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飞机技术发展中,大量微电子技术和复合材料的使用增加了飞机对雷电的敏感性,雷击后对设备产生间接效应。本文对某型号飞机的空速管系统的雷电间接效应进行防护试验。并通过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法对未加入和加入雷电抑制保护的空速管分别进行测试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加入雷电抑制器动作,可以有效保护电源。  相似文献   

2.
基于深入研究雷电电磁脉冲(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pulse,LEMP)对飞行器的危害,提高飞行器雷电防护性能的目的。通过详细阐述雷电特性,分析影响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遭受雷击的主要因素,应用理论计算的方法,计算了雷电能量与飞行器的耦合,总结出雷电电磁脉冲对飞行器的危害效应。最后,主要从内部防护和外部防护两个方面,提出了飞行器LEMP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直升机载雷达的雷电防护进行了分析,进行了雷电直接效应防护、间接效应防护、雷电的累积效应防护设计以及雷电搭接防护的设计.对导流条的设计选择、布局和安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设计.通过雷达的雷电防护设计,将机上部件或设备受雷击后可能对直升机飞行和着陆及乘员安全造成危害减小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雷电对飞机的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机载天线作为飞机的外部突出的结构件,较易成为雷击附着点。当闪电击中天线时,与天线相连的电缆一端可能产生短时的电压瞬态,并且造成元件故障及设备误动作和损坏。采用电磁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飞机雷电实验中的“外部安装硬件的注入瞬态试验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机载天线由于雷电流附着而被注入电压电流时,其与飞机组件相连的导线中的诱导电压和电流。该项工作为进一步开展飞机外部结构件的雷电效应研究及机载设备的雷电防护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后,雷电灾害的防护与以往相比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雷电防护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对雷电现象及其引起的灾害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雷电防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雷电防护概述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大气物理现象,雷电会产生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烈的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更可高达数十万安培。千百年来,雷电所造成的破坏可谓不计其数。落雷后在雷击中心1.5~2km半径的范围内都可能产生危险过电压,损害  相似文献   

7.
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雷击防护需求,建立了雷击损伤效应测试系统,利用不同峰值、不同持续时间的冲击电流对不同尺寸、不同类型的CFRP试件进行了测试。对不同尺寸的未防护试件的雷击实验结果表明,雷电流峰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其比能也越大,对CFRP的损伤效应越显著。对粘贴有铜网的试件的测试结果表明,铜网防护层能够显著降低雷电流对CFRP结构的损伤,实现有效的雷击防护。  相似文献   

8.
对某系留气球的瞬态雷电电磁环境及其球载雷达电子设备的雷电感应特性进行了电磁仿真研究。应用EMA3D电磁仿真软件及针对几种典型避雷索雷击附着方式,仿真分析了该系留气球的主要雷电电磁场分布演化特性和规律,并研究了相关典型球载设备互联电缆的雷电瞬态电磁响应特性,获得了典型雷电间接效应数据。从仿真结果看,搭载于气球副气囊挂架上的电子设备处的瞬态雷电磁感应强度达到了10 Gs(1Gs10-4T)左右,变化率约5 Gs/μs左右。挂架上各典型屏蔽电缆的屏蔽层雷电感应电流则在1~100 A之间不等,但各电缆的感应电流其波形模式却较为单一。比较于飞机雷电防护标准-RTCA DO-160F标准,球载电缆其特征雷电响应波形模式为少,且波形特征时间参数有一定差别。分析表明,对开展球载电子设备防护设计和试验而言,直接采用飞机雷电防护标准可能并不完全合适,应进行恰当的波形修订和裁剪。  相似文献   

9.
整机雷电间接效应防护试验是民用飞机为取得适航证所必须开展的试验项目。针对整机级间接效应试验, 给出扫频测试和电流脉冲测试两种试验方法和系统,并对两种试验方法的区别以及整机级试验的导体回路设计和数据 处理技术等进行详细介绍,对国内自主开展整机雷电间接效应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雷电对广播发射设备的危害极大,本文从雷电的产生、危害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广播发射电台的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