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王焕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38(5):23-28
考虑Potempa-有限元方法求解多孔介质中可压缩可混溶驱动问题,用Potempa格式求解饱和度方程,用标准Galerkin程序求解压力方程,得到L^2模收敛性误差估计,数值试验证实该计算格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马宁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9(2):7-11
讨论在二维情况下,多孔介质中不可压缩流体的可混溶驱动问题,它是两个偏微分方程的耦合系统.压力方程是椭圆的,而饱和度方程是以对流为主的抛物型的.压力方程用标准的Galerkin方法来逼近,饱和度方程用配置法来逼近,并且证明了数值解的存在唯一性,最后得到了最优阶的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3.
马克颖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40(5):30-36
有界区域上多孔介质中可压缩可混溶驱动问题由两个非线性抛物型方程耦舍而成:压力方程和饱和度方程均是抛物型方程.对压力方程采用有限体积元法,对饱和度方程采用特征一有限体积元法进行数值分析.给出了全离散特征—有限体积元格式,并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得到了近似解与原问题真解的最优H^1模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4.
罗平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46(2):70-77
对双重介质中地下水污染模型构造了沿特征线方向外推的向后Euler-Galerkin格式,并用交替方向预处理迭代法解沿特征线外推的向后Euler-Galerkin法在每一时间步所产生的代数方程组。在没有增加计算量和破坏精度的前提下得到了最优的L2-模误差估计,并且关于时间是高精度的。 相似文献
5.
罗平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0-77
对双重介质中地下水污染模型构造了沿特征线方向外推的向后Euler—Galerkin格式,并用交替方向预处理迭代法解沿特征线外推的向后Euler—Galerkin法在每一时间步所产生的代数方程组。在没有增加计算量和破坏精度的前提下得到了最优的L^2-模误差估计,并且关于时间是高精度的。 相似文献
6.
两相渗流驱动问题的体积有限元L~2-模误差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怀玲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4)
对于两相渗流驱动问题 ,模型表现为耦合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 ,一个是压力方程 ,形式为椭圆型 ;另一个是饱和度方程 ,形式为抛物型 .在一般的三角形剖分上提出了体积有限元 ,一般情况下可得到H1 -模的误差估计 ,利用一种特殊的对称对偶剖分 ,可以得到L2 -模的最优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7.
宋怀玲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38(4):46-52
对于两相渗流驱动问题,模型表现为耦合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一个是压力方程,形式为椭圆型;另一个是饱和度方程,形式为抛物型.在一般的三角形剖分上提出了体积有限元,一般情况下可得到H^1-模的误差估计,利用一种特殊的对称对偶剖分,可以得到L^2-模的最优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形理论,研究非牛顿Bingham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吸现象,得到Bingham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吸高度与渗吸累积质量的分形解析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屈服应力越大,达到平衡时渗吸高度越小,累积质量也越小,这与实际物理现象相吻合.在渗吸的初期阶段,Bingham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吸速度比较大,然后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平衡高度.渗吸初期如果不考虑重力因素.若Bingham流体屈服应力τ0=0,则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吸累积质量与渗吸时间平方根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多孔介质中不可压缩流体混溶驱动问题的一种数值逼近格式。该格式包含两种方法:对压力方程采用标准混合元方法,对浓度方程采用非重叠区域分解和特征线法。该算法用Galerkin隐格式求解子区域内部的值而用积分平均方法显式逼近内边界上的值,从而实现了并行计算,并求得该算法的最优L2-模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10.
刘伟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40(5):37-44
对多孔介质中不可压缩流体的混溶驱动问题,建立了其二维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局部加密的复合网格上的有限差分格式,压力方程采用5点差分格式近似,饱和度方程采用修正迎风格式,且在交界面上采用线性插值,并给出了误差估计.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1.
孔隙介质中CO_2非混相驱替的渗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CO2-地层原油的非混相作用过程及体系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特征仍较为模糊这一问题,利用CO2试验区的地层原油进行非混相体系的驱替实验,研究渗流特征及流体组分的变化规律。根据CO2在水、油介质中的溶解性质,对系统压力轻微降低的现象进行分析。实验监测记录了流体组成含量的变化过程,规律显示:CO2向原油中的溶解及两相间的作用过程是缓慢的;在分离气相中,CO2比重逐渐增大;液相中轻质组分含量降低,而重质组分含量逐渐增加,验证了CO2的抽提作用。非混相状态CO2在实验条件下的性质与常规状态表现出很大不同,非混相驱替方法可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非固结多孔介质突破压力的逾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多相流动与驱替过程的机理 ,根据逾渗理论提出了突破压力的概率模型 ,运用重整化方法求解了简单立方体孔隙拓扑结构和一定孔隙尺寸分布下的三维网络发生“突破”时的临界概率 ,以确定多孔介质的突破压力与多孔介质孔隙率、渗透率、流体物性和临界概率的函数关系。理论预测结果与窄筛分砂的突破压力实验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还表明 ,突破压力的数值依赖于介质孔隙网络的配位数 相似文献
14.
15.
水驱后天然气-水交替非混相驱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研究区块的地质及开发特点,建立了典型剖面模型,在压力-体积-温度(PVT)实验和相态拟合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影响水驱后天然气-水交替非混相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气驱时机、段塞尺寸、气水段塞比、注入速度等因素对于改善开发效果均存在最佳取值,现场应用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该区块最佳转气驱时机为注水0.4Vp(总烃类孔隙体积)后,最佳注入段塞尺寸为0.05Vp~0.1Vp,最佳气水比为1:1,合理注入速度为30-45m^3/d,建议注气时各油层全部射开。 相似文献
16.
针对研究区块的地质及开发特点,建立了典型剖面模型,在压力体积温度(PVT)实验和相态拟合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影响水驱后天然气水交替非混相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气驱时机、段塞尺寸、气水段塞比、注入速度等因素对于改善开发效果均存在最佳取值,现场应用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该区块最佳转气驱时机为注水0.4Vp(总烃类孔隙体积)后,最佳注入段塞尺寸为0.05Vp~0.1Vp,最佳气水比为1∶1,合理注入速度为30~45 m3/d,建议注气时各油层全部射开。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油藏沥青质沉淀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二氧化碳驱油藏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方法,设计了二氧化碳非混相驱沥青质沉淀动态岩心驱替实验装置,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非混相驱条件下驱替压力、温度、岩心初始渗透率、原油中的沥青质含量和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后岩心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的影响,分析了作用机理,回归出了二氧化碳非混相驱过程中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公式并用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公式可直接用于二氧化碳非混相驱原油沥青质沉淀量预测. 相似文献
18.
Two parallel method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tmaging (MRI) using radio frequency (RF) phased array surface coiks, named spatial loca! Fourier encoding (SLFE) and spatial RF encoding (SRFE), are presented. The MR signals are acquired from separate channels across the coils, each of which covers a sub-FOV (field-of-view) in a parallel fashion, and the acquired data are combined to form an image of entire FOV. These two parallel encoding techniques can accelerate MR imaging greatly, yet associated artifact rnay appear, al-though the SLFE is an effective image re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can reduce the localized artifact in some degrees. By the SRFE, RF coil array can be utilized for spatial encoding through a specialized coil design. The images are acquired in a snapshot with a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without the costly gradient system, resulting in great saving of cost. Both mutual induction and aliasing effect of adja-cent coils are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SRFE. The strategies of inverse sourc 相似文献
19.
可压缩核废料污染问题的变网格特征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军红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38(4):7-12
对多孔介质中可压缩核废料污染问题提出并分析了一类特征线修正的变网格混合元方法 ,即对流动方程采用混合元方法 ,对浓度方程和传热方程采用变网格特征有限元法 .从而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基础上可采用对时间t的大步长计算 ,充分地发挥了有限元数值解法的高精度优越性 ,并在相当一般的情况下得到了L2 模误差估计 . 相似文献
20.
裂缝型多孔介质的平面径向渗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然多孔介质微结构的分形标度律,建立了含井孔裂缝型多孔介质平面径向渗流的分形模型,推导了裂隙度和径向有效渗透率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裂隙度的径向分布规律和有效渗透率与分形维数以及径向距离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有效渗透率随孔隙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随迂曲度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还随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些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