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青年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命运前途。习近平同志对青年的成长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他指出青年要具备爱国主义思想、拼搏实践的精神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才能迎接历史的挑战,迎接时代的机遇。深刻理解习近平青年观思想,有利于青年自觉把自己命运与中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所以牢牢把握习近平青年观思想的内涵对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青年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工作与会谈交流中逐渐发展并走向成熟的理论.从逻辑来源上看,马克思恩格斯青年观和毛泽东青年观为该理论提供理论参考,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为该理论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习总书记个人成长经历为该理论提供现实启迪.对当代青年成才观、价值观、生活观、工作观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时代的青年如何成长成才,才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习近平青年观回答的主要问题,习近平青年观主要有爱国、求是、创新、斗争四个内涵,激励当代青年做一个有担当、有理想、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和学习生活实践,形成的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问题的思想结晶。以“五四”青年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10篇重要讲话(包括1篇寄语)为文本,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以赢得青年为逻辑起点,以教育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为逻辑中介,以实现“小我”融入“大我”为终极价值的内在逻辑,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创新党的青年工作,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遵循。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市场化和网络化时代的新发展,也是开展青年工作、促使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理论指导,对于优化高校的思政、就业和管理等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以习近平青年观为指导开展学生工作,在思政、就业、管理和安全等学生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就,但也面临着思政工作效果不佳、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学生管理方式僵化、学生安全事件屡发等问题。所以应该以习近平青年观指导高校学生工作改革,创新学生思政工作的理念、方法和平台,完善学生就业指导机制、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学生安全管理机制,推动学生管理规范化和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青年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根据当代中国青年特点和时代特征总结出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主要分为青年价值观、青年教育观、青年实践观、青年培养观等。基于习近平青年观丰富的理论内涵,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围绕四个维度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操作实施路径,正确引导青年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的“当代中国青年成才观”建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的关于我国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涵涉了党的新一代领导人对于我国青年成才的关键、核心、保障和路径的战略思考,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思想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于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做好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促进青年一代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者国家强",作为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青年群体肩负着伟大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其成长道路及价值追求愈发受到社会关注。习近平作为第一位出生和长大在新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他七年的知青岁月中,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敢作敢当的勇气使命,胸怀天下的情怀理想向广大青年充分阐释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八字箴言。习近平的人格魅力及成长经历对青年群体具有积极的榜样力量,对引领青年群体的精神成长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党引导青年成才和发挥青年才能的思想实践,也不断发展演变。国民革命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开始萌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逐步成熟,并得到有效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开始转型。"文化大革命"和徘徊时期,党的青年成才观被扭曲。改革开放后,党的青年成才观得以回归和进一步升华。实践证明,当党的青年成才观正确时,青年就进步,党的事业就发展;当党的青年成才观偏差时,青年就走上曲折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源于他的七年知青生活,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具有彰显新时代、鲜明的价值导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等三个基本特征。习近平既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主要创立者,也是直接的实践者。习近平关于青年、青年运动和青年发展的科学论断,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青年理想信念提出了诸多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组成,也是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以及成长成才的思想引导和理论支持。从重要价值、主要内涵和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对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相关论述展开全面、深入的剖析,并积极学习、掌握,对指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一脉相承的理论发展,也是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青年工作的特点所形成的实践创新。通过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来源和基本内涵提供的科学指引,从历史维度明确了强化青年时代责任的要求是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与时代同向同行;从现实维度明确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增强意识形态建设;从青年成长个人维度明确了完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在对青年特性和社会地位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其奋斗热情。由此形成进一步发展青年事业的实践路径,即通过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优化青年人才培养和选拔模式,提高青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青年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发展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长期追踪分析中国问题的英国人马丁·雅克富有远见地预判中国将迎来“习近平时代”,并论证了“习近平时代”概念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马丁·雅克从中国与全球发展关系的视角强调了“习近平时代”的重要性,认为“习近平时代”的中国,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双向且巨大的影响。此论在国际社会获得较为广泛的响应,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习近平阐释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够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马丁·雅克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定将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为世界做出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地位的国际贡献。  相似文献   

13.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为科学指导办学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者而言,着力强化六个方面的意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主题教育如脑入心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着眼“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洞察和把握互联网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关于互联网发展治理的精辟论述,形成科学系统的“网络观”。其核心要义囊括“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发展观、“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网络领导观、“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网络清朗观、“牵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网络安全观、“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的网络赋能观、“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网络共赢观等,锚定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治理的逻辑起点。切实领会其精髓要义,有益于解决好和回答好中国互联网发展治理的战略性命题与关键性议题,并为推动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列宁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坚持和发展,是紧密结合俄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有青年理想观、青年学习观、青年人才观和青年组织观,具有革命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等特征。列宁青年观不仅引导和激励了无数杰出青年在俄国革命和建设中顽强拼搏、建立不朽功勋,而且对于今天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仍具有引领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在它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开启了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新开端,发现了实现救亡图存的依靠力量、找到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科学理论、拥有了实现救亡图存的领导核心。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勇担历史使命,一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动挨打、不断衰弱的悲惨命运,实现了由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五四精神对激励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投身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关于“如何认识把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世界观学说,又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分析解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重大问题的方法论学说。文章主要从方法论维度,对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方法、''时代性和原创性相统一’的方法、''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方法论分析,以有助于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论”内在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18.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治国理政的必然要义。习近平关于勤俭节约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节约思想和“廉价政府”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精神为文化传承、以中国共产党的勤俭节约思想为直接来源、以习近平总书记自身成长阅历与治国理政经验为实践总结,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勤俭节约的本质,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勤俭节约、在什么背景下勤俭节约、从什么维度勤俭节约以及如何勤俭节约等一系列有关勤俭节约的根本问题,为建设清廉党风、淳正社风、军队作风、生态民风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