数增加,全级配混凝土与湿筛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均明显降低,但全级配混凝土的降低值较湿筛混凝土的降低值大,特别是抗拉强度,降低幅度更大。两种混凝土单轴压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点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向右下方偏移,曲线形状变得扁平,而其单轴拉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点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向左下方移动,曲线变短。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全级配混凝土和湿筛混凝土之间单轴压及单轴拉关系的数学公式,可以为寒冷地区大坝、海洋平台等的设计、维修、维护及其寿命预测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已有工程经验探讨了变态混凝土加浆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加浆方式、加浆量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18.
小湾水电站拱坝混凝土温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光胜 《水力发电》2005,31(10):74-76
小湾水电站拱坝温控的重点在:三个方面: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控制、混凝土表面保温和二期冷却。通过计算分析并参考其他工程经验,除采取常规的温控措施外,还需要加强浇筑过程的仓面隔热,严格控制浇筑温度;制冷水采用内循环式供水系统,并加强管理力度减少制冷水的损失,满足冷却水的温度和强度要求;混凝土保温被要粘贴牢固和紧密,拆模后及时进行保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新的《水工砼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重点阐述了砼拌和物与砼试块的质量评定中的有关计算及质量控制依据,对砼拌和质量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与评定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美国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混凝土抗压强度fc与中国混凝土强度等级fcu,k的比较,是若干概念比较中最基本的部分。从混凝土配置强度角度比较fc相当于中国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fc=3000psi接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0.8C25;从按保证率要求的强度折减角度比较,0.8fc相当于中国的混凝土标准强度;美国90%保证率的fc比中国95%保证率的0.8C25值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