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心脏术后早期,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是重要的致死因素。我们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心律失常病人,总结其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夏漫辉  沈振亚  郑琳  李科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4):210-211,21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病因,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4年8月324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有167例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1.54%。其中激动起源异常124例,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各型传导阻滞43例,以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最多。心律失常的发生与病人年龄、心胸比值、术前心功能、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后低心排、电解质紊乱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应根据病人的术前情况,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预防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应作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3.
对1730例各种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20例二次开胸止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的原因、治疗方法及二次开胸止血的指征。本组二次开胸止血占1.2%,死亡率25%。认为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是较常见并发症,与术中止血是否彻底及体外循环后肝素中和是否完全,体外循环时间长短,以及患者凝血机制是否健全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出血应采取积极态度,及时二次开胸止血,不要因为有一定的并发症、死亡率而丧失抢救病人生命的机会,但要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少心脏直视手术后体外循环机器余血回输引起出血的问题。方法将体外循环机器余血装入储血袋或无菌盐水瓶中,在2℃~6℃低温下保存8—24h后再回输给病人。结果通过近3年80例的临床应用,延时输入机器血后引流管出血量不增多,未出现感染、溶血、输血反应等不良现象。结论延时输入机器余血能起到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对换瓣术后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还有一定的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即在体外循环心脏搏动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其优点是为避免心脏缺血停跳、心肌再灌注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术后早日康复。我院自2005—03~2008—12共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7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科ICU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305例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和瓣膜手术病人,术前统计年龄、性别、合并症及手术种类,体外循环期间统计最低红细胞压积及总转流时间,术后统计低氧血症、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术后第1 d起用CAM-ICU量表观察病人精神变化.结果 305例病人中,33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总发生率为10.82%.其中冠脉搭桥术后发生率为14.43%,心脏瓣膜术后为3.85%;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与术后精神障碍密切相关.结论冠脉搭桥手术病人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术前合并糖尿病、冠脉搭桥手术及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过低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电解质变化快,波动大,尤其是后天性心脏病人,术后最容易并发低钾血症。低钾可影响病人心功能恢复,增加心肌细胞应激性,易诱发心律失常,成为严重心律失常及室颤的诱因。因此心脏手术病人应及时监测血中钾离子浓度,给予及时处理,使钾离子维持在正常水平。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共完成体外循环手术189例,其中有低钾血症15例,现分析低钾原因及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心内畸形修复和瓣膜替换格后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本组1000例接受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格胆诊断明确,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外科682例,瓣膜病变318例,术后常规住监护室。重点分析其术后的监护特点和护理体会。结果:早期死亡17例(死亡率1.7%),无脑气栓发生,没有发生护理并发症或护理意外。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配合合理的术后监测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1982年3月至2002年3月15例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探讨儿童瓣膜置换的手术指征、瓣膜选择、手术技术和术后抗凝治疗等问题。方法 全组15例中11例为先天性病变。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二尖瓣置换10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三尖瓣置换1例,双瓣置换1例。均采用机械瓣。手术同期矫正其他先天性畸形。术后常规应用华法令抗凝。结果 无手术及住院死亡。随访1月~20年,晚期死亡2例,其余病人心功能均为I级,无心律失常,未发现有感染、出血或血栓等并发症,瓣膜功能良好。结论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机械瓣效果良好,术后抗凝治疗应个体化,低强度抗凝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据国外报道:心脏术后并发恶心、呕吐发病率为43%,腹胀发病率为54%。并发便秘发生率最高。如何改善心脏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心脏病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是临床较棘手的问题。为观察早期活动对心脏术后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对我院2007年6~12月住院期间的66例心脏术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再次心脏手术二尖瓣替换术77例的治疗经验。方法:77例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56例,生物瓣替换术后瓣膜毁损15例,机械瓣替换术后瓣膜功能障碍4例,部分房室管畸形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房间隔缺损术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1例。55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手术,22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5.2%)。晚期死亡2例。随访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病人术前心功能是导致再次手术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可简化手术过程,改善心肌保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微量泵具有操作简单,定时精度高,流速稳定,用液量少,易于调节,小巧便携的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心脏外科于2002年11月~2003年4月共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40例,术后全部使用微量泵,现将其应用范围及监测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邹宗望 《浙江医学》2000,22(10):608-609
急性心脏压塞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987年8月~1999年5月我院遇到7例(占我院体外循环手术156例的4.5%),现就其诊治情况作一分析。本组7例,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6~59岁。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法洛四联症纠治术、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术、心房粘液瘤摘除术、心内膜垫缺损纠治术及Ebstein畸形纠治术各1例。手术选用Sarns7000体外循环机、西京鼓泡式氧合器及膜肺。手术结束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为1~1.5∶1,以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恢复正常水平、手术野出现凝血块…  相似文献   

14.
重症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由于心脏重度扩张,心肌收缩力降低,心功能差,故术后并发症较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提高此类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时体外循环灌注技术,使体外循环接近机体生理状态,对手术成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作用。现将我院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和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观察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20例成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抑肽酶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抑肽酶组术后6h和24h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认为在体外循环中大剂量抑肽酶应用通过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和抗纤溶作用从而大减少了术后患者渗血量。  相似文献   

16.
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对解放军第454医院1987年12月至2004年6月914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例中发生术后纵隔感染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发生率为0.88%,无术后早期死亡。结论:尽早确诊,及时采用纵隔清创、术后灌洗、全身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是治疗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心脏瓣膜置换87例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8):1010-1010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通过置换受损的瓣膜、恢复瓣膜的启闭功能、恢复正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善心功能,以延长患者的生存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手术患者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和体外循环影响以及换瓣后心脏血流动力学的显著改变,使术后患者尤其早期阶段病情变化较快。因此,术后患者如能得到严密的监护和及时有效、恰如其分的处理,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术后生存率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统计相关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观测行无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教育程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史、ASA分级、心脏功能分级、术前心脏射血分数、主动脉阻断开放体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复温时间及麻醉药物种类和使用剂量等参数,采用简易智力心理量表(MMSE)评分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评分。术前术后MMSE评分下降2分及以上的患者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所有数据录入SPSS14.0行logistic多因素统计分析,P<0.05为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值为1.34(1.01~1.78,95%CI),阻断时间OR值为2.17(1.09~4.32,95%CI),七氟烷吸入浓度OR值为0.505(0.34~0.74,95%CI),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是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七氟烷在临床应用浓度下,随吸入浓度的提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莫丽勤 《医学文选》2000,19(5):816-817
由于受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和手术创伤的影响 ,接受了心脏手术的病人 ,术后早期往往处于危重状态 [1 ]。呼吸、循环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 ,随时可发生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 ;以及术毕从手术室回监护室途中的这段时间 ,病人脱离监护仪的监护 ,可能发生突然低血压以至心跳骤停等。因此 ,心脏术后病人回到监护室的最早时间里 ,迅速、合理、有效地建立各项监测 ,加强监护 ,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及设备立即纠正 ,使患者各种异常指标迅速恢复到正常范围 ,保证各脏器功能处于稳定状态 ,使病人渡过危险阶段 [1 ]。现将本科 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心脏不停跳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这两种术式,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测定以及阳性持续时间的观察,来判断心脏损伤程度的判定。方法:按照心脏不停跳与体外循环分组,分别测定术后即刻的cTnI,以及术后2周的阳性测定。结果:外循环下手术的患者明显延长。结论:根据cTnI的测定,说明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较体外循环下手术,对于心肌细胞的损伤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