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尺度上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异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和诸项养分含量在植物生长期内的时间变异不明显,但是空间变异非常显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变异以全磷最小,速效磷最大,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居中.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重要的影响.林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都显著偏高,耕地显著偏低;全磷含量也是以林地最高,耕地最低;速效磷含量以间作地较高,灌木地最低.土壤养分还存在显著的地形分异.水平凸形坡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都显著低于水平直形坡和水平凹形坡,速效磷含量以水平直形坡最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以偏东坡显著低于偏西坡,全磷含量表现为偏北坡大于偏南坡;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与坡度互为显著负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于永强 《河南科学》2010,28(6):684-688
基于GIS和GPS定位技术,结合网格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褐土烟区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规律,并绘制了养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在整个研究区内均表现出中等变异水平,其变异性大小表现为:速效磷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除有机质外,其它元素都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结构性,土壤有机质的空间相关距最大,达447m,碱解氮的自相关距最小,仅123m;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相关距分别为337m和345m.基于半方差函数模型,用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进行了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有机质在研究区内普遍缺乏,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中等,而碱解氮含量在整个研究区分布较复杂,呈零星装分布.  相似文献   

3.
利用半变异方差函数的方法揭示海坛岛的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结果表明:海坛岛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7.77g/kg、41.68mg/kg、27.57mg/kg和49.12mg/kg,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CV)为中等变异水平。土壤养分由高到低可分为5级,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低;有效磷十分丰富;速效钾含量极低。半变异方差函数显示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空间自相关性较低(块金效应都大于85%)。海坛岛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具有其特殊性,需要增加施肥指导,保持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矿区湖泊的清淤治理和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对大冶三里七湖的底泥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并分析测定底泥的养分和砷、汞、铅的含量,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养分之间及其与砷、汞、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里七湖底泥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范围分别为103 352、19 69、97 180 mg kg-1,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范围分别为0.74.9、0.2 1.8、4.6 7.3、29 170 g kg-1.根据土壤养分分级指标,86.6%的碱解氮和全氮、93.3%的速效磷和有机质、46.7%的速效钾属于较高水平及其以上.三里七湖底泥氮和磷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氮跟有机质也具有显著相关性,而钾与其他养分指标之间相关性最差.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的含量范围分别为94 2 811、0.20 6.74、6 660 mg kg-1.三里七湖底泥砷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73.3%的汞和80%的样品铅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是都在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之内.三里七湖底泥砷与速效磷和全磷,汞与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和全磷,铅与碱解氮、速效磷和全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三里七湖底泥砷、汞、铅与有机质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总之,三里七湖底泥有效氮、有效磷、总氮和有机质,但、氮、磷丰富,磷的有效性高,但有效钾和总钾低,汞、铅污染不严重,但砷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5.
基于上堡梯田区内472件土壤样中N、P、K_2O、碱解氮(JJN)、有效磷(YXP)、速效钾(SXK)、有机质(Corg)和pH的分析测试结果,采用地质统计分析法和GIS技术相结合研究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依据行业现行规范标准评价养分等级,为研究区内养分管理、精准施肥提供依据。上堡梯田区内土壤养分中N、P、K平均值均高于赣州市和全国土壤的背景值。N、P、K、有机质、碱解氮和pH为中等变异,速效钾和有效磷均为强变异水平,N、P、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pH的半差函数模型均为指数模型,K、速效钾型为球状模型,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主要为中等以上;土壤有机质与N、P、K、碱解氮、有效磷碱和速效钾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土壤pH与N、P、K、碱解氮、有效磷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坡位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普定县石漠化治理示范基地为例,根据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在坡顶、坡腰、坡脚取样进行室内实验分析,分析不同坡位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化.结果显示与前人研究规律有所差异,土壤养分没有随坡顶、坡腰、坡脚坡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这是由于土壤养分的变化不仅取决于自然因素,并且受人为因素影响,总体上本研究土壤中养分含量为坡腰<坡顶<坡脚,各坡位各采样深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土壤全钾、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受土壤成土母质影响,与其它养分指标变化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玛纳斯县农田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性质的空间变异对于揭示各项养分的分布规律,实行特定的田间管理措施和实施精确农业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照分析了1982年和2012年玛纳斯县农田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 pH 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发现30年来研究区土壤养分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异性,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 pH 值变化明显,各项等级均有增长,其中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为明显,玛纳斯县研究区域养分总体含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缺氮少磷富钾”变为目前的“平氮平磷富钾”。  相似文献   

8.
以临汾市新建的湿地汾河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0个样点的园林土壤进行养分分析,以3个农田样点为对照,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四个土壤养分指标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对其园林土壤质量作出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汾河公园的建造显著降低了汾河沿岸的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现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处于B级,属于中等水平,而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仍为C级,处于匮乏的状态.人为调控土壤肥力有利于公园植被恢复及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为例,选取了马尾松林地、退耕柏木林地、退耕草地和耕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地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指标选取了土壤含水量、粒径组成、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这些指标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耕地土壤有机质要显著低于另外3种土地利用类型.养分间的相关分析发现,有机质和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pH值与全磷、pH值与有效磷、pH值与全钾、全氮与全磷、全钾与全磷、全钾与有效磷间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养分间存在耦合作用.退耕还林还草对提高土壤肥力特别是有机质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对新疆沙湾县农田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沙湾县农田土壤中的有机质(12.4 g/kg)、速效钾(195.3 mg/kg)含量呈降低趋势,碱解氮(86.7 mg/kg)、速效磷(16.2 mg/kg)含量有所增加。土壤各养分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变异,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为0.25-0.75,属于中等空间自相关,碱解氮含量在60-90 mg/kg的占了研究区的67.93%,速效磷含量10-20 mg/kg的占了研究区的74.98%,速效钾的含量大于150 mg/kg的占了研究区的94.85%,有机质含量在10-20 g/kg的占了区域面积的71.21%。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生物炭和氮添加对桉树红锥混交林土壤养分的影响,为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林地的桉树红锥混交林中,设置生物炭和氮添加的控制实验,研究生物炭和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有效磷(AP)和有效钾(AK)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生物炭和氮添加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人工清理林地时,添加生物炭显著增加了20~40cm土层的AP含量;氮添加极显著增加了0~10cm土层的SOC、TP、AP含量和C∶N;10~20cm土层的SOC、AK含量,20~40cm土层的AP和AK含量也显著增加;而0~10cm土层的N∶P则极显著降低。林地清理方式为火烧清理时,生物炭添加极显著增加0~10cm土层的TP含量,而0~10cm、10~20cm土层的SOC和AK含量,0~10cm土层的C∶N,10~20cm的AP∶TP、C∶P以及0~10cm、10~20cm、20~40cm土层的AK∶TK显著降低,0~10cm土层的AP含量、AP∶TP、C∶P和N∶P更是极显著降低。氮添加显著降低10~20cm土层的N∶P以及0~10cm土层的AP∶TP,0~10cm土层的AP含量以及10~20cm的TN含量下降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人工清理林地条件下,实施生物炭和氮添加有利于提高桉树红锥混交林的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and use on soil physics and nutrients properties of the debris flow bottomland, a case study at Daqing gully (in Xiaojiang Basin, Yunnan) was conducted in 2004.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at depth of 0-10,10-20,20-40,40-60,60-80 cm under three land use patterns crop bottomland (CL), forest bottomland (FL), and barren bottomland(B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ing bottomland to CL promoted soil toaccumulate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AP), pH value transferred from neutral to alkalescency, and organic matte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urthermore, 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 (TN) and available nitrogen (AN) in CL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FL and BL because the growth of crops consumed more nutrients in soil.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P, AP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AK) in soil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particle.  相似文献   

13.
以珠江口典型人工次生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广州南沙红树林湿地公园、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样地采集16处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共48个(每10 cm分层),测定全氮(TN)、有效氮(AN)、全磷(TP)、有效磷(AP)、pH、土壤粒度、有机质(OM)、有机碳(OC)、Eh、含水量等指标.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全氮质量分数为0.39-0.94 gkg-1;有效氮为60.36-98.12 mgkg-1;全磷为0.39-0.94 gkg-1;有效磷为4.02-62.14 mgkg-1; N/P为1.59-3.27;有效N/P为1.24-18.07.各项指标处于中等水平。全氮与有机碳和全磷正相关(R2=0.826);有机氮与砂粒比例正相关(R2=0.225);全磷与全氮、含水量、有效磷正相关,与砂粒比例负相关(R2=0.838);有效磷与全磷、砂粒、全氮正相关,与有机质负相关(R2=0.754);N/P与有机碳正相关、;与含水量负相关(R2=0.414);有效N/P与粘粒、有机碳负相关(R2=0.285).该区土壤表现为氮限制型,不利于现阶段的红树林生长恢复,可通过适当的氮添加改善土壤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4.
崇明三岛土壤主要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采集了崇明三岛(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土壤表层(0~20 cm)土样135个,测试和分析了其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在ArcGIS 9.1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和叠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壤主要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崇明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或斑块状分布,以城桥镇和堡镇为两个高值中心,分别向西北和东北逐渐递减.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呈现斑块状和条带状分布,且二者的分布基本呈互补趋势(有效磷含量高的地方一般有效钾含量很低).与1980年数据相对比,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20多年来没有明显变化,而有效磷含量明显升高,有效钾含量有所降低.这表明崇明三岛存在一定程度的施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平衡机理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广西4个典型区域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比较不同区域各林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  相似文献   

16.
南京城市土壤pH和养分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城市表层土壤pH、全钾、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土壤pH、全钾的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均符合线性有基台模型,可以用克立格(Kriging)插值分析。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经对数处理后,仍然没有合适的拟合模型,采用逆距离加权(IDW)插值进行了分析。土壤pH、全钾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它们受成土母质和地形等影响较大,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变异性很大,主要受城市人类活动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湿地土壤养分供给状况及可利用水平与氮素含量存在直接关系。本研究以贵州草海湿地自然演替下植物群落表层土壤氮素含量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四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牛筋草、李氏禾、香薷和芦苇)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和全氮含量以及不同土壤团聚体粒径下湿地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植物群落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全氮含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其中芦苇群落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速效氮和全氮含量最高;(2)各植物群落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AN和T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芦苇群落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含量均低于其他植物群落;李氏禾群落土壤氨态氮含量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植物群落表层土壤氮素含量分布受植物种类及自身凋落物、降雨量和地势、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硝化作用受到抑制或促进,各植物群落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松嫩典型黑土带分布着高有机质和高肥力的黑土资源,长期超负荷耕作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开展土壤营养元素储量研究对黑土资源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嫩典型黑土带为研究区,基于野外土壤样本化验分析数据,利用地统计分析等方法,对0~20 cm耕层内土壤全碳(TC)、全氮(TN)和全磷(TP)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典型黑土带土壤TC、TN、TP储量均高于全国水平,含量分别达19.25 g/kg、1.88 g/kg、1.28 g/kg;TC、TN、TP高密度热值区和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典型黑土带北部,TC、TN、TP自北向南呈现降低趋势;C/N、C/P和N/P在该区北部空间聚集性较高;土壤粉粒含量在30%以上,TC、TN和TP含量较高,分别介于6.86~74.74 g/kg、0.94~5.93 g/kg、0.66~3.76 g/kg之间;TC、TN和TP储量受土壤pH、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研究为黑土资源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黄河口潮间带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夏、秋和春季分别采集0~10、>10~20、>20~30和>30~50 cm的土壤样品,研究黄河口潮间带芦苇湿地土壤生源要素总氮(TN)、总磷(TP)、总硫(TS)和总钾(TK)质量分数及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0~50 cm土壤剖面中TN和TS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68.19~421.29和356.15~935.77 mg·kg?1,总体质量分数偏低,且最高值出现在表层土壤,在3个季节中春季质量分数较高;TP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379.8~728.30 mg·kg?1,在剖面中分布较为均匀,质量分数最高值出现在夏季;TK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17852.41~23 265.30 mg·kg?1,无明显剖面分布特征.0~50 cm土层的TN储量(TNS)的变化范围为109.66~227.36 g·m?2,TP储量(TPS)为350.74~625.27 g·m?2,TS储量(TSS)为331.15~575.70 g·m?2,TK储量(TKS)为12220.77~19780.33 g·m?2.总体上,各生源要素主要储存在0~30 cm土层;TPS季节变化由高到低依次呈现夏季、春季、秋季,TPS和TSS均呈现夏季、秋季、春季(P<0.05),TSS呈现春季低于夏季和秋季.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碳(TC)、电导率、Mg、Al等指标与生源要素质量分数密切相关,土壤TC质量分数和C、N质量比是影响TNS的重要因素,而土壤密度、水土质量比和电导率则是影响TP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