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介入治疗是我院近年开展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项有效措施,它是经动脉插管超选肝动脉行化疗和(或)栓塞,使肿瘤组织抗癌药物浓度高于全身数十倍,增强了药效,降低了机体正常组织的损害。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病人全部为男性,年龄24岁~67岁,平均54岁。l例肝癌切除术后化疗管堵塞,2例大肝癌各自介入治疗Th次后行肝癌切除,3例已有远处转移,l例拒绝手术治疗。7人共行介入治疗16次。l.2方法采用Seldinger法局麻后经左或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入肝固有动脉或左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或行化疗栓塞。常用的化疗…  相似文献   

2.
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血管栓塞是目前综合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1996年1月~1998年12月对50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28~72岁,平均52.3岁。均经B超、CT或MRI证实为原发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5例,介入治疗后行肝癌手术6例。行介入治疗4次3例,3次5例,2次20例,1次22例。50例均用Seldinger方法在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导管超选至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常用化疗药物有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5-氟脲嘧啶等,2~3种药物联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2例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或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43例患者肿瘤缩小,14例患者肿瘤大小无变化,有效率为92%,5例患者肿瘤增大或数目增多,无效率为8%;2年以上生存率为84%;肝动脉化疗栓寒治疗的并发症多于肝动脉灌注治疗的并发症.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及肝动脉灌注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积极有效的首选治疗,选择良好的介入方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芸  曹维军  崔玲  李博  王楠楠 《当代医学》2009,15(35):668-669
目的评价自控镇痛泵缓解肝癌患者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时腹部疼痛的效果。方法住院行介入治疗的28例肝癌患者,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35岁~68岁,平均年龄52.03岁,所有病例均行超声、CT或MRI、实验室检查,临床综合诊断为肝癌,患者第一次肝动脉栓塞化疗采用常规止痛方法,第二次使用镇痛泵,比较两种方法止痛效果。结果使用常规止痛方法患者均有明显腹部疼痛,而使用镇痛泵后,所有患者都没有明显的腹痛症状。结论镇痛泵在肝癌介入治疗时镇痛效果优越,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放射介入学的发展 ,肝癌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其损伤小 ,痛苦少 ,它使肿瘤缩小而获得手术机会 ,对失去手术机会或中晚期肝癌患者可延缓肿瘤生长 ,提高生活质量。术中加强医护配合 ,密切观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取得满意疗效的有效途径。现将介入治疗术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8例经皮穿刺肝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患者 ,男 2 0例 ,女 1 4例 ,年龄 2 7~ 76岁 ,平均 5 5岁。其中原发性肝癌 2 5例 ,转移性肝癌 9例 ,一次介入 2 3例 ,两次介入 8例 ,三次介入 3例。共 48例次。手术方法与配合 协助患者摆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抗癌汤配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纯介入组24例,从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进入肝脏肿瘤区靶动脉,行化疗灌注或化疗性栓塞。综合治疗组24例(中药+介入),在介入治疗的同期或前后服用中药益气活血抗癌汤,并随症加减。两组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8%,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介入治疗后并发症有明显优势(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药治疗具有良好疗效,能较快恢复因介入治疗而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方法:对253例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其中213例行肝动脉灌注联合栓塞术,31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术,9例直接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253例患者经过介入以及保肝、水化、对症等治疗均好转出院。结论:介入治疗肝癌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TACE)肝癌的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各16例,均行TACE治疗1~2次.对照组先行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然后用丝裂霉素同碘化油混合物动脉栓塞;药物组在常规介入灌注化疗基础上,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15~30 mg同碘化油10~20 ml混合后行肝动脉栓塞.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及右上腹疼痛,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体积、AFP水平均明显小于或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组治疗后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介入栓塞治疗肝癌未见明显副反应,肿瘤缩小、AFP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的介入化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介入化疗应用大剂量抗肿瘤药物动脉灌注 ,可导致骨髓抑制。 1996- 0 1~ 2 0 0 1- 0 1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介入化疗病人 16 8例 ,其中发生骨髓抑制 32例 (76次 ) ,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中 ,男 2 1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 8岁。原发性肝癌 2 2例 ,转移性肝癌 10例。介入化疗前所有病人外周血象均在正常范围内 ,一般状况按卡氏法计分均≥ 6 0分。采用Seldinger技术 ,穿刺股动脉 ,将导管尽可能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 ,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或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常用…  相似文献   

10.
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肝癌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又都具有很强的专科性,因此掌握并做好规范的肝癌介入治疗护理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我院近6年治疗10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2005年我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1000例,男708例、女292例;年龄35~85岁,平均63岁;肿瘤临床分期A期769例、B期231例。患者均符合介入手术的适应症,无禁忌症。均在美国GE-2100下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与探讨肝动脉及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对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3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0例,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SPVE)方法治疗,B组16例,单纯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方法治疗.结果 A、B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和82.4%,治疗后0.5、1、2年生存率相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延长生存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乔章奇 《大家健康》2016,(11):129-130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探讨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3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30例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中17例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剩余13例患者单纯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AFP 均值、患者随访生存时间均值、术后5年内存活效率。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术后一个月血清中位数显著低于常规组,且介入组患者术后随访生存时间中位数、治疗后5年内存活百分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介入疗法辅助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能够显著提高该疾病临床治疗效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自控镇痛泵缓解肝癌患者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时腹部疼痛的效果.方法:住院行介入治疗的38例肝癌患者,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38岁~73岁,平均年龄56.12岁,所有病例均行影像(超声、CT或MRI等)、实验室(AFP等)检查,临床综合诊断为肝癌,其中10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癌.患者第一次肝动脉栓塞化疗采用常规止痛方法,第二次使用镇痛泵,比较两种方法止痛效果.结果:使用常规止痛方法患者均有明显腹部疼痛,而使用镇痛泵后,所有患者都没有明显的腹痛症状.结论:镇痛泵在肝癌介入治疗时镇痛效果优越,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0月,对7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228例次,肝动脉化疗 碘化油栓塞26例;肝动脉化疗 碘化油 明胶海绵栓塞35例;肝动脉单纯灌注化疗15例。结果:化疗 碘化油 明胶海绵治疗效果最佳;化疗 碘化油治疗次之;单纯灌注化疗效果最差。本组患者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4.2%、59.2%、21.1%。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可作为不能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规治疗方法,经过治疗,在临床症状改善,肿瘤明显缩小者,可行积极采取二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及栓塞在晚期肝癌治疗中的疗效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3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23例实验组行肝动脉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及栓塞;将5-Fu、顺铂及丝裂霉素与生理盐水或超液态碘化油混合,经HGC-3000型肿瘤介入热疗机循环加热至55~60℃经导管注入肝癌滋养动脉.20例对照组行常温下肝动脉内化疗及栓塞.通过两组对比予以对介入性热灌注化疗及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23例中19例肝癌患者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2例缩小不明显;2例术后瘤体增大.对照组20例中肿瘤缩小6例;肿瘤缩小不明显4例;10例术后瘤体增大;其中1例4月后死亡.结论 经选择性肝动脉热灌注55~60℃的碘化油、化疗药物合并明胶海绵栓塞肝癌滋养动脉治疗肝癌是简单、安全、疗效好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单纯化疗和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肝癌晚期的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延续生命。2005—2006年我院对15例肝癌晚期患者经肝动脉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晚期肝癌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45~71岁,平均62岁。其中合并肺转移3例、合并淋巴转移1例。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晚期肝癌膈下动脉开放的DSA表现及高度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以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34~67岁,全部为原发性肝癌。行膈下动脉造影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对向肿瘤供血的膈下动脉分支行栓塞化疗。结果肝脏肿瘤均位于肝脏上部,接近膈肌或/和肝包膜。膈下动脉造影均为膈下动脉以终末支方式参与肿瘤供血,栓塞治疗成功。结论膈下动脉是中晚期肝癌的重要供血侧支动脉,认识其供血特点并正确处理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过18例骨转移癌43次介入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采用介入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18例骨转移癌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侵犯不同部位及动脉供血情况。18例骨转移癌患者共行43次介入治疗,12例行介入动脉内灌注化疗,6例介入动脉内灌注化疗,6例介入动脉内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其中8例原发灶与骨转移灶同时介入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减轻,体征改善明显。血管造影肿瘤染色明显减少。总有效率(CR+PR)为27.8%,1年生存率为16.7%,中位生存期7.5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介入化疗或栓塞术是治疗骨转移癌的一种有效姑息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立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2035-2036,2039
目的 探讨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化疗栓塞(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先行肝动脉造影(DSA),然后根据造影表现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35例共行90次介入治疗,其中23例发现复发病灶,12例阴性(第1次DSA未发现复发病灶),在介入随访中,8例病灶缩小,12例阴性病例中有2例复发。结论 肝癌术后DSA可以尽早发现复发病灶,TACE可以降低近期复发率,可作为常规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张绍平 《河北医学》2003,9(1):87-87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 ,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栓塞 (介入 )治疗肝癌已成为目前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病人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一次使用量大 ,使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和并发症 ,直接影响了肝癌病人的整体治疗过程和预后。为减少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几年来我们为 32例肝癌介入治疗病人术前术后行之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 ,使患者顺利渡过术后反应期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男 2 5例 ,女 7例 ,年龄最大的 72岁 ,最小 34岁 ,其中原发性肝癌 2 0例 ,肝转移癌 12例 ,行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