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4种临床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吸收剂量的影响及胸部扫描的辐射场空间分布,以期为受检者与机房内空间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热释光探测器(TLD)测量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利用TLD监测胸部螺旋扫描时距离CT诊断床不同位置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结果 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分别为0.040~64.818 mGy、0.154~10.155 mGy、0.028~0.154 mGy、0.443~17.141 mGy和0.093~14.346 mGy。胸部扫描时空间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最大值为0.049 mGy,且与CT球管距离越大数值越小。结论 4种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的吸收剂量一般不会超过阈剂量。单次CT胸部扫描时陪检者所受剂量较小。为减少辐射危害,在CT扫描中可采取屏蔽措施来减少受检者组织吸收剂量,同时陪检者应适当增加与球管和诊断床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量移动CT与普通CT扫描所致受检者敏感器官(眼晶体、甲状腺、胸腺、乳腺、小肠、性腺)体表皮肤入射处空气比释动能及辐射场分布情况,了解移动CT和普通CT扫描各自剂量特点,为合理应用及采取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CT受检者六个敏感器官体表剂量和周围环境剂量。结果 移动CT扫描致受检者剂量具有新特点,头部扫描眼晶体体表剂量平均为66.6mGy,转换为脑部吸收剂量约为61.62mGy,是普通CT的2.8倍,也高于头部CT扫描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50mGy;邻近投照部位的甲状腺和胸腺处剂量高于普通CT,而乳腺、小肠、性腺和周围环境的剂量低于普通CT。加防护后,相应部位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 应按照移动CT的特性及功能,合理应用,并注重受检者非投照部位的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所有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CT设备常见扫描部位的剂量参数调查,分析上海地区成人CT扫描剂量分布,为建立上海市CT扫描诊断参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在上海所有辖区(共16个区)分别选取至少1家开展CT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每家医疗机构抽取1台年度状态检测合格的CT设备开展头颅、胸部、腹部、腰椎扫描受检者进行剂量调查,收集受检者基本信息、CT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等剂量指标。结果 共收集1475例CT受检者扫描数据,头颅、胸部、腹部和腰椎的CTDIvol的75%位数分别为57 mGy、11 mGy、16 mGy和23 mGy;DLP的75%位数分别为862 mGy·cm、361 mGy·cm、593 mGy·cm和550 mGy·cm。结论 不同扫描部位的CTDIvol和DLP存在显著差别,相同部位扫描的CTDIvol和DLP也存在较大差异,男性DLP略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临床核医学诊断治疗中患者受照剂量指导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估算核医学检查、治疗患者的受照剂量,为进一步作好核医学患者剂量调查工作做基础准备。方法 用ICRP给出的部分临床核医学诊断中常用放射性药物的有关数据进行受检者有效剂量估算。结果 一次给药所致有效剂量脑部检查最大,甲状腺最小。如果计算骨扫描和心脏检查受照射量大的器官骨表面和心脏的吸收剂量分别为52 mGy、19.01 mGy。这个量大于我国7种X射线诊断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最大的腰椎侧位片水平(12.51±4.16 mGy/次)。结论 临床核医学诊断、治疗中患者受照剂量调查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牙科摄影时受检者最大皮肤及敏感腺体吸收剂量,为评估牙科摄影所引起的危害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用与人体密度相近的仿真模体代替受检者,将LiF(Mg,Cu,P)剂量计(TLD)放置在上后磨牙皮肤表面及敏感腺体解剖位置,以标准成人条件投照后,应用RGD-3B热释光剂量仪测量。结果 牙口内片摄影:最大皮肤吸收剂量范围为0.38~4.46mGy,均值为(2.10±1.38)mGy,腮腺吸收剂量最大,甲状腺吸收剂量较小;牙全景摄影:最大皮肤吸收剂量范围为1.13~6.10mGy,腺体吸收剂量较口内片明显升高;牙科CT:颌面部摄影CT最大皮肤吸收剂量为2.02mGy,腺体吸收剂量也较高,小野CT最大皮肤吸收剂量7.24mGy,腺体吸收剂量较低。结论 牙科摄影中受检者剂量低于医疗照射指导水平,但仍应加强受检者防护,推动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上海市头颈部、胸部CT扫描频次分布及其剂量水平。方法 采用分层典型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的25家医院为调查对象,通过上海市放射卫生综合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各医院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和医学信息系统(HIS),收集受检者基本信息、检查部位、扫描参数、受检者剂量报告等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1 732 286人次的CT检查中,头颈部、胸部检查在儿童受检者占75%以上,在成年人受检者则占60%以上。对于成年人受检者,颅脑CT、眼部CT和胸部CT的CTDIw的平均值分别为55.4 mGy、43.1 mGy和12.4 mGy,CTDIvol的平均值分别为56.1 mGy、47.0 mGy和10.6 mGy。颅脑CT、耳道CT和胸部CT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平均值分别为603.4 mGy·cm、241.8 mGy·cm和293.6 mGy·cm。结论 CT检查中,头颈部、胸部所占比例很高,不同类型CT检查导致的剂量水平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合理使用多排(层)螺旋CT,优化扫描参数有效降低受检者受照剂量。方法 采用颅脑、腹部扫描方式,改变相关参数,获得剂量变化趋势。结果 受检者剂量与管电压、管电流和旋转时间成正比关系,与螺距成负比关系,尤其是管电压、管电流对受检者影响较大。结论 CT检查时,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应选取最佳扫描方案,有效降低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8.
闵楠  刘伟  张琳  牛菲 《中国辐射卫生》2016,25(6):730-732
目的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实验,针对现在所使用的腹部扫描条件,对患者的受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方法 选择常规扫描参数和低剂量扫描参数,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在相应体表位置和预定孔中插入剂量计,测量体表剂量和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器官或组织的受照剂量范围分别为0.014~96.7 mGy,0.00148~5.56 mGy,有效剂量结果分别为14.5 mSv和1.52 mSv。结论 合理减少CT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需要建立科学实用的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参考(指导)水平。  相似文献   

9.
儿童CT扫描体表剂量水平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量分析儿童CT扫描的体表剂量,为儿童CT检查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模体及热释光剂量计进行测量。结果 儿童头部CT扫描其中心体表剂量平均达19.34 mGy,副鼻窦扫描平均可达43.36 mGy,腹部扫描骨盆部位体表剂量为0.51~2.81 mGy。结论 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扫描分析条件,以减少受照剂量,使儿童的CT应用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X射线颈椎拍片检查时病人与胎儿的受照剂量。方法 采用人体体模模拟受检病人,用热释光剂量计测定病人和胎儿剂量。结果 病人14个器官中甲状腺和眼晶体剂量较高分别为2.31 mGy和1.81 mGy,子宫内胎儿剂量较低为0.003 mGy。结论 颈椎柏片时,胸部以上受X射线照射剂量较大,腹部只受到散射线照射,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常规头部CT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即TCM螺旋扫描模式)能否降低照射剂量和提高影像质量。方法 50例成人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头部CT的TCM螺旋和常规轴扫模式,常规轴扫参数:140 kV,170mA用于颅底部;120 kV,150 mA用于颅脑部,2s/周。TCM螺旋扫描参数:120 kV,280 mA(最大管电流阈值),0.8 s/周。扫描剂量直接取自设备剂量指示值(CTDI和DLP)。影像质量分别由两位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头部CT的颅底、脑灰-白质层面以及全部影像逐层进行CT值、信噪比测量以及综合评估。结果 常规头部CT采用TCM螺旋扫描模式较轴扫模式可使患者有效降低管电流使用量(44±12)mA,扫描时间(4.8±0.8)s,照射剂量(38±0.9)%:[CTDI:(32.10±9.0)mGy、(55.00±7.2)mGy;DLP(442.10±72)mGy·cm、(668.00±26)mGy·cm];经计算人体吸收剂量可降低(1.5±0.4)mSv,并可有效提高影像质量。结论 经两种不同扫描模式所得影像的CT值测量结果及其他影像质量参数的对照,应用TCM螺旋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完全可与轴扫描模式相媲美,同时具有可减少扫描时间和照射剂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仿真人体模型,探讨单源螺旋CT和双源螺旋CT在不同扫描模式下食管癌患者有效剂量的差异。方法 根据ICRP推荐的组织及器官,对仿真人体模型38个组织器官进行打孔并布置剂量计。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分别采用双源64层螺旋CT双能扫描模式、双源64层螺旋CT单能扫描模式与普通单源64层螺旋CT扫描模式,对仿真人体模型进行扫描,测量不同器官、组织的吸收剂量,进而估算患者的有效剂量。结果 双源64层螺旋CT双能扫描模式组、双源64层螺旋CT单能扫描模式组与普通单源64层螺旋CT扫描模式组不同器官、组织吸收剂量范围分别:0.126~329.7 mGy,0.114~317.8 mGy,0.123~321.2 mGy,各组中吸收剂量最低者均为性腺,最高者均为骨组织。三个模式组中患者的有效剂量分别为26.9 mSv,26.1 mSv,26.8 mSv。结论 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双源CT单能扫描模式与普通单源CT扫描模式下,患者的有效剂量基本一致,相差不大,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可以不考虑患者剂量的因素,而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恰当的扫描模式。同时,对于扫描野外的性腺等敏感器官应当采用物理防护,降低患者的器官受照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美国Kodak-omat XTL-2剂量胶片,LiF(Mg,Cu,P)CR-200ATLD和仿真人体头模,检验X刀放射治疗脑室肿瘤剂量分布的可行性。方法 仿真头模以3 cm厚做横向(水平面)切开,共切成四片,取其中二、三片(即A片和B片),每一层面关键器官上设置若干直径1 cm,长0.5 cm的测试孔,孔中放入TLD剂量计,每间隔10 mm一个测点。测量采用临床常用的二种不同治疗照射方案,计算出各测试点的理论实验值及重建精度。结果 TLD剂量计的测量结果在5%以内符合,剂量胶片的测量结果在3%以内符合,均能满足放射治疗的剂量学要求。结论 可见采用LiF(Mg,Cu,P)CR-200A TLD计,Kodak-omat XTL-2剂量胶片及仿真人体头模检验X刀治疗脑室肿瘤的剂量分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源CT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的扫描技术在儿童鼻旁窦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80例临床怀疑鼻旁窦炎的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实验组(A组) 40例:管电压70 kVp,螺距3.0,所得数据采用迭代算法(SAFIRE) 重建;对照组(B组)40例:管电压80 kVp,螺距1.5,所得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重建。分析比较2组不同扫描方式的主、客观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实验组的CTDIvol (mGy)、DLP (mGycm)和ED (mS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TDIvol:0.39 ±0.004 vs 1.57 ±0.009 mGy,P < 0.001;DLP:6.31 ±0.52 vs 19.88 ±2.01 mGycm,P < 0.001;ED:0.024 ±0.005 vs 0.079 ±0.016 mSv,P < 0.001)。较对照组,试验组的图像噪声及SNR硬组织均有所增加,SNR软组织则有所下降。2名医师对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超低管电压(70 kVp)联合FLASH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儿童鼻旁窦CT扫描剂量,且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两种表面防护材料在CT扫描野内的辐射防护效果和扫描野的图像质量。方法 使用CTDI模体测量颈部扫描时周边的辐射量及CTDIw,采用铋屏蔽和硫酸钙屏蔽为辐射防护材料的辐射量及CTDIw,比较有无屏蔽以及两种屏蔽的防护效果差异。低剂量CT筛查6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无屏蔽组以及使用铋屏蔽和硫酸钙屏蔽防护组,自动曝光控制扫描,管电压100 kV,参考管电流为23 mAs。对患者甲状腺和肺尖层面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屏蔽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研究中,无屏蔽组的探测点辐射量为6.17±0.21 mGy;小于床板侧(7.61±0.14)mGy和中心侧为(7.14±0.11)mGy(P<0.01);而屏蔽组CTDIw均小于无屏蔽组,且铋屏蔽组和硫酸钙屏蔽组与无屏蔽组CTDIw分别为5.78、5.02、6.92 mGy(P<0.05)。临床研究中,3组低剂量筛查的有效剂量分别为(0.92±0.05)、(0.90±0.06)、(0.90±0.05)mSv(P>0.05)。3组甲状腺和肺尖成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且屏蔽组的甲状腺成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无屏蔽组(F=14.69,P<0.01),其中硫酸钙屏蔽组评分最低;3组肺尖图像质量评分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1.57,P>0.05)。结论 铋屏蔽与硫酸钙屏蔽均可以作为肺癌CT筛查的甲状腺表面屏蔽使用,不影响肺组织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某家医院2021年儿童CT扫描剂量水平并提出优化扫描建议.方法 选取某市某家医院儿童CT扫描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扫描部位的典型剂量值、典型扫描参数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组中头颅平扫、上颌窦及胸部平扫样本量大于10,其中1岁组和5岁组头颅平扫、上颌窦两部位的kV、mA及CTDIvol值相同,胸部扫描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定山东省CT头部扫描参考剂量水平,促进CT扫描的合理化应用。方法 测量CT剂量指数,将两次剂量检测结果分别平均分成30组,每组取其均值为组中值,然后将剂量从低到高依次排序,取其75%分位剂量值为参考剂量水平。结果 两次检测75%分位值剂量分别达到38.37 mGy和51.77 mGy,绝对差值为13.4 mGy,其中第二轮检测,其值已超过我国CT卫生防护标准规定的参考剂量水平50 mGy,但低于ICRP 87号出版物给出的参考剂量60 mGy。结论 随着大量螺旋CT的的广泛应用,有必要进行修订,制定新的CT检查参考剂量水平,CT诊断检查参考剂量水平的确立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