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木霉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绿色木霉的广泛适应性、拮抗的多样性和寄生的广谱性,它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生防菌.木霉菌主要通过拮抗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促生作用、溶菌作用等作用机制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本实验通过研究绿色木霉的最适发酵条件,从中找出合理的发酵条件用于工业化生产.不同的发酵条件会影响绿色木霉的抑菌效果.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值、接种量、装样量、发酵天数等因素对木霉菌抑菌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绿色木霉的抑菌率,结果表明,碳源、氮源和pH等对绿色木霉的抑菌效果有明显影响.绿色木霉菌的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3.0%葡萄糖和0.2%硫酸铵,在初始pH为6.0,接种量为6%,培养基装样为在250mL三角瓶中60mL装瓶量,和发酵周期为5天时,抑菌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高效率、低成本、工业化生产具有生防作用的绿色木霉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组微小毛霉凝乳酶(recombinant Mucor pusillus rennet,RMPR)发酵条件的研究,确定甲醇诱导体积分数1%、初始OD600nm 0.5、装瓶量100mL/500mL 摇瓶、诱导时间96h 为发酵最适条件。培养液离心取上清用硫酸铵分级沉淀获得粗酶液,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经测定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30~45℃酶较稳定,保温90min,剩余凝乳酶活力达86.5%;酶在pH5.5~7.0 范围内,随pH 值升高,凝乳酶活力逐渐降低,pH5.5时凝乳酶活力最高。当Ca2+ 浓度为0.03mol/L 时凝乳酶活力最高,Na+ 浓度对凝乳酶活力没有明显影响,Ni2+ 和Fe2+对酶有抑制作用,Mn2+、K+、Mg2+ 对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筛选出的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青霉菌的产酶条件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青霉菌以秸秆∶麦麸之比3∶1为碳源,硫酸铵和蛋白胨混合为氮源时,有利于酶的分泌和纤维素的分解。该纤维素酶的最适酶解pH值为6,温度为30℃;Na 对纤维素酶具有激活作用,Cu2 则明显抑制纤维素酶的活性;VB2可以提高纤维素的分解率,VC使酶活力和纤维素的分解率明显升高。将该菌株分别与酿酒酵母和里氏木霉混合培养后,酶活力和纤维素的分解率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高产菌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SP08,并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和ITS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最后通过酶促反应初步测定了该菌所产纤维素酶的性质。结果表明,筛选得到菌株SP08,经鉴定为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该菌株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产酶能力,培养60 h时纤维素酶活性即达(18.54±0.75),72 h时酶活达到最高(19.18±0.68)U/mL。酶学研究表明,菌株SP08所产纤维素酶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0 ℃和5.5,在20~50 ℃及pH4.0~6.0时稳定性较高;Mg2+、Mn2+和Ca2+能够提高该酶活性,而Fe2+和Cu2+却对该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株曲霉果糖转移酶酶学性质及底物特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株野生曲霉(Aspergillussp.JN19)所产果糖转移酶为胞内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45~52℃范围内能够保持较高的酶活性;反应的最适pH为5.5,pH在4.0~6.0的范围内酶活力稳定;Mg2+对该酶具有激活作用,可以使酶活力提高2.2倍,Cu2+则完全抑制果糖转移酶活力;该酶能够催化蔗糖分子中的果糖基转移形成新的低聚糖;该酶具有广泛的受体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从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某农场种植田筛选出1株高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初步研究其酶学性质,以获得有良好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的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浸麻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acerans),命名为P.macerans TLLY7。酶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该酶的酶活性为1.35 U/mL,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6.0,并且在40~45℃、pH 6.0~9.0稳定性良好。Ca2+、Mn2+和Zn2+对酶表现出促进作用,Fe2+、Cu2+和Co2+则对该酶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Ca2+对酶的促进作用最强,酶活性促进率为25%,Cu2+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酶活性抑制率为33%。K+、Mg2+对酶活性的影响较小。菌株TLLY7所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其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根霉凝乳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0%乙醇对凝乳酶进行粗提,回收率为52.65%.采用DE-52和Sephadex G-75柱进行纯化,经冷冻干燥成酶粉,其活力1813.74 U/mg,回收率为11.25%.该酶的最适反应pH为5.7,在pH 5~7.5范围酶活力保持稳定;最适反应温度45℃,60℃保持20min,酶完全失活.Ca2+、Fe2+、Mg2+、Cu2+、Zn2+、Al3+对该酶的活力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Al3+和Ca2+的促进作用最显著,Na+和K+对该酶的活力有抑制作用.通过SDS-PAGE测定,该酶的分子质量约35kDa.  相似文献   

8.
利用具有缬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工程菌对DL-缬氨酸进行拆分,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底物摩尔比、底物浓度和金属离子对酶活性和底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催化反应的最适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是45℃,pH=9,L-缬氨酸与丙酮酸的摩尔比1∶8,DL-缬氨酸初始浓度为0.6 mol/L、丙酮酸初始浓度为2.4 mol/L,0.5 mmol/L的Mg2+和Na+对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10):131-135
研究不同霉菌发酵剂在液态奶中的发酵效果,以液态奶为原料,通过接种霉菌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实验对液态奶发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选取白地霉、娄地青霉和卡地青霉为发酵剂菌种,测定发酵液的pH、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 FFA)和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 FAA)含量,比较不同霉菌发酵剂对液态奶的发酵效果。通过实验得出结果,卡地青霉发酵效果最好,卡地青霉在29℃,95r/min条件下摇床发酵培养4天,发酵液中的FFA%和FAA%分别为4.37%和0.430%。然后对发酵液蛋白分子量进行了分析,霉菌发酵后蛋白分子量变小。液态奶中的蛋白在霉菌发酵过程中进行了降解,在发酵作用下高分子量多肽进一步降解形成低分子量多肽,蛋白分子量变小。研究成果为霉菌发酵剂直接发酵液态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脂肪酶作为一类功能强大的催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生物脂肪酶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霉菌、酵母和细菌中,且不同微生物来源的脂肪酶其酶学性质、基因结构各不相同。对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根霉脂肪酶、曲霉脂肪酶、青霉脂肪酶、毛霉脂肪酶、地霉脂肪酶、酵母脂肪酶和细菌脂肪酶的最适作用温度、最适pH及pH稳定性、底物特异性、酶活性影响、基因结构及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食品加工业中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Penicilium expansum PED-03固态发酵产脂肪酶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enicilium expansum PED03固态发酵产脂肪酶,选用麸皮为碳源、豆粕为氮源,m(麸皮)/m(豆粕)比为1∶4,适宜含水量为50%(V/W),在24℃下发酵4d,脂肪酶活力可达1596U/g。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5℃,在50℃以下较为稳定;最适pH值为9.5,在pH6.0~10.0范围内有明显的催化活性;适宜浓度的Na+、Ca+2、Mg+2对酶反应有促进作用,而Cu2+、Fe2+和Mn2+等对酶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利用P.expansumPED03脂肪酶在非水相中对外消旋烯丙醇酮(4羟基3甲基2(2烯丙基)2环戊烯1酮,allethrolone)进行酶法拆分,35℃反应36h时转化率(C)可达理论值的96%,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ep)可达99%,显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探讨藏灵菇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1菌株胆盐水解酶作用底物的反应条件与不同化学试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发酵动力学类型。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方法,在pH值4~8、温度31℃~43℃、底物浓度4mmol/L~8mmol/L及不同化学试剂(SDS、EDTA、尿素、Cu2+、Mg2+、Ca2+、Fe3+、Al3+、Mn2+)的条件下,胆盐水解酶与底物反应30min,检测酶活力;平板活菌计数法分析细胞生长与产酶的关系;双倒数作图法求得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Km。结果表明,胆盐水解酶最适反应条件为:pH值为6.0、底物浓度7mmol/L、温度37℃,Fe3+、Ca2+、Mn2+及尿素对酶活性有较大提高作用,Mg2+、Al3+及SDS对酶的激活作用次之,Cu2+及EDTA对酶活性影响不大。K1菌株在18h~21h进入稳定期,于21h对数生长期的末期时酶活性达到最高,表明其胆盐水解酶发酵动力学类型为生长偶联合成型。其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Km为2.10mmol/L,说明该酶与最适底物的亲和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研究果胶酶的作用,对果胶酶的最适作用pH值、pH值稳定范围、最适反应温度、温度稳定性和金属离子对酶稳定性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的pH稳定范围为3.0~6.0,最适作用pH为3.5~5.5,在60℃下保温酶活下降较快,最适温度为45~50℃,铁、钙、锌和锡离子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育卉  王静  胡秋辉  辛志宏 《食品科学》2011,32(19):193-197
以纯化的蒜氨酸酶为对象,研究影响蒜氨酸酶活性的不同因素并优化反应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蒜氨酸酶活性的4个主要因素包括酶与底物比、反应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进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酶促反应速率。Design-experts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蒜氨酸酶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酶与底物比0.20、反应温度36℃、pH6.4、Mn2+浓度8.15mmol/L,该条件下蒜氨酸酶活力为(0.156±0.0053)U/mL。而Cu2+在10mmol/L的浓度条件下使蒜氨酸酶活力降低了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5.
李玲  毕春元  李敬龙 《中国酿造》2012,31(1):140-143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HPLC脱盐、离子交换、Superdex G-200凝胶层析等步骤从华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发酵液中分离纯化L-谷氨酸氧化酶(GLOD),经过SDS-PAGE电泳检测,样品达到电泳级纯,分子量为140ku。对纯化的GLOD研究发现,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7.0,温度稳定范围为0℃~50℃,pH稳定范围在6.0~9.0,GLOD催化L-谷氨酸的米氏常数Km为2.1×10-4mol/L,Na+、K+、Mg2+对酶活几乎没有影响,而Hg2+、Cu2+、Ag+均不同程度的抑制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化Bacillus subtilis CICC 20034产脂肪酶的培养组分和发酵条件,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数据资料.方法 优化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培养基复配发酵培养组分;优化培养温度、pH、培养时间进一步提升菌株产酶能力.结果 最佳利用碳源为甘油,无机氮源比有机氮源更有利于脂肪酶生产,优化培养组分为:10g/L甘油,10 g/LNH4Cl,8g/LNa2HPO4· 12H2O,2 g/L K2HPO4,0.5 g/L MnSO4.最适培养pH 6.0,温度30℃,发酵周期28 h.结论 通过前期优化筛选,获得脂肪酶活性达24.16 U/mL,为后续深入优化和代谢调控提供了良好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7.
根霉3.010产纤维素酶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根霉3.010所产纤维素酶酶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根霉在培养的第6d~8d为纤维素酶旺盛分泌期,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左右,且在40℃以下热稳定性较好: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4.0-6.0,在pH4.0~7.0时稳定性较好.在1.0%的浓度下,CaCl2、MnSO4和CoCl2均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KCI、ZnSO4和CuSO4则对该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NaCl、FeS04和Mg2SO4对根霉纤维素酶活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比较4种不同来源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为各酶在不同领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摇瓶发酵获得源自4种菌株的木聚糖酶粗酶液,用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各木聚糖酶的酶活性,并研究酶学性质.结果 嗜热棉毛菌、绿色木霉、泡盛曲霉和橄榄绿链霉菌来源的木聚糖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70,60,50和60℃;最适pH分别为6,4,4和6.嗜热棉毛菌来源的木聚糖酶耐热性最强,高温60℃下,酶活性高于85%,70℃仍保持60%以上的酶活性,且在pH4~11的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稳定性.另外3种来源的木聚糖酶则有较强的耐酸性.结论 嗜热棉毛菌来源的木聚糖酶有饲料添加剂方面的应用优势.另外3种来源的木聚糖酶可根据不同行业对木聚糖酶的要求,应用于食品、医药、能源、环境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孙才云  方玲  万骥  傅婷  王丹  唐云明 《食品科学》2015,36(15):167-172
蕹菜叶经匀浆、缓冲液提取、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Su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电泳纯的酪氨酸酶。该酶活力达到114.53 U/mg,酶活力回收率为11.33%,纯化倍数为99.59。全酶分子质量为77.60 kD,亚基分子质量为38.70 kD;最适温度为45 ℃,最适pH值为7.5,该酶在25~55 ℃及pH 6.0~8.0的范围内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最适条件下测得其Km值为10.05 mmol/L;甲醇、乙醇、异丙醇及柠檬酸、抗坏血酸、Ca2+和Pb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Mn2+、Zn2+和Co2+对该酶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尿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sulfonate,SDS)对该酶活性影响不大,Li+、K+对该酶活性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微泡菌ALW1胞外昆布多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以昆布多糖为底物,菌株ALW1胞外昆布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在35℃下酶活性较稳定;酶的最适反应pH5.5,在pH 6.0~8.0范围内酶活性较为稳定;Na~+对酶活力起促进作用,而K~+,Fe~(2+),Cu~(2+),Co~(2+),Mn~(2+),Ba~(2+),Cd~(2+)和Zn~(2+)对昆布多糖酶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昆布多糖酶的酶解产物具有还原能力和清除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能力,对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半抑制剂量IC_(50)分别为15.2 mg/mL和1.7 mg/mL,表明酶解产物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