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食品源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来源与分布状况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源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存在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在食品及其相关环境中的污染来源、传播途径与分布状况。同时,结合国内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形势下我国开展针对食品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的必要性,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来自不同地区和宿主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Et)耐药特性及抗性基因。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分析系统,利用VITEK 2 Compact AST-GN13(22095)药敏鉴定卡对23株Et进行药敏试验;通过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抗性基因。结果manE291、ET-0711059、L49231、DT这4株Et对复方新诺明耐药,其中ET-0711059还对包括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在内的其余7种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处于中介耐药。23株Et经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30种抗性基因检测,16%Et含有氨基糖苷类ant(3")-I抗性基因及磺胺类sul1抗性基因;另有16%Et含磺胺类sul2抗性基因;40%Et含四环素类tetA抗性基因。所有耐药菌株均为鱼源株,6株人源菌株不表现耐药。结论所检测的Et菌株除了1株多重耐药,其余菌株的耐药性并不突出,主要表现为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在检测的Et菌株中分布有一定比例的抗性基因,但和耐药性并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问题已经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作为抗生素使用大国,食品中抗性基因的污染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然而相关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亟需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动物性水产品及其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赋存情况以及研究现状,总结了现阶段在水产养殖业中经常检测到的各种抗性基因,概述了其常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肉鸡屠宰场多重耐药沙门氏菌Ⅰ类整合子及磺胺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肉鸡屠宰场84 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10 种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多重耐药沙门氏菌sul1、sul2、sul3和int1基因。结果:84 株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和萘啶酸耐药率高达100%,对环丙沙星、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9.29%、35.71%、35.71%、35.71%、22.62%、14.29%。38 株沙门氏菌对3 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属于多重耐药菌株。38 株多重耐药菌株中,有20 株携带Ⅰ类整合子。30 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的菌株中,均能检测到sul1或sul2或sul3基因,与表型耐药100%符合,其检出率分别为40%、100%、63.3%。结论:肉鸡屠宰场中沙门氏菌耐药现象已不容乐观,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性与Ⅰ类整合子的携带之间关系密切,且Ⅰ类整合子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室常规纯培养方法对4份异常生鲜乳样进行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选择16种抗生素用圆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株进行测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检测到blaTEM、blaSHV、blaCTX-M基因,在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只检测到aac(6’)-Ib、oqx AB基因;在磺胺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只检测出sul1、sul2基因;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只检测出aacC2、aph(3’)-Ia基因;在四环素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只检测到tet(A)基因;对小鼠致病性较强,被感染小鼠的肝脏、脾脏和肺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研究表明,采自南疆某乳品企业生产的生鲜乳中存在肺炎克雷伯氏菌污染,该试验结果对于企业分析污染源,建立科学、精确的防控微生物污染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滥用及其诱导产生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污染己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也呈加剧趋势,与抗生素抗性基因不同,重金属在自然环境中很难被降解,二者同时存在不仅维持和加强了环境中的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原有抗性,同时增强了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抗性。目前,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养殖业中动植物细菌传染病的抗生素治疗总是无效的,其原因可能是重金属离子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协同抗性在选择压力下得到增强。本文总结了我国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污染状况及其复合污染特征,综述了这2类物质在土壤中的协同选择机制和综合修复措施,以期为重金属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带来的污染所致危害的减轻和未来复合污染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酸奶中乳酸菌所携带耐药基因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对市售酸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药物敏感性实验确定菌株的耐药谱,同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调查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和四环素等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5 份市售酸奶样品中共分离得到56 株乳酸菌,包括26 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3 株植物乳杆菌、2 株嗜酸乳杆菌以及25 株嗜热链球菌。药敏结果显示,31 株乳杆菌对链霉素(87.1%)、庆大霉素(80.6%)、环丙沙星(74.2%)和四环素(61.3%)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菌素类则较为敏感;而25 株嗜热链球菌同样对链霉素的耐药率最高,达76.0%;其次分别为万古霉素(32.0%)、环丙沙星(32.0%)和四环素(20.0%)。56 株乳酸菌中共检出5 种不同的耐药基因,分别为链霉素耐药基因ant(6)(检出率1.8%)、庆大霉素耐药基因aac(6')-aph(2')(检出率7.1%)、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检出率5.4%)以及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检出率14.3%)和sulⅡ(检出率1.8%)。受试的乳酸菌中共有13 株检出耐药基因,其中有4 株携带两种不同的耐药基因。长期以来被认为安全并广泛应用于发酵食品领域的乳酸菌可能成为潜在的耐药基因贮存库。  相似文献   

8.
耐药基因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等途径在微生物的种内和种间进行传递,食用受到耐药菌污染的食品,具有威胁人类健康的潜在可能。为建立耐药基因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食源性微生物耐药基因的筛查,对食源性耐药菌在食品中的存在状况、耐药种类进行了探讨。采集了3个不同菜市场的9份食品样本,对食源菌进行了分离培养,使用四环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甲氧苄胺嘧啶进行抗性菌筛选,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及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对8种抗性基因进行筛查,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结果进行了验证。9份食品样本中,菌落总数在105CFU/g至107CFU/g。红霉素抗性的菌落数最多,除1份样本外均在105CFU/g以上;氯霉素抗性菌菌落数最低,除1份样本之外均在103CFU/g以下。在对8种耐药基因筛查时发现,在四环素抗性菌中耐药基因tetA阳性率最高,为75.56%。采用LAMP法筛查耐药基因,阳性率高于PCR法。结果表明,具有抗药性的食源菌在样本中大量存在,这提示食品可以作为抗性菌存在和传播的重要介质。而LAMP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用于耐药基因的快速筛查,为了解抗性菌在食品加工环境的污染和分布情况,以及消杀防控措施的采取和评估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球关注的新型面源污染之一,获得性抗生素抗性基因(AARGs)的水平转移成为食品安全领域近年来研究的新课题。发酵蔬菜是我国食品加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酵过程多样化的微生物参与为AARGs的传播和扩散转移提供了高风险的生态场所。为此,本文提出将AARGs作为威胁发酵蔬菜食品安全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对该类污染物的来源、潜在的传播途径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当前形势下我国开展发酵蔬菜中AARGs污染研究的方向和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产品批发市场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待售水产品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在水产品批发市场中的扩散污染情况,选取上海市3个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的方法,对市场内部和市场附近的排污沟表层淤泥中5大类(4种磺胺类、8种四环素类、6种β-内酰胺类、5种氯霉素类、4种链霉素类)共27种ARGs进行了检测,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细菌种群多样性。结果显示共有17种ARGs在批发市场淤泥中被检出,其中磺胺类、四环素类和链霉素类ARGs的检出率较高且检出种类较多,表明水产品批发市场含有种类丰富的ARGs,水产品以磺胺类、四环素类和链霉素类ARGs污染为主。对市场外围的检测显示市场外围区域ARGs的种类分布略低于市场内部,表明水产品批发市场中ARGs的存在会通过污水排放途径扩散到周边环境。DGGE图谱的分析结果显示,3个批发市场污泥样品细菌种类差异性较大,表明环境中ARGs的种类分布与细菌的种类并无直接关联。本研究表明水产品携带的ARGs会扩散到水产品批发市场中,导致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为ARGs的重要储存库,以此造成的污染会进一步传播到周边环境,此外,这些种类丰富的ARGs重新扩散到待售水产品中的风险很大,需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了近10年来食品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国内外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食品中微塑料污染防治提出了对策建议:结合三级预防理论,从源头严防、传播严管、末端严控3个环节对中国食品中微塑料污染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近两年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及其在生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从制浆造纸原料结构、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体系、污染治理装备水平和造纸废水排放标准等几个方面就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从新型混凝沉淀技术、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法和人工湿地技术等新技术方面进行了前景展望,并针对碱法制浆过程、废纸制浆过程以及造纸过程提出了应对当前污染治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介绍了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近两年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及其在生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从制浆造纸原料结构、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体系、污染治理装备水平和造纸废水排放标准等几个方面就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从新型混凝沉淀技术、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法和人工湿地技术等新技术方面进行了前景展望,并针对碱法制浆过程、废纸制浆过程及造纸过程提出了应对当前污染治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塑料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与日俱增。其中,微纳塑料碎片对海洋环境和动植物群落造成的危害,成为国际科学界的研究热点。许多商业上重要的海洋食材和食品,如甲壳类、双壳类、鱼类常常被微纳塑料污染,而微纳粒子表面通常吸附着有毒化学物质或者致病微生物,这些微纳粒子及有害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海产品中微纳塑料污染状况及其危害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未来相关研究和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微纳塑料污染未来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法需创新并标准化,二是微纳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需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三是加强微纳塑料危害食品安全的预防控制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水体污染已成为我国社会所广泛关注的重点污染问题,据悉许多重工业工厂为了节省成本将不经任何处理的工业污水排入河道,造成严重的河道水污染。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它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为改善水体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工业生产形成的污染物对土壤和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人类的食品安全, 其中以镉为代表的重金属污染日益突出。镉是一种可以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有毒重金属, 是仅次于黄曲霉毒素和砷的食品污染物, 儿童作为易感人群, 镉暴露对其健康危害较大, 近年来研究重金属污染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危害更是探讨的重点。本文对食品中镉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体特别是儿童带来的危害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以期为改善镉对食品的污染、预防儿童镉中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安全, 确保产地环境的安全是关键。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苏州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研究数据, 综述了苏州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及主要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与程度, 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与潜在的危害, 提出了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主要的防控和治理措施, 旨在为当地农产品产地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胺类兽药残留是目前重要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检测食品中磺胺类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凝练了近5年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的通用前处理方法及其原理。研究发现,食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其前处理方法具有显著共性特征。具体体现在:磺胺类药物前处理操作的原理和步骤可以在具有相同或相似基质特征的食品之间相互借鉴,得到磺胺检测方法通式,从而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相应满足高通量、高灵敏度或操作简便等不同的检测需求。此外,本文还介绍了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前处理的新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这些新技术的可行性,并对新技术方法与目前常用技术方法之间的灵敏度进行了比较。最后,文章对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环境污染高度重视,为了治理环境污染,各部门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环境的监测工作,了解该区域周边存在的污染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固相微萃取法的概念,结合固相微萃取法的种类,提出了三种固相微萃取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借鉴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