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90年代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 (下称钩体 )病是湖北省重点流行的传染病 ,从 1960年报告钩体病人以来 ,至 1999年累计发病 15万余例 ,病死 2 0 0 0余例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前 10位。为了控制钩体病流行 ,掌握钩体病流行规律 ,我们从 1990年开始 ,按照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要求 ,在长江流域一带选择了仙桃、宜都、新州等市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钩体病监测点 ,进行了传染源、血清学等监测 ,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各监测点收集当年人口、气象、牲畜饲养方式、钩体病人流行病资料等。1.2 人间钩体病疫情监…  相似文献   

2.
PCR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在我国分布广泛、流行严重,自1955年被列入法定传染病以来,全国累计病例240多万我,列亡病例超过2万人。钩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有效控制钩体病流行,必须加强对钩体病传染带菌情况进行监测。野鼠是钩体最重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猪、犬、牛等。目前,监测传染源带菌率主要是靠钩体菌分离培养,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如杂菌污染、培养基质量不高、农药的使用等,致使钩体培养阳性率不高。因此,本文介绍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用于钩体病传染源带菌率监测,提高钩体病的疫情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3.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我区曾是流行高发区,近年来由于多价菌体疫苗使用于高发人群,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有不少病人误诊,重症者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收治资料完整的钩体病患者1 309例,现就其临床诊治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0~1996年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防制对策探讨周健先(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市550001)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贵州省农村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人兽共患病,该病在我省流行已30多年。90年代部分县市常发生小范围的局部流行,给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5.
娄底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及其变化研究——戴练平等(湖南娄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7000);《疾病监测》,2005。20(4):192-193【目的:了解娄底市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对娄底市1967-2003年钩体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娄底市钩体病发病范围在扩大,但强度下降,病死率变化不明显。发病时间分布有聚集性,年龄分布呈分散趋势。结论:娄底市钩体病发病可能有周期性,流行特征的变化提示钩体病防制工作仍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危害我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52年在临海市首发以来,疫区不断扩大,病人急剧增加,到1996年止,发病已超过13.7万例。我省历史上钩体病曾多次暴发流行,如1965年钩体病暴发,全省病例达4万余人,发病率为140.38/10万,死亡90人。为了了解和掌握我省钩体病暴发流行疫情特点和规律,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钩体病的再度暴发,我们分析研究了全省历史上规模较大的10起暴发疫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疫情资料来源全省钩体病暴发县市调查资料和上报疫情资料。二、血…  相似文献   

7.
我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自50年代初对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进行调查研究以来,在其流行特征、传染源与带菌动物、菌群(型)分离鉴定、临床类型和治疗以及控制对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拟就其流行病学中的几个问题予以回顾。 一、疫情 钩体病是最常见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在我国广泛分布和流行。从1934年发现病原体以来,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我国自1955年作为法定传染病报告。在1958年以前,报告病例不多,主要发生在广东和浙江两省。1958年四川省温江等地发生钩体病大流行,才引起各地广泛注意。60年代以来,各地的发病情况在不断变化(见附图)。1960年有12个省、区有本病发生或动物间流行。1961年以后病例不断增  相似文献   

8.
开江县为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流行区 [1]。自 196 3年暴发流行以来 ,每年皆有病例发生。为了解钩体病在我县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情况和感染菌群 ,给防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我们于 1987~ 2 0 0 0年每年 8~ 9月对健康人群血清进行了钩体抗体检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地点 :永兴镇是开江县钩体病流行的老疫区 ,流行类型为稻田型 ,曾有暴发流行史 ,常年发病较稳定。该镇属水田旱地相间的浅丘地貌的农作景观。1.2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无钩体菌苗接种和患钩体病史的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1.3 血清标本 :按常…  相似文献   

9.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廖如桂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在我县流行始发现于1966年的夏天,此后的多年很少发病,1985年以来又在我县散发流行,有的村或邻近几个自然村暴发流行。本文总结1985年至1994年我院住院部收治有病历资料的886例,现将临床...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疫水而感染该病,其动物宿主主要是带菌的鼠和家畜。各种自然因素的变化可导致宿主动物的迁徙,疫水范围扩大,人们接触疫水机会增多且抵抗力下降,极易造成该病的流行。我省是全国钩体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历年来发病率位居全国前列,是我省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为探讨钩体病在我省的流行特征及趋势,近几年,我们从发病状况、自然因素、动物宿主等方面对我省钩体病流行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仍然是我国当前农村多发的人兽共患病,有的地方还在发生流行。由于钩体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被误诊。为有助于钩体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临床型与感染菌株群型关系的探讨,将1976~1986年在10个县市中查获的192例病原阳性患者的资料整理分析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2.
洪涝灾区钩体病人血清抗体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是中国主要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近40年曾发生过5次规模较大的钩体病流行,均发生在内涝型洪涝灾害之年,多次因洪涝灾害造成钩体病暴发流行,给疫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钩体病临床容易误诊,常利用实验室诊断,本文利用钩体病人血清进行抗体分群分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1961年开始,我市各县农村均有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发生,1965年至1967年出现较大的流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我县自 196 3年有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病例报告并暴发流行以来 ,至 1998年每年均有病例发生。经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逐步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现将我县 38年 (196 3~ 2 0 0 0年 )间钩体病发病趋势及预防控制效果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病例资料来源于开江县各级卫生医疗机构 196 3~ 2 0 0 0年钩体病疫情报告。传染源、病原血清学和流行型等资料来源于我站多年调查监测结果。人口资料由开江县统计局提供 ,196 8和 196 9年因疫情资料散失 ,未统计。2 发病趋势分析196 3~ 2 0 0 0年共发生钩体病 35 31例 ,年均发病率 2 1.19…  相似文献   

15.
应用模糊聚类法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强度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模糊聚类法,对多因素钩体病流行状况,进行了有效的预测。以开江县1978-1989年钩体病流行学资料,选用3个流行因子进行处理,建立预测模型,作前瞻性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四川绵阳市 35年钩端螺旋体病 (下称钩体 )疫情及流行菌株情况 ,年平均发病率 4.73/10万 ,年平均死亡率 0 .0 79/10万 ,钩体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季节分布与国内报道相一致。35年中发生 5次局部暴发流行 ,4次以黄疽出血型为主 ,一次以七日热型为主。从病人血分离到 49株钩体菌 ,分属七群 10个血清型 ,从动物体内分离到菌株 174株 ,证实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地区报告钩体病例准确性,为进一步控制钩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钩体病高发地区报告临床诊断病例血清进行钩体菌培养,血清学诊断,对钩体病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进行乙脑、出血热和立克次体检测。结果共采集87例报告病例的血清标本,培养出4株钩体菌,钩体菌培养阳性率为4.6%。采集64份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钩体病检测,其中54例阳性,阳性率为84.4%,采集23份病例单份血清,其中6份钩体菌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6.1%。对27份钩体检测阴性标本进行乙脑ELISA检测,阳性1例,出血热、立克次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四川省钩体病高发地区临床诊断钩体病准确性较高,但依然需要加强病例双份血清采集和检测。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本文用地理流行病学、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等多种方法对湖南省36年钩体病进行了综合分析,阐明了我省钩体病疫区分布、流行强度、流行形式,查明了主要宿主及菌群(型)分布,人群带菌菌群以及血清抗体水平,对今后防治工作有意义。二、发病率以Ⅳ区湘东丘陵区16.78/10万最高,其次是Ⅵ区洞庭平原区次之14.86/10万,Ⅴ区湘中丘陵区4.62/10万最低。三、我省钩体病自1958 ̄1993年以来,平  相似文献   

19.
肺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是流行于我国南方诸省及多数省市自治区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为农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也发生于屠宰、船工、渔民、下水道工等工人中。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农忙季节常有散发。肺钩体病以肺部弥漫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类型 ,易与其它疾病混淆 ,经常漏诊误诊。 1984年~ 1994年 ,10年间 ,我院收治肺钩体病 32例 ,其中 2 2例被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等 ,误诊率 68.8%。本文就其诊治及误诊漏诊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均符合 1972年成都钩体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地区报告钩体病例准确性,为进一步控制钩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2年钩体病高发地区报告临床诊断病例血清进行钩体菌培养,血清学诊断,对钩体病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标本进行乙脑、出血热和立克次体检测。结果 共采集87例报告病例的血清标本,培养出4株钩体菌,钩体菌培养阳性率为4.6%。采集64份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钩体病检测,其中54例阳性,阳性率为84.4%,采集23份病例单份血清,其中6份钩体菌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6.1%。对27份钩体检测阴性标本进行乙脑ELISA检测,阳性1例,出血热、立克次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四川省钩体病高发地区临床诊断钩体病准确性较高,但依然需要加强病例双份血清采集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