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厂化培育鱼苗的放养密度相对较大,鱼病的传播速度极快,所以要认真做好镜检工作,做好鱼病的预防,鱼病一经发现要立即进行治疗.青海湖裸鲤鱼苗培育阶段主要出现的是斜管虫、小瓜虫、车轮虫、钟形虫等原生动物疾病.被感染的病鱼多出现体色发白,鱼头膨大,游动缓慢,上浮或体色发黑,鱼体消瘦,侧游,窜游,旋游,部分鱼体表面粘液增多、污浊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常见鱼病与防治1.车轮虫病一般因拉网、运输、操作不慎,擦伤鱼体,细菌侵入而引起。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处或背鳍基部出现黑点,并迅速向前后蔓延扩大,以致整个体色变黑、鳃  相似文献   

3.
抓住早春防鱼病每年3—4月份,气温升高,鱼塘内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刚刚越过寒冬的鱼体质弱,抵抗力差,很容易得病。因此,必须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春季防鱼病主要是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肠炎病、赤皮病、锚头病、小瓜虫病、中华病...  相似文献   

4.
抓住早春防鱼病每年3—4月份,气温升高,鱼塘内各种能使鱼体致病的细菌、微生物、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刚刚越过寒冬的鱼体质弱,抵抗力差,很容易得病。因此.必须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春季防鱼病主要是细菌性烂鳃病、水霉病、肠炎病、赤皮病、锚头蚤病、小瓜虫病、中华...  相似文献   

5.
鱼病生态防治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焰 《内陆水产》2000,25(12):36-37
鱼病防治过程中,单纯依靠药物防治其副作用显现明显,对环境、鱼体、人体的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探索鱼病的生态防治方法逐渐受到广大水产工作者的重视。鱼病发生主要通过鱼体自身、环境、病原体的传播和数量三方面因素的改变引起的。掌握和改变鱼病发生的生态条件,来防治疾病称为生态防病。这方面的论述较多,但是对于具体的生态防治方法进行总结的则较少报道。本文就通过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控制鱼体的生态环境、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和数量,从鱼苗、鱼种培育到成鱼培育,对鱼病的生态防治方法进行简介和分析。 1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 一个…  相似文献   

6.
杂交鲟集约化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杂交鲟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用水蚯蚓,培育10d后用配合饲料驯食。采用流水方式进行成鱼养殖,冬季用锅炉加温,夏季用水库底部水降温,配备增氧机,鱼病主要是防治车轮虫病,用福尔马林全池泼酒。  相似文献   

7.
翘嘴鲌鱼苗适宜高密度培育,由于苗种培育密度高,容易发生病害,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大量死亡,常见病害有车轮虫病、细菌病、水蜈蚣等。我们经过三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鱼病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一、车轮虫病症状: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但严重感染时,鱼苗、鱼种游动缓慢,不怎  相似文献   

8.
大地回春,草木复苏,水温回升,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等开始活动,使鱼类染病。同时这些致病因子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对药物较为敏感,疗效好。另外,早春时鱼种、成鱼经过越冬期,体质瘦弱,容易引起鱼病发生。因此,积极做好早春的鱼病防治工作,可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和产量。早春主要的鱼病有:在捕捞、清塘等操作过程中,造成鱼种、成鱼鱼体受伤,为细菌的入侵打开了通道,这类鱼病有水霉病、竖鳞病、细菌性烂鳃、赤皮病、打印病等。早春鱼种经过几个月的越冬、体质较差,大量寄生虫容易主动或被动形式侵袭鱼体,侵入鱼鳃引起发炎、鳃丝腐烂的有隐鞭虫病、口丝虫病、单孢子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侵入鱼体表和体内寄生引起鱼体消瘦直至造成死亡的有锚头蚤病、鱼虱病等。为了提高养鱼经济效益,早春切莫忽视鱼病  相似文献   

9.
一、勤观实,早治疗 一般鱼被病原体感染或侵袭后,都有一段过程,有一些征兆,如病鱼活动迟钝,常缓慢游于水的表面,不聚群,若有惊动,略下沉后,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鱼刚发病时,狂游急窜,或体色灰暗,鳞片脱落等。再如,白鲫出血病发生后,早期鱼塘中的野小杂鱼死亡等。当发现鱼池中出现鱼病征兆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避免病情扩展。 二、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首先根据气候特征,水源情况,鱼种来源,混养比例和密度饲养管理,历年鱼病流行规律,鱼群食欲、行动、体色等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然后将濒于死亡的病鱼或…  相似文献   

10.
张金宗 《科学养鱼》2003,(10):26-26
秋季既是鱼体生长最快,又是鱼病高发季节。鱼塘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有机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殖,加上高温(水温超过33℃时对鱼体生长有影响)、缺水、鱼口密、活动空间小,极易引起鱼病发生。连日来,笔者已接到十几宗鱼病发生死亡的投诉,并到现场观察,死亡最多的是鲮鱼、鲢、鳙、草鱼和土塘虱,其它名优品种(甲鱼)也有死亡。为了搞好秋季养鱼综合措施,做好鱼病防治:一是要生态防病;二是对水质、饵料和网(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切断  相似文献   

11.
魏国 《科学养鱼》2005,(11):21-21
为了减少越冬鱼类的死亡,提高经济效益,应加强三个环节的管理。首先,要加强越冬前的管理,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越冬前鱼病检查及营养性疾病防治。在鱼类停食前30天左右,对计划越冬的鱼类进行检查,重点对鳃、肝、胰脏和肠道等内脏器官进行检查。根据鱼病检查结果,除进行常规的鱼病防治外.要采取措施,抓住鱼类停食前的摄食时机,强化培育,以增强鱼体肥满度,提高鱼体的抗寒能力。二是越冬池的选择与消毒:①越冬池池底应平坦,淤泥不超过20厘米,土质为保水力强的粘土或壤土:②越冬用水为井水或湖库水,原池越冬要换掉1/2老水;③对越冬池水在放鱼前进行消毒,灭菌杀虫。  相似文献   

12.
1.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其“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3.
纤毛类原虫病是池养鱼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此病病原主要有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等。这类寄生性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为每年3~11月。鱼类感染此病时因破坏鳃瓣等表皮组织,腐蚀鳃尖,刺激鳃丝,使鱼类呼吸困难,痛苦异常,特别在清晨池水缺氧情况下表现更趋严重。它们常游于水表层,其尾鳍往往露出水面及出现体色变黑等症状。此类病轻的影响吃饲、生长;重的则引起烂鳃致死;目前尤其在鳗、鳜等鱼类中发生并发症,死亡率较高。治疗此类鱼病的药物较多,主要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孔雀石绿等。但由于多年来…  相似文献   

14.
李玉凤 《黑龙江水产》2006,(6):26-26,28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开始滋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实践证明:“防重于治”是预防鱼病的重要原则。只要采取“无病先防”的积极防治原则,才能使渔业生产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春季预防工作是鱼病防治的关键环节。现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谈点体会,供渔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1978,(2):9-9
车轮虫病、是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通常有“大车轮虫”和“小车轮虫”两种,“大车轮虫”,据我场检查到的有显著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主要是侵袭幼鱼的皮肤。小车轮虫,有卵形车轮虫和眉溪小车轮虫,主要是寄生在鳃瓣上,破坏鳃丝,车轮虫寄生后,鱼体消瘦,严重时造成大批死亡。关于冬季车轮虫的流行情况,查阅有关鱼病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各地     
两种世界难治的鱼病我国已能治疗小瓜虫病和锚头蚤病是两种顽强难治的鱼病,在国外鱼病防治文献上,都是束手无策的。很多欧、美、日本学者说:“要杀死锚头蚤成虫而不防及鱼体是不可能的”。我国科学院也经过六年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春夏季节,水温适宜,水中各种病原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病多发季节。尤其是草鱼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如果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鱼病。广大养鱼户应树立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及时做好预防工作。现将四种主要鱼病的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1.水霉病易流行于早春季节。主要症状:鱼体表面局部鳞片脱落,体表发霉或长毛。游动失常,食欲下降,逐步消瘦后死亡。一般鲢鱼发生比较普遍。发病原因:主要是冬春拉网捕捞运输及放养过程中造成鱼体受伤,使鳞片局部脱落,导致病原侵入鱼体发病。防治方法:①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要特别小心,注意保护鱼体不受伤…  相似文献   

18.
近两个月来,我县由于气温回升较往年快、高,造成鱼病提前发生,根据诊治的17例病例,主要是由指环虫、车轮虫、小瓜虫、隐鞭虫、中华鳋、锚头鳋、水霉等病原引起的鳃病及并发病,常造成刚放养不久的鱼种大批死亡,给业者带来重大损失。下面笔者针对这一情况及在诊治17例病例的基础上,进行诊治技术经验总结,供同行参考。一、症状患病鱼体消瘦,头大背尖,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或逆时或顺时方向打转;鳃丝粘液增多,颜色变淡呈淡红色,少数鱼类鳃丝末端红肿,或粘附有污物。解剖检查,除少数鱼类肝、胆有病变外,大多各脏器基本正常,仅肠…  相似文献   

19.
一、车轮虫病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它的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2.流行与危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水质混浊且有机质多的池塘较易发生,适宜繁殖温度20~28℃,4~7月份较流行。鳗…  相似文献   

20.
夏初,正是鱼类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期,也是鱼病开始流行的时期,如何尽早发现鱼病,减少病害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是众多养鱼工作者所关心的。下面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如下,仅供大家参考。1鱼病的鉴别鱼类的发病有其共同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体色、体形和摄食活动几方面,只要坚持定期巡塘,细心观察,勤记录,多整理,必要时借助多种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就可以及时发现水产动物的疾病。1.1体色或体形健康的鱼类体色鲜艳有光泽,体表完整无损。如出现背部和头部发黑,则可能患上细菌性肠炎病;如体色消退,无光泽,可能是烂鳃病、感冒病;如皮肤灰白色或白色,披有棉絮状白毛,肌肉腐烂,则可能是水霉病;如皮肤充血,体表粘液增多,部分鳞片竖起或脱落,鳍条残缺不全,可能是竖鳞病、鳍腐烂病;如在肛门附近出现红色印章,可能是患了打印病;如体表分布白点,可能是粘孢子虫病或小瓜虫病;如体表象裹了一层面粉,可能是打粉病;肌肉出血发红或红鳍红鳃盖,则可能是出血病;鱼体象披着蓑衣,则可能是锚头鳋病;如夏花阶段在水中看见鱼额头和口周围变成白色,可能是白头白嘴病;如鱼体上有气泡,则有可能是患了气泡病。1.2摄食健康的鱼一般食欲旺盛,投喂饵料后很快来食场吃食,而且每天食量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