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掌握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找到适时有效的防治时间,采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诱杀防治。结果表明,性诱剂准确预报出梨小食心虫在库尔勒二十九团1年发生5代,成虫有5个羽化高峰期。通过诱杀防治,可有效地降低羽化的成虫数量,减少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同时,预测发生期能及时确定化学防治时间。  相似文献   

2.
利用性诱剂对阿克苏地区香梨园中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进行了为期3年的监测,目前初步认定,在阿克苏地区香梨园中危害较大的食心虫主要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对香梨园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性诱剂监测的诱捕效果进行对比,初步表明梨小食心虫为阿克苏地区蛀果害虫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3.
朱文雅  张烨  李唐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5):154-158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在山西省运城市的发生规律和性诱剂诱捕的田间防治效果,利用性诱剂三角形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并对两种性诱剂诱捕器在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有3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6月15日—7月1日,第二个高峰期在7月23—29日,第三个高峰期在8月28日—9月3日。性诱剂诱捕的防治效果调查表明,两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防治均有效果,且三角形诱捕器效果较好。本研究明确了梨小食心虫成虫在运城地区的发生动态及性诱剂诱捕的防治效果,为运城地区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预测预报及绿色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是克拉玛依果树的主要害虫,利用性诱剂监测这3种害虫在生态果园的消长动态,分析其种群发生规律,为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防治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3种食心虫在克拉玛依年发生世代分别为:梨小食心虫3~4代、李小食心虫3代、苹果蠹蛾2代。  相似文献   

5.
从2012年4月12日至9月14日,用三角形粘板诱捕器诱捕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成虫,通过每天调查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诱捕情况,分析得出这两种害虫在二十九团东区的发生高峰期;结合物候期,确定化防时问,指导该区果农根据物候期进行化学防治,简单易行,从而达到群防群治,减少虫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香梨生产阶段,梨小食心虫危害是导致香梨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第三师五十三团大力发展香梨产业,梨园面积不断扩大,为有效防治梨小食心虫对香梨果品的危害,生产安全的香梨果品,在五十三团开展利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预防梨园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性诱剂不仅可对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进行监测,同时也可对梨小食心虫进行有效控制。在相同生产管理条件下的梨园内,采用水盆式诱捕器诱虫效果优于粘板式诱捕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迷向丝对苹果园食心虫的防治情况,本研究在石河子市一五二团苹果园,以迷向丝技术为防治方法,以性诱器诱集食心虫为检测手段,对苹果园实施迷向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该苹果园苹果蠹蛾的迷向率为35.92%,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为79.43%,2019年该苹果园苹果蠹蛾的迷向率为90.00%,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为95.90%,苹果园食心虫发生量明显降低,迷向丝防治效果明显,且在苹果园中迷向丝的连年使用可以提高对食心虫的迷向率。迷向丝技术可以帮助果园防治虫害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且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使果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发生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苹果蠹蛾是南疆危害果树的主要害虫,利用性诱剂监测苹果蠹蛾消涨动态,分析其世代发生规律,对丰富测报方法和虫情监测方法,提高测报准确性与防治效果,控制苹果蠹蛾危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库尔勒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并详细介绍了性诱迷向剂的产品性能、使用方法、使用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蟠桃是一四三团重要的园艺作物,近年来,由于果农防治害虫方法不当,使梨小食心虫等害虫危害逐年加重,通过引进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和迷向丝,初步建立了适合于一四三团特点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为研究可为郑州地区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的科学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日前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诱芯制作的不同诱捕器诱捕郑州桃园的梨小成虫,研究了其发生动态、危害特点、对诱捕器的选择性及诱捕器的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郑州地区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发生6代,其中3、4世代种群数量最为庞大,第1、2世代间界限明显,后面4个世代存在明显世代交替;梨小以幼虫危  相似文献   

12.
利用昆虫性诱剂防治大豆食心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明确人工合成的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对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和控制作用,为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用人工合成性诱剂监测大豆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期大约为1个月,高峰期为8月7日至8月14日,与传统的目测惊蛾法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不同田间诱蛾方式研究表明:水盆的诱蛾效果好于诱捕器,加入少量杀虫剂后诱捕器防治效果达到43.82%,而水盆加入少量杀虫剂后效果没有提高。2007年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45.9%。2008年单用性诱剂+诱捕器防效为50.0%,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防治效果达62.7%。性诱剂诱捕法可作为大豆食心虫田间虫情测报的一种适用工具。通过定点定期的田间诱捕观察,明确了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动态,为适时防治提供铱据。在田间应用大豆食心虫性诱剂防治害虫时,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即提高了防虫效果,又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测报和防治苹小卷叶蛾,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观察苹果苹小卷叶蛾成虫的发生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陕西省礼泉县苹果苹小卷叶蛾1年发生3~4代,越冬代成虫在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每年各代成虫发生时间有一定的差异,有世代重叠现象;在苹果树高度为1.0~2.0 m范围内的不同位置,通过性诱剂诱集到的成虫数量存在一些差异,其中在苹果树离地1.5 m处分布的成虫数量最多,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性诱剂对苹小卷叶蛾成虫进行诱杀时,可根据实际操作方便及效果最大化的原则,尽量将诱捕器放置在苹果树离地接近1.5 m高度的位置,以便获得更好诱捕效果;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4:00—8:00时段,其中在4:00—6:00时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注册梨园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利用黑光灯、性诱剂诱集及田间调查的方法对河北省两个注册梨园主要害虫及其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两个注册梨园共计采集到主要害虫25种,隶属4目15科。对5种主要害虫成虫消长规律的研究表明,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全年消长呈现两个明显的高峰,表现出2代类型区的特征。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消长全年呈现四个明显的高峰;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和暗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一年一代,成虫发生期分别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7月上旬到8月中旬;茶翅蝽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危害盛期发生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在临朐樱桃园的田间使用效果,2021年在樱桃园悬挂迷向丝,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监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并比较不同数量迷向丝的迷向效果以及蛀梢防效等。结果表明,樱桃园梨小食心虫4月初—7月均有发生,其中4月26日和6月14日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数量最多,诱捕数量分别为33、38头/诱捕器。300根/hm2迷向丝的处理迷向率最低,450、600根/hm2迷向丝的处理迷向率差异不显著,均在89%以上。使用迷向丝蛀梢率明显低于对照区,使用迷向丝对蛀梢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根据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关键时期,悬挂450根/hm2的迷向丝可基本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和为害。  相似文献   

16.
<正>利用性诱剂干扰交配或诱杀钻蛀性蛾类害虫是果园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发既诱雄蛾也诱雌蛾的新型诱剂近年来颇受关注。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合作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基础上,加入寄主植物挥发物——梨酯、苯乙酮、香叶醇、冬青油和苯乙醇等制成若干配方,在南  相似文献   

17.
水果生产中,食心虫的危害主要造成落果、烂果,损失较为严重。通常是以桃小食心虫为主与梨小食心虫、自小食心虫混合发生。由于食心虫是钻蛀危害,防治较为困难。防治需在田间对成虫作监控,在果实膨大期.食心虫孵化盛期用药,效果会较好。  相似文献   

18.
北京平谷地区有机桃园主要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有机生产方式下桃园害虫和天敌数量变化,2004年在北京平谷区前芮营村有机桃园用性诱剂法和捕虫网法分别调查了3种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和桃潜叶蛾)和4种主要天敌(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小花蝽和草蛉)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3种害虫世代较明显,发生高峰集中;天敌数量逐渐积累,数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有机生产方式下桃园害虫和天敌数量变化,2004年在北京平谷区前芮营村有机桃园用性诱剂法和捕虫网法分别调查了3种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 苹小卷叶蛾和桃潜叶蛾)和4种主要天敌(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小花蝽和草蛉)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3种害虫世代较明显,发生高峰集中;天敌数量逐渐积累,数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利用性信息素控制害虫是无公害农业生产者的一种方法,引进日本产复合搅乱剂-A的迷向法控制苹果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卷叶蛾等几种主要害虫试验,无论是连续二年还是当年的处理,其危害率都较对照降低40%~90%,且复合性信息素一次处理,简便易行。引进的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性诱剂进行的大量诱捕防治试验,也取得一定效果,特别是诱蛾量高于国产性诱剂的诱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