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建立快速、便携、特异、敏感的百日咳鲍特菌实时定量PCR(Q-PCR)核酸检侧方法,并初步探索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靶基因采用IS481基因,优化反应试剂实现免核酸提取直接扩增,对体系进行冻干处理,简化操作步骤。并对所收集得到的上呼吸道感染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评价。结果本检测体系检出限达到100copies/mL,227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其阳性检出率为3.96%。结论成功建立了高敏感、简便、快速的百日咳核酸检测方法,为百日咳诊断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百日咳鲍特菌的方法。 方法 以百日咳鲍特菌的重复插入序列IS481为目的基因,设计探针和引物, 以克隆的IS481基因片段为DNA模板,在荧光定量PCR仪上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标准曲线,并进行灵敏度、重复性、特异性实验。 结果 建立的定量标准曲线阈值循环数(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最低检测浓度为102 copies/μ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4%;对临床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体不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 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S481基因可用于百日咳鲍特菌的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鉴定百日咳鲍特菌谱库进行扩展。方法采用Microflex LT软件,用经全基因组测序确认的9株百日咳鲍特菌和1株副百日咳鲍特菌构建蛋白质指纹谱库,对布鲁克数据库进行扩展。对标准菌株ATCC 29213、ATCC 25922、ATCC 700603、ATCC 27853进行MALDI-TOF MS鉴定,评价扩展库的准确性。选取6株百日咳鲍特菌,每个菌株取3个菌落分别用MALDI-TOF MS鉴定,评价试验的精密度。采用36株临床分离株验证扩展谱库对百日咳鲍特菌的识别能力,并进行扩展库前后鉴定结果比较。结果成功构建9株百日咳鲍特菌和1株副百日咳鲍特菌参考谱库,并扩展现有布鲁克数据库Taxonomy(5989)数据库为Taxonomy(5989+)。扩展库准确鉴定4株标准菌株ATCC 29213、ATCC 25922、ATCC 700603、ATCC 27853,对鲍特菌鉴定无干扰;6株百日咳鲍特菌的重复鉴定符合率为100%,精密度良好。用于外部验证的36株菌经扩展后数据库鉴定,种水平鉴定率达86.1%。结论百日咳鲍特菌质谱库的扩展提升了地区性分离菌株鉴定能力。  相似文献   

4.
杨红霞  韩吉婷  光明  王慧  高源 《疾病监测》2021,36(11):1217-1221
  目的   分析山西省一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实验室诊断情况,总结百日咳鲍特菌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对疑似百日咳病例进行病例资料收集,采集病例(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母亲)的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分离鉴定及核酸检测,并对菌株进行基因测序分析。  结果   患儿及其母亲鼻咽拭子样本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均为阳性,患儿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母亲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 菌株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多位点序列分型均为ST-2型,属于ST-2 克隆群,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890株百日咳鲍特菌基因组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与25 株百日咳鲍特菌遗传进化关系较近。  结论   对该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提供了准确的病原学信息,为百日咳的诊断及疫情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丽茹  张维  苏旭  黄海涛  刘勇 《疾病监测》2018,33(7):585-589
目的 了解2012 — 2017年天津市百日咳鲍特菌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分布情况及耐药位点变异情况,为百日咳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2年2月至2017年7月天津市分离的18株百日咳鲍特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培养的阳性菌株进行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克林霉素敏感性进行检测,同时采用E-test法检测菌株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对红霉素结合区域23S rRNA domain V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序列测定及分析。 结果 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18株菌株中仅1株对5种抗生素均敏感,其余17株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及克林霉素均耐药,红霉素耐药率最高,达94.44%(17/18),18株菌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E-test法结果显示,仅1株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在敏感范围内,其余17株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MIC均>256 μg/ml,18株菌对左氧氟沙星的MIC为0.19~0.38 μg/ml,复方新诺明的MIC为0.047~1.500 μg/ml;23S rRNA扩增产物序列分析发现,17株菌发生A2047G位点突变。 结论 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结果完全符合,17株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同时耐药,耐药株23S rRNA序列均发生A2047G红霉素耐药位点改变。   相似文献   

6.
四株临床分离百日咳鲍特菌主要抗原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石家庄地区分离的百日咳鲍特菌4种抗原基因百日咳毒素S1亚单位(ptxS1)、外膜蛋白(Prn)、凝集素2(Fim2)和凝集素3(Fim3)的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4株临床分离的百日咳鲍特菌,这4株菌于2002年分离自河北石家庄地区.分别对这4株茵的ptxS1、Prn、Fim2、Fim3主要抗原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我国的百日咳鲍特菌疫苗生产株抗原基因序列以及GenBank中收录的百日咳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序列分析显示,新近分离的4株菌的S1基因亚型与我国疫苗生产菌株不同,均为A亚型,发现3种Prn基因亚型和3种Fim3基因亚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我国疫苗生产菌株同源性均在99%以上.基因进化树显示与其他菌株的同源性也较高.结论 我国的临床分离菌株与疫苗生产菌株的主要抗原基因序列存在一定变异,为百日咳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的研制积累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莹 《全科护理》2023,(21):2938-2940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它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婴幼儿中症状较重,有时会引起死亡。国外有部分国家已陆续开始实施孕期接种百日咳疫苗来预防婴幼儿感染百日咳。现就孕期接种百日咳疫苗的状况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百日咳答疑     
误解:百日咳是类流感病毒性感染。事实: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氏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该菌为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潜伏期6~21d(典型的为7~10d)。  相似文献   

9.
姚宁  王青  周春碚 《疾病监测》2017,32(6):490-493
目的 通过横断面调查方式监测重庆市健康人群血清百日咳毒素(PT)抗体水平以了解人群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B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推断不同年龄组百日咳真实发病水平,指导重庆地区人群百日咳疫情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6个区(县)6个年龄组共1 080名健康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PT抗体检测。结果 PT-IgG均值为5.53 IU/ml,PT-IgG阳性率为1.17%(11/944),15岁人群PT-IgG均值最高(F=1.48,P=0.19)。结论 本次血清学监测发现人群BP感染率较高,且15岁人群PT-IgG阳性率最高,表明重庆市百日咳尤其是成年人百日咳实际发病水平远高于报告水平,现行的百日咳被动监测系统敏感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百日咳鲍特菌(简称百日咳杆菌)基因组特征。方法应用百日咳杆菌等位基因分型法和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法分析百日咳杆菌基因多态性,同时对2种分型方法的多态性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百日咳黏附素(Prn)、支气管黏附因子(tcfA)和百日咳毒素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ptxP)3种等位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共发现3种等位基因组合型:Prn1/ptxP1/tcfA2、Prn2/ptxP3/tcfA2和Prn3/ptxP1/tcfA2,所占比例分别为71.43%、19.05%和9.52%。MLVA法将21株分离菌株分成了12个不同的MLVA型,MLVA-136型和MLVA-152型为主要流行MLVA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8.57%和19.05%,并发现1种新MLVA型菌株。统计学分析表明MLVA法较等位基因分型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结论国内部分地区百日咳杆菌流行菌株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掌握百日咳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的第一手资料,对有效预防和控制百日咳的流行以及制定新的百日咳疫苗免疫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百日咳毒素S1亚基启动子ptxA-Pr基因和插入序列IS481为目的基因,建立敏感、特异的双重PCR快速检测百日咳杆菌方法.方法:运用百日咳杆菌ptxA-Pr和IS481基因序列特异性引物,采用双重PCR技术同时扩增百日咳杆茵的特异性基因ptxA-Pr和IS481.通过构建目的质粒获得阳性对照,测序并与GenBank比对序列验证扩增产物.百日咳标准茵株DNA 10倍系列稀释为模板.采用此方法扩增双基因,检测此方法敏感性.扩增肺炎克雷伯茵、肺炎链球茵、铜绿假单胞茵、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阳性样本DNA,检测此方法特异性.结果:百日咳杆菌标准株和阳性样本均能同时扩增ptxA-Pr和IS481目标序列,分别为191、145 bp.构建质粒后测序结果与GenBank对比一致.每个反应体系能检测到的标准菌株核酸最小量为1.65×10<'-2>ng.其他菌株检测未出现非特异性扩增.结论:双重PCR扩增百日咳杆菌ptxA-Pr和IS481基因的方法可用采特异快速的检测百日咳杆菌.  相似文献   

12.
一次副百日咳流行的细菌学调查成可经,陶源勇,柴淑秋,徐瑞云,孙中庸,成娟计划免疫接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百白破)三联菌苗有效地降低了百日咳的发病率。但百日咳鲍特菌与副百日咳鲍特菌的抗原结构不尽相同,虽可发生交叉凝集但并无交叉免疫作用,故接种百白破三...  相似文献   

13.
百日咳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特异的定量检测百日咳杆菌的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 根据百日咳杆菌IS48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百日咳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特异度、重复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检测百日咳疑似患者咽拭子225份和健康者咽拭子30份.结果 该方法的标准曲线显示模板浓度在102~108拷贝/μl线性范围与其循环阈值(Ct)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8,最小检出量为102拷贝.特异度较好,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检测高低浓度阳性克隆质粒(2×107与3×103拷贝/μ1)10次,连续检测5次,变异系数(CV)为5.78%~16.7%.在不同时间检测高低浓度阳性克隆质粒(2×107与3×103拷贝/μl),连续7次,CV为8.25%~14.9%.经检测,疑似患者的咽拭子有41份样本为阳性,30份健康人咽拭子均为阴性.结论 由于本实验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度好,适合临床实验室进行临床标本的百日咳杆菌的定量检测,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鲍特菌引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肺部感染唐明忠,刘娟鲍特菌属含3个菌种,其中百日咳和副百日咳鲍特菌是对人类有很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支气管鲍特菌多认为是动物致病菌。我院收治一名老年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两次从痰标本中分离出支气管鲍特菌(B....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 2 0 0 1年 9月从一例肺炎患者的痰标本中 ,先后 5次分离出支气管败血鲍特菌 (bordetellabronchiseplica)属于鲍特菌属。报告如下。患者 ,男 ,19岁 ,有 2年哮喘史 ,因咳嗽发热于 2 0 0 1年 9月 2 9日住入我院呼吸科。查体 :T 39.2℃ ;Hb 14 4g/L ,WBC12 .2× 10 9/L ,N 0 .85 ,L 0 .15 ,PLT 2 2 0× 10 9/L ;肝肾功能除谷丙转氨酶 90U/L ,谷草转氨酶 15 1U/L余正常 ;大小便常规正常 ;胸片显示左下肺炎 ;痰培养先后 5次分离出支气管败血鲍特菌。临床用左旋氧氟沙星治疗 3d后体温正常 ,2周…  相似文献   

16.
百日咳     
何谓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特点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通常可持续几周,部分甚至达3个月。目前在英国预防免疫尚未普及的情况下,本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尤其是那些6个月以内的婴儿。  相似文献   

17.
<正>鲍特菌属一共包含8个菌种,但只有百日咳鲍特菌、副百日咳鲍特菌和支气管败血鲍特菌这3种以哺乳动物为宿主的病原菌被详细研究。支气管败血鲍特菌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宿主包括狗、羊等哺乳动物,不过很少感染人[1]。2013年3月,我们从1例肺癌患者痰液中分离到一株支气管败血鲍特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史摘要患者,男,72岁,因"咳嗽咳痰2月余"入院,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入院后查胸部CT示:1右肺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 10月我们从 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痰中分离培养出 1株多重耐药的支气管败血鲍特菌 (Bordetellabronchiseptica) ,报道如下。1 病例摘要 患者 ,女 ,4 8岁 ,2 0 0 3年 9月底曾患支气管感染 ,从痰中分离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并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 ,因此选用头孢噻肟钠每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改良小鼠脑腔攻击试验(MICA)检测评价低抗原含量百日咳疫苗效力。方法通过中检院和国外实验室平行应用改良小鼠脑腔攻击试验进行不同稀释度相同批次低抗原含量百日咳疫苗的效力,并应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中检院与国外实验室所获得低抗原含量百日咳疫苗的MICA试验效力结果数据均较低(<1.1IU/mL),中检院计算出的效价均在国外实验室分析得出效价的95%可信区间内。结论 MICA方法可应用于低抗原含量百日咳疫苗效力检测分析,该研究为进一步确定中国低抗原含量百日咳疫苗的MICA试验检定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涂片中裂隙淋巴细胞对百日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80例疑似百日咳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百日咳阳性组和百日咳阴性组,每组40例;分析两组患儿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裂隙淋巴细胞阳性率的差异,同时比较各指标对百日咳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百日咳阳性组WBC计数、LYMPH%、裂隙淋巴细胞的阳性率高于百日咳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淋巴细胞诊断百日咳的特异度为97.5%,明显高于WBC计数、LYMPH%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淋巴细胞诊断百日咳的灵敏度为52.5%,与WBC计数、LYMP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疑似百日咳患儿,可建议进行WBC形态学检查。血涂片中出现裂隙淋巴细胞提示百日咳感染,临床医生可通过完善百日咳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有助于缩短诊疗周期,节约医疗成本,为基层医院百日咳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