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用犬14只,用质量1.03g,平均射速1434m/s的钢珠弹致伤颌面部。分别于伤后6h、24h清创,清创时肌肉组织的切除范围为0.5cm,创口初期缝合,一周内肌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创口愈合及创缘肉芽组织细菌污染情况。结果显示:①在本实验致伤条件下,清创范围为0.5cm,清创后初期缝合,其伤口一期愈合率为94.4%;②在伤后6h和24h清创,伤口愈合情况和伤道肌肉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伤后6h清创可减少局部组织的细菌污染程度;③清创后应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是预防伤口感染,保障伤口愈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胸部火器伤早期G蛋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8只体重相近(10~15kg)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平原对照组、高原移居组和高原世居组(世居组为高原杂种犬)。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0mg/kg),插入气管插管。于海拔3700m处用0.44g钢珠以(350±50)m.s-1的初速度从右第6肋间射入,造成右胸贯通伤,伤后立即封闭伤口,安放胸腔闭式引流。伤后12h,取双侧肺组织,检测G蛋白三个亚型(Gi,Gs,Gq)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12h各组右肺(伤侧)的总表达量均明显增高,与左侧(健侧)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意义。各组左肺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移居组右肺Gi、Gs、Gq的表达增高,与对照组及世居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高原胸部火器伤后G蛋白表达异常增高,以高原移居组最为明显,这可能是高原胸部火器伤后肺水肿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胸部火器伤早期血浆及肺组织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8只体重相近(10~15 kg)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平原伤前组、平原对照组和高原移居组,另外6只高原杂种犬作为高原世居组。平原对照组实验海拔高度为500 m,高原组实验海拔高度为3700 m。实验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0 mg/kg)后,用0.44 g钢珠以400 m/s的初速度从右第6肋间射入,造成右胸贯通伤,伤后立即封闭伤口,安放胸腔闭式引流。各组分别在伤后2、4、6、8、12 h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抽取血标本,伤后12 h取双侧肺组织,检测血和肺组织内的TXB2和6-keto-PGF1α含量。结果各组伤后血浆6-keto-PGF1α和TXB2均明显升高,而TXB2和6-keto-PGF1α的比值仅高原移居组在伤后6 h开始有明显升高。各组伤侧肺组织的TXB2/6-keto-PGF1α比值都比平原伤前组明显增高,尤以高原移居组最为明显;但是,健侧肺组织TXB2/6-keto-PGF1α的比值仅高原移居组显著升高,其他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世居组和平原对照组在胸部火器伤后,肺组织水肿主要局限在伤侧;而高原移居组在胸部火器伤后早期,不论是伤侧还是健侧肺,均存在发生水肿的风险,在伤后应积极预防肺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开放性骨折感染,笔者采集1 32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导致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1)每个患者第1天取2次标本,第1次入院清创前;第2次清创后(或手术后)8小时;(2)在入院后的第2~5天,视患者具体病情再采集标本1~2次;(3)将送检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有氧条件下37°C培养24小时,经过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及生化鉴定,确定细菌种属;(4)收集、分析、记录相关资料(如患者临床资料、实验数据等)。结果 1 32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共培养、鉴定出G-菌(占56.6%),G+菌(占43.4%);在需氧条件下培养出细菌生长的标本1 016例,"无细菌生长"的标本304例;刚入院、清创前和清创后8小时两组菌株数样本均数比较,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其P0.05,差异有显著性;入院清创后8小时留取的标本感染率最低,第3天感染率最高,住院时间的长短与感染率并非正相关;开放性骨折损伤程度越高,感染率越高。结论 G-杆菌成为骨伤科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预防和控制开放性骨折感染,临床上应对伤口进行厌氧菌培养与其他微生物检测并及时行清创术。  相似文献   

5.
采用先进的积分球分光扫描技术和滤色照像方法对犬后肢高速枪伤后伤道周不同活力组织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相同厚度组织对光的反射强度,非枪伤对照肢组织>伤道周肉眼观正常组织>失活组织;(2)在600~860、564和508nm波长段,正常组织对光透射反射强度远大于失活组织,这是光学法判定失活组织界限的理论基础;(3)用红、蓝滤色镜对创面滤色照像,见正常与失活组织显色差异非常明显,可以较肉眼更清楚地判定组织损伤范围;(4)制备一种特定波长的滤色清创眼镜供外科医生在清创时使用,对准确判定组织损伤范围,提高清创质量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通气 (HFJV)对高原胸部火器贯通伤犬的早期救治作用。方法 :12只体重相近 ( 10kg~15kg)的高原杂种犬 ,随机分成HFJV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6只 ,麻醉后用 0 4 4g钢珠弹通过滑镗枪以 80 0m/s的初速度造成犬右胸贯通伤。伤后立即封闭伤口 ,安放胸腔闭式引流 ,并以 2ml~ 3ml/(kg·h)的速度静脉滴注平衡液。HFJV组除进行上述操作外 ,于伤后 15min进行HFJV。所有犬于不同时相测量血液动力学指标 ,并作血气分析。结果 :致伤即刻 ,对照组平均动脉压 (MAP)和峰值气道压 (Ppi)较伤前显著增高 ,致伤后 15min ,PaO2 、pH、SaO2 、MAP及心率 (HR)等均下降 ,PaCO2 及Ppi明显升高 ;伤后 30min及 6 0min,上述变化逐渐加剧 ,动物平均存活时间为 ( 6 5± 2 8)min。HFJV组在致伤即刻及伤后 15min ,上述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相似 ,应用HFJV后PaO2 、pH、SaO2 、MAP及HR显著增高 ,PaCO2 则显著降低 ,动物平均存活时间为 ( 35 0± 175 )min。结论 :高原胸部火器贯通伤早期 ,应用HFJV可明显改善受伤犬的呼吸功能 ,显著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高原胸部火器伤与肺水肿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原胸部火器伤与肺水肿的关系。 方法  30只体重相近 ( 10~ 15kg)的杂种犬 ,随机分成平原对照组、高原移居组和高原世居组 (每组 10只 ,高原世居组选自高原杂种犬 ) ,用 0 .44g钢珠 ,通过滑膛枪以 ( 40 0± 5 0 )m/s的初速度造成犬右胸贯通伤 ,在不同时间测定血浆前列环素的代谢产物 ( 6 -keto -PGFα)和血栓素B2 (TXB2 ) ,伤后 8h取双侧肺组织 ,测定肺含水量并行光镜、电镜检查。 结果  ( 1)伤后各组 6 -keto -PGFα均升高 ,伤后 4~ 8h各组TXB2 升高显著。高原移居组于伤后 6~ 8hTXB2 / 6 -keto -PGFα升高明显 ,而平原对照组和高原世居组则变化不明显。 ( 2 )高原移居组伤侧肺含水量比平原组和高原世居组高 ,健侧无明显差异。 ( 3)光镜及电镜检查发现伤侧肺泡及间质水肿、出血 ,局部肺泡及毛细血管结构破坏 ,呼吸膜增厚。 结论 高原胸部火器伤早期 ,高原移居组发生肺水肿的概率较高原世居组及平原组大。早期在注重抗休克和处理血气胸的同时 ,要注重肺水肿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火器性周围神经间接伤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低速投射物致伤犬肢体为实验模型,在观察火器性坐骨神经间接损伤的形态学基础上,对伤道组织内参与伤口愈合的神经递质的第二信使环核苷酸的变化以及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行动态观察,探讨上述变化与火器伤伤口愈合的关系。实验发现肢体火器伤时,伤道外坐骨神经结构发生明显损伤,以髓鞘劈裂、轴索裸露、神经微丝减少为特征,高速投射物组明显重于低速投射物伤组。同时伤后6小时至10天,高速组伤道组织cGMP含量以及胆碱酯酶活性均低于低速组。伤后高速组伤道肉芽组织内标志伤口愈合程度的羟脯氨酸含量低于低速组。实验结果提示肢体火器伤时周围神经间接伤与投射物速度有关,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神经细胞骨架损伤导致神经递质以及胆硷酯酶活性代谢紊乱是影响火器伤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因此肢体火器伤时改善周围神经功能,纠正神经递质代谢紊乱是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原胸部火器伤早期肺组织G蛋白(Gq、Gs)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2只体重相近(10~15kg)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2组(每组6只):平原对照组和高原移居组,另外6只高原杂种犬作为高原世居组。平原对照组实验海拔高度为500m,高原组实验海拔高度为3700m。实验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0mg/kg)后,用0.44g钢珠以(350±50)m/s的初速度从右第6肋间射入,造成右胸贯通伤,伤后立即封闭伤口,安放胸腔闭式引流。伤后12h,取双侧肺组织,检测G蛋白2个亚型(Gq、Gs)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12h各组右肺(伤侧)Gq、Gs的总表达量均明显增高,与左肺(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左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原移居组右肺Gq、Gs的表达增高,与平原对照组及高原世居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胸部火器伤后,伤侧肺Gq、Gs表达均异常增高,以高原移居组最为明显,这可能是高原胸部火器伤后肺水肿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用抗生素与创面覆盖紫草油沙条或无菌纱布 (观察组 )治疗犬咬伤的治疗效果 ,并与传统的清创缝合方法 (常规治疗组 )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观察组 30例采用 3个步骤进行治疗 ,并与常规治疗组 4 1例进行疗效观察 ,两组经治疗后均常规应用狂犬疫苗、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TAT)、抗生素并隔日换药。结果 :观察组伤后第 7天时红肿热痛、伤面化脓、低热 (<38℃ )分别为 6例 (8 5 % )、2例 (2 8% )、4例 (5 6 % ) ;常规治疗组分别为 2 4例 (33 8% )、13例 (18 3% )、14例 (19 7% )两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观察组治疗犬咬伤疗效优于传统清创缝合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重组裸质粒(pUDKH)观察其对放射复合皮肤创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1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单纯创伤(单伤组)、创伤+伤口局部照射(伤照组)和创伤+伤口局部照射+pUDKH治疗(pUDKH组)3组。图像分析仪测量伤口愈合面积和肉芽组织内血管密度;病理学观察各组大鼠伤口愈合的动态变化。结果伤后第1~28天伤照组动物伤口面积差值持续小于单伤组(对照组),伤口愈合速度较慢;而pUDKH组于伤后第7~21天其面积差值明显大于伤照组(P0.05),表明pUDKH基因能促进放射性复合伤伤口的愈合,其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病理学观察表明,照后早期伤照组渗出物较单伤组和pUDKH组减少,出血坏死较明显,中后期肉芽组织生机不良,新生毛细血管较单伤组和pUDKH组明显减少,晚期伤口愈合较慢,其愈合时间较单伤组和pUDKH组延迟1周左右。结论 HGF基因能明显促进放射复合创伤伤口的愈合,表现在促进伤口区肉芽组织的生长、肉芽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的生成及促进表皮角质层的形成和重上皮化过程。pUDKH重组质粒组伤口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  相似文献   

12.
口腔曲面断层摄影质量控制的实验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口腔曲面断层摄影质量控制的实验方法及应用。方法(1)用直尺钢珠对比实验对比直射线区与斜射线区成像效果的差异,分析牙齿以上区域模糊的形成原因;(2)用直尺钢珠实验模拟切牙进行不同倾斜角度曲面断层摄影,检测切牙倾角对曲面断层摄影图像清晰度的影响;(3)用铜丝网试验多点测量计算绘制出曲面断层摄影之图像层面结构图。结果(1)斜射线并不会导致影像变形模糊,牙齿以上区域图像模糊并非斜射线之故;(2)直尺上钢珠的清晰度与直尺的倾斜角度有关,倾角过大即可产生模糊,提示切牙根部模糊与切牙倾斜程度有关;(3)曲面断层摄影各区域图像层面厚度不同,切牙区厚度最薄,仅0.7 cm,使多数人切牙全长不能同时落在图像层面内而产生模糊。结论通过不同方法可以改善口腔曲面断层摄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方法 体外实验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对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前胶元Ⅰ (α1)mRNA ,并通过糖尿病大鼠背部切口伤模型证实EGF应用于伤口局部的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EGF可促进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使其前胶元Ⅰ (α1)mRNA明显升高。糖尿病治疗组伤后 7、10、14天伤口抗张力明显高于糖尿病自身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EGF可能通过刺激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前胶元Ⅰ (α1)mRNA基因表达而促进糖尿病大鼠难愈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胫骨火器伤骨缺损动物模型.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利用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二级投射装置系统,根据钢珠质量和氮气压力值分为4组.激光测速仪测量弹丸速度并计算致伤能量,观察局部伤情,测量贯通伤出入口平均面积、空腔体积,并影像学评价骨缺损长度.统计各组伤情并分析变异系数(CV),以评价模型伤情稳定性.结果 所有动物均造成后肢贯通伤并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D组致伤能量最大,B、C组次之,A组致伤能量最小.B、C组贯通伤伤道出、入口面积和伤道容积等局部伤情指标稳定性优于A、D 两组,骨缺损长度B组伤情稳定性优于其他3 组.最终确立用 4 mm 0.24 g钢珠、氮气气压1.4 MPa、钢珠弹丸速度(776.9±19.7)m/s,造成胫骨骨缺损(1.62±0.16)cm,动物在伤后清创抗感染治疗后可长期存活.结论 采用本方法模型制作简单,动物伤情稳定,可建立有效的兔胫骨火器伤骨缺损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本研究前期建立的方法分离大鼠皮肤伤后伤口液和真皮多能干细胞.取伤后1天伤口液作为创伤修复启动微环境刺激真皮多能干细胞,24h后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3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制作单纯创伤和难愈创伤动物模型,观察伤口局部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成纤维细胞数量、表皮再上皮化程度等创伤愈合过程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相(3、5、7、10、14天)伤口组织MMP3含量变化.结果 创伤早期伤口液作用后,真皮多能干细胞MMP3表达显著增加.正常大鼠皮肤组织可见一定量的MMP3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细胞、毛囊外根鞘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单纯创伤大鼠伤后各时相点MMP3表达均显著增加,尤以真皮组织为著,其峰值在伤后5~7天.难愈创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MMP3含量亦显著增加,但其表达峰值延迟,为伤后10天,且伤后3、5、7天真皮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结论 MMP3是一种重要的创伤愈合调节分子;高表达MMP3可能是真皮多能干细胞参与创伤修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拓油纱对犬咬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40例犬咬伤致皮肤贯穿需清创缝合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试验组)各120例。A组伤口经清创缝合术后采用传统凡士林油纱引流,B组伤口经清创缝合术后采用优拓油纱引流。观察创面感染率,比较更换引流物的次数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与A组的治疗方法相比,B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率明显降低,引流物的更换次数明显减少,且伤口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拓油纱较传统的犬咬伤伤口引流物能够加速犬咬伤创面愈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寒环境下杂种犬肢体爆炸伤后早期救治时间窗。方法模拟高寒环境杂种犬肢体雷管引爆致伤实验,分别于伤后即刻、第8、12、24 h行伤口清创缝合,术后72 h通过肉眼观察,血白细胞检测,伤道深部软组织实验病理学和细菌学鉴定,分析比较伤后不同时间点内救治效果。结果高寒环境杂种犬肢体爆炸伤后,不同的清创缝合时间窗内炎性改变有差别,早期清创缝合效果良好,晚期手术感染率高,8 h后手术效果差。结论高寒环境下肢体爆炸伤早期救治时间窗为伤后8 h内。  相似文献   

18.
颌面部高速投射物伤区局部组织损伤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初速1411.6m/s,重103g钢珠致伤狗领面部。伤后观察局部组织损伤的病理特点发现:(1)颌面部高速投射伤时,局部组织损伤严重而广泛,受损伤的组织器官多,尤其是气管、口底组织、舌根部及面颈部血管的损伤。可因阻塞呼吸遭或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2)在距伤遭壁2.4cm范围内的肌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冉眼可见肌肉组织变色范围为0.5~0.8cm。经光、电镜证实为挫伤区的组织范围在0.5cm以内。提示:颌面部火器伤伤员的急救,要特别注意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等急救措施。清创时.肌肉组织的切除范围一般不超过0.5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外源性血小板源伤口愈合因子 (platelet -derivedwoundhealingfactors,PDWHF)对糖尿病因难愈性伤口愈合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四氧嘧啶诱导SD大鼠血糖值 >1.8mg/L后 ,采用大鼠背部成对切口伤模型 ,一侧伤口局部应用PDWHF( 10 0 μg/切口 ) ,手术当日及术后连续 6日每日 1次 ,另一侧作为自身对照。体外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 ,生长融合后 ,加入 10 %PDWHF ( 5g/L) ,观测前胶原Ⅰ (α1)mRNA水平量。结果 伤后 7,10 ,14天治疗组与自身对照非治疗组伤口抗张力值分别为 ( 10 3± 13 ) ,( 2 4 9± 4 9) ,( 5 4 6± 3 7)g/cm和 ( 67± 12 ) ,( 113± 2 8) ,( 2 77± 3 0 )g/cm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体外实验发现 :生长融合的伤口成纤维细胞与PDWHF孵育 4 ,8,12小时后 ,PDWHF作用组前胶原Ⅰ (α1)mRNA分别较对照组高 0 .9,3 .7,2 .2倍。结论 PDWHF促进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与其直接刺激伤口成纤维细胞前胶原Ⅰ (α1)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1997~ 1999年 ,我们采用点刺放血、火罐拔毒、碳酸氢钠湿敷治疗蜂蝎螫伤 6 2例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5 6例 ,女 6例 ;年龄 2 0~ 30岁 ,平均 2 3岁。螫伤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局部肿痛明显 ,并渐向四周扩散 ;螫伤四肢关节端时 ,可出现功能障碍。1 2 治疗方法  (1)充分暴露螫伤部位 ,于肿胀中心寻找伤口和毒刺 ,若有毒刺 ,尽快用针镊取出 ;(2 )取三棱针在肿胀部位均匀扎上针眼 ,针眼间隔 0 5~ 1cm ,深度 0 5~ 1cm ,使渗出液和血液流出 ;(3)火罐尽可能覆盖针眼 ,留罐 5~ 10min ;(4)用消毒棉球擦净拔出来的毒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