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与短β┐淀粉样蛋白(βA440)比较,长β┐淀粉样蛋白(βA442)在Alzheimer病老年斑生成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神经节苷脂GM1同时促进人类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转染细胞βA440和βA442分泌,这种促进作用不具有突出的选择性。此外,本研究亦证明GM1干扰β┐淀粉样蛋白前体细胞内代谢并抑制其分泌片断的跨膜释放,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代谢异常也有利于βA4的生成。以上结果进一步提供了GM1有可能参与Alzheimer病脑病理变化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神经节苷脂GMI和Alzheimer氏病β—淀粉样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人类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转染细胞模型,探讨神经节苷脂GMI对该细胞系β-淀粉样蛋白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GMI促进细胞β-淀粉样蛋白分泌,提示GMI可能增加β-淀粉样蛋白的聚积和沉淀,参与Alzheimer氏病老年斑的形成。GMI代谢异常可能是Alzheimer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l干扰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正常代谢途径以及增加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的可能机制,以确立GMl在阿尔获海默病(AD)脑淀粉样变性过程中的特定作用。方法:选用人类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APP695)转染细胞模型,用IP—westem印迹法观察GMl,对细胞APP代谢产物Aβ释放的影响;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LSCM)分别定量分析不同浓度GMl作用下细胞内Aβ40刚和Aβ42荧光强度的变化;通过双重免疫荧光标记确定GMl与巩和Aβ40或Aβ42的协同定位分布。结果:GMl干扰细胞APP水解代谢和促进Aβ的释放;细胞内Aβ40和巩荧光强度均随GMl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内、外源性GMl分别与Aβ40和Aβ42在细胞内协同定位。结论;提示GMl通过与Aβ的协同分布,直接参与或促进AD脑老年斑淀粉样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将β-AP分别注入大鼠海马、隔核和基底巨细胞核后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变化。行为测试在β-AP注入 1周后进行。双侧海马 (背部 )注入β-AP后 ,大鼠的分辨学习能力明显下降 ,对照组达到学会标准所需的次数为 2 5± 10 .7;而β-AP组为3 6.7± 9.8,两组差别非常显著 (P<0 .0 0 5 ) .在注射 β-AP后每天给予 40 mg/kg(i.p.)的神经节苷脂 (GAs) ,连续 6d,则大鼠的学习能力可明显改善 ,达到标准所需次数为 2 6.3± 9.2。隔核内注入 β-AP后大鼠的分辨学习能力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一次性平台测试成绩明显下降 ,同样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可改善这种记忆功能的损伤。本研究还观察了 β-AP注入基底巨细胞核所造成的工作记忆损伤以及 GAs对其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dementia Alzheimer disease,AD)亦称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由Alosis Alzheimer。于1907年首先描述,是一种伴有常染色体缺陷,以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在发达国家和我国,AD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之后  相似文献   

7.
与短β-淀粉样蛋白比较,长β-淀粉样蛋白在Alzheimer病老年斑生成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与神经节苷脂GM1同时促进人类β-淀粉样蛋白前体基因转染细胞βA440和βA442分泌,这种促进作用不具有突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神经节苷脂促进细胞内β-淀粉样蛋白生成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本研究着重分析和探讨神经节苷脂(GM1)促进细胞内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聚积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人类APP695cDNA转染人成神经细胞瘤细胞株(HY-SY5Y)为模型,应用IP-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GM1处理后,细胞内Aβ生成量的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术(LSCM)确定GM1作用的具体亚细胞分布部位。结果: 实验表明,细胞内Aβ含量随GM1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增(P<0.01,n=6);内/外源性GM1分别与细胞内Aβ42协同分布在内质网内。结论: GM1与Aβ42在亚细胞器内的协同分布对于Aβ42在细胞内聚积、继而产生毒性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免疫球蛋白对 Aβ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洁  王启明 《免疫学杂志》2006,22(5):F0003-F0003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早老性痴呆症(AD)、帕金氏综合症等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对此类疾病还没有很好的药物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间隙有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干扰神经细胞功能,使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受阻,最后致细胞死亡。大量的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表明,Aβ是各种原因诱发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如果能阻止Aβ产生或清理掉已产生的Aβ,将会阻止AD的发生或减轻AD症状。免疫球蛋白是被抗原激活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类蛋白质,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各种组织,它既能与抗原结合清理掉病原微生物,也具有蛋白质的共性发挥其他作用。近年有报道,免疫球蛋白可抑制早老性痴呆症。为研究免疫球蛋白在治疗AD中与Aβ的关系,我们用免疫球蛋白和Aβ共处理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通过形态观察、MTT法活性检测和荧光双染色等方法探究免疫球蛋白对Aβ神经毒性的拮抗作用,为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神经节苷脂对损伤胎鼠背根神经节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受损伤胎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形态改变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胎龄为15d的SD大鼠为研究对象,获取DRG神经元并进行体外分散培养,培养48h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和谷氨酸损伤+GM1保护组,继续培养12h。终止培养后,观察各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改变,用MTT法鉴定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对照组DRG神经元细胞贴壁呈单层散在分布,少部分出现细胞聚集现象,突起较长且互相交织形成网状。谷氨酸损伤组DRG神经元细胞聚集现象明显,神经元突起变短、断裂甚至消失。谷氨酸损伤+GM1保护组DRG神经元细胞部分呈簇状聚集,部分呈单个散在分布,突起仍然相互交织。MTT结果显示谷氨酸损伤+GM1保护组细胞存活率高于谷氨酸损伤组。结论神经节苷脂可以影响损伤胎鼠DRG神经元的形态改变,对胎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脑是一个动力学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能够对它们微环境内的化学信号起反应,此过程被广义地称为神经可塑性。在各种分子的调节之中神经可塑性的表达受到一些神经营养因子的调节。这些神经营养因子都是蛋白质,它们对不同种类神经元的存活、维持和修复能力发生影响,神经生长因子(NGF)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消除神经元的靶区或阻断突触连接则使神经元丧失充分的营养支持,导致萎缩和死亡。 NGF的作用并不局限于神经元发育过程的某些固定时期,成年动物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均能对NGF起反应。在实验性损毁、中断海马产生的NGF向隔区的胆碱能神  相似文献   

12.
β-淀粉样蛋白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方法:取E13 d的Wistar胚胎大鼠脑组织,体外进行培养、传代、鉴定后,加入β-淀粉样蛋白,利用台盼兰拒染法细胞计数及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凋亡程度,同时观察加入β-淀粉样蛋白后,分化状态神经干细胞(加入10%胎牛血清)的变化。结果:当Aβ浓度大于25μmol/L时,能明显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活力,同时引起神经干细胞的明显凋亡。而在12.5 μmol/L时就能抑制分化状态神经干细胞突起的延伸。结论:Aβ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可致神经干细胞凋亡,可能是Alzheimer’s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Alzheimer病中β淀粉样蛋白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lzheimer病(AD)是老年痴呆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类型,β淀粉样蛋白(β Amyloid,Aβ)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触发和诱导了神经元的变性,阐明这些作用对于A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脑老化为基础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沉积是AD发病的中心环节。二苯乙烯苷(2,3,5,4-tetrahydroxy stilbene-2-O--βD-glycoside,TSG)是中药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我室以往的研究表明,TSG可  相似文献   

15.
β-淀粉样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β-淀粉样蛋白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开展老年性痴呆DNA疫苗的保护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提取Tg2576转基因鼠基因组DNA,PCR扩增β-淀粉样蛋白(Aβ1-42)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KpnⅠ/XhoⅠ分别对扩增产物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酶切,将目的基因定向克隆到pcDNA3.1载体上;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初步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特异扩增出Aβ1-42片段,大小为126bp,片段成功插入pcDNA3.1载体中。经双酶切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Aβ1-42目的基因正确重组入pcDNA3.1载体中。结论成功构建Aβ1-42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常伴随有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等。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β淀粉样蛋白沉积(amyloid-β,Aβ)所积聚的细胞外老年斑(SP),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产生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和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是AD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本文综述归纳了AD与Aβ相关性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中脑多巴胺(DA)神经元体外生存及其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取胚胎腹侧中脑制成细胞悬液,常规体外培养。实验分为四组:第一组在培养液中加入GM1(GM1组);第二组在培养过程中使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破坏DA神经元(MPTP组);第三组在使用MPTP破坏DA神经元的同时给予GM1(GM1-MPTP组);第四组为正常对照组。四组培养细胞定期抽出作免疫组化和荧光组化染色。GM1组培养各阶段,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至体外培养2周时,每孔阳性细胞数平均可达72.8个,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MPTP组在加入MPTP1周左右,荧光组化阳性细胞已基本消失,此后T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逐渐减少,至体外培养2周,每孔TH阳性细胞数平均仅剩14.5个,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残存的DA神经元中,突起变短或消失。GM1-MPTP组,体外培养期间均可看到荧光组化阳性细胞,TH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在体外培养2周时平均每孔为31.7个,明显高于MPTP组。研究结果表明GM1能提高体外生长的DA神经元的生存率,并能减轻MPTP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节苷脂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对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20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除常规治疗外,两组分别给予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神经节苷脂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69.00%、97.00%)均高于脑蛋白水解物组(46.00%、68.00%),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相比,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更好,为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带来希望,适于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β-和γ-分泌酶的蛋白水解作用而产生的含有39~43个氨基酸的多肽(4.5 kD),它是构成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脑内的特征性沉积物,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的核心成分[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Aβ对神经元膜流动性的影响,探索Aβ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制备急性分离的新生SD大鼠海马和皮层神经元细胞悬液,采用显微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和荧光偏振技术。结果:采用显微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发现Aβ25-35作用5min和35min后均降低海马和皮层神经元ACF的衰减速率及频移线宽Г,而采用荧光偏振技术发现Aβ25-35作用5min和35min后虽然有升高海马和皮层神经元荧光各向异性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Aβ可降低神经元膜流动性,显微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比荧光偏振技术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