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莹  刘波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0):86-89
基于行走运动的关节角度变化包含更丰富的个体识别信息的观点,提出利用下肢关节角度进行步态识别的新方法。依据人体解剖学的先验知识,通过对下肢运动分析定位盆骨、左右膝、左右踝关节点,提取相邻关节点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作为运动关节角度。识别时,考虑到NN,KNN等传统步态分类器分类能力较弱的缺点,采用针对小样本问题具有很好分类效果的支持向量机对步态特征向量进行分类。CASIA步态数据库上的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2.
步态识别是指根据人走路的方式及动力学特征来识别人的身份。人体关节点能很好地表征步态特征。本文提出一种的新的算法:用半周期长的代表性短序列取代关键帧,然后对每个序列用下肢关节角度描述其动态特征,并用关节点的形状上下文描述其轮廓静态特征,较好的提取了人体的步态信息。我们通过实验,对不同特征赋予相应权值进行特征融合,并采用K近邻分类器有效地提高了识别率。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实用的基于步态的身份识别方法。通过提取目标行走的差分步态图像,将目标运动过程的动态信息转化为二维平面中的静态信息,利用K-L变换进行特征提取,使用标准的分类器进行分类。在中科院自动化所提供的NLPR数据库上做了大量的仿真实验,验证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4.
步态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它根据人们走路的个体特点进行身份识别,具有非侵犯性、难以隐藏、对系统分辨率要求低、远距离识别等优点,已成为基于视觉的人体运动分析的研究热点。该文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特征提取方法,有效地对高维步态轮廓特征进行降维,再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特征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达到了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良的步态会对下肢的关节产生不利的影响(加重行走的负担,能量消耗过快等),以及加重患病的风险,提出了利用KNN(k-nearest neighbor)算法对足外8和足内8两种不良步态与正常步态(对照组)进行分类学习,获取分类模型.三种步态的三维步态数据是从17名受试者在正常行走期间通过3D运动捕捉系统获得的,KNN模型对三种步态识别的总正确率为81.7%,对足外8步态的正确率为92.8%以及足内8的正确率为91.0%.模型的正确率较为准确,可以为矫正不良步态提供有力支持、减少不良步态的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6.
基于连续HMM与静态外观信息模型融合的步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步态轮廓图像下肢左右边界的距离矢量对步态轮廓图像进行描述,采用步态图像两脚的宽度进行准周期性分析.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并融合步态的静态外观信忠模型进行步态时变数据匹配识别.算法在CMU数据库上进行实验取得了较高的正确识别率.  相似文献   

7.
《现代电子技术》2015,(10):55-60
基于关节信息的人体动作识别在人机交互、互动娱乐、多媒体信息检索等方面应用广泛。为了提高动作识别率,使用两种具有固定长度的分层描述符分别关注运动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对运动序列提取特征,将这两种描述符线性组合,形成同时包含动态和静态信息的新描述符,并使用极限学习机(ELM)进行分类。该方法在微软Kinect传感器采集到的MSRAction3D数据库和运动采集数据集HDM05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组合后的描述符结合ELM在这两个数据集上的识别率较现有方法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雅男 《信息技术》2023,(2):30-34+40
武术动作姿势包括静态与动态,呈现多维性,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武术动作姿势识别方法。采用小波阈值变换去除原始图像噪声干扰,参考运动过程中关节角度变化曲线,提取人体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构建动作图像多维分割模型,结合机器学习与目标姿势参数,获取武术动作姿势边缘轮廓的特征分布函数,完成武术动作识别。实验证明:动作识别精准度较高、特征分辨能力较强,具有很好的姿势检测和辨识能力,能够满足武术训练对姿势细节获取要求。  相似文献   

9.
苏菡  黄凤岗 《电子学报》2007,35(9):1685-1690
提出将主曲线作为一种新的步态特征分析和分类方法.主曲线特征分析单独分析每类样本的特征,形成直接对各类样本特征及其趋势的低维流形描述,保留了数据集的内在拓扑结构.首先对步态序列时空分析,在低的代价下表达步态运动的时空变化模式;然后,对步态特征进行主曲线分析;最后,用针对该分析方法定义的新相似性度量和分类规则进行了步态的训练和识别.在常用数据库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行之有效,主曲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快速地进行运动人体的步态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分量分析(PCA)和统一Hu矩融合的步态识别算法。将人体髋关节以下作为感兴趣区域,对图像序列中运动人体的感兴趣区域进行了分割,并提取主分量外形特征,同时计算感兴趣区域的统一Hu不变矩特征,将二者结合,构成步态序列的特征空间,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通过MA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识别速度快,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1.
步态识别在生物识别中研究日益增多。目前对步态的识别研究大都是考虑单一条件下步态的识别率,但在穿外套、背包等混合条件下识别率较低,该文分析了人体行走时步态的时序特征,提出一种4层的双尺度多信息融合的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中每个时间片都为整体信息即大尺度信息和局部细节信息即小尺度信息的融合。此模型能很好地表达步态的时序特性,即步态行走时人体姿态,运动幅度等特征的节奏性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识别率,能有机地融合步态的整体信息及局部细节信息,并且在有轮廓噪声及信息缺失的情况下有较好的鲁棒性,大大降低了外套及背包对步态识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Automatic gait recognition based on statistical shape analysis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Gait recognition has recently gain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from computer vision researchers. This interest is strongly motivated by the need for automated person identification systems at a distance in visual 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The paper proposes a simple and efficient automatic gait recognition algorithm using statistical shape analysis. For each image sequence, an improved background subtraction procedure is used to extract moving silhouettes of a walking figure from the background. Temporal changes of the detected silhouettes are then represented as an associated sequence of complex vector configurations in a common coordinate frame, and are further analyzed using the Procrustes shape analysis method to obtain mean shape as gait signature. Supervised pattern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full Procrustes distance measure, are adopted for recognition. This method does not directly analyze the dynamics of gait, but implicitly uses the action of walking to captur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ait, especially the shape cues of body biometrics. The algorithm is tested on a database consisting of 240 sequences from 20 different subjects walking at 3 viewing angles in an outdoor environm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cluded to demonstrate the encouraging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3.
步态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距离远、难伪造的优点,在智能监控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有的步态识别方法存在着算法计算复杂、用户参与度高、设备开销较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源射频技术的用户步态识别方法。该方法使用了门禁系统中已经广泛部署的无源射频标签,通过标签相位数据计算用户行走动态速度,利用多标签信号互补特性进行信号补偿,提取用户步态频率响应特征。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用户识别准确率高达91.87%,特征提取及比对的时延仅有0.129 s。在训练数据极少、用户参与度低的情况下,实现了高效率、较准确的用户步态识别及认证。  相似文献   

14.
We present a new method for an automated markerless system to describe, analyze, and classify human gait motion. The automated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i) detection and extraction of the moving human body and its contour from image sequences, ii) extraction of gait figures by the joint angles and body points, and iii) analysis of motion parameters and feature extraction for classifying human gait. A sequential set of 2D stick figures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human gait motion, and the features based on motion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from the sequence of extracted gait figures. Then, a k‐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er is used to classify the gait patterns. In experiments, this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estimate of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on a large population of subjects, suggesting that the estimate of variance by marker‐based techniques appeared generous. This is a very effective and well‐defined representation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gait motion. As such, the markerless approach confirms uniqueness of the gait as earlier studies and encourages further development along these lines.  相似文献   

15.
步态就是个体的行走方式,它作为一种适用于非接触式远距离身份识别的生物特征近来倍受关注。文章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利用行人的步态特征识别身份的算法。对于每个序列而言,行人的重心偏移量首先被用来去除序列中的冗余图像帧;然后,从图像中提取二值化人体轮廓的宽度信息,通过对其进行特征空间变换和规范空间变换来获得可分类的低维步态特征;标准的模式分类技术用于最终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强步态能量图的非规范视角步态识别方法,解决了非规范视角下步态识别难题。视角转换方法将视角统一,采用背景减除法提取人体轮廓,引入步态周期检测方法确定步态周期,根据人体骨架参数模型得到加强步态能量图(E-GEI),最后运用2DPCA方法提取特征向量,并采用最近邻域法分类。实验结果表明:E-GEI在各个视角下比普通的GEI在识别效果要更好。  相似文献   

17.
视频中人体跟踪存在复杂性,尤其是对复杂背景下的人体上、下肢区域进行识别与跟踪时,传统算法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传统Kalman滤波跟踪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可变测量协方差的离散Kalman滤波人体识别算法。通过初始化测量协方差,用递归的方法从新获取的观测数据中计算出新的测量协方差估计量,通过离散Kalman滤波器进行跟踪。在实际的视频图像中,表现出良好的跟踪效果,并且对上肢、下肢及整个人体的区分以及部位跟踪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相对于传统的Kalman滤波算法,本算法没有丢失跟踪目标的现象,跟踪速度适中,与人体行进速度保持一致,基本为1.5 m/s,特别适用于对视频中的人体行为进行跟踪及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