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南宫智  李园 《医学动物防制》2004,20(11):679-681
目的了解和分析修水县肠寄生虫病的感染状况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江西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及《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结果在调查的2044人中,共查出7个寄生虫病虫种,总感染率为20。79%。感染率自高向低依次为钩虫1492%、蛔虫509%、蛲虫051%、鞭虫029%、肝吸虫024%、小杆线属虫009%、毛圆线虫005%。结论与1988年调查结果相比较,人群总感染率下降了7424%,但农民钩虫病感染率仍较高,今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程度。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5个调查点,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开展人体寄生虫感染、个人饮食卫生习惯等调查,并运用Epi Info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结果 此次云南省四川盆地生态区共调查1 264名居民,受检率为81.8%,其中205人感染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率16.22%,感染虫种主要有蛔虫、钩虫、鞭虫和人芽囊原虫。主要以轻度感染(87.33%)和单一感染(83.41%)为主。中老年农民人群中钩虫感染率较高,并在两个调查县中感染率存在差异;钩蚴培养结果显示主要为美洲钩虫感染,仅发现2人同时感染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学龄前儿童和学生中蛔虫、鞭虫和原虫感染率较高。各虫种感染率在性别和民族分布上未见统计学差异。文化程度的不同感染率存在差异。人群中土源性线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54.79%),人体寄生虫感染率与卫生习惯情况调查发现,使用新鲜粪便施肥和赤脚下地劳动增加了感染钩虫的风险。结论 云南省内四川盆地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总感染率与全省相近,建议加强防治相关知识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可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虫种感染特点采取相对应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平乐县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进行,把平乐县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片区,在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调查对象粪便中的虫卵.结果:5个片区共调查1 009人,发现5种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3.08%,5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钩虫7.33%、蛔虫2.18%、鞭虫1.59%、蛲虫0.79%、肝吸虫1.19%,其中钩虫以美洲钩虫为主.不同虫种感染年龄不同,钩虫和肝吸虫主要集中于20~50岁青壮年,蛔虫、蛲虫低年龄组感染较重.不同乡镇感染率存在差异,其中阳安乡感染率较高.结论:平乐县寄生虫感染仍处在较高水平,特别是肝吸虫感染率高于10年前水平,可能与人口流动带入食生鱼片的饮食习惯有关.提示今后要采取药物驱虫、加强健康教育、改水改厕等综合防治措施,加强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特别是肝吸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五大人体寄生虫病之一,钩虫成虫和幼虫均可对人体致病,以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2001-2004年全国人体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钩虫平均感染率为6.12%,其中海南省为33.17%,为全国最高[1]。1956-1957年河北省滦县调查结果,钩虫感染率为41.6%[2]。1987-1988年河北省临漳县调查结果,钩虫感染率为15.26%[3]。随着人们生活、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寄生虫感染率不断降低。为了解现今邯郸地区钩虫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钩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7月对邯郸地区临漳县10个自然村村民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钩虫是人体常见肠道寄生虫,钩虫感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WHO(2001)评估认为,钩虫的危害要大于过去的认识,甚至超过了血吸虫、乙肝和丙肝。新近研究证明,钩虫感染处于低免疫应答状态,对病毒(如麻疹、艾滋病等)易感。钩虫病一直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病种。贵州是我国西南经济欠发达省区,加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成为历史上人体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地区,钩虫便为其中之一。50年代至今,经全省大量的调查防治工作,人群钩虫感染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和分析海南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和流行特征,评估十多年来的防治效果,为制定全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进行。结果整群随机抽样全省5个市、县15个点7924人,调查发现人群肠道蠕虫感染率为59,40%,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56.22%,查见肠道蠕虫16种,其中线虫11种,绦虫2种,吸虫3种,感染率较高的虫种是钩虫、鞭虫和蛔虫,其感染率分别为33.18%、31.35%和14.29%;多虫感染较严重,感染度以轻度感染为主,感染年龄以5—9岁和10—14岁两组为高;汉、黎、苗、回各民族感染率分率别为48.27%、64.14%、76.36%、58.96%;女性和农村居民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和城镇居民。结论海南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儿童蛲虫感染率略有所上升,中部地区钩虫感染率仍然居高不下,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普洱市居民重要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改良加藤法、肛周透明胶纸拭擦法对居民进行粪便检查以了解土源线性虫感染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并分析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卫生行为和卫生习惯与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关系.结果 检测5 070人,感染土源线性虫985人,总感染率为19.4%,各调查县(区)总感染率为7.7%~28.8%.其中感染钩虫874人,感染率为17.2%;感染蛔虫93人,感染率为1.8%;感染鞭虫52人,感染率为1.0%;感染蛲虫4人,感染率为0.4%,混合感染少见.结论 普洱市居民土源线性虫感染率低于全省2004年寄生虫现状调查时的水平,但拉祜族钩虫感染率高于全国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时的水平.感染度均为轻度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应当对普洱市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采取药物驱虫为主,推广建设和使用无害化厕所,加强农村安全饮用水改造,改善居住条件等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土源线性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基本情况,为示范区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县分东、西、南、北、中5片进行随机抽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结果共调查2542人,检出4种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55.27%;其中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42.01%、9.24%、18.14%。钩虫和蛔虫均以轻度感染为主,不同人群感染率分别为:学龄前儿童:49.75%,小学生59.92%,中学生56.21%,成人54.73%。结论示范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主要以钩虫感染率为主,钩虫病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钩虫作为土源性线虫虫种之一,其感染宿主后引起的钩虫病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发展中国家。钩虫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贫血、消化道相关症状等,女性感染后还可引起停经、流产,婴幼儿感染可致生长发育迟缓。随着经济发展与大规模药物管理策略的实施,人体钩虫感染率已持续下降但仍存在大量轻度感染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易造成漏诊、误诊。部分钩虫虫种属人畜共患寄生虫,可造成猫犬等动物的大规模感染,加剧人体钩虫感染风险。因此探寻灵敏性高并能快速鉴别钩虫虫种的检测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现有的钩虫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现阶段的钩虫检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苏南农村钩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按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要求,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确定人群感染率和感染度;用5%盐水分离土壤钩蚴,测定外环境污染情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和筛滤水沉淀法分别对幼虫和成虫种进行鉴定。结果:该地区为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的混合感染区,感染率为25.48%(1988年),虫种及感染率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感染率以女性、60岁-组较高,无防护劳动占66.62%,2002年抽样调查感染率为1.69%。结论:从多个试点村的监测结果显示钩虫感染率下降明显、控制稳定。目前钩虫病的主要防治地区为蚕桑、蔬菜较多的种植区,主要防治对象为从事较多农活的中老年妇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梧州市长洲岛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及变化情况,为制定该地区人体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1993年起选定梧州市郊长洲岛为监测点,对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粪检蛔虫、钩虫、鞭虫虫卵,分别计算3种虫卵的感染率及感染度(EPG),收集受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资料,并将本次调查结果与前3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6.29%,其中蛔虫感染率最高为4.52%。2011年土原性线虫感染率比1993年、1998年和2002年分别下降92.11%、83.79%、60.11%。结论1993年~2011年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应加强寄生虫病知识健康宣传教育,以便有效地控制土源性线虫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岳池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岳池县1989、2003、2010年三次寄生虫病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地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态势。结果岳池县分别于1989、2003及2010年开展了三次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人群总感染率分别为78.13%、53.37%及46.09%。总体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尤以蛔虫、鞭虫下降明显;钩虫感染率2003年较1989年下降14.51%,且有统计学意义(X^2=131.20,P〈O.001),2010年钩虫感染率较2003年上升了5.49%,但经统计学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X2=-I.02,P=0.31〉0.05);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2003年较1989年上升了131.65%,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5.67,P〈O.001),2010年跟2003年相比,感染率上升了8.21%,经统计学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X^2-O.04,P=0.83〉0.05)。结论岳池县人体寄生虫总体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钩虫、蛲虫感染率下降不明显,仍处于较高水平,提示应有针对性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许多过去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已经消除或正在走向消除,但食源性寄生虫病问题突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是经口感染,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华支睾吸虫病是当前我国流行最为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局部地区人群感染率达23%以上。在积极加强健康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对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基础研究,开展早期诊断技术、溯源和监测技术以及传播阻断疫苗等研究,为有效防控食源性寄生虫病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和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多数20世纪50年代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已经被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原来因地理隔离而局限于某一地区的寄生虫病,如今亦能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和蔓延。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寄生虫病流行谱发生了变化,输入性寄生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国际化背景下,对寄生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防治十分必要,这对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人才储备和诊治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亦给医学寄生虫学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拟结合我国及我军寄生虫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探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陆丰市重点寄生虫病人群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粪三检,检测钩虫、蛔虫、鞭虫等重点寄生虫虫卵,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子法检测3~12周岁儿童蛲虫卵。结果 5个调查点共粪检1000人,感染人数79人,平均感染率为7.9%,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6%、0.3%、4.9%和0.2%。检测儿童蛲虫970人,感染率为12.6%;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每克粪便算术平均虫卵数分别为24.2、120和25.7,均为轻度感染;调查点粪检感染率最高的是城东镇,为14.5%,最低是陂洋镇,为5.0%,各调查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P<0.005);各年龄组感染率以50~岁组最高(19.8%),60~岁组最低(3.5%);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率以初中文化水平者最高(10.3%),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5,P>0.05)。结论陆丰市重点寄生虫病人群感染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蛔虫、钩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明显低于2001-2004年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北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调查采用分层正群抽样方法,在2014—2015年选取15个县36个点农村人群开展土源性线虫病、带绦虫病、和肠道原虫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9 718人;选取8个县10个点城镇人群开展华支睾吸虫病调查,每个点调查250人,共调查2 77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带绦虫卵、华支睾吸虫卵,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和包囊,对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湖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57%,共检出肠道寄生虫8种,分别为肠道线虫4种,吸虫1种,绦虫1种,肠道原虫2种,蛲虫的感染率最高(2.55%);全省4个生态区中湘赣丘陵山地生态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3.06%;不同年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69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2.25%),且以钩虫为主。不同性别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高于男性。本次调查共涉及到14个职业,仅4个职业人群发现有土源性线虫感染,不同职业间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农民的感染率最高为1.59%。结论 湖北省第3次的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人群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及肠道原虫感染率与湖北省第2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农村老年人、女性、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感染率仍然相对较高,需加强这类人群的寄生虫防治健康教育。儿童的蛲虫感染应成为今后寄生虫病防治重点。防治重点地区为农村,重点人群是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和文化程度低以及年龄大的农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年来福建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流行动态和影响因素,探讨今后防治对策。方法 分别于1988—1991年(第1次)、2001—2003年(第2次)、2015年(第3次)三个时期,按全国统一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调查点开展调查。结果 在第1次、第2次和第3次福建省人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分别为84.4%、36.01%和5.77%, 第3次较第2次下降83.98%,较第1次下降93.16%;检出的人体寄生虫虫种分别为36种、11种、12种;感染度由轻、中度为主降为轻度为主;第1次以多虫种混合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67.3%,最多一人同时感染寄生虫种数为9种;第3次以单一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为0.33%,仅2人同时感染2种虫种。 重点寄生虫蛔虫、鞭虫2015年(第3次)分别仅在20%和60%的调查县检出,较第1次下降99.88%和99.34%;钩虫感染率下降84.46%,局部地区钩虫感染率还处在较高水平。目前,钩虫已成为感染优势虫种。结论 福建省寄生虫感染率总体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降低钩虫的感染率仍是今后寄生虫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猫体的消化道内,检出最多的寄生虫为钩虫.随着钩虫的移行,猫的皮肤上随之出现皮疹,通常称为"匐行疹".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猫通常作为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弓首蛔虫病常引起幼猫发育不良,生活缓慢,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世界范围调查显示,弓首蛔虫病对猫的感染率很高,该病的诊断是取新鲜粪便作直接涂片或漂浮集卵法检查.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主要保虫宿主之一.猫由于吞食含囊蚴的生鱼、虾或未经煮熟的鱼、虾而被感染.在流行区,猫的活动范围越大、嗜食生鱼,感染率就越高.旋毛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患病的猫的粪便污染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品时可造成传播.泡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可以寄生于猫体内,而最终导致人兽共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百色市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方法 按照《广西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选取百色市2个县的3 个调查点开展土源性线虫病( 包括钩虫病、蛔虫病、鞭虫病、蛲虫病) 、带绦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和肠道原虫病的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不少于250 人,共调查800 人。采集监测对象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对受检者进行粪检(一粪两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华支睾吸虫等蠕虫虫卵并计数;土源性线虫调查点加做钩蚴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查并鉴定粪样中的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采用碘液涂片法查肠道原虫包囊或滋养体;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结果 百色市肠道寄生虫感染者130人,总感染率为16.25%,共检出肠道寄生虫7 种,包括线虫4 种,吸虫1 种,原虫2 种。其中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结肠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分别为5.38%、3.13%、6.75%、0.50%、0.25%、0.38%、0.38%。土源性线虫占肠道寄生虫感染人数的93.85%。结论 相比百色市第1次、第2次全国人体寄生虫调查和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寄生虫感染调查的结果,百色市人群寄生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感染人群的分布存在地区间的差异。土源性线虫病是防治的重点,特别是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地,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是以后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