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感染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各类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及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管患牙130颗,其中78颗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治疗组),52颗采用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对照组),观察术后3 d、1周的疼痛发生情况及术后半年的治愈率。结果:术后3 d、1周两组的疼痛情况及半年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中做好根管准备和充填,才能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分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急性牙髓炎患者62例共90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颗牙,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对照组45颗牙,采用分次法根管治疗术,比较两组术后1周疼痛情况及术后2年后的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后1周内,研究组出现急性疼痛10颗牙(22.22%),对照组出现急性疼痛3颗牙(6.67%),研究组急性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研究组治疗成功40颗牙(88.89%),对照组治疗成功42颗(93.33%),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分次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远期疗效无差异,但是,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后较容易出现急性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3.
段军  晋溪 《河北医学》2008,14(11):1318-1319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有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管患牙18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另一组采用多次性根管治疗,观察术后3d疼痛发生率,随访一年成功率.结果:一次性根管治疗组术后3天疼痛发生率高于多次性根管治疗组,且有统计学差异,一年后两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中,只要我们熟悉患牙的解剖形态及变异,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根尖周组织的理化及生理性刺激,就能避免术后疼痛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染根管经过一次性根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及根尖周炎的患者,按就诊次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正常三次性根管治疗,治疗的组患者应用一次性完成根管消毒、根管预备及根管填充。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疼痛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术后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疼痛反应较轻。结论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感染的根管与多次治疗的疗效无明显差异,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根管治疗牙隐裂导致牙髓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牙隐裂伴对牙髓病变的病例分一次性根管治疗组和分次根管治疗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效果显著,一次法与分次法根管治疗牙髓病变后两组根管充填术后疼痛减轻率分别为93.7%和95.3%;术后1年复发率率观察组分别为4.7%,1.6%.结论 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一次或分次次以上完成根管治疗全冠修复有很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广州市越秀区口腔医院收治的感染根管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传统多次法根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分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和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根管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安全有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慢性牙髓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分次性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后用药时间和治疗成功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疗效和采用分次根管治疗效果相当,但是操作更为便捷,能够降低患者治疗时间与次数,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根管预备在乳磨牙一次性根管治疗后短期疼痛反应。方法:选择乳磨牙慢性牙髓炎患儿2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2例与对照组142例,在根管预备过程中,治疗组采用超声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传统手用锉,对术后24~48h疼痛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短期疼痛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根管预备在乳磨牙一次性根管术中的应用,比使用传统手用锉能更有效地降低术后的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感染根管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择诊断为牙髓坏死和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在一次治疗内完成根管预备和充填,分别为88颗与41颗,2次疗程根管治疗患牙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包括术前、术后的疼痛状况,评价术后6个月、1和2年的治愈率.结果:根管治疗后,两组术后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和2年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感染根管在术后疼痛和近期治愈率上与两次法是相同的,但却可以减少复诊次数,具备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16,(2):187-190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残髓炎治疗中的近期临床效果,评价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残髓炎的患牙94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对照组采用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根管治疗术后一周疼痛发生情况及根充后一年成功率。结果两组患牙在根管治疗后一周疼痛反应情况及根充后一年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残髓炎治疗中,在熟悉患牙的解剖形态及变异情况的前提下,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具有可行性,且与常规的多次性根管治疗术在近期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根管治疗仪与常规的人工根管预备治疗法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选出较好的根管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需要进行牙髓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到患牙117颗,随机分为对照组(55颗)和超声组(62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人工机械操作预备根管,对照组采用超声根管治疗仪预备根管,预备好根管后进行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术后观察根管治疗的时间和术后疼痛发生率,对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超声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人工机械操作治疗,使用超声根管治疗仪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操作简便实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短期疗效.方法 以六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X光检查确诊的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组则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术后根尖周指数评级(PAI)、临床疗效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6、0.377,P>0.05);两组患者术后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VAS水平分别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VAS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2、0.326,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PAI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0、34.456,P<0.001);但两组术后出现继发性根尖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3,P=0.356).结论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的疗效与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相似,但前者手术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牙髓坏死、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管及多根管患牙142颗,其中80颗患牙在一次治疗内完成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设为一次组;62颗患牙经2次治疗后完成根管充填(第1次治疗后氢氧化钙封药1周),设为二次组。观察2组在根管治疗术前、术后1周的疼痛状况,评价术后2年的治愈率。结果:一次组和二次组术后1周疼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一次组的治愈率为92.8%,二次组为90.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术后疼痛和2年治愈率上与两次法差异不大,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慢性牙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20例病人共计220颗符合作根管治疗术指征的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充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次根充法,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疼痛评价及2年后观察远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充法治疗术是治疗慢性牙髓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根管超声冲洗技术对慢性根尖周炎患牙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340例患者352颗患牙按就诊次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是常规一次性根管治疗,实验组用超声冲洗一次性根管治疗.观察随访患牙的疼痛发生率、临床疗效以及两组的根管预备时间.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牙根填充后疼痛发生率、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管超声冲洗后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术对于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彤 《医学综述》2013,(16):3057-3059
目的探讨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将126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52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患者(76颗患牙),分别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 d和7 d的疼痛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术后1 d和7 d,两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疗程短、省时、省钱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次法根充和分次根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雪萍  白净  陈杰 《当代医学》2010,16(36):114-115
目的比较一次法和分次法根管治疗术的疗效,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60例慢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用AHplus根管充填糊剂加牙胶尖侧方加压法,分别一次和多次完成根管充填术;术后7d进行复诊检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术后疼痛情况,治疗后1年随访,比较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术后7d疼痛情况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疗效,一次法根充成功率为91.4%(64/70),分次法根充成功率为95.0%(76/80),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法根充和分次根充在术后疼痛和术后1年的疗效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一次法根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1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患牙110颗)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5例,患牙55颗)与对照组(55例,患牙55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次性根管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疼痛发生情况以及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72%(51/55)和94.54%(52/5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效果不相上下,但是一次性治疗的疗程较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更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三种根管充填糊剂在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方法343颗需根管治疗的患牙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以Cortisomol糊剂(A组)、Vitapex糊剂(B组)、AH Plus根充糊剂(C组)加牙胶尖作为根充材料一次性充填根管,采取一次法根管治疗,随诊观察术后7d及1年后的临床疗效和疼痛反应情况。结果Cortisomol糊剂及Vitapex糊剂治疗组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率较AH Plus根充糊剂组显著较低(P〈0.01);术后一年复查,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ortisomol糊剂及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可以有效减少一次性根管充填术后急性期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慢性牙髓炎患者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分次法根管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扬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行分次法根管治疗,观察2组治疗时间、治疗次数、疼痛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后1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80.00%)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较高(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消失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6%)和观察组(23.33%)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分次法根管治疗相比,一次性根管治疗用于慢性牙髓炎可提高疗效,减少治疗次数与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