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1 400~1 900不同密度等级轻集料混凝土,进行了系统的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ECS02:200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中无论是卵石还是碎石的国家统一测强曲线均不适用轻集料混凝土,其相对标准误差超过误差范围要求;建立了1 400~1 900密度等级强度等级范围为LC15~LC50的轻集料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其相对标准误差小于12%,满足CECS 02:2005对专用曲线的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畅 《工程质量》2019,37(7):31-35
论文基于天津地区冬施混凝土的长龄期强度检测,并依据JGJ/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94-2013《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分别使用HT-225型和H450型回弹仪建立了天津地区在冬季施工条件下的混凝土测强曲线,与全国统一测强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建立天津地区专用测强曲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的桥梁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C50乃至C60已较为常见,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中的混凝土强度统一测强曲线只适用于抗压强度为10~60MPa的普通混凝土,为了提高检测精度,有必要依据JGJ/T 23-2011技术规程的要求,制定某高速公路C50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  相似文献   

4.
盾构管片生产由于采用集中预制,原材料质量比较稳定可靠,施工工艺比较成熟,盾构管片混凝土采用设计强度等级为C50的高性能混凝土,但现场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全国统一测强曲线检测盾构管片混凝土强度时,不能满足准确检测其实际强度要求。为此,对厦门地区轨道交通管片厂盾构管片制定了专用测强曲线,并采用钻芯验证,结果表明该专用测强曲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盾构管片生产由于采用集中预制,原材料质量比较稳定可靠,施工工艺比较成熟,盾构管片混凝土采用设计强度等级为C50的高性能混凝土,但现场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全国统一测强曲线检测盾构管片混凝土强度时,不能满足准确检测其实际强度要求。为此,对厦门地区轨道交通管片预制场盾构管片制定了专用测强曲线,并采用钻芯验证,结果表明该专用测强曲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92国标附录B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做了一定量的试验,对自燃煤矸石轻骨料混凝土测强曲线进行初步探索的试验过程和所形成的测强曲线,及其在自燃煤矸石混凝土生产应用的中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新型能量式回弹仪,对泵送混凝土结构实体试验模型与标准立方体试件进行测试。分别建立了基于结构实体芯样强度与标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的混凝土测强曲线,并建立了楼板底面回弹的专用测强曲线,弥补了现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无法对泵送混凝土成型的结构现浇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回弹测试龄期对混凝土28d强度推定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闽南地区花岗岩机制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非泵送混凝土试块,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的标准方法分别测试14,28,60,90,180,360d混凝土试件的回弹值、碳化深度和实测强度,并选用指定的幂函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建立闽南地区花岗岩机制砂非泵送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曲线。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回弹值、碳化深度和实测强度随龄期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龄期对回弹法测强曲线使用的影响,并提出实际工程中28d强度推定值的误差修正值。  相似文献   

9.
井旭东 《安徽建筑》2014,(1):153-155
文章以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为研究对象,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对淮南地区常用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拟合,获得淮南地区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测强曲线,并对比全国统一测强曲线,对于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在淮南地区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中检测得出的混凝土回弹数据,采用 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的测强曲线和云南省地方标准 DBJ 53/T-52-201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的测强曲线分别对其进行计算并分析,对云南地区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推定值时测强曲线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