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中美欧日韩农业支持水平及政策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ECD政策体系,从时间雏度对比分析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及我国2003-2014年农业支持政策支持水平及结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农民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且我国农业的产出没有正向地用于对农业的投入;我国农业支持是以PSE政策为主,而在PSE政策中主要是以MPS为主。结合各国农业支持政策经验和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建议减少公共储备、MPS等方面的支持,继续加大农业支持总量,适当增加PI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李争 《科协论坛》2007,(5):87-88
以植物和微生物为对象的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最具有产业前景的领域,而合理的制度与政策有利于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壮大。本文通过对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政策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如何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促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BRICS成员之一,与其他成员国在农业发展上具有很多相似的国情。通过分析和比较BRICS的生产者支持政策、一般服务支持政策的异同以及BRICS的生产者支持水平和一般服务支持的投入水平,从而充分认知中国目前农业支持政策的实际实施效应和不足,通过借鉴其他四国的农业支持政策,为完善中国农业支持政策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政策对农业支持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OECD政策评价方法对我国1994—2003年农业支持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支持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大量增加、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生产者支持水平从2000年起由负值向正值转变。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支持水平依然很低,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OECD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分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估18个国家以及OECD、欧盟组织的农业支持政策绩效,分析农业支持政策绩效的时序变化规律,探索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优化路径。计算结果表明,虽然各国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有很大的差异,但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各国均表现为纯技术效率不断提升而规模技术效率有所下降,投入冗余部分主要存在于农业生产者支持方面。各国的农业支持规模和农业生产规模的优化程度、配置比例普遍较低,且75%的国家处于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增状态。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绩效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投入、产出不足。  相似文献   

6.
家庭农场绿色防控技术政策偏好与补偿意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杨  赵端阳  于丽丽 《资源科学》2019,41(10):1837-1848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和促进农业可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黄淮海平原的371户家庭农场为例,运用选择实验法,在通过事前“暖身”和“披露”来消除排序效应,并采用推断性属性非参与方法对家庭农场忽略的属性进行信息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分层贝叶斯广义混合Logit模型,探讨家庭农场对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政策的偏好,并估计家庭农场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平均补偿意愿及各政策属性边际补偿意愿,以便为政府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推广政策,以及合理的补偿金额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尤其偏好政府对其进行销售、资金和技术支持;在面临相同的推广政策属性组合时,农场主务农年限越短、受教育水平越高、资产状况越充裕和劳动力数量越少的家庭农场,其绿色防控覆盖率增加的可能性越大;家庭农场的平均补偿意愿为99.66元/亩,各政策属性边际补偿意愿从高到低依次为销售支持(14.75元/亩)、信贷支持(13.75元/亩)、技术支持(12.21元/亩)和保险支持(0.27元/亩)。因此,应将推广政策聚焦于销售、资金和技术3个方面;以农场主务农年限短、受教育水平高、资产状况充裕、劳动力数量少的家庭农场为重点推广对象;结合地区各政策支持力度的变化,灵活地调整具体补贴金额。  相似文献   

7.
基于政府引导视角,通过梳理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在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相关战略与政策,考察中外智慧农业的支持重点与方向。研究表明,全球智慧农业经历了“探索萌芽—起步发展—理论形成—数据驱动”4个阶段,主要发达国家重点围绕农业传感器、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集成应用与示范等进行战略布局,我国政策演变逻辑表现为从“强基础”转向“重示范”和从“汇聚部门数据”转向“数据驱动决策”,针对现阶段我国智慧农业研发应用水平与强国目标不匹配问题,建议充分把握新阶段农业高质量发展对智慧农业科技的需求,分类有序推动智慧农业工程落地与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农业政策的供求不均衡问题,综合分析与比较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韩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政策,总结其经验对构建我国农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启示,为合理构建我国农业政策支持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田翠平  常化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265+159-265,159
社区支持农业是一群消费者共同支持农场运作的生产模式,也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频发问题,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社区支持农业引入我国。社区支持农业先后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家蓬勃发展,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发展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多元化社区支持农业,而我国也于近几年开始了社区支持农业的尝试。受国外社区支持农业发展的启示,我们相信社区支持农业是一条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绿色创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业协定》的规定和我国政府的承诺,我国农业支持的空间已经很小;同时近年来的农产品贸易状况呈现恶化趋势。这要求我国必须用好“绿箱”和“黄箱”政策,在农业支持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农业保护法律制度、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和信贷支持、建立农产品缓冲储备体系、建立农业收入支持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1.
娄策群  毕达宇 《情报科学》2012,(3):426-429,435
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信息服务机构愈加关注农民的信息与知识需求。满足农民的知识需求,缩小知识需求与知识服务之间的误差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农业信息与知识服务机构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目前我国农业知识中心这一服务主体进行了研究,总结其主要特点,归纳出农业知识中心对于农村务农人员的知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规模农户设施农业经营状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也是农产品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规模农户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引领者与创新者,能够极大推动设施农业发展。本文利用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设施农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予以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这两类农户经营设施农业的比例较低、规模较小,设施农业经营品类丰富、以蔬菜类为主,经营过程面临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整体效益不高。另外,设施农业发展受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总体上,户主人力资本越富裕越有利于设施农业发展,家庭特征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影响不一致,外部产业环境对设施农业发展有相当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是设施农业做大做强乃至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设施农业发展,政府还需从政策、资金、技术及市场建设等方面对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投资虽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与国际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与我国农业发展要求很不适应.分析了我国近几年农业科研投入现状和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的意义,指出大力增加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目前存在的“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许朗  陈杰  刘晨 《资源科学》2021,43(9):1821-1833
基于对黄淮海平原2017年的实地调研数据,选取冬小麦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对小农户和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3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冬小麦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①小农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样本中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值的差异较大。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值集中在70%以上的水平,而小农户集中在10%~30%的水平;②结合各个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可知,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均有一定的提高空间;③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农业收入占比、用水成本和是否采用灌溉技术等因素对所有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都会有正向影响。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农户的年龄、灌溉面积、灌溉设施等因素能够影响其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但是对于小农户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无显著的影响。小农户是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和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对象。加快传统农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加大公共服务建设等措施有助于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杨帆 《科教文汇》2012,(6):129-129,142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历史使命,农业必须做出牺牲支持工业的发展,但农业只有在支援工业的同时发展自身,才能长久地支持工业建设。鉴于这种历史要求,毛泽东提出工农业并举的国民经济发展方略,制定了农业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基本发展方针,这些思想都是基本正确的。而由于处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主客观条件限制,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晓宁  辛岭 《资源科学》2020,42(9):1801-1815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间不平衡对于中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极为不利。因此,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问题,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质量效益现代化、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5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对中国2004—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制约因素。研究表明:①2004—2017年,全国以及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发展水平与提升速度差异明显。②各个子系统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贡献率及带动作用差异显著,导致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呈非均衡;③2004—2017年总体来看,各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中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农业质量效益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东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可以看出,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来看:2004—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导致各区域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各不相同。文章最后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灿 《未来与发展》2009,30(4):34-36
农业在我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和农产品生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一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接着采用贸易互辛h指数对中国一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