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Milankovitch天文-气候周期变化引起的沉积环境周期变化可能引起沉积物性的旋回质变化,这些沉积物性质的变化能够测井资料所记录。采用测井曲线能谱分析识别这些规则的旋回,并用来认识已知的Milankovitch周期。使用测井曲线的滑动窗能谱分析确定沉积速率的变化和不连续性,并根据已知的M周期和测井资料能谱分析的频率计算一个能谱分析窗内的沉积速率。针对一个地区实际测井资料的研究和与古生物地层资料确定的沉积速率资料的比较,说明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测井曲线拐点在测井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层序界面的划分是基础和重要的环节,而利用测井资料分析可以进行层序界面划分和进行较长期基准面旋回识别。测井曲线的值是深度的函数,测井曲线的一阶导数表示了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的快慢,在某一范围内,当一阶导数呈现符号转换时,相对应的深度点的测井值即为该范围内极大(极小)值;测井曲线的二阶导数则表示曲线的凹凸性,在某一范围内,当二阶导数呈现符号转换时,相对应的深度点代表了测井曲线的拐点,即反映曲线凹凸性变化的转折点,亦即地层的分界面。基于以上特点,提出利用测井曲线拐点进行层序界面划分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岩心和录井资料,对白音查干凹陷达28井腾格尔组不同级次沉积旋回、地层垒积、旋回特征随沉积厚度变化特点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研究,最后得到该地层单井测井层序地层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沉积基准面变化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沉积基准面分析是研究层序地层形成、进行等时地层单元划分与对比的关键环节。从地震、测井等资料中可求取定性或半定量的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1)在地震剖面上正确识别和区分盆缘上超、滨岸上超和水下上超的基础上,经过差异沉降、脱压实和地层剥蚀恢复等一系列校正,可获得反映基准面变化的上超点曲线;(2)在对测井曲线进行谱分析识别出米兰柯维奇旋回的基础上,采用校正的费希尔图解方法可编制出反映基准面变化的可容纳空间变化曲线。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采用不同方法求得的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并用于层序地层划分、层序级别确定、井间层序对比和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湖相细粒沉积岩高频层序定量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相的细粒沉积同时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分辨率,其忠实地记录了湖泊流域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信息,由于沉积过程的稳定性,使得这种湖相细粒沉积成为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的理想载体,而米兰科维奇理论的时间内涵是进行高频旋回划分和对比有效手段,可以提高地层划分的时间分辨率,是传统层序地层学的有力补充。精确识别米氏旋回是湖相细粒沉积岩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约束沉积速率的变化是米氏旋回识别的关键。针对陆相沉积地层相变快、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以磁化率作为替代性指标,引入进化谐波(EHA)和平均频谱拟合差(ASM)分析技术,约束纵向上沉积速率的变化,更精确识别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理论,四级层序与中期基准面旋回对应,时间量化为405 kyr;五级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对应,时间量化为100 kyr;六级层序与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对应,时间量化为40 kyr,最终分别以长偏心率、短偏心率和斜率周期曲线作为四级、五级和六级层序划分的参考曲线,实现湖相细粒沉积岩高频层序定量划分。  相似文献   

5.
小波分析划分层序单元的地质学理论基础、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质学角度对小波分析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测井曲线是地层中某种特征所反映出的不同周期沉积旋回的相互叠加,而小波分析能够将叠加在测井曲线中的不同频率的旋回识别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对测井曲线的小波分析能够识别出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周期的沉积旋回,据此可以进行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在进行划分的过程中,小波的选取十分关键,不同的小波类型会对划分的结果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两口不同类型的井段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发现,该方法不仅能够划分常规的砂、泥岩互层的地层层序,同时也能够通过识别出常规方法不易识别出的一些微小特征变化、并结合Fischer图解来划分出大段单一岩性地层中的层序单元界面。  相似文献   

6.
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层序的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层序地层分析在地层学理论研究和石油勘探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划分及其内部的旋回结构剖析是层序地层分析的关键.测井资料作为地层岩性、物性的反映,其中必然蕴含了大量与沉积地层旋回变化有关的信息.通过不同方法科学的分析提取这些信息,会大大提高层序地层研究的定量化水平.测井曲线活度、深-频分析、小波分析及分析等方法的研究实践证明,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层序地层是行之有效的.介绍了这些方面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研究区岩石类型和测井曲线所反映的沉积旋回以及叠置结构 等的综合分析识别,将涪陵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 个三级层序、11 个四级层序及20 个五级层 序。通过关键界面的控制作用,以及低频层序对高频层序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区内飞仙关组三级层序及高频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8.
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的测井时频分析与井-震标定,得到与测井资料相适应的地震反射旋回变化关系;在小时窗地震时频分析基础上,通过地震全反射追踪技术,建立高频空间层序格架。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中的层序界面既具有反映沉积旋回变化特征的明确地质含义,又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地震资料中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层序界面,进而满足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对于层序地层研究的精度要求;结合吐哈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等开展了实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开展地震高频层序地层研究和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9.
划分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以及识别其内部的沉积旋回类型是层序地层分析的重要基础。测井信号是不同周期的地层旋回信息的叠合,通过时频分析方法可将测井数据内隐藏的地层旋回性信息拓展到不同的频带内,进而进行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划分以及旋回类型的判别。利用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不同频带的本征模态分量,结合Hilbert变换获取各分量的频率特征。最后根据各分量的周期性波动和频率变化特征与不同沉积旋回类型以及各级层序界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划分地层层序。在东营凹陷沙三段的应用中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短期、中期、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引入沉积转换面概念,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西斜坡前缘带的青山口组—姚家组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地层格架;认为青山口组底部层序为盆地快速水进时期,向上至青三上层序为水退时期,至姚家组层序为另一水进初始阶段;各旋回叠加样式随基准面升降呈现有规律变化,层序格架分布样式也对油气运聚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依据岩心,测井资料,采用T-R旋回划分方法在年心索地区下第三系沙四段牛心索油层识别出8个T-R旋回,建立起这区的层序格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区地层对比,指出沙四段主索油层总体上是水体加深的沉积序列,其有利的含油气层段是层序Ⅳ,Ⅴ和Ⅳ。  相似文献   

12.
唐诚  彭军  陈清贵  王崇敬  唐庆 《录井工程》2012,23(2):19-23,58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油气勘探过程中,由于钻井工艺的改进,导致录井过程中岩屑细小,常规录井手段划分地层存在技术难题。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中的特征元素含量能够指示沉积环境的变化,通过研究建立元素录井地层划分方法,利用硅(Si)、铁(Fe)、钙(Ca)、磷(P)、硫(S)、锰铁比(Mn/Fe)等元素或元素组合的含量变化趋势,识别沉积环境,划分地层。在川西坳陷多口井须家河组地层划分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油气勘探目前面临的录井难题。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地层学是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其核心是地层基准面变化旋回的识别和对比。该文通过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对胡状集地区沙河街组沉积地层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了仔细研究,并从砂岩变化、颗粒粒度变化及测井曲线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总结出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的堆积样式和沉积特征,为今后胡状集地区高分辨率地层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对地层层序的划分关键是正确划分沉积旋回。利用Hilbert-Huang变换(HHT)对测井曲线进行处理,然后划分沉积旋回,是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对井点处的沉积旋回划分较准确,但在无井之处的沉积旋回划分受到了限制。为此,尝试将地震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后,将其结果用于沉积旋回划分。通过分析正旋回、反旋回、正反旋回以及反正旋回等四种沉积旋回模型以及对应的Hilbert时频谱之间的关系可知,高频分量与GR、SP曲线的沉积旋回划分结果吻合较好,中、低频分量的沉积旋回划分结果与地层分界面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内井旁地震道进行处理,其沉积旋回划分结果与井资料(地质分层和测井曲线资料)的沉积旋回划分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对连井剖面的分析,给出了有利砂体的预测范围。  相似文献   

15.
孤北洼陷沙四段油气成藏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录井以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孤北洼陷沙四段发育了水下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浊积扇等四种沉积体系,不同沉积体系所沉积的储层物性差别较大。指出了碳酸盐岩滩坝、水下冲积扇的扇中部位和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储集性能较好,易获得工业油流,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方向。通过对油气藏类型的解剖,明确了该区发育的主要油藏有断块、岩性、地层以及复合油气藏等,总结了油气藏分布规律,提出鼻状构造带、不整合面是寻找沙四段油气的最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6.
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为例,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法和预测误差滤波分析法,揭示了三角洲前缘地层中的测井频谱特征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地球轨道周期是控制三角洲前缘地层旋回形成的重要因素,测井频谱特征表现为米氏旋回与非米氏旋回叠加。米氏旋回在三角洲前缘地层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存在于同一期次的沉积地层中,反映沉积环境相近或渐变,沉积连续性好。非米氏旋回对应的层段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存在于2期三角洲前缘地层的分界处,反映沉积不连续或沉积环境突变,可以作为沉积界面的解释依据。利用频谱趋势曲线,将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地层划分为2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合理揭示了地层的成因及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古生物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并重点通过连续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提出了沾化凹陷馆上段不仅发育河流相,还发育湖相沉积砂体的观点.研究区馆上段在沉积早期发育辫状河、曲流河等河流相沉积体系,在沉积中晚期发育浅水三角洲—浅水湖泊、滨浅湖滩坝和浅水振荡湖泊沉积体系.将湖相沉积理论及沉积模式应用于与油田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层对比、寻找剩余油和油气勘探中,使小层对比更具科学性,同时拓展了勘探领域,研究区Ng1+2砂层组滩坝砂体和水道砂坝与砂坪砂体是较好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赵红兵  严科 《断块油气田》2011,18(4):438-441
近岸水下扇是在陆相湖盆陡坡带发育的一种重要油气储层类型,沉积特征复杂,扇体多期叠置.在系统观察岩心和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详细分析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胜坨地区坨123断块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和扇体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近岸水下扇岩性以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粒度特征、电性特征、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三工河组层序地层的划分以及三工河组二段砂体的成因类型存在一定的争议.从沉积相研究入手,通过野外露头剖面的观察,结合岩心、测井以及相序组合特征的分析,认为三工河组主要为滨浅湖沉积,而三工河组二段砂体为陆上辫状河沉积.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层序界面的识别结果以及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把侏罗系三工河组重新划分为5个三级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