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煤》2021,30(6)
针对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较高的问题,提出将高压喷雾技术应用到采面粉尘治理中。通过理论分析方法确定,高压喷雾系统形成的雾粒在50~70μm时除尘效果最佳,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喷雾系统压力为12 MPa、喷嘴口径为1.0 mm。现场应用后,采煤司机、采煤机下风侧10 m位置粉尘浓度分别降低至85.6 mg/m~3、102.3 mg/m~3,粉尘浓度较采面原除尘措施分别降低84.5%、83.1%,现场应用取得显著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矿井高压喷雾降尘系统技术参数确定以及现场应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截煤、液压支架降柱移架产尘污染严重的问题,以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两大尘源共同作用时呼吸性粉尘的扩散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对人员作业区域的粉尘进行了溯源分析,提出了一种滚筒喷雾密闭+跟踪喷雾隔离+机载喷雾引射除尘+支架喷雾侧吸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煤机司机及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降尘效率可达到91.12%以上,液压支架降柱移架下风侧5 m处和回风巷端头15 m处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降尘效率可分别达到85.75%和90.63%,综采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邢东矿综采工作面的产尘量越来越大,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了职工的身心健康,矿井安全生产存在重大隐患。通过分析邢东矿综采工作面不同条件下粉尘运动的变化规律和喷雾系统的除尘机理,设计了综采工作面高压喷雾除尘系统。使用该除尘系统后,采煤机割煤时对于整个工作面平均全尘除尘效率达85%以上,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可达75%以上;移架、放顶时平均全尘除尘效率达88%以上,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达77%以上;回风巷水幕下风向5m处,其全尘除尘效率达98%,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达95%。采用高压喷雾除尘系统在邢东矿综采工作面上防治粉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产尘强度采煤工作面采煤机逆风割煤时的粉尘危害特点,以王家岭煤矿20106综采工作面为试验对象,遵循"先抑、后控、再降"的粉尘治理思路,采用采煤机高效喷雾抑尘、采煤机喷雾控降尘,以及采煤机下风侧浮游粉尘治理技术对粉尘进行综合治理,在快速湿润采煤机滚筒及垮落区域破碎煤体的同时,将含尘气流引至人行道一侧进行高效沉降,最终使逆风割煤时采煤机司机位置及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98. 3%、97. 6%,取得显著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对采煤机附近风速和粉尘浓度分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组合喷雾,在滚筒处形成空间"立体交叉"式高压喷雾,对采煤机割煤产尘进行控制和沉降。分析结果表明:局部风速增高是司机作业区粉尘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逆风割煤时粉尘扩散加快,且采煤机下风侧粉尘浓度峰值较顺风割煤时高;采取控降尘技术后,司机位置和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降尘效率分别为82.72%和86.63%。  相似文献   

6.
以神角煤业2105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展开关于综采面粉尘运移规律和架间降尘参数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机逆风和顺风割煤时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基本一致,距离滚筒截割部10~15m的下风侧粉尘浓度达到最大(即采煤机司机处),工作面原有降尘措施开启后,降尘效率在移架处最高,可达80.9%,采用遗传算法对架间喷雾降尘参数优化后,整体降尘率均达到了9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生产效率高、产能大,粉尘污染问题严重。为解决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现有喷雾降尘措施效果不佳的问题,以红柳林煤矿242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分析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割煤产尘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高压喷雾降尘工艺参数优化,重点开展了采煤机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技术的应用研究,解决了喷嘴堵塞、喷雾量不足、喷雾射程短、覆盖面积小的问题,实现了滚筒割煤过程中尘源处的立体覆盖式喷雾。应用结果表明:采煤机司机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从1 362.4、289.1 mg/m~3降低到97.4、31.7 mg/m~3,降尘效率分别为92.85%、89.02%;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从456.8、97.3 mg/m~3降低到45.1、9.7 mg/m~3,降尘效率分别为90.13%、89.76%。工作面作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综采工作面截煤产尘量大的问题,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分析了综采面截煤产尘的风流-粉尘运移规律,重点研究了工作面不同位置粉尘横向及高度方向上的扩散规律,并与现场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机中心上风侧4 m到下风侧10 m的空间为"高浓度粉尘区";从采煤机中心下风侧20 m处开始,在呼吸带高度上出现了"粉尘沉降低浓度带";采煤机中心下风侧30 m之前,粉尘沉降明显,采煤机中心下风侧30 m之后,粉尘明显向顶板扩散;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3 m左右采高综采工作面使用采煤机喷雾控降尘措施时沿煤壁一侧运移的高浓度粉尘危害严重、机面安装电动除尘风机空间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喷雾引射作为动力进行集中抽尘净化的除尘措施,并采用测试分析的方法对喷雾引射风量、引射效率与喷管直径、喷管长度、喷嘴张角、喷雾水量、喷雾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高度小于300 mm的机载多管组合式喷雾引射除尘器,其抽吸风量和负压可达到200 m3/min和800 Pa以上,配合使用采煤机喷雾控降尘技术,可将采煤机逆风割煤时下风侧10 m处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提高至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瓦斯综放工作面采煤机粉尘治理问题,结合新景矿80201综放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研、实验室试验、工业性试验等几个阶段,对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及高压喷雾降尘工艺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该技术后,采煤机顺风割煤时,在煤机中部及其下风侧10 m处降尘效率分别达到87.4%,89.5%,采煤机逆风割煤时,跟机测得煤机中部及其下风侧10 m处降尘效率分别达到88.7%,89.9%,降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